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給火炮換潤滑油,是炮團修理所,每年的一項常規(guī)性工作任務。如今雖然離我們遠去,但發(fā)生在換炮油過程中的一些人文故事,仍然在戰(zhàn)友之間流傳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3年10月下旬,高海拔的張家口市人頭山,已進入了漫天飛雪的童話世界。炮團160毫米迫擊炮營的陣地就設在這里。為了趕在天寒地凍來臨之前,換上冬用炮油。修理所是麻子打喝欠,全體動員。所長劉志民帶隊,軍械股宋福喜股長親自督戰(zhàn),張英明副所長開工程車,馮承吉技師帶著修理所一干人馬,連夜趕到人頭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頭山,這個曾經(jīng)的邊陲小鎮(zhèn),歷朝歷代就是國家駐兵打仗的軍事要塞。在這里俯瞰遠方,戰(zhàn)爭的遺跡比比皆是。這里發(fā)生的每次戰(zhàn)斗,都是將士們用血肉之軀,書寫的傳奇故事,讓人們感受到和平卻是來之不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來到人頭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里的山,是這里的水,是這里的人,軍綠是這里的主色調(diào)。到處都是軍人,軍車,炮臺。倘若不是住有一些老百姓,你真的以為這里就是軍營。三營先期給我們在老鄉(xiāng)家里號了房子。老鄉(xiāng)們把火炕燒的熱烘烘的,讓我這些外來軍人,一進門就感覺到了家的味道和溫暖,回腸而美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迫擊炮營就是炮團三營。我們村的熊正權,在這里的炮班當二炮手。他講,炮班 6個人,一門炮。班長計算。一炮手操作炮對鏡;二炮手操作方向機;三炮手負責藥包、引信的急速和延遲的調(diào)整;四炮手負責裝炮彈;五炮手拉擊發(fā)的引繩。團結(jié)協(xié)助,各司其職,才能完成訓練和作戰(zhàn)任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頭山,當時屬于軍事要地。人們的重要任務,是搞好軍民聯(lián)防。軍民團結(jié)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何況他們中的不少人,本來就是各個歷史時期,屯墾戍邊的軍人后裔,保家衛(wèi)國的紅色芯片早已置入人們的血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時村里很窮,除了有幾輛馬車,沒有什么集體經(jīng)濟。從張家口市到人頭山,公路坡度大,大車得用三匹大馬才能拉得上去。好歹當兵的車多,老百姓出行就坐軍車。趕馬車的車把式,都是百里挑一,德高望重的莊稼漢。平時吃香的,喝辣的,養(yǎng)尊處優(yōu)。冬天穿上翻毛的皮襖皮褲,戴上狼皮帽子,登上羊毛沾靴子。朝車轅上那么一坐,神氣十足,耀武揚威。鞭子一響,三匹馬兒拉著大車,就好像聽到了戰(zhàn)場上的沖鋒號,蹶起屁股,噠噠的向前奔跑起來。沐浴著幸福的陽光,沉浸式體驗馬車運行過程中,滿滿的速度與激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換炮油,是個又臟又累的苦差事。炮油分冬季炮油和夏季炮油,每年換兩次,非常麻煩,費工費力,成本還高。這次換的是一種新油品,叫二流化鉬。聽說是從日本進口的,換一次可以管一年或者多年,大家高興壞了。但是你必須將原來的黃油清洗干凈,抹上二流化鉬。這種東西,有一個最大壞處,就是抹到手上,糊到臉上,整到衣服上,怎么就搞不干凈。有一個戰(zhàn)士,工作中要尿尿,把二流化鉬整到生殖器上了,用汽油洗就洗不干凈,還搞得你疼痛難忍,羞愧難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換炮油得將迫擊炮解體,清洗干凈后才能進行下一步工作。人頭山呼嘯的北風,刮的天寒地凍,讓人不寒而栗。而抹油必須用手,凍僵的手根本不聽指揮。迫擊炮被分解,炮管脫離底座,兩個輪胎被拿走。稍有不慎,炮管就會歪倒和坍塌。歷史上發(fā)生的坍塌事故還不少呢。這天,股長宋福喜,正在興致勃勃的檢查換油的安全工作,被突然歪倒的炮管砸向頭部,頭上當時就起了個大包。好歹是有驚無險,不了了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惡劣的寒冷天氣, 給我們帶來了很大麻煩。一天,我們班的炮工陳立德,正在檢查炮膛。在觀察炮膛時,舌頭接觸到冰冷的炮管出口,當時就沾住了。事發(fā)突然,在場的戰(zhàn)士都驚呆了。只能硬扯,結(jié)果把舌尖拔掉多大一塊,好長時間才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天氣的確是太冷了,大家的身體急需補充熱量。當時是我的興山小老鄉(xiāng)萬知全的大廚,他剛從我們班調(diào)到炊事班,廚藝不精,只會做簡單的飯菜。有人推薦四川兵陳立德幫廚,改善一下伙食。陳立德最擅長的是做刀削面。他們很早就忙開了,調(diào)面、揉面、旬面。燒好一鍋開水,放上生姜,菜油,佐料。只見陳立德左手托面,右手操刀。面片飛舞,嗖嗖的落入湯中。不一會兒,一鍋美味可口的刀削面就做好了。大伙兒吃完刀削面,湯水也被掃蕩一空。冰涼的身體也似乎暖和多了,干活也有勁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的人頭山,已成為當?shù)氐穆糜螀^(qū)。游客如織,逞現(xiàn)給大家的是好山好水,幸福安康。戰(zhàn)備和戰(zhàn)爭已經(jīng)遠去,和平安寧成為當代的主旋律。160毫米迫擊炮,早已被淘汰。只有在軍事博物館,才能尋找到它的蹤跡。回憶軍旅往事,儼然成為我們這些老兵的一種幸福,一種寄托。我們?yōu)樵?jīng)備戰(zhàn)止戰(zhàn)的過往感到驕傲,也為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而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4年1月3日寫于中國武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