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回望青春憶韶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文/李樹華(天津)</b></p><p class="ql-block"> 流年似水,往事如歌。知青歲月,對于我們知青來說,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經(jīng)歷。在那段艱難的歲月中,每個人都有刻骨銘心的青春往事。</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這么多年了,還提那些干什么,不想再揭“傷疤”。而我想說,撇開“悔與不悔”論,單就那些曾經(jīng)使你痛過的“疤痕”里,肯定有一段曾激勵你成長的心路歷程,僅這一點就值得回味。</p><p class="ql-block"> 不瞞你說,我的知青歲月是有過傷痕的,當(dāng)年那種無奈與無助,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會懂得。</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九年六月一日,我們五十七名六八屆初中畢業(yè)生,從千里之外的天津來到黑龍江插隊落戶。十七歲的我們跟農(nóng)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整日勞作在田間,滾一身泥巴,磨一手老繭,我們做到了??呻S之而來的是,心中的困惑和迷茫卻與日俱增。</p><p class="ql-block"> 從插隊的第二年開始,有人當(dāng)兵去了,有人招工走了,有人去上學(xué)了。我們那個小村莊,五十多名天津知青,還有幾十個回鄉(xiāng)青年,誰都想有更好的前途,可是機會有限。</p><p class="ql-block"> 下鄉(xiāng)的第五個年頭,我們大隊公開推薦三名知青上大學(xué),我名列第三,還有一名預(yù)備的。那年,我在大隊漁業(yè)隊搞孵化養(yǎng)殖科學(xué)實驗工作,初步獲得成功,得到了領(lǐng)導(dǎo)和社員們的認(rèn)可。想到自己被推薦回津上學(xué),心里別提多高興了,因為這是多年的夢想。</p><p class="ql-block"> 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下午領(lǐng)導(dǎo)突然對我說,有人提出我家庭出身不是“紅五類”,入團的事還沒解決,這次就讓預(yù)備人員頂上去了,讓我繼續(xù)安心工作。聽到這些話,我頓時感覺如同一盆冷水澆了下來,真是透心兒涼?。?lt;/p><p class="ql-block"> 和我一起下鄉(xiāng)的三名女生中,張文彥同學(xué)她在村里小學(xué)校當(dāng)民辦教師,徐秀普同學(xué)在雞場工作,她們都很優(yōu)秀,這次她倆順利回津上學(xué)了。只有我沒有走成,當(dāng)時那種失落感,那種傷痛感,真是欲哭無淚,無法用語言來形容。</p><p class="ql-block"> 最要好的發(fā)小張文彥同學(xué)回津上學(xué)了,而我沒有去成,今后怎么辦呢?明年社員們還能再推薦我嗎?如果不再推薦,我又該怎么辦?出路在何方?心里七上八下的,連續(xù)幾個晚上睡不著覺,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p><p class="ql-block"> 可是,讓誰去上學(xué),是大隊領(lǐng)導(dǎo)說了算,他們有他們的道理,我沒有辦法,只能服從領(lǐng)導(dǎo)的安排。我心里很清楚,當(dāng)時我正在漁業(yè)隊搞孵化養(yǎng)殖科學(xué)實驗,我是經(jīng)過市里專門培訓(xùn)的人員,此時離開對工作是非常不利的。我不好多說什么,只能當(dāng)作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白天照常工作,絕不能在工作中出現(xiàn)差錯。</p><p class="ql-block"> 而此刻,我的心里是難以平靜的,我清楚地知道,這次是回津上學(xué),機會失去了可能再也沒有了,這讓我很傷心。更讓我難過的是,我的發(fā)小張文彥同學(xué)回津上學(xué)了,今后沒有貼心的小伙伴兒了,心里感到空落落的。</p><p class="ql-block"> 我和張文彥同學(xué),從小在一個大院里長大,上小學(xué)是同班同學(xué),上中學(xué)考入了同一所學(xué)校又分到了同班,直到下鄉(xiāng)一同來到大洼村,在同一間宿舍里生活了五年,我們之間配合默契,形影不離,親如姐妹。她先回津了,我好像被突然閃了一下,失落,孤獨,迷茫,說不清楚心里是什么滋味,想想都是淚……</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幾天的思考,終于想明白了。