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安徒生童話之城— 塔林

貓咪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時間:2023.7.13-1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從里加到塔林行駛310公里,沒有高速,約4小時到達預(yù)定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塔林(Tallinn)名稱源自Taani-linna,詞意為:丹麥的城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塔林是愛沙尼亞共和國首都,最大城市和經(jīng)濟、文化中心,是波羅的海沿岸重要的商港、工業(yè)中心和旅游勝地。塔林古城是波羅的海最迷人的城市之一。蜿蜒交錯的石板街道,大約從11到15世紀(jì)慢慢成形,而那一座座教堂,商人會所,客棧,民宅多以原貌維持至今。1997年塔林歷史中心(老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批準(zhǔn)作為文化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塔林老城區(qū)始建于13世紀(jì),其城墻是歐洲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墻之一。城墻環(huán)繞老城而建,最早有 2.4公里,保留至今的約1.9公里,共有6個城門可以進入老城區(qū)。老城分為上城和下城兩個部分。上城是一個高地,名為座堂山, 是上流社會、宗教階層和封建權(quán)貴的聚集地,現(xiàn)在這里是愛沙尼亞政府部門和議會大廈以及部分外國使館所在地,著名的托姆比亞城堡就坐落在上城。下城則通往市政廣場附近,是商人和手工業(yè)者的居住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城區(q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們住的酒店對面就是塔林上城區(qū),拾階而上就是帕特庫里(Patkuli)觀景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Patkuli viewing platform觀景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Patkuli觀景臺位于上城區(qū),始建于1903年,這里可以看到老城區(qū)布拉格式的白房紅頂,圣奧拉夫教堂尖塔和遠處的波羅的海,是俯瞰塔林老城和觀看落日余暉的最佳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老城完美保存了中世紀(jì)的建筑和街道,是一座古老而充滿魅力的城市,置身其中可感受千年的歷史在塔林的石板路上回響,目之所及仿佛時間倒流回到了中世紀(j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從Patkuli觀景臺沿著狹窄的小巷行走約200米就到了網(wǎng)紅打卡墻kohtuotsa觀景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Kohtuotsa viewing platform觀景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克托特薩(kohtuotsa)觀景臺,塔林著名打卡景點,也是老城最高點。這里視野更為開闊,可以近距離的欣賞老城全景。在觀景平臺的左側(cè)墻上,曾因?qū)懼痪溆⑽臉?biāo)語:“The Times we had.”(我們曾經(jīng)擁有的時光)而走紅全網(wǎng)。</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網(wǎng)紅“The times we had ”打卡墻,現(xiàn)在這句網(wǎng)紅英語已不復(fù)存在,此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曾網(wǎng)紅一時的英語墻已被涂鴉,成為現(xiàn)在的模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站在kohtuotsa觀景臺,俯瞰塔林老城,一座座紅色屋頂下面是造型各異的古老建筑群,與遠處的尖頂教堂構(gòu)成了完美的城市天際線,錯落有致,相得益彰……一個色彩繽紛的童話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圣奧拉夫教堂(St Olaf's church)</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創(chuàng)建于12世紀(jì),它的主保圣人是奧拉夫二世。傳說修建教堂的人名叫奧拉夫,從塔頂摔下死亡,當(dāng)他的身體撞到地面時,從口中爬出蛇和蟾蜍,在附近的圣母小教堂,有壁雕描繪這一事件。1500年前后,這座建筑升高到了159米。建這樣高的尖塔,動機是把它作為海洋路標(biāo),從塔林遠處的海上就可看見這座商業(yè)城市。圣奧拉夫教堂的尖頂已經(jīng)被閃電擊中至少有8次,而整個教堂被燒毀也有3次。