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三天,塞納河→盧浮宮→自由活動逛巴黎</p> <p class="ql-block">今天8點30分出發(fā),第一個旅游活動是乘船游覽塞納河。</p><p class="ql-block">這是戴安娜王妃香消玉殞之地,離塞納河觀光船碼頭不遠,大家都走去向她表示哀悼、致敬??。</p> <p class="ql-block">這是觀光船碼頭,就在亞歷山大三世橋邊上。10點30分上船游覽。</p> <p class="ql-block">塞納河上最有名的亞力山大三世橋,連接右岸的香榭麗舍大街地區(qū)和左岸的榮軍院和艾菲爾鐵塔地區(qū)的重要橋梁,被認為是巴黎最華麗的橋梁。</p> <p class="ql-block">這座橋得名于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他在1892年締結了法俄同盟。這座橋稱得上金碧輝煌。</p> <p class="ql-block">這是大橋高17米的主塔雕塑,在雕塑的頂端有青銅騎士群裝飾,飛馬振翼欲揚,非常生動,是極佳的藝術品。雕塑后面既是巴黎大皇宮。</p> <p class="ql-block">護欄的中間位置有個很大的裝飾雕塑,中心是金色的巴黎城徽,兩邊各有一名象征塞納河的仙女。</p> <p class="ql-block">這是榮譽騎士團勛章博物館,又稱薩爾姆宮(H?telde Salm),由建筑師皮埃爾-盧梭(Pierre Rousseau)于 1782 年至 1788 年間為薩爾姆-基爾堡(Salm-Kyrbourg)王子弗雷德里克三世建造。</p><p class="ql-block">館內(nèi)收藏了近5000件藝術品和徽章,追溯了從中世紀到21 世紀法國和外國勛章的發(fā)展歷程。</p> <p class="ql-block">塞納河沿街風景,異域風光美不勝收。好像是quai de conti那兒,有Guy Savoy等高級餐廳,配有中文菜單哦。</p> <p class="ql-block">塞納河上的“新橋”(Pont-Neuf),是塞納河上年代最久且最為有名的橋梁。這座橋建于1606年,名為新橋,其實是巴黎最古老的橋梁了,其底下已歷經(jīng)滄桑、橋壁斑駁了。</p> <p class="ql-block">杜布勒橋(法語:Pont au Double)又稱雙倍橋。是一座鐵質(zhì)的拱橋,修建于1881年,</p><p class="ql-block">雙倍橋的得名很有趣,來源于過橋費,一次收來回兩個丹尼爾(denier,舊時法國輔幣)。</p> <p class="ql-block">過雙倍橋啦。</p> <p class="ql-block">遠處是正在修建的巴黎圣母院,這兒的觀看角度與昨天正面的觀感大相徑庭。</p> <p class="ql-block">這是觀光船駕駛艙,法國人設計成可以升降的。塞納河上共有37座橋,有些橋的橋洞很低,過橋了駕駛艙降下來,需要了解前面河道狀況又可以升上去,思維巧妙。</p> <p class="ql-block">法國巴黎商業(yè)法庭,位置在圣母橋旁邊,是法國司法機構中最古老的法院,是在中世紀末期創(chuàng)建的。其中的發(fā)展過程比較玄乎,據(jù)說剛開始商業(yè)法庭法官是當選的交易員,而不是職業(yè)法官。</p><p class="ql-block">圣母橋所在地點曾架設過巴黎的第一座橋梁,所以有稱為最古老的橋。</p> <p class="ql-block">巴黎古監(jiān)獄,旁邊是兌換橋。 從10世紀到14世紀,巴黎古監(jiān)獄曾是中世紀法國國王的王宮,1358年王室放棄了這座宮殿,遷移到對岸的盧浮宮。</p><p class="ql-block">1391年法國人居然腦洞大開的將王宮改為監(jiān)獄。在法國大革命最血腥恐怖階段,該監(jiān)獄享有“斷頭臺前廳”的國際聲譽。</p><p class="ql-block">兌換橋橫跨塞納河以及河流中間的西岱島,連接著正義宮和巴黎古監(jiān)獄以及右岸沙特萊劇院。</p> <p class="ql-block">法蘭西學院(L’Institut de France),成立于1795年10月25日,是世界聞名的學術機構。</p><p class="ql-block">法蘭西學院前身是路易十三的宰相黎世留于1634年所建立的學術院。1635年國王下令改為法蘭西學術院,成為獨立機構。</p> <p class="ql-block">奧賽博物館,擁有繪畫、雕塑、裝飾藝術、照片、圖像藝術和建筑等不同領域的作品,故而成為跨領域的大型國家級博物館。是歐洲最大的博物館之一。</p><p class="ql-block">博物館收藏了全球最重要的的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繪畫作品,擁有近1100多幅。