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鮮卑,屬東胡族群,起源于東北大興安嶺。</p> <p class="ql-block">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至烏桓山(大興安嶺南)和鮮卑山(大興安嶺北),并以山為名,形成烏桓和鮮卑。從此東胡在史書中消失,鮮卑人正式出現(xiàn)。</p> <p class="ql-block">隨著公元91年北匈奴西遷和公元216年南匈奴南遷,鮮卑各部族逐漸走出大興安嶺,進(jìn)入蒙古高原。</p> <p class="ql-block">公元156年,鮮卑人檀石槐統(tǒng)一鮮卑各部族,建立起比匈奴更強(qiáng)大的鮮卑帝國,疆域東起吉林,西至哈薩克斯坦東部,南到長城,北到貝加爾湖一帶,成為繼匈奴之后漠北霸主。</p> <p class="ql-block">檀石槐去世后,鮮卑又分裂成多個(gè)部族,其中最著名的有慕容氏、宇文氏、段氏、乞伏氏、拓跋氏、禿發(fā)氏、吐谷渾氏等。</p> <p class="ql-block">公元315年,西晉末年,鮮卑各部族陸續(xù)在中國北方建立代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涼、北周、吐谷渾、北魏等10個(gè)政權(quán)。鮮卑也是五胡十六國時(shí)期建立政權(quán)最多、時(shí)間最長的少數(shù)民族。</p> <p class="ql-block">公元386年,代國后代拓跋珪建立北魏。</p><p class="ql-block">公元439年,北魏統(tǒng)一北方,統(tǒng)治區(qū)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東部,東至遼西,南至淮河、秦嶺。成為南北朝時(shí)期北朝的第一王朝。</p> <p class="ql-block">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并改姓元氏,說漢語穿漢服,推動(dòng)民族融合。宇文氏,元姓,長孫氏,慕容氏等都源自鮮卑漢化后的漢姓。</p> <p class="ql-block">北魏進(jìn)入中原,鮮卑的另一部族柔然統(tǒng)治了蒙古草原。被突厥擊敗后,分為南北兩支。南支逃到遼河上游,成為契丹人的祖先之一。北支逃到雅布洛諾夫山脈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qū),成為室韋的祖先。室韋是蒙古人的祖先之一。</p> <p class="ql-block">留在東北的宇文鮮卑逐漸演化為契丹族和庫莫奚族。宋朝時(shí)期契丹族建立遼國。</p> <p class="ql-block">段部,被羯人建立的后趙擊潰,融入到漢族。</p><p class="ql-block">吐谷渾鼎盛時(shí)期占據(jù)現(xiàn)青海、甘肅、新疆南部、四川西部。公元663年,吐谷渾被吐蕃滅亡。</p> <p class="ql-block">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p> <p class="ql-block">公元550年,北齊取代東魏。</p><p class="ql-block">公元557年,北周取代西魏。</p> <p class="ql-block">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p> <p class="ql-block">公元589年,隋滅北周和南朝后梁,結(jié)束了西晉末年以后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p> <p class="ql-block">唐朝以后,鮮卑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鮮卑人最大的主體是漢族,其次是土族、錫伯族、達(dá)翰爾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