在蘇聯(lián)占領(lǐng)時期從1944年直到1991年,蘇聯(lián)克格勃將圣奧拉夫教堂的尖頂用作廣播發(fā)射塔和監(jiān)視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穿行在塔林老城,沿途有很多裝潢精致的店鋪,彬彬有禮的店員和才華橫溢的街頭藝人,這一切構(gòu)成了塔林老城的獨特名片,他們用自己才華和汗水,點亮老城的每一個角落 ,賦予老城別樣的活力與風(fēng)情,他們傳遞熱情,友善和美好,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是這座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一道風(fēng)景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看似隨意的一個小小擺設(shè),無不透露出塔林市民生活的質(zhì)量、品位和文化素養(yǎng),點點滴滴,又無不給平凡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浪漫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又稱圣母主座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塔林老城區(qū)共有 7座教堂,而這座光芒四射、氣勢宏偉的中世紀(jì)圓頂教堂最為矚目。教堂坐落在托姆比亞山的中間,屬于俄羅斯東正教教堂,1894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所建,居高臨下的地理優(yōu)勢可以俯瞰整個塔林城,頂部五個黑色閃光的洋蔥頭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因為不斷的翻修和重建,教堂展現(xiàn)了混合式的建筑風(fēng)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教堂以13世紀(jì)抗擊條頓騎士團入侵的亞力山大涅夫斯基名字命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許多愛沙尼亞人對這座教堂懷有歷史情節(jié),因為它標(biāo)記著曾經(jīng)俄羅斯的統(tǒng)治。愛沙尼亞當(dāng)局原計劃在1924年拆除它,但終究沒有付諸行動。1991年愛沙尼亞脫離蘇聯(lián)獨立后,教堂展開修復(fù)工程,其意義已經(jīng)超越歷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教堂歷史上曾是愛沙尼亞的德國貴族上流社會的教堂,進入教堂大門就可以清晰地印證這一點。教堂內(nèi)部充滿了精致的17至20世紀(jì)貴族盾徽及13至18世紀(jì)的墓碑。葬在這里的名人有在北方大戰(zhàn)中領(lǐng)導(dǎo)了瑞典軍隊的Pontus de la Gardie, 領(lǐng)導(dǎo)了俄羅斯的第一支遠征軍的波羅的海-德國海軍上將Adam Johann vonKrusenster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教堂正對面就是著名的托姆比亞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托姆比亞城堡前身是 1912 年丹麥占領(lǐng)愛沙尼亞后建造的石頭城堡,故又稱為“丹麥城堡”或“座堂山城堡”。歷史上,托姆比亞城堡是每一位占領(lǐng)者控制愛沙尼亞的要塞。這是塔林存留至今最古老也是最雄偉的建筑群,聳立在50公尺的石灰?guī)r峭壁上,最早建于1227-1229年,從日耳曼持劍騎士團年代起就是愛沙尼亞的權(quán)力中心。幾個世紀(jì)以來,來自各方的強鄰征服愛沙尼亞之后,皆以該城堡作為權(quán)力和政治的中心,美輪美奐的房舍庭院隱藏著滄桑的歷史印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托姆比亞城堡 (Toompea Castle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數(shù)世紀(jì)來,托姆比亞城堡經(jīng)過屢次翻修,但仍保留了13、14世紀(jì)時的最初模樣。城堡建筑分為三個時期:13世紀(jì)丹麥國王時期,多半已不復(fù)存在,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正面相對的粉紅色巴洛克建筑,是18世紀(jì)俄國凱瑟琳大帝所建,而隱身在最內(nèi)層的建筑名為Rigikogu, 大約是1920年的產(chǎn)物,目前作為愛沙尼亞國會所在。保留最完整的Pikk Hermann城塔建于1317年,飄揚著愛沙尼亞國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愛沙尼亞議會大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城堡中的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的巴羅克式宮殿(圣凱瑟琳宮Kadriorg Palace),現(xiàn)在為愛沙尼亞議會大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托姆比亞城堡46米高的赫曼塔(Pikk Hermann tower) 是愛沙尼亞國家的象征。赫曼塔頂飄揚著愛沙尼亞國旗。每天在此舉行升旗儀式。通常,塔樓不對公眾開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作為古代防御堡壘遺存的紅頂塔樓,是塔林古城的一道獨特景觀。塔林—-塔樓成林,這是一座“名”與“實”完全相符的城市。原先塔樓共有 46座,現(xiàn)存僅 20座。