其藏品包括馬奈(Manet)、塞尚(Cézanne)、德加(Degas)、莫奈(Monet)等畫家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利奧波德-塞達-桑戈爾行人橋,是一座橫跨塞納河的橋,被譽為法國最浪漫的橋梁(當然還有藝術橋)之一。該名字是為了紀念塞內(nèi)加爾詩人、政治家、文化理論家利奧波德?塞達爾?桑戈爾改為現(xiàn)在名字的。</p><p class="ql-block">如今漫步橋上,還能看到顏色各異、大小不一的愛情鎖,人們用掛愛情鎖的方式希望愛情長久,祈禱愛情圓滿。這座橋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大橋之一。</p> <p class="ql-block">塞納河沿岸,好像是蘇弗朗大道那兒。</p> <p class="ql-block">塞納河上的埃菲爾鐵塔。</p> <p class="ql-block">比爾哈凱姆橋,橫跨塞納河及河道中央的天鵝島。該橋原名帕西橋(Pont de Passy),為紀念比爾哈凱姆戰(zhàn)役,1948年改為現(xiàn)名。</p><p class="ql-block">比爾哈凱姆橋共有兩層,地面層較寛,兩側供汽車與行人使用;中央為自行車專用道,其上層為高架橋,供巴黎地鐵6號線使用。</p> <p class="ql-block">埃菲爾鐵塔與比爾哈克姆橋。</p><p class="ql-block">大約11點30分游覽塞納河結束。</p> <p class="ql-block">盧浮宮里倒置的金字塔。此處是通向盧浮宮的主路交匯處。中午12點,導游將我們帶到這里,給了我們?nèi)r時間,包括吃午餐。</p><p class="ql-block">我們匆匆吃了午餐趕緊先去找盧浮宮的三大鎮(zhèn)館之寶《蒙娜麗莎》、《斷臂的威尼斯》及《勝利女神像》,也有人詼諧的稱之為盧浮宮的三大名媛。</p><p class="ql-block">盧浮宮太大,我們又不懂外語,找到三大鎮(zhèn)館之寶就花了我們大部分時間。</p><p class="ql-block">這時才感覺到讀書沒讀好不懂外語的不方便??。</p> <p class="ql-block">作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的盧浮宮,原是法國的王宮,始建于1204年,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塑而聞名于世。</p><p class="ql-block">盧浮宮一共三個展館,敘利館、德農(nóng)館和黎塞留館,所有的出入口都在底層,每個展館四層。</p><p class="ql-block">法國人又根據(jù)藝術品來源地和種類將展品分為六個部分,即:希臘羅馬藝術館、埃及藝術館、東方藝術館、繪畫館、雕塑館和裝飾藝術館6個部分。</p> <p class="ql-block">這是玻璃金字塔內(nèi)部,貝聿銘設計,他在設計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并采用了玻璃材料。</p><p class="ql-block">金字塔可以反映巴黎不斷變化的天空,還能為地下設施提供良好的采光,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了把古老宮殿改造成現(xiàn)代美術館的一系列難題,取得了極大成功,享譽世界。</p> <p class="ql-block">這個人大家都認識,《蒙娜麗莎》。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 。</p><p class="ql-block">對一般普通人來說,神奇的是無論你從哪個方向看她,她似乎都在盯著你看。在現(xiàn)場試了試,確實如此。</p> <p class="ql-block">這是整個盧浮宮人流最多的地方,畫像下的人們熙熙朗朗、摩肩接踵。其實該畫很小,比這幅畫還小的盧浮宮肯定有 ,但展出的應該沒有了。</p> <p class="ql-block">《米洛的威尼斯》,古希臘雕塑作品中最著名的當屬此雕塑了。</p><p class="ql-block">《米洛的維納斯》的大理石如此潔白冰清,卻又如此令人為之動容。</p> <p class="ql-block">1820年,希臘米洛島的一位農(nóng)民發(fā)現(xiàn)了這尊雕像的碎片,當時法國駐希臘大使里維埃侯爵得知后,立即買下并送到巴黎,贈給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八。從此這尊古希臘作品從陰影中走了出來,默默地向世人傳遞著自己的魅力與神貌。