我別無他路,必須振作起來,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迎接更多的挑戰(zhàn)。我還年輕,前面的路還長著呢!從今往后,一切靠自己。</p><p class="ql-block"> 經(jīng)一事,長一智!從那一刻起,我突然感覺自己長大了。獨立思考,自己為自己的前途負(fù)責(zé)。我告誡自己:不論多難,一定不能虛度年華,否則自己將來會后悔的!</p><p class="ql-block"> 知青生活還在繼續(xù),緊張的工作使我逐漸從失落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大隊領(lǐng)導(dǎo)特別是漁業(yè)隊的主管領(lǐng)導(dǎo)對我一如既往的信任,鄉(xiāng)親們待我更加熱情,這令我感到很欣慰,工作更加努力。</p><p class="ql-block"> 那年上學(xué)沒有去成,我工作上沒有受到影響,養(yǎng)魚科學(xué)實驗工作獲得了首次成功,大隊領(lǐng)導(dǎo)對我刮目相看。年末大隊建立有線廣播室,把我從漁業(yè)隊調(diào)到廣播室擔(dān)任了第一任廣播員。</p><p class="ql-block"> 在大隊部廣播室工作,接觸的人更廣泛了,憑我對工作的認(rèn)真態(tài)度和對社員們的真誠與熱情,贏得了村里鄉(xiāng)親們的一致好評。</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推薦上學(xué)失利后的第二年,我又一次被淳樸的鄉(xiāng)親們推薦上學(xué),可惜的是這次又無奈地把機會讓給了一位比我年齡大的女生,直到第三次被推薦,我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上學(xué)夢,離開了戰(zhàn)斗七八年的小村莊,重返校園去讀書了。</p><p class="ql-block"> 從下鄉(xiāng)到重返校園,這條路到底有多長?整整七年半的青春歲月,無私獻(xiàn)給了黑土地。這期間有多少苦和樂、擺脫了多少艱難與困惑,怎么能忘記呢!知青歲月,是我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一段人生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喜歡普希金(俄國詩人)的這首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p><p class="ql-block">“假如生活欺騙了你,</p><p class="ql-block">不要悲傷,不要心急!</p><p class="ql-block">憂郁的日子里須要鎮(zhèn)靜,</p><p class="ql-block">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p><p class="ql-block">心兒永遠(yuǎn)向往著未來,</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卻常是憂郁。</p><p class="ql-block">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p><p class="ql-block">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p><p class="ql-block"> 這首詩我收藏了多年,遇到困難時就會想起她。人生在世,往往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有挫折才會有體會,才會成長。困難遲早會過去,那些過去的將成為我們?nèi)松囊环N難得的財富。</p><p class="ql-block"> 艱難的的知青歲月,使我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樣好好地生活,怎樣自我激勵,怎樣堅定不移地恪守自己的信念。不頹廢,不怠慢,只爭朝夕,不負(fù)韶華!</p><p class="ql-block"> 無論何時,都要相信自己,相信未來!心兒永遠(yuǎn)向著太陽,永不放棄,做堅強的自己,人生才會綻放光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三線學(xué)兵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文/長安一片月(深圳)</b></p><p class="ql-block"> 1976年春天,我是內(nèi)科教師,在友誼醫(yī)院代內(nèi)科見習(xí),有兩個班的學(xué)生,其中有好幾個是從三線學(xué)兵連回來的,在70年和71年,有25800名西安等城市的中學(xué)生,響應(yīng)號召去川陜交界的大山里修鐵路(襄渝線), 襄渝鐵路,東起湖北襄樊,西去四川重慶,全長九百多公里。