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攝影 ‖ 宋太平/王 秀</p><p class="ql-block"> 配文 ‖ 王 秀</p><p class="ql-block"> 拍攝地點 ‖ 喀什牛羊大巴扎</p><p class="ql-block"> 拍攝時間 ‖ 2023年10月</p> 南 疆 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引 語 :</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引語的重點是喀什大巴扎。“巴扎”,原是波斯語詞匯,意為集市、市場,它遍布新疆城鄉(xiāng)。新疆因地處絲綢之路這條中西貿(mào)易通道,各族人民特別是維吾爾人具有重商、崇商、經(jīng)商的傳說。</p><p class="ql-block"> 喀什是南疆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通中心,農(nóng)牧產(chǎn)品最大集散地。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商埠重鎮(zhèn),東西方交通的咽喉樞紐和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和文明的重要交匯點。</p><p class="ql-block"> 歷史告訴我們,地處荒涼大漠的西部人,自古以放牧為生。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艱難的生存條件,使他們從小鑄就了鐵骨般的軀體和意志。絲綢之路的開拓,猶如一條金光燦燦的大道,給這些孤陋寡聞,清貧如洗的“土著”牧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好運氣。</p><p class="ql-block"> 維吾爾族的這一歷史變化,改變了原來單一的畜牧經(jīng)濟,轉(zhuǎn)而從事農(nóng)業(yè)和工商活動。很快,他們成了漫漫絲路上最活躍的商人。</p><p class="ql-block"> 新疆的巴扎不是與生俱來的,它幾乎是民間百姓的即興之作。仿如畫師的第一筆,作家文章的起頭,有了開始便有了下文。古漠之地原本無巴扎,起初只是一兩人、三五人在那里擺攤設點。有了攤鋪就有了好巴扎者趨之若鶩。天長日久,攤鋪越集越多,排列成行,有了氣勢,形同市場。人們流連于此,或購物,或聊天,或品嘗。新疆南部地區(qū)那些布滿城鄉(xiāng)的幾百個巴扎,大多都是這么形成的。</p><p class="ql-block"> 當我們贊美巴扎時,絕不會忘記它的生身之母——當?shù)氐木S吾爾族人。</p><p class="ql-block"> 巴扎,像是一座淘不盡的金山,又像是“天方夜譚”中的魔毯,“阿里巴巴的金庫”,維吾爾族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聚寶盆。</p><p class="ql-block">巴扎不僅僅是水果、蔬菜和其他商品的交易場所,更是新疆社會生活的中心,它如同一個個細胞,維系著生命的延續(xù),也演繹出千姿百態(tài)的民俗人文。</p><p class="ql-block"> 新疆地域遼闊,中部的天山把新疆分為南疆和北疆兩個自然條件有明顯差異的部分。北疆為溫帶大陸性干旱、半干旱氣候,屬于游牧文明;南疆為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屬于綠洲文明。于是,物資交換場所——巴扎,以綠洲為中心,在新疆各地誕生了。大型的巴扎有固定的商品交換場所,小型的巴扎則是“流動的集市”,它們猶如點點繁星,升起于綠洲之上。</p><p class="ql-block"> 確實,巴扎之于新疆,就如同胡同之于北京、弄堂之于上海、茶館之于成都一般,傳遞著關于新疆鄉(xiāng)村獨有的文化身份與靈魂地標。巴扎集商品交換、社會交往、娛樂休閑、會親看友等活動于一身,以新鮮熱鬧的形式,帶給新疆人以最大程度的慰藉,也是現(xiàn)代繁榮新疆與古老絲綢之路跨時空相互印證的文化遺存,更是書寫新疆人間煙火的情感家園。</p> <p class="ql-block"> 新疆喀什牛羊大巴扎是這次引語的重點,它位于市區(qū)東北角吐漫河東岸荒地鄉(xiāng),是亞洲主要的牲畜交易市場。每逢星期天,大巴扎便是車水馬龍、人山人海,當日牲畜交易量在萬頭以上,以其獨特的交易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聞名。</p> <p class="ql-block"> 到了周日,當?shù)氐哪撩駮еu的牛、羊、馬、驢、駱駝等家畜和各類需要交易的商品來到這個市場上進行交易。