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冬時節(jié),趁氣溫尚未降至冰點,我們外出游覽。退休前,我的班車幾乎天天從天寧寺旁經(jīng)過,古塔巍峨壯觀一直是我心中向往之所在,今天我站到它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 天寧寺塔是北京現(xiàn)存最精美的古塔之一。經(jīng)考證建于遼代,為八角實心十三層密檐式磚塔,高57.8米。塔基為方形平臺,底部為須彌座,塔身浮雕金剛力士、菩薩、龍等,形象生動。天寧寺現(xiàn)存殿宇為清代重修。天寧寺塔在整體造型和局部手法上表現(xiàn)了遼代密榕磚塔的建筑風格,是研究中國古代佛塔的重要實例。1988年,北京天寧寺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逆光而拍,好像塔身更加壯觀挺拔。</p> <p class="ql-block"> 天寧寺是北京市佛教協(xié)會管理的宗教場所之一,為遼代時所建。是中國現(xiàn)存的密檐式磚塔中比較典型的一座,也是北京創(chuàng)建年代最早的寺院之一。天寧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文帝延興年間(公元471—476年),初名光林寺。隋代仁壽年間(公元602年)光林寺改名弘業(yè)寺。相傳隋文帝未稱帝時,一印度高僧送他一袋舍利,他登上帝位后,在仁壽年間將舍利分送中原三十州各建一塔秘藏。法門寺、天寧寺均為其一。仁壽二年(公元602年)佛舍利入塔。</p><p class="ql-block"> 唐開元年間(公元712年),弘業(yè)寺改稱天王寺。到了遼代天祚帝天慶九年至十年(公元1119—1120年),于寺內(nèi)建八角十三層舍利磚塔,其造型取《華嚴經(jīng)》經(jīng)義。主持建塔者是天祚帝的叔叔耶律淳,此人于保大年間(公元1122年)稱帝,帝號:天賜皇帝。但僅三個月而死,此塔也就成了這個短命王朝的唯一紀念。金代(公元1115一1234年),在遼的燕京正式建都,天王寺在金中都皇城的宣華門里,是皇城中的唯一大寺,所以在金世宗、金章宗時此寺修建得更為輝煌,并改名為大萬安寺。</p><p class="ql-block"> 元朝(公元1271—1368年)末年,天寧寺遭到滅頂之災,整座寺廟隨豪華的金中都毀于兵火,僅余孤塔,煢子無依。明朝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下令重建寺廟,依遼代原狀更換舍利塔基座磚雕,擴大寺廟規(guī)模。</p><p class="ql-block"> 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和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兩度修繕天寧寺,整修一新的天寧寺規(guī)模宏大。塔后有大覺殿和廣善戒壇,西北處有宗師府。明末天寧寺再毀。</p><p class="ql-block"> 清初時塔頂坍塌。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重修天寧寺。</p> <p class="ql-block"> 清代重修的天寧寺中心為遼代舍利塔,將遼代鐵塔剎改為磚砌寶頂。塔前為山門、接引佛殿、東西配殿,塔后為三大士殿、戒壇、東西配殿。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再次修繕天寧寺,使天寧寺門廡殿宇齋堂規(guī)制一新,成為京城的一處勝跡。這就是天寧寺山門。</p> <p class="ql-block"> 與一般寺廟無二,天寧寺也是左鼓樓右鐘樓。</p> <p class="ql-block"> 右邊的鐘樓。</p> <p class="ql-block"> 在寺中看到的簡介牌:</p><p class="ql-block"> 遼天慶九年,即公元1119年,其時遼天祚帝當期,命皇叔耶律淳主持建塔。