該路線從湖北進(jìn)入陜境,就一路溯漢江而上。到了紫陽,才撇開漢水,拐向西南。經(jīng)萬源、達(dá)縣,直插重慶。所經(jīng)之地,均重山峻嶺。陜西紫陽至四川萬源,雖有襄渝鐵路相連,但兩地至今尚無公路相通,地勢之險峻,由此可見一斑。這是繼成昆鐵路后的另一大的三線建設(shè),據(jù)說是出于毛主席對國際形勢的戰(zhàn)略考慮。</p><p class="ql-block"> 這群十六七歲的中學(xué)生列入部隊編制,又不同于軍人;他們參加鐵路建設(shè),又不同于鐵路工人和民工,是中國歷史上特殊的學(xué)生軍,叫“學(xué)兵連”。</p><p class="ql-block"> 在巴山秦嶺漢江岸邊開山、劈石、架橋、挖隧道,這些充滿艱辛的勞動,曾經(jīng)寫滿了這群少年的花季年華。激情、忠誠、堅忍不拔,這些充滿男兒血氣的字眼,曾譜寫出三線建設(shè)中一曲壯歌。是我們老三屆的弟弟妹妹 。</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我還清楚地記得他們一個個穿著舊軍裝,幾年的艱苦磨練,使他們顯得很成熟老練,課上他們雖是學(xué)生,但有的操作比老師還熟練,也比別的學(xué)生更加知道體貼做為見習(xí)對象的患者。課下,知道我也是知青出身,便多了幾分親近,他們在老師的姓氏前加了個“小”字,從此,一屆屆叫下去,我到老了也沒能摘下這個“小”字來。他們常愛給我出點小難題,也常把他們的故事講給我聽,其中有的故事,使我至今難以忘懷:只因毛主席的一句話“修不好襄渝線,我睡不著覺”,這些十六七歲的孩子,就像上戰(zhàn)場一樣,離開父母,在崇山峻嶺中,拼命地干著他們稚嫩的體力難以承受的勞做?!氨称鹦醒b扛起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是他們的戰(zhàn)歌。</p><p class="ql-block"> 一天,他們從漢江邊的運輸船上卸下水泥往深山里扛,中午時分,又渴又熱又累,原地休息的時候,全都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上,這時剛好有個老鄉(xiāng)背著一背簍新鮮的枇杷從他們的眼前走過,望著黃澄澄的枇杷,孩子們垂涎欲滴,圍了上去,可是,誰也沒有錢,他們就眼巴巴地看著副連長(現(xiàn)役軍人),副連長摸了模兜,也沒錢,他們一個個只好失望地散開了,當(dāng)老鄉(xiāng)剛要背起背簍起身的時候,副連長一把抓住背簍,說:“把枇杷全留下!” 孩子們抓起枇杷就吃,有的連核都吞了……倒空了背簍,老鄉(xiāng)要走了,沒走幾步,副連長叫住他,脫下自己腳下比較新一點的解放鞋,扔在老鄉(xiāng)面前:“拿走!”副連長赤著腳扛著水泥袋帶領(lǐng)他們在毒蟲出沒的巖石荊棘中艱難地前行。第二天,那個老鄉(xiāng)來了,找到連部,他們以為是來告狀的,沒想到,老鄉(xiāng)把副連長的那雙鞋又送回來了…..沒多久那個副連長在一次塌方事故中,為了學(xué)兵,和沉默的大山融為一體了。(就是30多年后,如果去了陜南的安康、紫陽,在路邊的小攤子上吃涼粉什么的,老鄉(xiāng)只要知道曾是學(xué)兵,就無論如何也不收錢的)。</p><p class="ql-block"> 還有個同學(xué)要過生日,他攢了三個饅頭,告訴自己的兩個好朋友晚上可以‘撮’一頓,然而就在他生日的當(dāng)天,隧道塌方,那兩個好朋友被埋在了里面,這個同學(xué)追悔莫及,他恨自己為什么不早點和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饅頭,而從此以后,這個三線學(xué)兵就再也沒過過一次生日……</p><p class="ql-block"> 今天,當(dāng)一列列火車鳴著汽笛在襄渝鐵路上駛過,有還誰知道它承載著三線學(xué)兵的青春、熱血和生命?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有114名三線學(xué)兵獻(xiàn)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有誰還能認(rèn)出他們長眠的山坡?他們書寫的是中國版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我在西安的朋友中有好幾個是三線學(xué)兵。