</p><p class="ql-block">這是《米洛的維納斯》的側面。</p> <p class="ql-block">《米洛的維納斯》被送入盧浮宮時,藝術品修復師的第一反應是修復維納斯缺失的手臂。但為了使作品不失真,最后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p><p class="ql-block">當初在確定女神的身份問題上有過不少疑問,后來在雕像出土地點附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只拿著蘋果的手,這是美神維納斯的藝術形象元素之一,況且雕制這只拿著蘋果的手與雕像的大理石是同樣的帕羅斯大理石。最終才確認為美神威尼斯。</p><p class="ql-block">《米洛的維納斯》的背面,不太見吧。</p> <p class="ql-block">在達魯階梯頂層,《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Victoire de Samothrace)居高臨下俯瞰眾生。這座《勝利女神》是盧浮宮最著名的雕像藏品之一。</p><p class="ql-block">如何才能充分展現(xiàn)這一古希臘藝術杰作的巍峨氣勢和迷人魅力?經(jīng)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達魯階梯榮幸入選,古典雕塑與現(xiàn)代建筑的協(xié)調(diào)混搭,使達魯階梯成為盧浮宮最具代表性的場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勝利女神》身姿輕盈,似乎在半空中飄浮。對于古希臘雕像,人們大多不知道其確切的來源地,但這座雕像是個例外。它最初作為獻給神明的貢品,高高地佇立在希臘薩莫色雷斯島的一座神廟中,正如它現(xiàn)在立于達魯階梯之上的情景。這座雕像展現(xiàn)了帶翼的勝利女神尼凱飛降船頭的瞬間。</p> <p class="ql-block">許多考古學家都試圖找到勝利女神的頭部和手臂,但大多都無功而返。1875年,一支奧地利考古隊發(fā)現(xiàn)了女神右手的大拇指和部分無名指。1950年,法國考古學家讓·夏伯諾(Jean Charbonneaux)找到了手掌和無名指的另一部分。復原后的右手高27厘米,掌心朝天,擺出勝利的手勢。</p> <p class="ql-block">敘利館的古典時期與希臘化時期藝術展廳,主要展出古希臘及古羅馬時期的雕塑作品,神話作品巨多。</p> <p class="ql-block">馬內(nèi)日(Salle du Manège)展廳(編號405室),主要展示古希臘、伊特魯里亞、羅馬的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害羞的阿佛洛狄忒,又名“卡比托利歐式<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佛洛狄忒”。阿佛洛狄忒(維納斯),即</span>古希臘神話中愛情與美麗的女神。</p> <p class="ql-block">阿瑞斯,又名“戰(zhàn)神阿瑞斯”。公元前1世紀或1世紀仿制,原作為約公元前420年阿爾卡姆內(nèi)斯所作。大理石塑像高220厘米,發(fā)現(xiàn)于意大利彭特利庫斯山。</p> <p class="ql-block">《戴頭盔的雅典娜》,作者為古希臘雕塑家克雷西拉斯,創(chuàng)作于公元前430年。神王宙斯之女雅典娜,是希臘神話里的戰(zhàn)神和智慧女神。</p> <p class="ql-block">《愛神吻醒普西沙》。作者昂托尼奧·卡諾瓦,創(chuàng)作于1781年。這作品,浪漫!</p> <p class="ql-block">米開朗基羅長廊。在長廊寬大的穹頂下,展示著意大利十六到十九世紀雕塑杰作。</p><p class="ql-block">這間長廊為自然采光,陽光從兩側的大型玻璃窗折射進來,可充分凸顯白色大理石雕塑的藝術美感,青銅和陶土雕塑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進入米開朗基羅長廊前要穿過一道拱門,這原本是15世紀初所建的“斯坦加宮 Palazzo Stanga”的拱門,18世紀改建時將這拱門出售,輾轉流入盧浮宮。</p><p class="ql-block">這座拱門上的雕塑是由藝術家Rodari所設計,主要描述羅馬神話中大力神 Hercules 與英雄 Perseus 的一些傳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米開朗基羅的大理石雕塑杰作《奴隸》,創(chuàng)作于1513-1516年。