整個巴扎人來人往,幾千頭牛羊有的成群簇擁,時不時揚起一陣塵土,開汽車的,騎摩托的,蹬三輪的,還有趕毛驢車的……場面熱鬧又別開生面。</p> <p class="ql-block"> 為了防止羊們四處亂跑,主人用繩子將羊頭套緊并頭挨頭排列整齊,這樣即好看又方便了買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網(wǎng)絡購物發(fā)達的今天,逛巴扎依然是新疆人每周最重要的活動。因為大小巴扎,不僅連接著新疆兒女生計的方方面面,還包含著當?shù)匕傩丈畹娜f種風情。</p><p class="ql-block"> 巴扎不僅僅是牲畜、水果、蔬菜、飲食、服裝和其他商品的交易場所,更是代表了新疆社會生活的中心,它如同一個個細胞,組成了新疆人的日常生活,也演繹著這里千姿百態(tài)的民俗人文。</p><p class="ql-block"> 在新疆的巴扎中可以看到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氣息共存,處處透露出時代前進的印記,人們的笑容中流露出他們的淳樸善良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滿足。</p><p class="ql-block"> 新疆鄉(xiāng)村民眾(包括城鎮(zhèn)居民)喜歡扎堆湊熱鬧。哪里人多,哪里熱鬧,哪里就有巴扎。天長日久,攤鋪越來越多,形成規(guī)模,形同市場。</p><p class="ql-block"> 新疆南部地區(qū)那些遍布城鄉(xiāng)的巴扎,大多就是這樣形成的。而巴扎像一個容器,容納了老鄉(xiāng)們物缺調(diào)劑、休閑娛樂、鄰里交往、生意往來等日常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其實它就是南疆異域文化的一個符號。</p> <p class="ql-block"> 人們常說,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不逛巴扎,就不算到喀什??κ玻驗榘驮?,多了一份傳承和獨特。 巴扎,是喀什的靈魂。這種亙古流傳下來的貿(mào)易方式,是喀什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羊群被分成幾個區(qū)域,頭挨頭、身擠身地綁在一起。這擠在一起,整齊的羊頭,肥肥的屁股,真的是很有喜感?。?lt;/p> <p class="ql-block"> “巴扎里除了父母什么都可以找到”,這句維吾爾族人諺語是新疆人對于巴扎的情感與喜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每頭交易的牲畜不需要用秤稱重量,一切只需要以下幾個程序:</p><p class="ql-block">一是用力掰開嘴巴看看(看年齡);</p><p class="ql-block">二是使勁順著屁股摸摸(看肥瘦);</p><p class="ql-block">三是雙手將其托起抱抱(估計重量);</p><p class="ql-block">四是談價成交右手握握。</p><p class="ql-block"> “袖子里的交易”是這個巴扎最大的看點。這種流行于中西亞的古老貿(mào)易形式,在這個巴扎里得到了完整的保存。 買賣雙方在寬大的袖管中握著手,有人則直接握手,用手指報出各自的理想價格,整個過程無聲而充滿智趣,雙方均全力以赴。</p><p class="ql-block"> 他們問價,談價,壓價,成交根本不用說話,都是在手上進行,每個手指都代表不同的數(shù)字,即便成交旁人也不知成交價格。</p><p class="ql-block"> 南疆與北疆在牛羊交易時各有不同,南疆商人交易時在袖口談價,基本屬于暗箱操作,而北疆商人談價也用握手方式,但基本明朗化,且有中介人(牙子),在交易雙方談妥后,要給牙子一定數(shù)量的好處費(茶錢)。</p> <p class="ql-block"> 瞧這肥肥的羊屁股,一動就顫顫悠悠,妥妥就是一個少羊蜜桃股,很是誘人,很有喜感!這種類型的羊在喀什牛羊大巴扎算是一個主流品種。</p> <p class="ql-block">在牛羊巴扎上,羊主要分為三類:</p><p class="ql-block">第一類是普通羊,數(shù)量較多,價格在每只500元左右;第二類是用作種羊,數(shù)量較第一類少,價格在每只3000元左右;第三類就是“天價羊”,羊中貴族,人稱“刀郎羊”(又稱多浪羊)。一只純種刀郎羊可以買到20萬元左右,有媒體報道,曾有刀郎羊被炒到1400萬的天價。要把這只羊宰了,按出肉25公斤算,每公斤56萬元,這一筷子下去好幾萬,滿口的錢味,不知誰有這膽量和能力吃呢?