在紀(jì)念三線學(xué)兵連30周年的2000年的秋天,深夜里我看了四遍描寫他們的記錄片《三線學(xué)兵連》,每當(dāng)主題歌《鐵道兵之歌》舒緩委婉的變奏響起時,我都淚流滿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刻在心里的山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文/老陳(重慶)</b></p><p class="ql-block"> 一個熱帶雨林的無名山谷,那里的小河;那里的小橋;那里的小路;那里的山巒;那里的橡膠樹,都是知青們無法忘卻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歲月記憶》是知青女畫家王芝銀為紀(jì)念重慶支邊知青赴云南邊疆五十周年而創(chuàng)作的畫作,這是她記憶中的云南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一師一團二營八連,她在這里生活工作了8年,對連隊山水草木有著深厚的感情。2017年她回到八連,看到昔日的連隊,面貌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已不再是存儲在腦海里的樣子,她就在心里決定,一定要讓心中的八連展現(xiàn)出來,她憑著自已對連隊的記憶和深邃的感情,畫了這幅50年前八連的風(fēng)貌,并取名《歲月記憶》,表達(dá)了她對那片紅土地深深的眷戀之情!</p><p class="ql-block"> 《歲月記憶》展示了八連:四周連綿不斷的山巒,層層橡膠林帶,象一條條彩帶環(huán)繞山間,連接天邊的山峰,長流不息的山泉飛瀑,輕歌迂迥的溪流穿過古樸的木撟順流而下,山腳下、小溪邊,一幢幢茅草屋置身其中,它是那樣樸實無華,一派美妙的南國風(fēng)情!</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來自北京、上海、重慶、昆明百多名男女知青在這里朝夕相處、并肩奮斗、艱苦創(chuàng)業(yè)、揮灑熱血,結(jié)下了深厚的知青情誼,知青們把這歲月的印痕永遠(yuǎn)銘記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看到畫中八連當(dāng)年的面貌,就想起我們第一天到達(dá)連隊的情景,就象演電影一樣,一幕一幕的在我腦海中跳過……</p><p class="ql-block"> 那是1971年4月30日,我們這批支邊知青,經(jīng)過8天的長途跋涉,來到了期盼的目的地,祖國的西南邊疆,美麗的西雙版納,一踏上這片神奇的紅土地,就被滿大街的“鳳凰花”所吸引,整個公路兩側(cè)一片通紅,很是壯觀!現(xiàn)在想起來都很感慨!</p><p class="ql-block"> 送我們的汽車停在團部大門口的公路邊,幾十輛汽車排成一條長龍,我們在這里等候分配,不一會兒,等候的汽車都開走了,汽車把我們學(xué)校來支邊的35人送到了二營,我和其中的20位同學(xué)分配到八連,記得是黃祖杰排長趕著牛車來營部接我們,同學(xué)們將行李箱放在牛車上,跟著牛車從營部步行去八連,初到西雙版納看到的一切都很新鮮,興致很高,邊走邊聽黃排長給我們介紹當(dāng)?shù)厍闆r,出了營部沒多遠(yuǎn)就過了一條小河,再往前走就是一個叫曼柳的傣族村寨,在寨子傍邊有許多不是很大的小樹,黃排長介紹說,這就是芒果樹,當(dāng)時大家很興奮,第一次見到芒果樹都感到很新奇,希望看到芒果的樣子,再次感受當(dāng)年泰國人民送給毛主席芒果時的驚奇和喜悅。過了曼柳寨是七連,順著一條彎曲上坡的小公路,大約走3公里就到了八連。</p><p class="ql-block"> 走進(jìn)八連,我看到連隊處在一個山谷中,有一條小河從連隊穿過,順著山形奔流而下,四周有幾幢茅草屋,最好的房子是“草頂土墻”,看到連隊這樣的狀態(tài),一種莫名的惆悵涌上心頭,原來對“兵團戰(zhàn)士”的美好期盼徹底打破了,沒有整齊的營房;沒有綠軍裝;沒有鋼槍;沒有火熱的軍營生活,看到的是穿著各色衣服,手拿鋤頭的人群,跟農(nóng)民沒有什么區(qū)別,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巨大反差,強烈地刺激著我們,但沒有哭聲,只有沉默,同學(xué)們在默默的沉靜中接受了現(xiàn)實!</p><p class="ql-block"> 在失望之余,我們來到小河邊,讓清澈的河水洗去我們長途跋涉的疲憊,洗去心中的煩惱,當(dāng)我們正在小河邊洗漱時,突然大風(fēng)吹起,山谷上方烏云翻滾,一場暴風(fēng)雨傾刻之間來到我們頭頂,慌亂之中我們逃進(jìn)了連隊的會議室,剛進(jìn)會議室不久,只聽見一陣吱嘎的響聲,會議室在搖晃中倒了下來,我們20個人除我之外全被壓在里邊,我在會議室倒下來之時,剛好站在竹墻旁邊,竹墻倒下來時墻角剛好翹起來,我乘機跑了出來,外面是大風(fēng)大雨,我跑到隔壁的托兒所,又擔(dān)心同學(xué)們的安危,扔下手中的挎包,又跑回會議室,好在會議室是用竹子和茅草搭建的,當(dāng)草棚垮下來時竹子相互支撐,給我們留下了生存的空間,我們20位同學(xué)全部都沒有受傷,一場虛驚!