</p><p class="ql-block">左邊為《叛逆的奴隸》描繪的對象試圖從束縛中掙扎出來,他的雙手被捆在背后,軀干扭曲,頭部扭動,刻畫出不屈的反抗精神。</p><p class="ql-block">右邊為《垂死的奴隸》,表現(xiàn)出的是聽天由命的狀態(tài),暗示了生命在死亡的無情力量面前投降的時刻。</p> <p class="ql-block">門廊外的玻璃金字塔,確實漂亮。</p> <p class="ql-block">法國建筑師赫克托·勒菲埃爾(Hector Lefuel)在盧浮宮建造了六座大型階梯,這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女像柱廳,是盧浮宮文藝復興時期最美的建筑之一。女像柱廳得名于廳內(nèi)四根支撐著樂師演奏臺的女子塑像立柱,這些立柱由法國雕塑家讓·古戎于1550年制作。</p> <p class="ql-block">法國繪畫紅色展廳(Red rooms),在德農(nóng)館1層,這個展廳聚集了很多法國繪畫大師,如大衛(wèi)、安格爾等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拿破侖一世加冕大典》,雅克-路易·大衛(wèi)(Jacques-Louis David)所作。這幅畫高6米,長近10米。場面宏大,人物眾多,鮮明生動,幾乎令人產(chǎn)生親臨儀式現(xiàn)場的錯覺。<span style="font-size:18px;">拿破侖一世如此感嘆道“我們行走在畫面中”。</span>這就是畫幅巨大的歷史畫作品所產(chǎn)生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大宮女》,是法國畫家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于1814年創(chuàng)作的一副油畫。這幅畫是受拿破侖的妹妹,那不勒斯王國王后卡羅琳·波拿巴的委托而做。顯示土耳其內(nèi)宮一裸體宮女。</p> <p class="ql-block">《馬拉之死》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衛(wèi)于1793年創(chuàng)作的畫布油畫。這幅畫創(chuàng)作出一副革命者圣像,成為法國大革命史上的經(jīng)典作品。</p><p class="ql-block">盧浮宮的杰作我認識的真不多,但這幅畫我認識,而且知道名字,可能文化大革命時見的比較多??。</p> <p class="ql-block">盧浮宮展廳外的建筑,只能在展廳里往室外看,不能進去。真壯觀。</p> <p class="ql-block">阿波羅長廊。以精美絕倫的繪畫、雕塑和鍍金裝飾創(chuàng)作出的絢麗奪目建筑內(nèi)飾杰作。阿波羅長廊主要展出法國王室珠寶與磚石收藏。時間有限沒細看??。</p> <p class="ql-block">盧浮宮大畫廊。這里一直是盧浮宮最具代表性的場所之一。大畫廊是盧浮宮的一條重要通道,歷史悠久。如今,參觀者可以在這里欣賞到豐富多彩的盧浮宮意大利繪畫藏品,這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意大利繪畫收藏之一。</p><p class="ql-block">由于時間有限,這次游覽很不盡興。</p> <p class="ql-block">晚上老佛爺百貨溜了一圈,國人很多。</p><p class="ql-block">晚飯在邊上一個溫州人開的餐廳解決,順便與老板娘聊了很久,老板娘出來奮斗30多年,本以為應該很艱辛,順口問了她,但她說出來的居然是很開心,打破了我固有的思維模式。</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巴黎→蘭斯→盧森堡</p><p class="ql-block">早餐時,旅游團隊里一個加拿大來的上海女孩錢包被偷,里面有護照、信用卡,他們原本轉綠線去意大利的,這下只能待在巴黎處理這事了。巴黎小偷聞名世界。</p> <p class="ql-block">今天出發(fā)較早,7點30分出發(fā),因為有6位游客轉綠線去意大利游玩,我們的旅行車也要換,所以先去了一個停車場。</p><p class="ql-block">蘭斯是法國藝術與歷史之城,歷史上共有33位法蘭西國王在蘭斯加冕。市區(qū)南部的“蘭斯山”是世界上主要的香檳葡萄園種植區(qū),蘭斯也因香檳酒而聞名。</p><p class="ql-block">17世紀初,蘭斯曾經(jīng)是歐洲黑死病疫情的重災區(qū)。</p> <p class="ql-block">大約10點45分到達蘭斯。</p><p class="ql-block">這是蘭斯圣母主教座堂,歷史上曾經(jīng)有25位法國君主在此加冕。