塔樓的修建到大部分已經(jīng)消失的過程,也是塔林這座城市幾百年來的興衰沉浮和滄桑變化的過程……這是一個命運多舛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托姆比亞山坡的城墻和下城之間是一個開放的花園式區(qū)域,這里是傳說中的丹麥國旗傳奇誕生地。被稱為“丹麥國王的花園(Danish King's Garden)”,記錄著歷史上的愛沙尼亞和丹麥兩國“相愛相殺”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219年,丹麥國王瓦爾德馬二世(也稱勝利王)率領(lǐng)軍隊攻打愛沙尼亞異教徒時,就駐扎在這里的一所庭院。據(jù)說當(dāng)時兩國之間的戰(zhàn)爭非常激烈,丹麥軍隊曾一度不敵勇猛的愛沙尼亞軍隊,1219年7月15日,瀕臨失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就在這時,傳奇的一幕發(fā)生了:天空突然裂開并飄下一面紅底帶白色十字架的旗幟,并有一個聲音響起:“抓住這面旗幟就是勝利!”丹麥軍隊認為這是上天傳給他們力量的象征而大受鼓舞,越戰(zhàn)越勇,戰(zhàn)爭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轉(zhuǎn)變,瓦爾德馬二世最終贏得了戰(zhàn)爭,丹麥人開始了在塔林及愛沙尼亞北部長達一個多世紀(jì)的統(tǒng)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今天,這個花園仍為丹麥留下一席之地,用于當(dāng)?shù)厝思o(jì)念丹麥在愛沙尼亞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走下臺階,半途朝向Rüütli大街的方向,你可以看到這組帶有丹麥?zhǔn)值蔫F劍和盾,每年夏天,都在此舉行丹麥國旗日的慶?;顒印瓰楫?dāng)年的入侵者舉行紀(jì)念活動?是的,老外的思維就是這么不可思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座靠近“丹麥國王花園”的方形尖塔名宇叫少女塔。和老城城墻一起始建于14世紀(jì)下半葉。在歷史變遷中,它也曾遭遇了多次的摧殘,后來又歷經(jīng)數(shù)次重建。少女塔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樣純潔美好,據(jù)說那座方塔當(dāng)年是用來關(guān)押妓女的牢房,記載著一段黑暗的歷史。如今,這里已己經(jīng)成為了塔林老城頗受歡迎的旅游景點之一。站在少女塔塔頂,可以飽覽塔林老城的風(fēng)景。如果在早晨五六點鐘到達這里,還能看見美麗的日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丹麥國王花園里的一段城墻下,有一片開闊地,這里也是俯瞰塔林老城的觀景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此觀景臺可以看見有三個黑衣無頭修道士的銅色雕像,他們姿勢不同,代表不同的寓意:二樓雙手套袖叫守護,伸出雙手的叫給予,雙手合十的叫祈禱。這些雕像沒有面部是表達人對未知事物的敬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中世紀(jì)時期,為了阻絕住在下城的平民和商人任意進入上城,在聯(lián)絡(luò)兩個城區(qū)的長腿街(Pikk Jalg)和短腿街(Luhike Jalg)都設(shè)有門樓關(guān)卡。長腿街和短腿街起始點相同,也幾乎平行,一長一短鏈接上城與下城的舊城區(qū)。顧名思義,長腿街較寬且長,是人車皆可通行的石板坡道,距離較短的短腿街則是僅能供行人徒步的陡峭階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短腿街(Luhike Jalg)</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短腿街(Luhike Jalg)</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短腿街的歷史更早于長腿街,約1230年便已存在,中古時期聚集了許多銅匠和鎖匠,也是住在下城的德國商人將貨物運往上城的主要通道,在沒有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年代,這條街的熱鬧繁華不難想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短腿街關(guān)卡的木門,是17世紀(jì)保留至今的古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長腿街(Pikk Jalg)這只長長的靴子就是長腿街的標(biāo)志。整條街基本上由古老的圓石鋪成,兩邊是高高的石墻,充滿著時代滄桑的感覺。路邊常有藝人在售賣有意思的畫作,當(dāng)您看到洋蔥頂?shù)氖ツ钢髯烫媒烫茫阋馕吨吡碎L腿街的盡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瓦巴姆(Vabamu)職業(yè)與自由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該博物館探索愛沙尼亞近代歷史、職業(yè)、自由和背后的個人傳奇。永久展覽〝無國界自由”(Freedom</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Without Borders) 講述了愛沙尼亞占領(lǐng)、抵抗、白由和復(fù)興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博物館懸空的樓房下面有21個手提箱雕塑。