據(jù)塔頂?shù)谋浻涊d:遼天慶九年五月二十三日,耶律淳奉圣旨起建天王守磚塔一座,舉高二百三尺,相計共一十個月了畢。</p><p class="ql-block"> 此塔初者大遼票京天王等舍利塔,建筑師是寇世英,寇世興。塔為八角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塔身高57.8米。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下令修繕天王守塔,依遼代原狀更換舍利塔基座磚雕,塔整體仍保持遼代風格。塔建于方形磚砌的大平臺上。塔的最下都是須彌座,有壺門浮雕一道,須彌座上面是具有門拱勾欄的平座和三層仰蓮瓣,承以塔身。蓮瓣初建時是用鐵制,可以注油燃燈,清代重修后才改成磚制。塔身四面設半圓形券門,門兩旁浮雕金剛力士、菩薩、天部,磚柱上浮雕升降龍。所有雕飾,造型優(yōu)美生動,只因年久失修,殘損嚴重。歷史上曾經(jīng)記載,春節(jié)時皇帝會率領百官到天寧寺燃燈供佛,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月初八點燃三百六十盞燈。百姓聚眾觀燈,祈禱吉祥。全塔共懸掛風鈴三千四百個,風作時千鈴齊鳴,仿佛編鐘悠遠流長。</p> <p class="ql-block"> 步步接近。</p> <p class="ql-block"> 有童謠說:玲瓏塔塔玲瓏,玲瓏寶塔十三層。我以為這個就是玲瓏塔了,結果一問方知玲瓏塔另在它處,與天寧寺塔并稱姊妹塔??磥磉€要再走一趟了。</p> <p class="ql-block"> 13層的塔身寓意功成名就。一般來說這種屬于文昌塔的大多分為7層、9層、13層,每層都有重要的含義和解釋。7層代表學業(yè)進步,學業(yè)有成;9層代表步步高升;13層代表功成名就。在中國,石塔的層數(shù)絕大多數(shù)都是陽數(shù),也就是以一、三、五、七、九、十三等奇數(shù)為主。</p> <p class="ql-block"> 走進一看,古塔的精美與殘破兼具且融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 來到塔前,被懂行的人告知要順時針圍繞古塔行走,圈數(shù)必須是奇數(shù),1、3、5、7、9均可,才算虔誠的禮佛敬佛。我倆隨仿之。我的腰不好不宜多走,但也感覺一圈太少了,故走了三圈。</p> <p class="ql-block"> 可以看出龕內(nèi)的佛像表情靜謐安詳,與外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守護神</span>的粗曠彪悍形成鮮明反差,極其生動。</p> <p class="ql-block"> 因為佛龕向內(nèi)凹,以致減弱了對佛像的風化程度,使佛像的保存要比外邊突出的好許多。</p> <p class="ql-block"> 面部表情刻畫細致入微,神態(tài)逼真生動。但數(shù)百年風雨剝蝕的痕跡令人痛惜。</p> <p class="ql-block"> 精美與殘破融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 石刻的榫卯結構令人瞠目結舌。</p> <p class="ql-block"> 須彌座一圈都有精美的石雕裝飾圖案。</p> <p class="ql-block"> 據(jù)載,當年輔佐朱棣登上皇位的高僧姚廣孝,不要爵位封號,退隱雙塔慶壽寺,后來移居天寧寺。天寧寺西北角,曾有一處院落,名為宗師府,即為姚廣孝所居之所。不知道是不是就是這個門里。</p> <p class="ql-block"> 寺廟后面的垂花門精致美觀,可惜不開,不知后面還有什么。</p> <p class="ql-block"> 古剎青燈,不知晚上是否能有這番意境。</p> <p class="ql-block"> 工作人員的冬儲大白菜赫然擺在殿前。</p> <p class="ql-block"> 天寧寺的大殿內(nèi)都不許拍照,所以只能展示外觀了。進內(nèi)有數(shù)尊佛像,塑得十分精致,保護得也非常完好。