</p><p class="ql-block"> 晚飯后我才發(fā)現(xiàn)我腳桿上被撞了一條小口子,本來不是問題,但不知那位同學(xué)寫信告訴了他家人,又被誤傳到我父母那里,變成了我的腳桿被撞斷了,害得我的父母很是擔(dān)心,直到收到我的來信才解除了誤會。</p><p class="ql-block"> 熱帶雨林的暴風(fēng)雨在一場虛驚中很快過去了,我們也從“驚魂”的慌亂中,安靜下來,開始了到連隊的第一次會餐,沒有餐廳,也沒有餐桌,只是在球場上圍了幾個圈,當(dāng)中放了3個搪瓷洗臉盆,一盆豬肉,一盆豆腐,一盆木爪湯,七八個人圍在一起,蹲在地上就開始了用餐,我看著搪瓷盆的豬肉,切得很大一坨一坨的,沒有放其它調(diào)料,只放了鹽,上面沾滿了象“花椒”一樣的東西,仔細(xì)一看,原來是菜板上的木屑。看到這些,也不敢說什么,只能默默地跟著一起吃,連隊這種吃豬肉的做法,一直到我們離開農(nóng)場都是這樣的。后來才知道,這次“會餐”,并不是專門歡迎我們的到來,而是我們到來的第二天是五一節(jié),當(dāng)時的兵團生活物資極度匱乏,只有過年過節(jié)才能殺豬有肉吃,平時是沒有肉吃的。</p><p class="ql-block"> 晚飯后,我們回到宿舍,當(dāng)時連隊沒有多的房子安排我們,我們12個男同學(xué)臨時住進(jìn)了倉庫,連隊還沒有通電,只有煤油燈。天黑了,四周一遍漆黑,靜悄悄的,什么也看不見,我們借助煤油燈和電筒的光亮,鋪好床,用幾根竹桿掛起蚊帳,算是安家了。</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我們12個人,靜靜地躺在臨時搭建的竹床上,望著天花板,擺談著初到連隊的感受,聽著倉庫外面偶爾傳來一些不知名的叫聲,漸漸地進(jìn)入了夢鄉(xiāng),我們的兵團知青生活開始了……</p><p class="ql-block"> 從此,這個熱帶雨林的無名山谷便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龍騰祥瑞鵬程萬里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笑語流年歲月靜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文/劉嘉國(西安)</b></p><p class="ql-block"> 時光荏苒,歲月如詩如歌。感慨,唏噓,2023年一路風(fēng)雨兼程!</p><p class="ql-block"> 2024龍年即將到來,一元復(fù)始,萬象更新,龍騰云海萬里鵬程,龍騰祥瑞奏華章。</p><p class="ql-block"> 幾點雪花幾點雨,半含冬景半含春,又是一年瑟瑟寒冬日,陶醉在茫茫風(fēng)雪彌漫的冰雪世界里,靜聽,月影梅痕,風(fēng)聲竹韻,片片雪花搖曳,灑落……</p><p class="ql-block"> 冬日里冰枝凍蕊,蠟梅淡影橫斜,嫩黃萼蕾破蕤。有雪,有梅,更樂在一枝春雪冰梅花??|縷幽悠清香彌漫,冷香長留客且喜,杯浮梅蕊,詩凝雪花……</p><p class="ql-block"> 2024龍年的鐘聲即將敲響,靜靜地聆聽歲月的腳步,漫觀云卷云舒,回首幾度風(fēng)雨人生,一剪閑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華。</p><p class="ql-block"> 光陰荏苒,歲月靜好,時節(jié)如流,洗滌心靈的塵埃。記憶深處印記人生幾番風(fēng)雨的刻痕,或深或淺,依然有夢可追。</p><p class="ql-block"> 憶往昔,斗轉(zhuǎn)星移,時光翩遷,韶華舞流年,淺唱過往的時光旋律。淡忘年華,壯志不隨華發(fā)改,縱情放喉歌一回,浩歌一曲心千里。</p><p class="ql-block"> 輕拂長袖,談笑人生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只爭朝夕,直掛云帆濟滄海。回眸淡然一笑,逝去的流年時光,宛如淺淡云煙,歸去來兮,來兮歸去!</p><p class="ql-block"> 曾經(jīng)的歲月如詩如歌 ,尋覓片刻的寧靜,一杯茶,一本書,吟詩動詞,隨心隨意。</p><p class="ql-block"> 手捧蹉跎歲月的一紙墨香,無拘無束,恣意揮灑筆墨,自在的享受心靈的詩意。生命的活力在夕陽下迸發(fā),心已釋然,唯歲月靜好。</p><p class="ql-block"> 回眸一笑,愿歲月含香風(fēng)骨錚錚。笑語流年無悔走過,風(fēng)霜雨雪是心靈的洗禮。驅(qū)云作彩喝月成吟,在歲月里涅槃重生,何懼年華去不留。</p><p class="ql-block">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曾經(jīng)時光蹁躚,是清澈如水年華,淺唱過往精美旋律。直面人生,在歲月里涅槃重生。踔厲奮發(fā),勇毅前進(jìn)。</p><p class="ql-block"> 愿2024,流云吐華月,龍吟虎嘯福乾坤,金龍再度創(chuàng)輝煌。