<h3>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于漢代,相傳為西漢禮學(xué)家戴圣所編。[29]《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1],書中內(nèi)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xué)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xué)方法、學(xué)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xué)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2],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3]?!抖Y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zhuǎn),前后呼應(yīng),語言整飭而多變,是“三禮”之一、“五經(jīng)”之一,“十三經(jīng)”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后,《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jīng)”,宋代以后,位居“三禮”之首。《禮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xué)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yǎng),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shè)有重要影響。</h3> <h3>2024年2月16日,王愉熙同學(xué)背誦了《禮記》(曲禮上·41-42段落,全篇115字,背誦用時間44秒,口齒清晰,背誦流利,零提醒</h3> <h3>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禮》曰:「君子抱孫不抱子。」此言孫可以為王父尸,子不可以為父尸。為君尸者,大夫士見之,則下之。君知所以為尸者,則自下之,尸必式。乘必以幾。<br>齊者不樂不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