</p> <p class="ql-block"> 套著脖頸圈的羊,名為刀郎羊,是巴扎的“貴族”羊,價格不菲。這種羊遺傳穩(wěn)定,體型高大,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肉質(zhì)鮮美,抗病能力較強,屠宰率高,性成熟早(常年發(fā)情,增加了繁殖的機會),外觀特征明顯。刀郎羊是一個多方面的優(yōu)秀肉羊品種,既具備了快速生長的能力,又有良好的肉質(zhì)和適應性,是一個理想的肉用綿羊品種。</p> <p class="ql-block"> 巴扎上的商品種類豐富,包括但不限于牛、羊、馬和驢等牲畜交易。而且市場內(nèi)還有各類食品和小吃攤位,如烤肉、烤包子、烤魚、烤全羊、手抓飯、拌面、品種齊全的干果和各類水果等,吸引著眾多游客和當?shù)鼐用袂皝砥穱L。</p><p class="ql-block"> 巴扎不僅是交易商品的場所,還是一個充滿煙火氣和文化特色的地方。在這里,人們可以看到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和習俗,感受到濃厚的異域文化氛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與游牧民族飲食習俗有關的烤羊肉串,串在鐵簽或紅柳簽上,架在燒燃的木炭或煤炭的專用鐵槽上,撒上咸鹽、孜然、辣面等各種調(diào)料,還沒見到烤爐,烤肉的香味兒就鉆進了你的鼻腔。</p> <p class="ql-block"> 大鍋里的植物油被燒成滾燙,皮牙子(洋蔥)、切成條狀的胡蘿卜和大塊的新鮮羊肉在鍋中爆炒,鋪上一層雪白的大米經(jīng)過燜煮后,大米的清香夾雜著羊肉的濃香在一口大鍋里完美結合,散發(fā)出新疆獨有的抓飯味道。</p> <p class="ql-block"> 如果說你想品嘗新疆味道,那也一定要去巴扎,制作美食的人們用綠洲中四季所得和來自五湖四海的食材,精心炮制了巴扎上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巴扎上的美食,勾引著你的味蕾,誘惑著你去品嘗。而這種誘惑在新疆的巴扎上延續(xù)了千百年。</p> <p class="ql-block"> 看到這個賣繩索攤位了吧,在這個巴扎里,他的生意好壞完全取決于牲畜交易量的多少。</p> <p class="ql-block"> 塔里木鹽堿攤上長成的牛羊肉攪拌進切碎的皮牙子(洋蔥),被包進了起源于宋代的包子里,出鍋后再撒上來自中亞的胡椒粉,便融合出巴扎獨特的味道——烤包子。</p> <p class="ql-block"> 熱鬧的巴扎促使人與人之間親切交流,人們能夠獲取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同時傳遞給對方所需的資訊。</p><p class="ql-block"> 對于農(nóng)牧民而言,在巴扎上可以了解各類農(nóng)產(chǎn)品的行情信息,以便及時調(diào)整自家的種植品種和養(yǎng)殖品種。</p><p class="ql-block"> 對于手工業(yè)者而言,逛巴扎可以了解時下流行的款式,以便滿足市場最新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對商人們而言,逛巴扎可以準確掌握市場行情,及時調(diào)整營銷策略。</p> <p class="ql-block"> 巴扎里的羊肉攤位比較養(yǎng)眼,宰殺完的整只羊被整理的干干凈凈,掛滿攤位,按質(zhì)論價,從每公斤35元到55元不等,任你挑選。</p> <p class="ql-block"> 在熱鬧的巴扎里,當交易、交際告一段落,趕巴扎的人們便被美食的飄香所吸引,人們從巴扎的各個角落,向著美食區(qū)域移動,融合了各種食物香味的巴扎餐飲區(qū)開始熱鬧了起來。</p> <p class="ql-block"> 繁雜的生活揉碎在初冬的暖陽中,清淺的歲月沉淀在裊裊的炊煙里。這就是新疆巴扎的人間煙火氣啊!</p><p class="ql-block"> 大江大河再波瀾壯闊,也會有看膩的一天;高山峻嶺再巍峨挺拔,也會有厭倦的一天;廣袤草原再山花爛漫,也會有花敗的一天;如果真的到了那天,不妨來新疆的各類巴扎看看,品嘗一下各類美食小吃,感受一下真正的煙火人間。</p> <p class="ql-block"> 新疆巴扎揉進了民間和百姓太多太濃的生活氣息,要想了解巴扎里那種淳樸、文明,并帶有鄉(xiāng)村印記的交易,靠一兩次遊巴扎,根本無法體驗人們在逛巴扎時自我超越的心情。作者從南疆返回后,隨后又去了北疆黃公巴扎、察縣鄉(xiāng)村巴扎和番津鄉(xiāng)巴扎等,感覺南北疆巴扎各有特色,由于受異域文化的不同,其表現(xiàn)形式都帶有異域文明的色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