</p><p class="ql-block"> 龍年大吉祥,喜樂安寧,所行皆坦途,所遇皆溫良。篤定信心,穩(wěn)中求進(jìn)。珍惜當(dāng)下,不負(fù)流年,且行且珍惜。</p><p class="ql-block"> 歲月可回首,流年不怯,窗月激昂,輕捻歲月的印記,是清澈如水年華,一盞茶,幾本書,耕云種月,趁年華踏沙逐浪,笑語流年歲月靜好,心中永遠(yuǎn)有詩,有遠(yuǎn)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走進(jìn)寒山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文/屈軍強(西安)</b></p><p class="ql-block"> 去年秋日江南游歷采風(fēng),余第二次目睹了鐵嶺古關(guān)、楓橋古寺、古運長河、寒山古寺。遠(yuǎn)望寒山寺"普明寶塔",巍然屹立,精美絕倫,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為寒山寺增色不少。走近對焦長拍,特寫、中景、全景盡收鏡中,特作小詩一首,</p><p class="ql-block">《普明塔遐想》</p><p class="ql-block">千年古塔蕩唐風(fēng),肅然見寺圣賢興。</p><p class="ql-block">勝境宇梵藏妙利,惟愛名家匾牌橫。</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聞名于世,一得益于高僧寒山與拾得;二得益于唐代詩人張繼七言詩"楓梁夜泊"。三得益于姑蘇周圍的秀山麗水。我仰看俯視,收獲頗豐,特口占一首,寒山寺懷古:</p><p class="ql-block">寒山寺里識寒山,仙士圣人作善緣。</p><p class="ql-block">幽靜聞鐘引客至,漁歌燈火伴福船。</p><p class="ql-block">"碧潤泉水清,寒山月華白。"</p><p class="ql-block">"我心如明月,寒潭清皎潔。"</p><p class="ql-block">"仙都最高秀,群峰聳翠屏。"</p><p class="ql-block"> 讀寒山詩文,有思有悟,如見高堂笑佛,如聞古寺宏鐘,寓意龍飛九天,鳳鳴五方。祈福國運強盛,世人安康。隨興賦之,以表心聲,寒山詩文偶唱:</p><p class="ql-block">字字善心眼界開,圣杰唱誦越春臺。</p><p class="ql-block">貪財愛欲惡狼似,大喜慈悲醉客懷。</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有古今名人題匾,有"姑蘇城外寒山寺"的詩碑,更有名家書畫長廊,六書皆備,詩意盎然。我陶醉其中,品筆墨,悟章法,傾聽傳說,回味殘跡,特作小詩,書畫長廊拾韻:</p><p class="ql-block">古寺和合善意長,碑廊盛名墨生香。</p><p class="ql-block">鐘聲蕩耳祈?;?,石像詩文頌瑞昌。</p><p class="ql-block"> 古鎮(zhèn)、譙樓、高塔、客船、古鐘、啼鳥、翠林,香國、福田…聽法觀心,覺性修行?;蛴^石雕,或讀佛經(jīng),或聽音樂,或望古塔,拾愛念思,和善可親,世人當(dāng)存好心行好事。古鐘又響,祈福警示。我又為寒山寺古鐘而作:</p><p class="ql-block">曠古鐘聲年復(fù)年,世人煩惱問寒山</p><p class="ql-block">斗室深巷迎吉日,花謝花開保順安。</p><p class="ql-block">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歌聲到客船。"唐代詩人的這首詩使寒山寺名揚天下,明代大書家文征明曾專門寫成碑本,后字殘文缺。清代學(xué)者俞樾重書再刻,豎于走廊壁上。桂宇蓮宮,佛閣金樓,寶貝真的不少。聽聽看看,依依戀戀,再奏一首寒山寺情緣:</p><p class="ql-block">名寺品文緩步行,聞鐘得句取浮名。</p><p class="ql-block">無上清涼匾洗眼,佛笑拈花萬物榮。</p><p class="ql-block"> 走出寒山寺,我仍思八寶,想三乘,意樹心蓮,入定安禪。最讓我難忘的是寒山問拾得的那句話,送給朋友們共勉:</p><p class="ql-block"> 昔日寒山問拾得:"世上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p><p class="ql-block"> 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p><p class="ql-block"> 慈室慧門錦言妙句,讓讓深思不已??!</p><p class="ql-block"> 好人一生平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煙火人生更溫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文/吳錫強(西安)</b></p><p class="ql-block"> 柴米油鹽醬醋茶,雖說是日常生活中最簡單不過的事,但卻蘊含了人間的溫情和美好 。