</p> <p class="ql-block">蘭斯主教座堂被認為是由主教尼卡修斯在5世紀初建立的,大約在一個世紀后,克洛維一世在這里接受了蘭斯主教的施洗,使其成為第一位接受此圣禮的法蘭克國王,從而使整個法蘭克民族皈依了天主教。</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教堂曾遭到嚴重破壞,20世紀后期進行了完整的修復。</p> <p class="ql-block">蘭斯主教座堂是蘭斯最重要的旅游景點,每年共接待約一百萬游客。自1991年以來,主教座堂一直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蘭斯圣母主教座堂內(nèi)部。</p> <p class="ql-block">市中心的蘇貝噴泉。</p> <p class="ql-block">蘭斯街景。</p> <p class="ql-block">蘭斯路邊豪車還是挺多的。</p> <p class="ql-block">大約下午4點進入盧森堡。這個小國家總共人口65.7萬,人均GDP13.36萬美元,富得流油。</p><p class="ql-block">剛進盧森堡市就遇見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游行,喇叭開的很響,旁邊沒見幾個警察。</p> <p class="ql-block">這是盧森堡議會所在地,也有人在示威支持巴勒斯坦。</p> <p class="ql-block">盧森堡大公府,盧森堡最高統(tǒng)帥大公的正式居所。也就這樣??。</p> <p class="ql-block">佩特羅斯大峽谷,是世界著名的大峽谷之一。峽谷東西走向,寬約100米,深約60米,將盧森堡市自然地分成南北新、老兩個城區(qū)。</p> <p class="ql-block">佩特羅斯大峽谷又被稱為盧森堡大峽谷,由于此處軍事優(yōu)勢突出,盧森堡在歷史上一直被視為軍事重地,依借峽谷的天然巖石建造了具有壁壘、炮臺和秘密通道的佩特羅斯要塞。</p> <p class="ql-block">峽谷幽深長遠,春秋季節(jié)滿目蒼翠,小溪靜靜地流淌在青翠的樹木草叢中。兩岸古木參天,郁郁蔥蔥,層層疊疊,美不勝收。我們來的時間不對,但還是見識了他的雄偉。</p> <p class="ql-block">盧森堡市政廳。1838年落成,屬于新古典主義風格,整座建筑線條流暢,色彩明快,高雅而和諧。市政廳樓前兩座雄獅銅雕是公元一九三一年增建的,具有一種威武震撼的氣勢。</p> <p class="ql-block">憲法廣場(Place de la Constitution),位于盧森堡舊市區(qū),最明顯的標得物就是廣場上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陣亡盧森堡士兵的陣亡將士紀念碑,紀念碑有12米高,是一座方尖形建筑,碑頂上站立著象征勝利的勝利女神像。</p> <p class="ql-block">盧森堡圣母教堂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堂,之前是耶穌會教堂,奠基于1613年。這座教堂是盧森堡唯一的主教座堂。教堂是典型的后期哥特式建筑,不過也融入了不少文藝復興式元素。</p> <p class="ql-block">這是教堂內(nèi)部,我們進去時儀式剛結束。</p> <p class="ql-block">上面的管風琴還發(fā)出演奏的音樂。</p> <p class="ql-block">威廉二世廣場,位于盧森堡老城,以荷蘭國王和盧森堡大公威廉二世命名(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原為一個國家尼德蘭王國)。廣場中央建有一尊威廉二世騎馬銅像。他雄赳赳氣昂昂地騎在馬上,右手拿著禮帽,兩眼正視前方,威武無比。 </p><p class="ql-block">威廉二世廣場平時莊嚴、肅穆,但到了周末則被作為集市,變成了另外一個模樣。</p> <p class="ql-block">軍事廣場,著名的建筑是東側的城市宮殿(Cercle Cite),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六九年,曾是歐洲煤鋼聯(lián)盟駐地和會議場所,如今為盧森堡旅游局辦公大樓。</p> <p class="ql-block">幾個黑人在城市宮殿(Cercle Cite)門口歡快的跳著他們的民族舞蹈。</p> <p class="ql-block">今天旅游結束的早,到酒店大約晚上7點45分,入住宜必思埃施貝爾瓦酒店。</p> <p class="ql-block">宜必思埃施貝爾瓦酒店三星級,比巴黎的酒店好太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