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過了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就算跨入了過年的氣氛中,孩子們都放假了、從來沒有補課這一說;在外工作的干部工人們除值班者例外、其余都回家過年、假期至次年正月十五;在家受苦的農(nóng)人也停下手頭的農(nóng)活、忙碌著準備過年的年茶飯;跑運輸?shù)囊矊④囕v清洗的干干凈凈停下、迎接來年好的生意;跑江湖做生意的人腰間錢夾夾胖鼓鼓地、走東家串西家、談天論地;還有忙碌的長輩們籌備趕年前給兒女們成家立業(yè)的,還有演排秧歌、準備香紙、殺豬、宰羊、做年夜飯;還有在河灘里滑冰、打豌、跳繩的孩子們;還有剪窗花、買花炮、貼春聯(lián)的女女們。<div> 一切的忙碌就是為了過個好年,吃上點好吃的、穿上件新衣服、無數(shù)次的數(shù)數(shù)拜年紅包的毛錢,享受自由自在沒人管的幸福時刻。這就是我記憶中的年味。</div> <b style=""><font color="#ed2308">臘月二十三</font></b><br>小時候常聽父輩們說,這天要進行祭灶儀式,恭送灶馬爺上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人間家庭這一年來的吃、喝、穿、用以及勤儉節(jié)約、鋪張浪費、健康平安等,直至正月二十三又回到人間。人們會吃糖瓜、掃塵土等,寓意著祈求平安、掃除晦氣。 <p class="ql-block">回家過年</p> 二十三的雜面是家鄉(xiāng)的一大特色美食,家家戶戶搟雜面,吃雜面。光景日月過的一般的戶戶是酸湯,日月過的好的戶戶還有羊肉臊子。 活雜面 搟雜面 家鄉(xiāng)特色雜面 二十三,我們這里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凡欠賬者必須在臘月二十三之前還清欠賬,否則過了臘月二十三,欠賬從即日啟要追加利息。 <b style=""><font color="#ed2308">臘月二十四</font></b><br>民間有句諺語“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家家戶戶打掃窯洞、糊窗子,擦玻璃,拆洗被褥,打掃院子。 打掃窯洞裱糊窗紙 泥灶火 洗衣服、洗被褥 剪窗花是家鄉(xiāng)的一大特色,心靈手巧的媳婦們會聚在一起剪窗花,你剪花鳥我剪牛羊,你剪團園花我剪幸?;ǎ黾舆^年的喜慶氣氛。 剪紙 寫春聯(lián) <b style=""><font color="#ed2308">臘月二十五</font></b><br> 推磨做豆腐,人們認為玉皇大帝會在這一天下界查訪,吃豆腐渣可以表示生活清苦,以博取玉皇大帝的同情。<br>鄉(xiāng)下好多人家都會做碾磨活,壓糕蒸黃饃饃等。 碾糕 推磨 漏粉 曬粉條 <b style=""><font color="#ed2308">臘月二十六</font></b><br> 過去人們生活水平不高,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肉,辛苦忙碌了一年的人們開始忙著殺豬宰羊,準備紅紅火火過大年。 殺豬 宰羊 演練秧歌 迎親 抬花轎 <b style=""><font color="#ed2308">臘月二十七</font></b><br> 宰雞趕大集,這一天要趕集購買過年所需的物品,如鞭炮、春聯(lián)、香燭、燒紙等。 宰雞 買黃歷 選窗花 毫厘不缺 孝順賢惠 買燒紙 鄉(xiāng)俗"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正月不理發(fā)的說法,正月理發(fā)對娘舅不利,所以年前,人們就把自己收拾一番,理發(fā)買新衣,修面整潔,煥然一新過新年。 理發(fā) <font color="#ed2308"><b>臘月二十八</b></font><br> 巧婦們會把面團做出形態(tài)各異的花饃饃,既美味又好看,大人小孩都愛吃。炸酥餃、炸丸子、燒肉、酥肉等,樣樣不能少。 <font color="#ed2308">臘月二十九</font><br>上墳請祖上大供,對祖先的一種祭祀和緬懷,也寄托了后人對祖先的感恩與思念。 打紙 年關將至,孩子們是最開心的,給孩子掛“棗牌牌”避邪祝福的吉祥物。 棗牌牌 打煙火 專車 玩冰 秋千 滑冰車 燒洋玉 跳繩 硬碰硬 <font color="#ed2308"><b>大年三十</b></font><br> 三十這一天在也叫月盡,早上家家戶是炸糕炸油饃饃代表著來年節(jié)節(jié)高升。貼對聯(lián),貼窗花,打冰,中午是搟雜面、雜面飯,熱鬧喜慶的年味越來越濃。<br> 到了晚上,家家戶戶燈籠亮起,鞭炮齊嗚。方才開始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等待跨年。<br> 晚上,家里所有燈全開著,有不關燈的習俗,也有在門外的左則放刀子和冰塊、右側放搟面棒和碳塊的習俗。當零點的鐘聲響起時,鞭炮聲此起彼伏,滿天的煙花絢爛無比,宣告著新的一年開始了。 炸油饃 貼窗花 掛紅燈 打冰 壓錢錢 備料年夜飯 全家合影 這些活動和習俗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傳統(tǒng)意義,它們不僅是人們慶祝新年的方式,也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 作者簡介<div>艾軍成 雙湖峪村人,業(yè)余攝影愛好者。<br></div><div>攝影專長:風土人情、民俗非遺、社會記實。現(xiàn)為中國民俗攝影家協(xié)會、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中國攝影著作權協(xié)會、陜西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br></div><div>作品雖沒獲得什么大獎,但得到了廣大父老鄉(xiāng)親們的認可。<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