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環(huán)蛺蝶屬為一大類中型蛺蝶,雌雄相似,翅背面底色黑褐,帶有白或黃色帶紋,適應性較強,寄主多樣。本屬拉丁名Neptis,原義有說表示孫輩,也有說表示神祇名,總之與中文名的“環(huán)”無關。我猜,“環(huán)”字與翅面斑紋看起來連成環(huán)狀相關。</p><p class="ql-block">啡環(huán)蛺蝶作為環(huán)蛺蝶屬眾多蝶種之一,外形不引人注目。但仔細感受翅紋形成的環(huán),真能找出內環(huán)、外環(huán)。蝶名的“啡”字來源于拉丁名 Neptis philyra ,是 phi- 的音譯。</p> <p class="ql-block">漢字“啡”在古籍中少有使用。如今作為音譯用字,大家最熟悉是咖啡,還有嗎啡。因為咖啡館、咖啡豆、咖啡因、咖啡色,“啡”從生僻字一躍而成常見字。用于蝶名的啡環(huán)蛺蝶,在公眾中罕有人知道,比醫(yī)學用語的內啡呔知道的人還要少。</p><p class="ql-block">想找啡環(huán)蛺蝶的亮點,如果讓AI來寫,機器一本正經地說:啡環(huán)蛺蝶之所以被稱為“啡環(huán)”,來源于其翅膀上的圖案特點,黑色和黃白色斑紋的色彩組合,讓人聯想到咖啡和奶昔的顏色,猶如咖啡中加入奶環(huán)的圖案。</p> <p class="ql-block">啡環(huán)-蛺蝶,這樣斷句挺別致的。許多古老的故事都是從胡編亂造開始,經過時代的反復加工打磨,遠古的轉變成神話,現代的傳播為八卦?;蛟S下一個牛奶咖啡品牌創(chuàng)意,就叫啡環(huán)奶咖。</p><p class="ql-block">其實怎么編都沒關系,大家開心就好,但我擔心傳著傳著成了偽科學。大家最習慣搜的百度百科、知乎,正在被量產的信息一步步污染,逐步淪陷為平庸,魚龍混雜。</p> <p class="ql-block">啡環(huán)蛺蝶分布較廣,從黑龍江到云南都有記錄,幼蟲以槭樹科的多種植物為食。在武漢,我多次見到啡環(huán)蛺蝶,每次都在郊區(qū)山林地帶。要問辨認方法,抄錄兩段比較文字:</p><p class="ql-block">“啡環(huán)蛺蝶與斷環(huán)蛺蝶相似,但前翅中室條斑沒有缺刻,中室外下側的斑紋中,最上方的斑塊非常發(fā)達,并且與中室條極其接近”。“朝鮮環(huán)蛺蝶與啡環(huán)蛺蝶非常相似,但前翅前緣中上部靠近亞頂角處有2個明顯的白色小斑,該斑在腹面更加明顯”。</p> <p class="ql-block">此前已經寫過武漢的小環(huán)蛺蝶、中環(huán)蛺蝶、重環(huán)蛺蝶、斷環(huán)蛺蝶。辨識環(huán)蛺蝶的功力,一是直接問人就好;二是自己對著圖鑒,慢慢學習方法,慢慢提升眼力。我自己是記了忘忘了記,期望能記住三五條,最終記得一二。</p><p class="ql-block">湖北的環(huán)蛺蝶種類繁多,數了一下,我個人在本省拍到的已超過二十種。省會武漢的環(huán)蛺蝶屬蝴蝶,肯定不止五種,更多種類有待發(fā)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我在湖北拍到的環(huán)蛺蝶</span></p> <p class="ql-block">我挑選了在本省拍到環(huán)蛺蝶屬蝴蝶圖拼在一起,一眼望去,環(huán)環(huán)相扣。整理積攢的圖片是一種樂趣,反復比對,看多了之后,慢慢能找出一些不同。</p><p class="ql-block">整理圖片特別耗時間。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夏季可以去野外撒野拍蝶,冬季沒蝶可看,在家里硬盤觀蝶。桌面學習會有新知識新發(fā)現,還能糾正一些此前的錯誤鑒定。</p> <p class="ql-block">攢蝶種與集郵一樣,積攢的過程是一樂,欣賞回看時,又是一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