聽一位上年紀的工作人員介紹,它們都是明代原物,是天寧寺的鎮(zhèn)寺之寶。老者搖搖頭遺憾的說,現(xiàn)在的人太浮躁,不可能做出這樣完美的佛像了。</p> <p class="ql-block"> 迦藍殿。伽藍殿供奉的是伽籃菩薩,即武財神關羽,是一個求財?shù)牡胤健?lt;/p> <p class="ql-block"> 寺廟內(nèi)的藥師殿。</p> <p class="ql-block"> 藥師殿前的簡介上曰:供奉東方三圣。東方三圣:指藥師佛(中間)、日光菩薩(左脅待)、月光菩薩(右脅待)三位圣者。藥師佛為東方凈琉璃世界之教主,日光、月光二位普薩為藥師佛之脅待,輔助藥師佛教化眾生。若祈求諸事吉祥、懺悔業(yè)障,則皈依藥師佛。</p> <p class="ql-block"> 我在藥師殿門邊下角看到一個吉祥牌位,說明這是為生者所立。通過立吉祥牌求佛菩薩加持,僧眾念經(jīng)祈福,祝愿生者祝壽康寧,離諸災厄,吉祥平安!立牌位重在發(fā)心至誠、懇切。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只要心地至誠,依靠像菩薩的加持生者必得吉祥如意!</p><p class="ql-block"> 我進殿看到許多燃燒的小燭燈,據(jù)介紹要把祈福者的生辰八字及姓名寫上交與殿內(nèi),可能要付一定的費用,然后殿里眾佛菩薩會為你燃一盞燈祈福。至于這里求什么最靈,百度上眾說紛紜,有求姻緣的、求學業(yè)的、求功名的……愿他們都心想事成吧。</p> <p class="ql-block"> 彌陀殿。</p> <p class="ql-block"> 在藥師殿的對面是彌陀殿,可以看到門的兩側各有一牌,一個是彌陀殿的簡介,一個是往生牌。這種對吉祥牌和往生牌的介紹我在其它寺廟沒有見過。</p> <p class="ql-block"> 簡介牌介紹說,彌陀殿供奉有西方三圣。西方三圣指:阿彌陀佛(中間)、觀世音菩薩(左脅待)、大勢至菩薩(右脅待)三位圣者。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觀音、大勢至二位菩薩為阿彌陀佛之脅傳,輔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阿彌陀佛表示無量壽,觀世音菩薩表示慈悲,大勢至菩薩表示智慧。</p> <p class="ql-block"> 往生牌位說明:為亡者所立。通過立往生牌求佛菩薩慈悲愿力,僧眾念經(jīng)超拔,接引亡者,令其業(yè)障消除,得生極樂凈土!</p><p class="ql-block"> 立牌位重在發(fā)心至誠、懇切。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只要心地至誠,依靠佛菩薩的加持生者必得吉祥如意,亡者必得超生極樂凈土!</p><p class="ql-block"> 我進到殿內(nèi),與藥師殿同,這里也燃有許多小燭燈,不過它們是為往生者送行的。</p> <p class="ql-block"> 彌陀殿門口的對聯(lián),好似一語道破人間百態(tài)。</p> <p class="ql-block"> 太陽西沉了,寺廟開始被昏暗籠罩。</p> <p class="ql-block"> 我們轉回到塔前院,可以看到正面有一大殿,一般寺廟應該是大雄寶殿之類,可這里牌匾上卻是刻著接引殿,又是一個我未聽說過的名字。大殿在修前面有腳手架遮擋我不便拍照,只得作罷。</p> <p class="ql-block"> 大殿牌匾,修葺的棚子無法避開。 查了百度:天寧寺的主殿稱接引殿,也就是通常寺院中的大雄寶殿。“接引”為佛教用語,有引導、教導的意思。原來如此,是我孤陋寡聞了。</p> <p class="ql-block"> 再次來到山門外,竟然發(fā)現(xiàn)了這塊碑刻。唐代遺址,可見天寧寺千百年來是在不斷的修葺之中一路走來。</p> <p class="ql-block"> 留幾張影吧,不罔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