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主要作物洪澇災后恢復生產技術指導意見<br>???????<br>一、玉米<br>玉米受水淹后,土壤根系缺氧,葉片氣孔關閉,導致蒸騰強度和光合強度迅速下降,致使葉片失綠、衰老、導致減產。一般情況下,淹水48小時,水一走一過,對玉米產量影響較小,以后淹水時間每增加一天,減產5%左右;淹水一周就會嚴重影響玉米產量,減產50%左右;淹水兩周以上,玉米基本絕產。<br>1.及時搶排田間積水。根據積水情況和地勢,采用排水機械和挖排水溝等辦法,盡快把田間積水和耕層漬水排除,減少田間積水時間,防止因田間積水、土壤通氣不良造成的根腐、莖基腐病發(fā)生,避免還原態(tài)鐵等有害物質對根系的毒害,以降低田間土壤和空氣濕度, 恢復玉米根部呼吸活力促進植株恢復生長。<br>2.及時整理倒伏玉米。對于因災造成倒伏的玉米,應視倒伏程度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法:一是對于尚未抽雄倒伏程度較輕且朝一個方向倒伏的地塊,一般無需扶正,玉米近地面的莖節(jié)可迅速扎根,依靠自身側彎恢復向上直立生長;二是已經抽雄倒伏嚴重的,可在雨后地面稍干時,采用人工扶直的辦法。兩人同時操作,其中一人抓住玉米植株較上部位拉起,另一人在根部培土;三是對于莖折玉米嚴重地塊,應把莖折玉米盡快盡早清理出地,以免造成莖葉腐爛影響正常植株生長,提高田間通風透光,促進玉米生長發(fā)育。<br>3.及時噴施葉面肥。受澇玉米經過水淹,土壤中的養(yǎng)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吸收能力受抑制,往往表現為葉黃稈紅,生長發(fā)育延遲,此類地塊應用高桿噴霧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彌補根系吸收養(yǎng)分的不足,促進有機物的合成與積累。<br>4.強化田間管理。受水淹后已失去功能的老化、枯死底部葉片要及時打掉,增加田間通風透光。做好后期促早熟工作,防治貪青晚熟。<br>5.防治病蟲害。洪澇過后,田間濕度大,玉米易發(fā)生病蟲害,要注意預防粘蟲、玉米螟、大小斑病等病蟲害的發(fā)生蔓延,根據病蟲害發(fā)生的特點和作物長勢長相,及時進行田間調查,選擇合適的農藥和劑量進行防治。<br>二、水稻<br>水稻抽穗前淹沒的,對產量、品質影響較輕,抽穗后淹沒的,對產量和品質影響較重。嚴重程度隨著淹沒持續(xù)時間長短、氣溫高低有所不同。<br>1.盡早搶排田間積水,減少水淹時間。洪澇后應立即組織人力,調集一切排水設備,千方百計進行排水搶救。以減少受淹天數,減輕損失。在排水時應注意,在高溫烈日期間,不能一次性將水排干,必須保留適當水層,使稻苗逐漸恢復生機,否則如一次性排干,因稻田長期浸在水里,生活力弱,莖葉柔軟,遇晴天烈日容易枯萎,反而加重損失;在陰雨天,可將水一次性排干,有利于秧苗恢復生長。如稻苗受淹后,披葉很少,植株生長尚健壯,田面浮泥較多,也可排干輕擱田,以防翻根倒伏。<br>2.及時清除沖積物。對水沖沙壓的稻田,應及時清除田間沙石污泥,修復田間排灌設施,保證后期灌溉。及早清除爛黃葉,減少壓傷和腐爛現象。<br>3.迅速洗葉護苗。用清水洗去葉片污泥,恢復葉片光合作用。<br>4.及時噴施葉面肥和生長調節(jié)劑,促進水稻生長。<br>5.科學防控病蟲害。為避免次生災害發(fā)生,暴雨過后淹水時間過長的田塊,病蟲害有可能大發(fā)生,應噴施殺菌劑和殺蟲劑進行防治。尤其是稻穗瘟病、紋枯病等病害,結合應用葉面肥、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同時噴施防治藥劑,減少進田作業(yè)次數,降低生產投入成本。<br>6.重視后期管理,防止貪青晚熟。受水災影響,使用進程延遲,應采取淺、濕、干的灌溉方式,起到“以氣養(yǎng)根、以根保葉”的效果,使水稻活根、活葉成熟,割除池埂大草,增強通風透光,促進干物質積累,提高產量和品質。 ??<br>三、大豆<br>大豆根部被淹,造成土壤氧氣缺乏,阻礙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從而使根的養(yǎng)分吸收、根的生長受到抑制;植株地上部淹水,則光合作用顯著減弱或停止,有氧呼吸為無氧呼吸所代替,大豆植株貯藏的營養(yǎng)物質大量消耗,植株很快枯爛死亡。一般情況下,大豆水淹時間2~3晝夜,水退后尚能繼續(xù)生長;水淹每增加一天,減產幅度在10%以上;當植株被淹3天以上,則大量死亡。<br>1.搶排田間積水。要盡快盡早搶排田間積水,恢復大豆根部呼吸活力。<br>2.噴施葉面肥。對水淹地塊,要及時噴施磷酸二氫鉀、三碘苯甲酸等葉面制劑,迅速補充養(yǎng)分,增強植株抗逆能力,延長葉片功能期,確保有機物的正常合成及運輸,促進正常生長發(fā)育。<br>???????? 3.加強田間管理。要拔凈田間大草,既有利于通風透光,又促進作物早熟,并有效減輕下年草荒危害。