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國景泰藍藝術(shù)博物館,是北京小眾博物館之一,位于北京琺瑯廠廠區(qū)內(nèi),博物館在辦公樓的三層,分左右兩個展廳:中國景泰藍藝術(shù)博物館和珍寶館。它的鎮(zhèn)館之寶是秦陵銅車馬。大約一個多小時參觀完后,還可以去二層的車間現(xiàn)場觀摩。</p> <p class="ql-block">景泰藍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遺產(chǎn),是中國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一九五一年新中國贈送給外賓的<b>第一份國禮就是景泰藍</b>制品,可見它在工藝品中的出類拔萃。它是由清華大學(xué)林徽因設(shè)計的景泰藍臺燈、煙具、金漆套盒、花絲胸針、敦煌圖案絲巾等。這些帶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工藝品受到來訪外賓的喜愛,也受到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贊揚,郭沫若稱“<b>這是新中國第一份國禮</b>”。</p> <p class="ql-block"> <b>景泰藍的前世</b></p><p class="ql-block">景泰藍即銅胎掐絲法瑯,這種工藝最早出現(xiàn)在元代(十三世紀),由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當時,元蒙軍隊遠征,俘虜了大批有專業(yè)技能的工匠,阿拉伯地區(qū)流行華麗的金屬胎琺瑯制品,這些阿拉伯工匠帶著燒造技術(shù)和主要原料來到了中國,把這種工藝也帶到了中國。</p><p class="ql-block">到了明代景泰年間,已經(jīng)非常成熟,達到頂峰,因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所以得名“景泰藍”。</p> <p class="ql-block">景泰藍需經(jīng)過十幾道工序完成,主要有設(shè)計、制胎、掐絲、點藍、磨活、鍍金等工藝。</p><p class="ql-block">設(shè)計是由大師們制定的;制胎,按照設(shè)計的各種形狀,將銅板鍛壓捶打成胎型;掐絲是用柔軟的扁銅絲,做成各種花紋焊在胎型上;點藍指的是把琺瑯質(zhì)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nèi);最后再鍍上金,燒制而成。(這里介紹得很簡單通俗,其實是很繁復(fù)的)。</p> <p class="ql-block">琺瑯的主要成分是各種礦物質(zhì)粉末,這些粉末混合后,可以得到豐富多彩的顏色。</p><p class="ql-block">在中國歷史上,不曾有任何一種器物能象景泰藍一樣只供皇室專享。從明到清中期以前,景泰藍都是官辦且為宮廷供奉,直到清朝后期才出現(xiàn)民辦法瑯作坊,景泰藍才作為商品在市場上流通,并于道光年間出口海外,在國際上名噪一時。</p> <p class="ql-block"> <b>景泰藍今生</b></p><p class="ql-block">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燦若星河悠久、輝煌的文明史中,景泰藍的繽紛呈現(xiàn),猶如一顆巨星,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特別是建國后至今,更加熠熠生輝,綻放著更加絢爛的藝術(shù)光彩。</p> <p class="ql-block">2017年1月17日,國家主席習(xí)近平代表中國政府向世界經(jīng)濟論壇組織贈送了由北京市琺瑯廠精制的禮品《四面方尊》琺瑯器。</p> <p class="ql-block">2005年為慶祝故宮博物院建院80周年,法瑯廠高仿制做了10件元明清時期經(jīng)典法瑯器。</p> <p class="ql-block"> <b>國禮景泰藍</b></p><p class="ql-block">如今精美絕倫的景泰藍已成國禮,已成國粹。在亞運會,冬奧會,ApEC會議等重要歷史事件,都有它的身影,它代表了中國工藝的輝煌成就。每一件的工藝都無與倫比,每一副圖案都栩栩如生,美輪美奐。</p> <p class="ql-block">2017年1月18日,國家主席習(xí)近平代表中國政府向聯(lián)合國日內(nèi)瓦總部贈送了由北京市法瑯廠精制的景泰藍《盛世歡歌》大瓶。</p> <p class="ql-block">中國景泰藍藝術(shù)博物館,一個免費的寶藏博物館,一個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可錯過的小眾博物館。</p><p class="ql-block">走進中國景泰藍藝術(shù)博物館,體驗匠人精神,傳承非遺文化,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