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跑步??,只有自己的呼吸和跑步聲,原來,世界如此安靜和可愛。呵呵,今天的跑步狀態(tài)還不錯,</p> <p class="ql-block">背后是漫山遍野的橄欖樹,面包配橄欖油是餐廳的標配。每次出國就是一次清腸之旅。</p><p class="ql-block">整理完后,開往巴西利卡塔(Basilicata)大區(qū)的“石頭城”馬泰拉,行程200多公里。巴西利卡塔境內多山地與丘陵,地廣人稀,一路駛來,無盡的綠意鋪滿起伏的山丘,沿途數(shù)十座白色發(fā)電風車在藍天下緩慢轉動。一路上走走停停,欣賞窗外的意式田園風光,傍晚時分到達馬泰拉,入住洞穴酒店。</p> <p class="ql-block">馬泰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續(xù)有人居住的定居點之一,估計在公元前 10 世紀就有人類定居(大約 10,000 年前!)。并在此之前又零星地定居了 40 萬年……所以馬泰拉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三古老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馬泰拉的石窟是用石灰?guī)r鑿成的石窟,石窟前面建有房屋。建筑物層層疊疊,面朝四面八方。每個街區(qū)都是一個由狹窄的小巷、樓梯和庭院組成的迷宮。很容易迷路!</p> <p class="ql-block">據(jù)統(tǒng)計在老城片區(qū)共有3000余個洞穴民居和超過150座巖洞教堂,它們簇擁在一起形成了人類聚居形態(tài)歷史中的奇觀……</p> <p class="ql-block">一個個洞穴排列在居高臨下的地方,雜蕪的野草和孤挺的樹木無法掩蓋這些來自遠古的眼睛,依靠和它們的對視我們依稀穿越時空看到歷史。</p> <p class="ql-block">而更有趣的是我們若在這些巖洞和古城之間連一條直線,那么由洞穴到城堡的形態(tài)演變和時間的關聯(lián)就一目了然了。這就是一根人類能力提升的時間軸線,它清晰地對應著建筑形態(tài)的進化,與之相伴的是工具和生活方式的結果,它們堆積如山。</p> <p class="ql-block">馬泰拉的建筑線索如此完整,在人類歷史上實屬罕見,它開辟出一條獨特的道路,難以模仿、但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p> <p class="ql-block">夜燈被點亮了,就好像魔術師將大手一揮,天地仿佛都換了容顏。整座古城就像個巨大的城堡,幽微的燈光襯得它很有神秘感。老城中心的重要建筑物也被各處光源勾勒得雄偉壯觀,遠處的泛光則將建筑物整體襯托出來,仿佛一場精彩紛呈的演出即將上演。</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從馬泰拉出來,看不到機器廠房,看不到高樓大廈,也看不到遼闊的農田,遍布曠野的幾乎都是橄欖樹。</p><p class="ql-block">進入阿爾貝羅貝洛小鎮(zhèn),最吸引眼球的是一座座蘑菇狀的尖頂小屋,儼然一個童話中的世界。漫步在“蘑菇村”,沿街都是白色圓錐小屋的石頂,有人形象地比喻它們是“精靈遺落凡間的帽子”,縱橫交織的“蘑菇村”小徑則是魔法村莊里的“天堂小道”。</p> <p class="ql-block">據(jù)介紹,建一個普通單體石頂屋大概用時一個月,找石頭需要的時間則比建房子時間更長。我心里感到有些奇怪,這一地區(qū)橄欖樹這么多,平均樹齡都在幾十年以上,為什么不用橄欖樹的木頭蓋房子,偏偏要跑到周圍的山上開采石灰石,把石灰石剖成薄片建石頂屋呢?</p> <p class="ql-block">傳說版本很多,其中一種說法與歷史有關。意大利統(tǒng)一之前由眾多的小國組成,普利亞地區(qū)也是如此。歷史上,普利亞地區(qū)歷經(jīng)德國弗里德里希二世、西班牙的西西里王以及來自羅馬、法國甚至阿拉伯世界的統(tǒng)治。這些領主會向當?shù)氐刂靼慈祟^征稅。地主為了逃稅,就鼓勵農民建造石頂屋,因為石頂屋易建也易拆。每當國王的使臣來收稅,農民迫于地主的威逼,拆了石頂屋好跑路。這樣一來,國王的使臣就無法算出地主們到底雇用了多少農民。一旦國王的使臣離去,農民們又迅速地把自己的家重建起來。</p> <p class="ql-block">外表看起來,每家的石頂屋似乎都是一樣的,但是如果仔細分辨還是會發(fā)現(xiàn),沒有兩座石頂屋是完全相同的,因為石頂屋有著不同的“帽子”——每個石頂屋的頂部都用白色的石灰水畫著不同的符號。這些五花八門的符號使每一個石頂屋具有了生命,充滿了個性。每一種不同的符號都表明著主人的信仰,小鎮(zhèn)文化豐富性單僅從石頂屋的“帽子”就能強烈感受到。石頂屋頂部的符號大體分為三類:宗教的、世俗的以及占星學方面的,這些神秘符號的目的是保佑家庭、祈福平安。</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本身就是一個漂亮得無以復加的國度,在意大利的海岸邊散落著許多漂亮的小鎮(zhèn)和漁村,是意大利的寶貴財富和歷史遺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帽子小鎮(zhèn)更快就逛完了,又來到相隔不遠的海濱之城</span>波利尼亞諾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它的老城區(qū)在遍布石灰?guī)r洞的海邊懸崖上,不少建筑直接在巨石上開鑿而成,巧奪天工,周邊懸崖圍裹,甚是美妙。</p> <p class="ql-block">懸崖筆直插入大海,一片白色的房子從崖頂長出來,沿著曲折的海岸鋪開,在陽光中耀眼得發(fā)光。</p> <p class="ql-block">沿著古羅馬時期修建的石板路,,穿過蜜色古道,穿過高聳的橋洞,往懸崖下走,走進碧藍海水。</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道路、沿途的破敗遺跡與未曾改變的清澈海水,展現(xiàn)出歷史滄桑的浪漫與美。</p> <p class="ql-block">廣場上的雕塑:向大師多明戈·莫都格諾致敬</p><p class="ql-block">據(jù)說,如果你駐足片刻,凝視大師在波利尼亞諾無垠天空下的身影——歌手站立著,外套和頭發(fā)隨風飄揚,他伸出雙臂,仿佛擁抱著這座城市——你仿佛還能聽到他的歌聲:Volare, oh o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