</h3> <h3>主要作物洪澇災后恢復生產技術指導意見<br>???????<br>一、玉米<br>玉米受水淹后,土壤根系缺氧,葉片氣孔關閉,導致蒸騰強度和光合強度迅速下降,致使葉片失綠、衰老、導致減產。一般情況下,淹水48小時,水一走一過,對玉米產量影響較小,以后淹水時間每增加一天,減產5%左右;淹水一周就會嚴重影響玉米產量,減產50%左右;淹水兩周以上,玉米基本絕產。<br>1.及時搶排田間積水。根據積水情況和地勢,采用排水機械和挖排水溝等辦法,盡快把田間積水和耕層漬水排除,減少田間積水時間,防止因田間積水、土壤通氣不良造成的根腐、莖基腐病發(fā)生,避免還原態(tài)鐵等有害物質對根系的毒害,以降低田間土壤和空氣濕度, 恢復玉米根部呼吸活力促進植株恢復生長。<br>2.及時整理倒伏玉米。對于因災造成倒伏的玉米,應視倒伏程度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法:一是對于尚未抽雄倒伏程度較輕且朝一個方向倒伏的地塊,一般無需扶正,玉米近地面的莖節(jié)可迅速扎根,依靠自身側彎恢復向上直立生長;二是已經抽雄倒伏嚴重的,可在雨后地面稍干時,采用人工扶直的辦法。兩人同時操作,其中一人抓住玉米植株較上部位拉起,另一人在根部培土;三是對于莖折玉米嚴重地塊,應把莖折玉米盡快盡早清理出地,以免造成莖葉腐爛影響正常植株生長,提高田間通風透光,促進玉米生長發(fā)育。<br>3.及時噴施葉面肥。受澇玉米經過水淹,土壤中的養(yǎng)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吸收能力受抑制,往往表現為葉黃稈紅,生長發(fā)育延遲,此類地塊應用高桿噴霧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彌補根系吸收養(yǎng)分的不足,促進有機物的合成與積累。<br>4.強化田間管理。受水淹后已失去功能的老化、枯死底部葉片要及時打掉,增加田間通風透光。做好后期促早熟工作,防治貪青晚熟。<br>5.防治病蟲害。洪澇過后,田間濕度大,玉米易發(fā)生病蟲害,要注意預防粘蟲、玉米螟、大小斑病等病蟲害的發(fā)生蔓延,根據病蟲害發(fā)生的特點和作物長勢長相,及時進行田間調查,選擇合適的農藥和劑量進行防治。<br>二、水稻<br>水稻抽穗前淹沒的,對產量、品質影響較輕,抽穗后淹沒的,對產量和品質影響較重。嚴重程度隨著淹沒持續(xù)時間長短、氣溫高低有所不同。<br>1.盡早搶排田間積水,減少水淹時間。洪澇后應立即組織人力,調集一切排水設備,千方百計進行排水搶救。以減少受淹天數,減輕損失。在排水時應注意,在高溫烈日期間,不能一次性將水排干,必須保留適當水層,使稻苗逐漸恢復生機,否則如一次性排干,因稻田長期浸在水里,生活力弱,莖葉柔軟,遇晴天烈日容易枯萎,反而加重損失;在陰雨天,可將水一次性排干,有利于秧苗恢復生長。如稻苗受淹后,披葉很少,植株生長尚健壯,田面浮泥較多,也可排干輕擱田,以防翻根倒伏。<br>2.及時清除沖積物。對水沖沙壓的稻田,應及時清除田間沙石污泥,修復田間排灌設施,保證后期灌溉。及早清除爛黃葉,減少壓傷和腐爛現象。<br>3.迅速洗葉護苗。用清水洗去葉片污泥,恢復葉片光合作用。<br>4.及時噴施葉面肥和生長調節(jié)劑,促進水稻生長。<br>5.科學防控病蟲害。為避免次生災害發(fā)生,暴雨過后淹水時間過長的田塊,病蟲害有可能大發(fā)生,應噴施殺菌劑和殺蟲劑進行防治。尤其是稻穗瘟病、紋枯病等病害,結合應用葉面肥、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同時噴施防治藥劑,減少進田作業(yè)次數,降低生產投入成本。<br>6.重視后期管理,防止貪青晚熟。受水災影響,使用進程延遲,應采取淺、濕、干的灌溉方式,起到“以氣養(yǎng)根、以根保葉”的效果,使水稻活根、活葉成熟,割除池埂大草,增強通風透光,促進干物質積累,提高產量和品質。 ??<br>三、大豆<br>大豆根部被淹,造成土壤氧氣缺乏,阻礙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從而使根的養(yǎng)分吸收、根的生長受到抑制;植株地上部淹水,則光合作用顯著減弱或停止,有氧呼吸為無氧呼吸所代替,大豆植株貯藏的營養(yǎng)物質大量消耗,植株很快枯爛死亡。一般情況下,大豆水淹時間2~3晝夜,水退后尚能繼續(xù)生長;水淹每增加一天,減產幅度在10%以上;當植株被淹3天以上,則大量死亡。<br>1.搶排田間積水。要盡快盡早搶排田間積水,恢復大豆根部呼吸活力。<br>2.噴施葉面肥。對水淹地塊,要及時噴施磷酸二氫鉀、三碘苯甲酸等葉面制劑,迅速補充養(yǎng)分,增強植株抗逆能力,延長葉片功能期,確保有機物的正常合成及運輸,促進正常生長發(fā)育。<br>???????? 3.加強田間管理。要拔凈田間大草,既有利于通風透光,又促進作物早熟,并有效減輕下年草荒危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