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編輯:空谷幽蘭</p><p class="ql-block">攝影:師友</p> <p class="ql-block"> 初春的吉林琿春龍山湖,風(fēng)依然刺骨,冰凍的湖面,猶如一個銀色的大舞臺。虎頭雕展開它兩米多寬的翅翼,如王者般降臨;白尾海雕則以帥氣的飛行,凌厲的動作讓人領(lǐng)略到空中殺戮之王的不同凡響。它們在龍山湖上空盤旋,翱翔。在冰面上踱步,爭食,展現(xiàn)了大型猛禽的力量、氣度和美。</p> <p class="ql-block">虎頭海雕</p><p class="ql-block"> 虎頭海雕(英文:Steller’s Sea Eagle,學(xué)名為Haliaeetus pelagicus),是鳥綱、鷹科、海雕屬和猛禽。因頭部為暗褐色,且有灰褐色的縱紋,看似虎斑,因而得名。是我國一級重點(diǎn)保護(hù)野生動物。</p><p class="ql-block"> 虎頭海雕體長90-100厘米,翼展203-250厘米,體重在5-10千克之間。體型碩大,特征為有一黃色的特大鳥喙,它的體羽主要為暗褐色,虹膜、嘴、腳均為黃色,爪黑色。前額、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以及呈楔形的尾羽全部為白色。主要棲息于海岸及河谷地帶,有時也沿著河流進(jìn)入到離海較遠(yuǎn)的內(nèi)陸地區(qū)。叫聲深沉而嘶啞。飛行緩慢,常在空中滑翔、盤旋或者長時間地站在巖石岸邊,喬木樹枝上或者岸邊的沙丘上。冬季成群活動。主要的食物是魚,也吃其他食物。分布于中國、日本、朝鮮、韓國和俄羅斯聯(lián)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尾海雕</p><p class="ql-block"> 白尾海雕(拉丁學(xué)名:Haliaeetus albicilla),隼形目鷹科海雕屬動物,被譽(yù)為“鳥中老虎”,屬于國家一級保護(hù)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p><p class="ql-block"> 白尾海雕是一種身體偏大的褐色海雕。特征為頭及胸淺褐,嘴黃而尾白。翼下近黑的飛羽與深栗色的翼下成對比。嘴大,尾短呈楔形。飛行似鷲。與玉帶海雕的區(qū)別在尾全白。幼鳥胸具矛尖狀羽但不成翎頜如玉帶海雕雕。不同年齡具不規(guī)則銹色或白色點(diǎn)斑。該類動物單獨(dú)或成對在白天活動。其主要以魚為食,也捕食鳥類和中小型哺乳動物,偶爾也攻擊家禽和家畜。棲息于河邊、湖泊周圍及沿海,分布在格陵蘭、歐洲、亞洲北部、中國及日本至印度。</p> <p class="ql-block"> 在這銀色的冰雪童話中去欣賞海雕的舞姿是一種享受!完美的表演給這整個初春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給攝影愛好者一個創(chuàng)作的機(jī)遇,人與動物的和平相處,融入其中,讓人敬畏和感動!</p> <p class="ql-block">紫貂</p><p class="ql-block"> 紫貂(拉丁學(xué)名:Martes zibellina,英文名:Sable),俗稱貂嗉,鼬科貂屬的珍貴毛皮動物,國家一級保護(hù)動物。又稱黑貂、赤貂、大葉子。</p><p class="ql-block"> 其軀體細(xì)長,四肢較短;頭形狹長,耳短而圓,嗅覺、聽覺靈敏;犬齒較發(fā)達(dá),裂齒較小,上臼齒橫列,內(nèi)葉較外葉寬,臼齒齒冠直徑大于外側(cè)門齒高度。它在白天活動和獵食,以鼠類、小鳥和魚類為食,大多在森林的地面上筑巢。紫貂分布于中國、芬蘭、日本、韓國等國。紫貂皮針毛靈活,黑潤有光,絨毛細(xì)密豐厚,保暖性強(qiáng),皮板堅韌輕薄。</p><p class="ql-block"> 紫貂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之中。</p> <p class="ql-block">天地為卷雪留白,</p><p class="ql-block">寒枝自書客自來。</p><p class="ql-block">北風(fēng)握雪洗老翅,</p><p class="ql-block">度鳥不往魂安在?</p> <p class="ql-block"> 世界是美好的!我們用鏡頭記錄人與動物的和諧,讓我們攜手保護(hù)生態(tài)環(huán)境,給動物精靈們一片安靜祥和的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