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2月26日,為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誕辰130周年,博山知青藝術(shù)團在人立大廈借年會之際,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這得益于王榮遠團長的精心操作,這也使我想起了,為去年26場惠民演出王榮遠團長的的事跡寫得一篇文字,與大家共享。</p> <p class="ql-block">我的所見所聞</p><p class="ql-block"> 歲月的腳步匆匆前行,時光的表針由夏指向秋,夏己過,秋已至,身處秋天,微風送爽,涼意徐徐,葉草露霜,果木飄香,秋糧歸倉,一片欣欣向榮景象,這是個收獲的季節(jié)里,知青藝術(shù)團也收獲滿滿,由博山區(qū)文化和旅游局按排的二十六場惠民演出,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精湛技藝,飽滿熱情,精神風抖擻,以不屈不撓的旺盛意志,也收獲了來自社會各界的贊譽和美評,完美收官。</p><p class="ql-block"> 寫到此處,將要落筆下文,無意間聽到了一曲:“我的小時候……”:委婉動聽,天籟之音的歌曲。細細翻看作詞王榮遠,演唱王榮遠,又連想到巜家鄉(xiāng)有條彎彎的河》歌曲詞作者,又是王榮遠??吹竭@么多的王榮遠,細打聽,沒有重名,只有一個王榮遠。</p><p class="ql-block"> 早就有心寫一下知青藝術(shù)團德髙望眾的王榮遠團長,苦于自己功力不足,文筆欠佳,怕寫得太平淡,有損其形象,所以一直在積蓄力量,搜集素材,力求真實客觀全面的展示人們心目中的德藝雙馨王榮遠。</p><p class="ql-block"> 翻舊片,憶往事,歷歷在目,曾記否,由四百多人參加的博山知青聯(lián)誼會,九龍峪前聳立的知青碑,組建知青藝術(shù)團,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其親自操作的大手筆,至今人們還交口稱贊,津津樂道。他的這些豐功偉績已由眾多的文人墨客進行了描述和宣傳,這里我不再贅述。道是由博山區(qū)文化和旅游局安排的二十六場惠民演出,才是我所見所聞的話題。二十六場演出歷經(jīng)一百零一天,跨越了酷暑難耐的夏天,又走進了金谷燦燦的秋天??v觀前前后后的這段歷程,不難看出,領(lǐng)導班子團結(jié)向上,群策群力,令行禁止,身先士卒,指揮得當;眾演員們苦練基本功,舞臺經(jīng)驗豐富,一招一試,恰到好處,以形象美,視角美,舞姿美,展示觀眾;后勤人員吃苦耐勞,不畏艱險,分工明確,裝臺到位,從未誤時。有了他們的付出,才有了藝術(shù)團今天的成就。碩果累累時,不忘栽花人,論功有序例,首推王榮遠,101個日日夜夜,看他是怎么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二十六場演出,每一場都要親自去演出地現(xiàn)場聯(lián)系,觀察舞臺的設(shè)置,每一場他都要精心編排節(jié)目,按排演出人員,組織后勤裝運,每一場演出前所有的燈光音箱他都要檢查一番,有的音箱插頭脫扣,插座掉線還要親自進行修理,燈光支架還要加注油潤滑,裝足綠豆熬水,自備鐵管固定背景墻,真正做到未雨綢繆,每次裝運設(shè)備又是第一個到場,燈光音響背景的安裝,調(diào)試,都是亊必躬親,亊無巨細,井井有條。二十六場的演出u盤輸入,操作電腦音箱都是自始至終一個人完成,試想每場演出平均時間九十分鐘左右,就象機器人一樣,固定在那里,不離四指,時常還要客串一把演員,經(jīng)他獨唱的《再見了大別山》,巜我們這一輩》字正腔圓,聲情并茂,悠揚頓挫,也是掌聲一片,被大家喻為“三能”團長,即能寫、能唱、能說。</p><p class="ql-block"> 知青藝術(shù)團每一場演出都是經(jīng)過精心安排,精心設(shè)計,精心演出,一絲不茍,真正做到了演就要出彩,既對得起觀眾,又對得起藝術(shù),做到這一點都是王榮遠團長的的精心付出,這是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使然,事業(yè)心的驅(qū)使,看他是怎樣做到的。