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夏巴馬峰,位于日喀則市聶拉木縣境內(nèi),是世界第14座高峰,海拔8027米,它也是一座完全在中國境內(nèi)的8000米級的高峰。清晨我們從吉隆鎮(zhèn)出發(fā),前往西夏巴馬峰和佩枯措,途中我們翻越了孔唐拉姆山,快到埡口時,看到了日照金山,我曾兩次去過南迦巴瓦峰和梅里雪山,都沒看到日照金山,這次真的很幸運,西夏巴馬峰大本營,還在建設中,進入需要行駛20多公里的土路,爛石和崎嶇不平的坑路,車行駛不到一半的路就停下來了,我一人獨自前行,走了大約5—6公里,好像西夏巴馬峰就在腳下,感覺還要走10幾公里的路,拍攝了一些視頻和照片,考慮再三,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孔唐拉姆山,海拔5236米</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徒步過去,拍攝的一段視頻和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回來了</p> <p class="ql-block">途中拍攝的藏野驢</p> <p class="ql-block">佩枯措,位于日喀則市吉隆縣與聶拉木縣交接處,坐落在219國道旁,是珠峰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最大的內(nèi)陸湖泊,海拔4590米,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湖水碧藍清澈,絕美的自然風光。</p> <p class="ql-block">仲巴藏語意為“野牛之地”,隸屬于日喀則市,與尼泊爾接壤,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原山地地貌,這是我們當天要到達的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途中翻越了四座高山,漫扎拉山(海拔4800米)扎扎拉山(海拔4800米)查藏拉(海拔4797米)突擊拉山(海拔4680米),晚上6點到達仲巴縣,這里很艱苦,沒有電,晚上9點至12點能給點電。</p> <p class="ql-block">途中游覽了霍爾卓岳大草原,海拔4550米,遠處的雪山、近處的湖泊、濕地、草原、牛羊,構(gòu)成了一幅唯美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我們進入阿里了,阿里位于中國西南邊陲,與尼泊爾、印度、克什米爾為界,總面積34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與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平行排列。有“千山之宗,萬水之源”之稱,主要景區(qū)有瑪旁雍措、岡仁波齊、扎達土林、古格王朝遺址、托林寺、班公湖,我們將逐一涉足。</p> <p class="ql-block">進入瑪旁雍措前,翻越了海拔5211米的馬攸木拉山。</p> <p class="ql-block">瑪旁雍措,位于阿里地區(qū)普蘭縣境內(nèi),地處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接處,面積330平方公里,海拔458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被譽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瑪旁雍措意為永遠不敗的碧玉湖,清澈的湖水與藍天相輝映,山光水色,秀麗多姿。那木尼峰海拔7694米,在瑪旁雍措南岸,遠遠望去,非常壯觀?,斉杂捍氩贿h是拉昂錯(鬼湖),一個是淡水湖,一個是咸水湖,這里風景如畫,美不勝收,駕車環(huán)湖大半圈,用了3個多小時,其中有20多公里的土路,走進瑪旁雍措,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在瑪旁雍措,也看到了岡仁波齊</p> <p class="ql-block">普蘭縣隸屬阿里地區(qū),位于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海拔3900米,具有高原草甸、山地草甸等景觀,是阿里地區(qū)“雪山環(huán)抱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邊貿(mào)市場,尼泊爾人開的餐館吃頓尼泊爾快餐</p> <p class="ql-block">岡仁波齊山,位于阿里普蘭縣境內(nèi),綿延與中、印、尼三國邊境,山頂高度6650米,是中國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岡仁波齊藏語意為“神靈之山”,其神靈之處,山的陽面,終年積雪不化,白雪皚皚,山的背面,常年無雪,與大自然規(guī)則截然相反。