它緩緩地煮著人生的如意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走過千山萬水,踏過萬里征程,總有極度疲憊、渴望歇腳的時候。這時,一個家人嫵媚的微笑,一桌噴香的飯菜,頓時讓人心曠神怡,疲勞頓消,到處洋溢著溫暖和歡樂。</p><p class="ql-block"> 人有貧富貴賤之差,但溫情卻并不和顯赫的地位有關(guān),。百萬富翁,萬貫家產(chǎn),豪宅豪車,揮金如土,……,換不來粗茶淡飯,咬得菜根香的貧苦日子里相濡以沫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親情、愛情、友情交織,精心地編織了一個充滿煙火味的人情網(wǎng)。在這里,有人牽掛,有人關(guān)照,粥飯相依。有茶余飯后的閑談聊天,有三五好友相邀游山逛水,盡情地欣賞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美景,……。心中有美好,藏在平淡日子里,藏在酸甜苦辣的人間煙火中。</p><p class="ql-block"> 北宋大文學(xué)家蘇軾在《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曾這樣感概地寫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準(zhǔn)確地告訴我們,生活是五味雜陳,有一馬平川,也有坎坷荊棘;有藍(lán)天白云,也有狂風(fēng)暴雨。大自然千姿百態(tài),婀娜多姿,道是無情卻有情,我們不必過度糾結(jié),煩惱憂愁。心有千千結(jié),唯有心態(tài)好,才是解憂除煩的大妙方。</p><p class="ql-block"> 大自然四季輪回,冷熱交替,陽光與冬雪并存,落葉與寒風(fēng)共舞,美侖美奐,令人目不暇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天播下希望,經(jīng)過夏日暴曬烈焰的考驗,秋天就是金黃一片,到處是一片豐收的景象。人生也是如此。播種了希望,經(jīng)過千辛萬苦的努力,奮勇拼搏的廝殺,才會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碩果累累的輝煌。</p><p class="ql-block"> 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知足常樂、遇事找樂、助人為樂,三樂精神助你化干戈為玉帛,化仇恨為溫暖。良好的心態(tài)可以改變惡劣的環(huán)境,促我們奮發(fā),激勵我們前進(jìn)!</p><p class="ql-block"> 親愛的人??!請您攜一份時光里的感恩和善良,攜一份生命里的高潔和素雅,在濃情蜜意的人間煙火中,你會深切地感受到:到處都是愛和溫暖!是幸福和歡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泘 沱 村 夜 話》之四十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古來青史誰不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文/烏雞國太上皇(西安)</b></p><p class="ql-block"> 七·一那天,我去了七賢莊!</p><p class="ql-block"> 大清早,八路軍西安辦事處大門前的小廣場上,掛滿了五星紅旗,挺涼爽的風(fēng),一陣陣吹來,飄揚的紅旗,一片鮮紅。門前邊,那五棵粗壯的大楊樹,綠葉華滋,如巨柱挺立,展開的虬枝大葉子,仿佛朵朵綠色的云,在半空中飄蕩。</p><p class="ql-block"> 八辦紀(jì)念館,坐北朝南,建筑風(fēng)格相同的九個院落,一字兒排開,中間有挺寫意的拱形圓門洞連通。每個院子,一樣的黑木門,一樣的青磚墻,除了一號院門,掛著葉帥題詞的門匾,其他的,院門兩側(cè),都有名家撰寫的楹聯(lián)。文似乾坤靈氣,意更酣暢灑脫,讓八辦,倍增了幾分沉靜和從容。</p><p class="ql-block"> 精華,都在一號院!</p><p class="ql-block"> 前院墻角處,翠竹碧、枝葉瘦、細(xì)腰游天,宛如浮云舞鶴。兩棵丁香杜鵑,老枝彎彎、枝葉茂密,鐵書銀鉤一般,藏露清芳。二進(jìn)小院里,紫葉李高高聳起,綠黃半勻的葉子上,泛起一縷縷金絲,輝映著圓柏和屋宇。最后邊的小院子,住過白求恩,住過冼星海,音符抖動的大銀杏樹下,有幾個新黨員對著黨旗宣誓。</p><p class="ql-block"> 四進(jìn)院落里,都有簡陋的平房,四、五平米的小屋子里,單人小床、木桌竹椅和舊書架。