這是 Marko Maetamm和Kaido Ole在2004年創(chuàng)作的“100個手提箱”作品的延續(xù),這個作品首次在第十三屆塔林國際印刷三年展上展出。讓這兩部作品提醒我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以及之后,在占領(lǐng)愛沙尼亞的外國勢力的壓力下,成千上萬的愛沙尼亞人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意愿離開家園,對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說,這次旅行是他們?nèi)松械淖詈笠淮巍?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圣查爾斯教堂</span>(St. chafes?Church)</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雙尖塔,規(guī)模宏偉和新羅馬風(fēng)格使這個路德教堂與眾不同。它建于19世紀(jì),是17世紀(jì)原始教堂的替代品。在1924年,這里安裝了愛沙尼亞最大的教堂管風(fēng)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塔林獨立廣場,也稱作勝利廣場,自由廣場。以紀(jì)念 1918年至1920年愛沙尼亞獨立戰(zhàn)爭。這里是一個象征國家和公民自豪感的地方,一邊是獨立戰(zhàn)爭的高大紀(jì)念碑,另一邊是黃色的新哥特式路德教圣約翰 (St.John)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圣約翰教堂(St.Joh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獨立廣場的東面是圣約翰教堂,這座路德教教堂建于1867年。教堂黃色的外表十分醒目。該教堂于6月到8月對外開放,可供參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獨立戰(zhàn)爭紀(jì)念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愛沙尼亞獨立戰(zhàn)爭發(fā)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至今已有一百年,獨立戰(zhàn)爭紀(jì)念碑是位于塔林老城南端的自由廣場上,紀(jì)念碑是由143塊玻璃板組成,高有23.5米,頂上有一個十字架,于2009年6月23日勝利日揭幕。這個紀(jì)念碑是為愛沙尼亞獨立戰(zhàn)爭期間陣亡者興建,愛沙尼亞人民借此紀(jì)念那些為自由和獨立而戰(zhàn)的勇士。</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圣母瑪麗 (Saint Mary the virgi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主教座堂 (圓頂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愛沙尼亞主要的路德教教堂,展示著其曾經(jīng)服侍過的貴族們的軍裝。教堂于1233年以前建造,因為不斷的翻修和重建,展現(xiàn)了混合的建筑風(fēng)格。游客可以爬上69米長的巴洛克式鐘樓,欣賞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塔林市政廳大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座建于1371年的哥特式市政廳,是愛沙尼亞的建筑瑰寶,也是這座中世紀(jì)古城的一張亮麗名片,也是北歐僅存的歌德式建筑物。1402-1404年進行了重建,屋頂有一瘦長的伊斯蘭寺尖頂插入云間,是依一德裔探險家畫的藍本筑的。市政廳塔樓頂上的老托馬斯風(fēng)向標(biāo)便是象征著塔林的標(biāo)志,本地人喚他為Old Thomas,臨風(fēng)搖曳,神態(tài)威武,是古鎮(zhèn)塔林的守衛(wèi)。近基地是一串九度拱門,門內(nèi)有一長廊是中世紀(jì)商人貨物成交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樓的第二層是主層,公民大廳、議會大廳、官法庭等都在二層;第三層作為展覽廳對市民和游客開放。</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拉科雅廣場(Raekoja Plats)也叫市政廳廣場。這里有建于13世紀(jì)上半期的圣靈教堂和歐洲最古老的藥店Town Hall Pharmacy以及中世紀(jì)教堂圣尼古拉斯教堂,據(jù)說該廣場也是安徒生創(chuàng)造《賣火柴的小女孩》靈感來源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聞名遐邇的塔林市政廳廣場,是整個老城的中心和靈魂。每到節(jié)日,市政廳廣場就會舉辦音樂會舞蹈等狂歡活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市政廳廣場周圍,有許多古老的建筑遺跡向人們展示著這座城市厚重的歷史。而尤以 1422年的古老藥房和1433年建的圣靈教堂最為著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廣場也是市民和游客頻繁光顧的一個休閑娛樂場所,每到夜幕降臨,這里人流不斷,熙熙攮攮,廣場四周那一排排露天咖啡座賓客盈門,座無虛席,一派浪漫都市的人間煙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圣靈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座14世紀(jì)的建筑有著壯觀的內(nèi)外部構(gòu)造。