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時間過的真快,轉(zhuǎn)眼來到了農(nóng)歷甲辰龍年的臘月初八,農(nóng)歷新年的氛圍是越來越濃了。在臘八節(jié)這天熬制“臘八粥”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里盛滿了人們對美好日子的期盼,盛滿了對遠在他鄉(xiāng)的家人的惦念。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驅(qū)散了冬日的寒冷,將身心的溫暖綿延了千年。</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打開手機,滿屏都是關(guān)于臘八節(jié)的來源,習俗,詩詞以及祝福語。看著,看著,我的鼻子似乎聞到了一股股濃濃的臘八粥的香氣,思緒也不由得拉回到了兒時的臘八。</p><p class="ql-block"> 俗話說:“臘七臘八,凍壞下巴”,一般來說臘八節(jié)都處在“三九”或“四九”,正至天寒地凍。那時候,每逢臘八早上,各家各戶都會圍坐在一起,喝上一鍋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能驅(qū)寒又能暖胃。清代詩人王季珠的《臘八粥》詩中有句:“團坐朝陽同一啜,大家存有熱心腸”寫的就是這樣的場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國家物資匱乏,農(nóng)民的日子還比較窮,熬臘八粥根本沒有桂圓、蓮子、薏米那么多食材,都是把家有的紅棗、紅豆、黍子米合在一起熬,這樣熬出的臘八粥就覺得好吃的不得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親沒讀過書,自然不懂得關(guān)于臘八粥的歷史和文化意義,她對臘八粥的認知一定是從外婆那里傳承來的,她的意識里臘八粥就是一道美食。在當時那個比較貧窮的年代,能讓孩子們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她親手熬制的臘八粥,就是她心里最大的滿足。</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臘八節(jié),母親都會和往常一樣,早早起來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先往鐵鍋里添上水,再往灶膛里塞滿麥秸或玉米皮,嚓!隨著火柴頭與火柴擦發(fā)出的一聲響,火苗慢慢燃起,繼而縷縷炊煙就會從房頂?shù)臒焽柩U裊升起,與左鄰右舍的炊煙一起繪成了一幅美麗的鄉(xiāng)村炊煙圖。灶膛里的閃動著溫暖的小火苗,鐵鍋里蒸騰著撲面的熱氣,因為怕糊鍋,母親總是半瞇著眼用大勺不停的在鍋里攪動。當鼻子里聞到豆和米的清香,還有紅棗散發(fā)出的那種棗甜味,我們兄弟幾個就會迫不及待的擠到小廚房里,等著母親揭鍋。母親總會一邊笑,一邊說:“去屋里等著,平時肉咱們吃不起,臘八粥還是能管飽的”,我們就會吐吐舌頭,做個鬼臉跑到屋里靜靜地等著??吹轿覀兂缘慕蚪蛴形?,最后連碗都舔的干干凈凈,母親又會說:“別舔了,再舔把碗都吃到肚子里了”??上?,那時沒有手機,如果能把一大鍋咕嘟、咕嘟冒著氣泡,熱騰騰,香噴噴的臘八粥錄下來,能把圍坐在小地桌周圍一邊說笑、一邊吃飯的全家人錄下來,那是何等溫馨,何等幸福的畫面??!后來,我們兄弟們漸漸長大,陸續(xù)娶妻生子,從老家分了出去,各過各的日子,就沒有再吃過幾次母親熬的臘八粥。 再后來,母親年齡大了,自己也不會用燃氣灶,跟著我們吃起了輪頭飯,想吃她熬的臘八粥更是無從談起。</p><p class="ql-block"> 這么多年,家里熬臘八粥早用上了電飯鍋、高壓鍋,食材也豐富了很多,可是總感覺臘八粥里面好像少了點什么?怎么喝不出小時候的那種味道。今天有幸讀到了宋代詩人寶寅的《臘八粥》:“八寶連情鍋里裝,紅紅爐火煮柔腸。遍嘗粥鋪千家店,不及娘盛那碗香?!蔽一腥淮笪颍瓉?,這首詩就是最好的答案。因為小時候的臘八粥里盛滿了深深的母愛,所以喝起來是那么香甜。后來的臘八粥里沒有了母愛,當然也就沒有小時候的味道了。</p><p class="ql-block"> 歲歲臘八,今又臘八。 歲歲熬粥,今又熬粥。母親熬的臘八粥的味道我只能在記憶的長河里去慢慢搜尋了,不知今年的你還能喝出小時候的味道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