周公、林老、董老、葉帥和宣俠父,曾經(jīng)在這陋室里,嘔心瀝血、激揚文字,演繹著抗日的風(fēng)云。時隔四十年的1979年4月,葉帥重回八辦,揮毫題寫‘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牌匾而后,小屋里,心潮澎湃,睹物思前事,吟詩抒情懷 : “樓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風(fēng)雪立多時?!?lt;/p><p class="ql-block"> 高臺階上小木樓的地下室,木梯僅容一人彎腰躬背上下,那個和延安聯(lián)系的秘密電臺,就藏在地下室里的地窖里。諾爾曼·白求恩,來華后的第一臺手術(shù),就在這地下室里,一張不能再簡陋的木板小床上。那患者,就是潛伏敵營、被史學(xué)家稱之為“配劍將軍”的張克俠。</p><p class="ql-block"> 院子墻角的苦水井,水苦不能喝,只能淘菜洗衣。飲用水,需到城西南的甜水井去拉,為避免磨擦,只能少出門,這苦水啊,也吃了不少時日。開荒種菜、搖車紡棉、喝苦水的八辦人,依然樂觀地聽冼星海演奏《黃河大合唱》里的《黃水謠》。</p><p class="ql-block"> 八辦小院里的傳奇,聲達(dá)于天、氣勢恢宏,任一段,都可以傳揚千秋萬代!</p><p class="ql-block"> 打下來的江山,是歷史,歷史是不能忘記的!我愿意,記住那些為了今天,而浴血奮戰(zhàn)的英烈們!</p><p class="ql-block"> 永遠(yuǎn)!永遠(yuǎ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泘 沱 村 夜 話》之四十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曲江水滿花千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文/烏雞國太上皇(西安)</b></p><p class="ql-block"> 西安城南,隨便哪一個地方,都能感受到厚重的唐文化,樓后邊的小屋,路旁邊的大樹,都蕩漾著古風(fēng)。小巷里,寺院經(jīng)聲朗朗、香霧彌漫;誰家的白墻上,魏書粗狂,蒼勁著浪漫的詩句;橫細(xì)豎粗的老宋體,勾勒著田園詩的恬淡幽靜。這滿街的詩情,這一路的禪意,無論你喜歡不喜歡,都會縈繞著你,挑逗著你的思緒!</p><p class="ql-block"> 城南大慈恩寺,凡一千四百年,名揚古今、香火常旺。那個取經(jīng)的大和尚唐玄奘,就是在這里,翻譯經(jīng)卷、傳授佛法的。實話說,知道大雁塔的人,比知道慈恩寺的人,更多。這塔,因寺而建,由唐玄奘主持修建,藏有珍貴、神秘、稀世的貝葉經(jīng),藏有一乘佛寶舍利子。當(dāng)然了,還有很多很多的佛家珍稀物品。</p><p class="ql-block"> 新修的大雁塔北廣場,巧妙融合古今,唐詩園、法相花、禪修林,邀約著,一起聽音樂,一起淋噴泉。</p><p class="ql-block"> 詩人喜山水、愛寺廟,樂于朦朧中,抒發(fā)繾綣的情懷。大雁塔如此多的禪意,多情的文人,自然是翩翩而來。杜甫約薛據(jù),岑參邀高適、儲光羲,大詩人憑欄望遠(yuǎn),各賦五言長詩。這些詩,如今還掛在六層塔閣上。</p><p class="ql-block"> 詩人的雅興,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撩撥起人們踏青、觀景的興致。普通的田園,種樹栽花、搭亭子引水,積攢出了畫一樣的風(fēng)景。唐城墻、胡亥陵,寶釧的寒窯,和高高的雁塔,和彎彎的曲江,連成一片,成了游人如織的風(fēng)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今人,更富想象力,把這些自然景觀,起名遺址公園,裝幾道柵欄,收起了買路錢。其實,太時髦了,太金碧輝煌了,反倒是假了些。什么“貞烈殿”,什么“望夫亭”,苦如寶釧女,若是有這些,還挖的什么薺菜呀!</p><p class="ql-block"> 曲江公園,知青的樂園!</p><p class="ql-block"> 今天清晨,細(xì)雨滴答,曲江滿園綠色。晨風(fēng)輕起,吹碎了鳥聲;落葉飄逸,鋪滿了長廊;小橋彎著腰,淡煙撫摸著欄桿。一層比一層高的綠植,被雨水洗得更綠,毛絨絨的小草,新芽薄如蟬翼;石楠立在半坡上,圓頂上那幾片新紅,乍一看,似綠葉簇?fù)碇t楓。山坡上的女貞子,依然那般的深沉,虬枝散開,傘一樣托住了雨珠兒;紫石榴,青李子,半紅半綠的梨棗,一樹枝的羞澀,透著稚嫩,膽怯地躲在濃影深綠的葉叢中間 。</p><p class="ql-block"> 雨累了,躲在厚厚的云層后面??淳G的人,晃悠起微風(fēng),隱約在煙雨蒙蒙的婆娑綠影里 。</p><p class="ql-block"> 月亮這么早,掛在了天邊,該是和我一樣,也喜歡,這曲江的綠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