其正面精致多彩的時鐘是塔林最古老的公共計時器,可以追溯到17世紀(jì)。千萬不要錯過木質(zh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雕刻內(nèi)飾和伯恩特?諾特科(Bernt Notke)所繪制的圣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胖瑪格麗特堡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Paks Margareeta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塔林建于16世紀(jì)初期的大沿海門和胖瑪格麗特塔樓,曾經(jīng)是最堅固的炮樓,其作用是防御來自海上的襲擊,后來做過兵器庫、監(jiān)獄等,現(xiàn)在是愛沙尼亞海事博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里是中世紀(jì)時塔林通往港口的出口,著名的大海岸門(Great Coast Gate)從旁邊穿過,道路兩旁有許多15世紀(jì)商人和貴族的房子,附近還有一些古老的行會和博物館。從這里高處遠眺,可看到波羅的海的海天一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圣凱瑟琳修道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修道院斑駁的外墻構(gòu)成了圣凱瑟琳通道的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圣凱瑟琳通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是一條貫穿Vene和Miiirivahe街之間狹窄的中世紀(jì)走道,沿著它可以走到圣凱瑟琳教堂。小巷兩邊的建筑都以石質(zhì)為主,色調(diào)灰暗,這些歷經(jīng)滄桑的石頭像一位沉默的詩人,用堅硬的肌膚書寫著歲月的篇章,讓思緒瞬間穿越到古老的舊時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幽靜的古巷中獨行,走在中世紀(jì)的石板路上,四周被老城濃郁的古風(fēng)古韻包圍,瞬間讓思緒穿越到遙遠的舊時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愛沙尼亞之門”又稱維魯之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如同歐洲許多中世紀(jì)古城一樣,塔林老城區(qū)布滿了迷宮般的街道,其中市政廳所在的市集廣場主要有三條街道交會,庫寧加(Kuninga)通往上城,維內(nèi)街(Vene)通往港口,而維魯街則連接維魯城門(Viru Gate)。</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維魯門由左右兩座相互呼應(yīng)的圓塔樓組成,是塔林老城的主要入口之一,也是塔林的標(biāo)志性建筑。游走在兩座塔樓之中,瞬間感受時光倒流,回到古老的歷史和文化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維魯門中間的白色大樓是維魯酒店,在蘇維埃執(zhí)政時期,維魯(viru)酒店專門接待外國客人。因此,克格勃(KGB)可以密切關(guān)注住在那里的每個人。今天,游客可以在導(dǎo)游帶領(lǐng)下參觀23樓的克格勃(KGB) 博物館,但一定要提前在viru.ee網(wǎng)上預(yù)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黑頭兄弟會之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是塔林當(dāng)年黑頭會成員的住所,塔林最華麗的公會大廳,有著文藝復(fù)興式的外觀和壯觀的門廊,現(xiàn)在用來舉辦音樂會。曾經(jīng)保衛(wèi)過老塔林的黑頭兄弟會的名字來自他們的守護神毛里求斯 (saint Mauritius)</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個皮膚黝黑的摩爾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黑頭兄弟會是當(dāng)時年輕未婚德國商人的一個組織,象征著曾經(jīng)德國在波羅的海的勢力范圍?,F(xiàn)在這里是一個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卡努特(Kanut)會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個會館曾是各行各業(yè)的能工巧匠的集市場所,如今成為了一個現(xiàn)代舞蹈劇院。這幢建筑較為陳舊,其外觀可追溯至1863-64年,并以英式都鐸王朝風(fēng)格完成,內(nèi)有代表圣克努特和馬丁 ? 路德的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安徒生的一段話用來描寫塔林較為貼切:“在一條狹窄的路上隱隱出現(xiàn)一幢古老的城堡。它古老的紅墻上生滿了密密的常春藤,葉子一片接著一片地向陽臺上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人生就是一個童話……這個童話充滿了流浪的艱辛和執(zhí)著追求的曲折?!?lt;/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