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few foreign song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幾首外文歌曲</p><p class="ql-block"> 我對音樂知之甚少,什么古典音樂、搖滾音樂、鄉(xiāng)村音樂可謂一竅不通,像我這樣的音癡大概能夠聽聽的也就只有通俗歌曲了吧,不懂音樂有時使我覺得尷尬,比如看XX的鋼琴演奏,別人為他美妙的琴聲而感動,我卻只留下了視覺印象,那印象很鮮活,以至于后來只要提到XX的名字,我眼前就會出現(xiàn)他搖頭晃腦閉眼鎖眉,身體前仰后合,雙手夸張地猛擊琴鍵沉浸于忘我狀態(tài)中的演奏模樣,他指尖下流淌出的動人旋律在我腦海中反倒并不留下什么記憶。</p><p class="ql-block"> 外國歌曲,我基本上聽不懂歌詞,另一方面很多曲子本身就在訴說故事,無需填詞,所以我更喜歡純音樂,如果讓我說喜歡倘若有歌詞、并且能夠聽明白內(nèi)容的外國歌曲,真的是寥寥無幾,但凡事也有例外:Elaine Paige的《I know him so well》,這歌我聽了很多年,第一次聽到該歌是1984年讀研的時候,那歌詞一下抓住了我,詩一般的詞句,柔情似水的旋律,凄美婉轉(zhuǎn)的曲調(diào),給人一種如癡如醉的感覺,每次聽都覺得異常親切,一邊聽一邊眼前會掠過一幕幕往事,覺得非常溫馨,歌曲里承載著滿滿的回憶與思緒,以致于往昔珍藏在心底的那些難忘的記憶會在耳邊如傳說一般回蕩,仿佛又回到了那青蔥歲月。</p><p class="ql-block"> 還有首歌是Simple Minds的《Belfast Child》,那年在美國,一天與家人驅(qū)車出游,路上看到一望無際的田野,地里種植著不知名字的綠色植物,一條寬闊的公路從田野當(dāng)中筆直伸向遠(yuǎn)方,車載CD隨機(jī)播放的歌曲是多年前曾經(jīng)聽過的《Belfast Child》,此時此刻這首歌讓我感悟到了其所思所想的獨(dú)到之處,也許是那些獨(dú)到之處浸透于歌詞與旋律之中,形成音色技巧之外的東西,其境界便有了常人難以企及之處,歌聲把我?guī)Щ氐搅送陼r光,那是一顆童稚的心,在訴說著過去那段美好的時光,驟然發(fā)覺,原來歌聲里的人生,只有有故事的人才聽得懂,某個年紀(jì),某個時刻突然聽懂了一首歌,果然是??“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5年底我去北京出差,有一日去離住處不遠(yuǎn)的超市購物時,聽到附近一家音像店里正播放著 邁克爾·杰克遜的《We are the world》,我曾覽讀過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1985年,非洲的埃塞俄比亞、蘇丹、毛里塔尼亞等國嚴(yán)重干旱,糧食短缺,成百萬人死于饑荒,消息傳來,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關(guān)注,紛紛伸出援助之手,1985年1月28日,在洛杉磯舉行了規(guī)??涨暗脑侵薮罅x演,由搖滾巨星邁克爾·杰克遜和萊昂內(nèi)爾·里奇連夜趕寫出來并與在場的許多歌星手挽手同聲高唱這首大會主題歌《 We are the world》,場面感人涕下,這版由眾多藝術(shù)家參與的慈善唱片推出后,很快響遍全球,其普世的思想性與真摯的藝術(shù)性震撼人心,幾天內(nèi)唱片銷售突破100萬張,其收入全部用于救援非洲災(zāi)民,杰克遜等參加義演的歌星們的行動受到人們的尊敬。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聽著這蕩氣回腸,氣勢磅礴的歌聲,霎那間,我的心也隨著那旋律一齊起伏,歌曲似乎與我的內(nèi)心產(chǎn)生了共振,讓我體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情感,仿佛在異國他鄉(xiāng)突然邂逅到老朋友。店里有賣杰克遜原版錄音帶,我當(dāng)即購買了一盒,當(dāng)時有一個學(xué)英語的隨身聽,便換著聽,百聽不厭。2009年新聞里突然聽說邁克爾·杰克遜逝世,覺得十分遺憾,悵然若有所失,仿佛逝去的是一個無比親密的朋友,對于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懷有這樣的感覺在本人還是不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