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過農(nóng)歷新年,是我們小時候最盼望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因為過年有吃、有穿、有玩,甚至還有紅包可拿,所以,特別期待。</p><p class="ql-block"> 每當(dāng)?shù)搅诵履昵跋Γ晡毒椭饾u變得濃厚起來,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忙碌著為新年做準(zhǔn)備。有打掃衛(wèi)生,采購年貨的,也有做八寶飯、煎蛋餃……。</p><p class="ql-block"> 我們家出現(xiàn)過年的氣氛,是從磨水糯米粉開始的。那時我人還小,家中磨粉的事都是母親一人的包攬了。記得母親磨粉之前,總是找來一只方木凳,墊上抹布,放上沉重的磨子,坐在凳上,左手勺米,右手推磨,隨著“咔吱、咔吱”的聲響,磨子開始轉(zhuǎn)了起來。母親手腳靈活,雙手協(xié)調(diào),不用多久,磨粉的動作慢慢嫻熟起來,推磨的速度漸漸均勻,發(fā)出來的聲音也變得柔和起來了。</p><p class="ql-block"> 那時,我還在念初中,做什么事,都有點好強(qiáng),對推磨這么簡單的事,更是不屑一顧,我想,不就是用點力氣嘛,我對母親說,讓我也來試一下吧。母親起先沒答應(yīng),后來看我態(tài)度這么堅決,也就同意了。我也想借機(jī)在母親面前顯擺一下,我坐了下來,左手拿勺,右手推磨,開始搗鼓起來。不知是自己雙手笨拙,還是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作祟,手中家什總是不聽使喚,還時不時把米粒撒落在磨子槽里面。母親看到我這副窘態(tài),也沒多說什么,只是告訴我,勺里的米和水要放得勻稱些。米多了,推磨費力了;水多了,磨出來的粉會變粗。還有,右手推磨時用力要均勻,快慢要適中,這樣磨出來的粉才會又細(xì)又糯。我按照母親的說法,操作了一段時間,情況有了明顯的改變,雙手逐漸變得協(xié)調(diào)起來,推起磨來,顯得越來越輕松了,只見雪白的糯米漿水,猶如瀑布狀般從磨子的石縫中緩慢地溢出。</p><p class="ql-block"> 推磨看似簡單,但掌握好方法很重要。母親的一番話,樸實易懂,沒有說教,沒有大道理,卻包涵著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哲理,也給予我人生中的不少啟迪。做事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騖遠(yuǎn);做人更應(yīng)謙虛低調(diào)、虛懷若谷。母親教會了我推磨的同時,更教會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時家中還沒有冰箱, 每次推磨之前,母親事先已準(zhǔn)備好一只碩大的缸,用它來浸放已磨好的水糯米粉,等要吃的時候,只需提前將它撈進(jìn)布袋里,瀝干水就可以做各式各樣的湯圓、糕點了。浸在缸的糯米粉,每隔四、五天要換一次水,以保持水質(zhì)的干凈。用這種方法儲存水糯米,即使放到元宵節(jié)之后,用它做成的湯圓或油煎的糯米豆沙餅,口感依然保持軟糯和滑爽。</p><p class="ql-block"> 自從學(xué)會了磨粉,每當(dāng)快要過年的時候,只要有時間,我總要幫母親推幾下磨;每次看見雪白光滑的糯米漿水從磨的槽里面滴落在缸里而發(fā)出來“嘀嗒、嘀嗒”輕脆的聲音,我心里默默在想,過年真好,一家人歡聚在一起,有吃有玩,有說有笑,其樂融融!</p><p class="ql-block"> 如今,母親離開我們已多年了,推磨在城市的變遷中逐漸消失,但是,每當(dāng)新年來臨之際,母親教我推磨的情景,總會在我腦海里浮現(xiàn),那“咔吱、咔吱”,有節(jié)奏的推磨聲,似乎又在我耳邊響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