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興寧古城墻,位于廣東省興寧市興田街道興城市區(qū)中心,史料記載,明成化三年(1467年)冬,興寧知縣秦宏奏報朝廷核準重建縣城,改土垣為磚城,翌年夏建成。</p><p class="ql-block">興寧古城高1.85丈、周長626丈、雉堞903個,環(huán)城掘濠,深0.7丈、寬2丈。明嘉靖四年(1525年),加建四個城門樓,并更名東門為平遠門,西門為阜成門,南門為迎薰門,北門為拱辰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興寧兩海會館(又稱潮州會館),位于興寧市興田街道辦事處神光路, 初建于清代嘉慶十一年(1806 年),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明清時期, 興寧的寧江是水路運輸樞紐, 潮汕地區(qū)的許多商家紛紛到這里設點經營。為了聯絡鄉(xiāng)誼, 共謀發(fā)展, 興寧潮籍商號在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的支持下, 建成了這所會館。1920 年, 又由潮安、澄海兩縣商紳捐資重建。</p> <p class="ql-block">興寧大捷</p><p class="ql-block">1925年,廣東革命政府舉行第一次東征。3月19日,東征軍右翼部隊</p><p class="ql-block">3600余人進抵興寧,攻擊神光山。20日上午,神光山叛軍主力均被擊敗。午后,擊敗南齊橋、義尚圍之敵。17時,逼近興城城腳,攀登民房樓頂,擊退興城西南之敵。22時,叛軍林虎率殘部向江西逃竄。21日,東征軍攻克興城。史稱“興寧大捷”。</p> <p class="ql-block">彩繪 形象生動</p> <p class="ql-block">石雕 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曾在此處召開農運會骨干會議,指導興寧革命運動,大批革命青年在這里宣誓入黨,走上革命斗爭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1925年春,國民革命東征軍在興寧取得勝利后,東征軍(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在興寧工作,生活了23天。</p> <p class="ql-block">民國14年(1925),時任興寧縣長羅師揚,壽集軍餉大洋2萬元支援東征軍。</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親筆致謝</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熱情迎接興寧縣長羅師揚 (油畫)</p> <p class="ql-block">潮汕人,早在二百多年前,為謀生、避戰(zhàn)亂、逃災荒,百里遷徏,扎根興寧。</p> <p class="ql-block">興寧名人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