七月三日第五場東坡社區(qū)演出,正值盛夏,太陽當空,酷署髙溫,我曾現(xiàn)場描述</p><p class="ql-block"> 太陽光照不長眼</p><p class="ql-block"> 偏偏射在臺中間</p><p class="ql-block"> 汗水沒有雨水多</p><p class="ql-block"> 前胸后背濕衣衫</p><p class="ql-block"> 在這樣的環(huán)景下,后勤人員三點到位,開始布置舞臺,后勤人員都有明確分工,負責燈光電源的師傅因家中有事,缺席,王榮遠又負責起了此項工作,接電源,順燈線,按支架,掛燈泡,后又支鐵架背景墻,忙前忙后,汗流浹背,經(jīng)過長時間的工作,心力交瘁,疲憊不堪,體力不支,倒在了地上,眾人扶起,他又不顧這一切,又投入到了工作中,為的是趕進度,搶時間,保證正常演出。</p><p class="ql-block"> 諸如此類,無獨有偶,八月十一日在趙莊社區(qū)的第十六場演出,又是一個紅日當頭照,氣溫再升髙的日子,舞臺全部按裝完畢后,合上電源刀閘,由于燈光,音響,燒水電熱水器同時工作,負荷過大,造成了斷路,經(jīng)檢查我們帶來的主電源線燒毀,無法再用,王團長及時聯(lián)系朋友,火速送線路,由于天熱,勞累,急火攻心,一時頭暈眼花,惡心,還好人們買來藥及時服下,緩解了一下病情,到了飯店,剛落座,又接到朋友送來的電源線,飯未吃一口,又回到現(xiàn)場。節(jié)目演出有序進行,又投入到了操控音響,電腦工作中,節(jié)目一個一個的延續(xù),根據(jù)節(jié)目單安排有其獨唱《再見了大別山》登臺了,此節(jié)目演出過后,接到通知,有一位獨唱演員未到,救場如救火,他又登臺演出了巜我們這一輩》。演出結(jié)束后,我們開始收拾舞臺,無意中我看人們給他捎來的飯菜一動未動,此情此景,我感動的欣然命筆,寫下了:</p><p class="ql-block"> 身體不適仍堅持</p><p class="ql-block"> 晚飯未進一口食</p><p class="ql-block"> 兩次登臺亮歌喉</p><p class="ql-block"> 操控音響只有你</p><p class="ql-block"> 縱觀惠演每一場</p><p class="ql-block"> 每每臨陣顯英姿</p><p class="ql-block"> 嘔心瀝血肝膽照</p><p class="ql-block"> 榮遠辛苦永銘記</p><p class="ql-block"> 永銘記,讓我們記錄下由淄河河畔到孝婦河岸邊,由南走向北的艱苦歲月,一路風塵仆仆,一路艱苦跋涉;永銘記,全體演職人員忘我的斗志,辛勤付出,敬業(yè)精神;永銘記,博山知青的一面旗幟王榮遠,為博山知青,博山知青藝術(shù)團做出的具大貢獻,而實至名歸。在王團長的帶領(lǐng)下,還涌現(xiàn)出大量的先進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藝海無涯,天道酬勤,讓我們藝術(shù)團髙歌猛進,砥礪前行,在追求藝術(shù)的道路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再創(chuàng)輝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p><p class="ql-block"> 對博山知青藝術(shù)團,惠民演出,所做貢獻,本文未做過多的描述,下面用濃縮的語言以補之。</p><p class="ql-block"> 淄河濤聲依舊在</p><p class="ql-block"> 茫茫大山送我來</p><p class="ql-block"> 本團由南走向北</p><p class="ql-block"> 孝婦河水來招待</p><p class="ql-block"> 兩脈水系匯成歌</p><p class="ql-block"> 河河留影水記載</p><p class="ql-block"> 觀摩場場演出日</p><p class="ql-block"> 姹紫嫣紅百花開</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