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近看到一篇關于教育的文章,其主題是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文章中說最好的教育需要三足鼎立,家長給力,老師用力,孩子努力,三力最終形成一種有效合力,我們教育才會走的更遠、更穩(wěn)、更健康 。然而不盡如人意的是,在真實生活中,更多的是三足鼎立可遇而不可求。有的時候,老師用力了,家長給力了,偏偏遇上了不努力的孩子;也有的時候,孩子很上進,老師也很用心,偏偏遇見不給力的家長……</p><p class="ql-block"> 作為三足鼎立中的一足的我們,雖然有時會同時遇到不給力的家長和不努力的孩子,會使我們用力的教學效果舉步維艱,收效甚微,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但這絕不是我們不用心教學的理由。正如海邊那個不斷撿起海星往海里扔的孩子,雖然明知道自己救不了所有海星,但至少被救的那些海星們感受到來自那個孩子的溫暖。</p><p class="ql-block"> 我想作為教育人的我們需要向海邊那個不斷撿起海星往海里扔的的孩子學習,雖然更多的時候,我們的一腔熱情未必能感染到所有孩子,畢竟有孩子被感染過,因我們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著、改變著,這就足矣。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怎樣的學生,面對怎樣的家長,作為教師我們無法選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以怎樣的態(tài)度去教學。換句話說,就是即使教育這只鼎,就剩下教師著這只足,我們也要努力讓其屹立不倒,撐起一片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可是做給力的老師又談何容易呢,因為它不是光有一顆愛學生之心的滿腔熱情就能做好的,這里不僅需要扎實專業(yè)的知識,而且需要豐富的教育心理學知識,更需要一定的甚至無跡可尋的教育機智。</p><p class="ql-block"> 看來作為老師的我們除了在教學實踐中多磨礪外,空閑時多讀讀書還是對的。就像今天的閱讀任務,不閱讀我們怎能知道孩子的世界里也充滿無限的可能性,怎能理解在孩子小小的世界里也有一個大大的我,渴望交流、被理解、被認可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