轉(zhuǎn)山是指一種圍繞神山、圣湖行走的一種形式,每轉(zhuǎn)一次,就是一次對心靈凈化與洗滌,藏民轉(zhuǎn)山是對神山圣湖虔誠信仰的一種表達形式,所以每天來轉(zhuǎn)山的人絡繹不絕,這次去岡仁波齊,我感覺體力還可以,高反不太嚴重,打算去轉(zhuǎn)山,來到第一個補給點,看了轉(zhuǎn)山的規(guī)定和食宿,轉(zhuǎn)山要走56公里,最高海拔5760公里,需要兩天至三天時間,老伴不能去,高反嚴重,24小時離不開制氧機,此時還在山下景區(qū)車內(nèi)吸氧,考慮再三,決定放棄了,有點遺憾,但愿神山圣湖能給我們帶來好運。</p> <p class="ql-block">這是轉(zhuǎn)山第一個補給點</p> <p class="ql-block">這是轉(zhuǎn)山提示、補給點示意圖和聯(lián)系電話</p> <p class="ql-block">這是轉(zhuǎn)山應急救災物品</p> <p class="ql-block">扎達土林,位于阿里地區(qū)扎達縣境內(nèi),在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是藏北高原史詩級地質(zhì)奇觀,穿越土林由衷地感到它的壯闊廣大,氣勢恢宏,站在扎達土林觀景臺,遠眺雪山,方圓數(shù)百里內(nèi)錯落有致的土林,絢麗異常,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途中經(jīng)過嘎拉達坂,海拔5166米</p> <p class="ql-block">路上拍攝的藏羚羊</p> <p class="ql-block">古格王朝遺址,位于阿里扎達縣境內(nèi),獅泉河腳下,占地約18萬平方公里,始建于公元10世紀,滅亡17世紀,700年前吐蕃王朝末代國王的曾孫在一片遙遠的土地上建立國度,最后卻在一夜之間神秘消失,這里有房屋、洞窟、佛塔、寺廟、殿堂、地下暗道等,如今王朝已不復存在,只留下殘垣斷壁,古格王朝遺址,氣勢恢宏、波瀾壯闊,可以想象昔日曾經(jīng)的繁華與輝煌。參觀古格王朝遺址,感受到西藏文化歷史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托林寺位于阿里地區(qū)扎達縣境內(nèi),西北的象泉河畔,始建于藏歷猴年(996年),是吐蕃后裔為翻譯佛教典籍專門修建的阿里地區(qū)首座寺院,包括殿堂、僧舍、塔林三部分,建筑布局呈現(xiàn)帶形,主要建筑有白殿、集會殿、迦薩殿,融合了尼泊爾、印度和本地的建筑風格,在晚霞的照射下,托林寺明暗有致,更加壯美。</p> <p class="ql-block">清晨我們從扎達縣出發(fā),途中又看到日照金山了,翻越了兩座高山,一座雪山和獅泉河達坂,來到了阿里首府獅泉河鎮(zhèn),下午前往日土縣,途中又翻越了拉梅拉達坂,傍晚到達班公湖。</p> <p class="ql-block">獅泉河達坂,海拔4785米</p> <p class="ql-block">拉梅拉達坂,海拔5191米,在G219線K3614+800處,此達坂路段為凍土路基,路面沉陷、翻漿,路基融沉等多發(fā)。</p> <p class="ql-block">阿里地區(qū)班公湖,位于阿里地區(qū)日土縣境內(nèi),地處印度和中國之間,海拔4400米,其中三分之二在我國境內(nèi),是淡水湖,三分之一在印度,是咸水湖,全湖面積406平方公里,它以獨特的湖光山色和壯美的高原風光而著名,被譽為“西域高原的明珠”,在晚霞的映襯下,湖水呈現(xiàn)碧綠和碧藍色,令人賞心悅目。</p> <p class="ql-block">展瓊冰川,又名東汝冰川,位于阿里地區(qū)日土縣多瑪鄉(xiāng),它是東喀喇昆侖山主峰,它拉冬加就峰發(fā)育的其中一條冰川,海拔6790米,距今已有400萬年,冰川舌綿延10余公里,面積24平方公里,是待開發(fā)的景區(qū),往返80多公里的路,幾乎都是爛路,搓衣板路、炮彈坑路、亂石灘、冰河水路,各種路況集合,我們車行駛幾公里就爆胎了,是廣州朋友鄒志鵬(萍水相逢),邀請我們坐他的越野車一同前往,第一次零距離觀賞冰川,觸摸冰川,冰川晶瑩剔透,泛著淡淡的藍光,千姿百態(tài),震撼人心。冰川下海拔5478米,風大氣溫低,沒能久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