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元旦來臨前夕,我們老夫妻倆各自騎上自行車,環(huán)游了湛江市很有特色和名氣的小島-——特呈島。</p><p class="ql-block">藍(lán)天白云,湛藍(lán)的海,微風(fēng)輕拂,柏油路面,平坦寬闊,只有我倆一前一后慢慢悠悠邊騎邊停,邊看邊拍照……</p><p class="ql-block">據(jù)查,“特呈”是古越語,“特”即地方,“呈”是和諧吉祥的意思。特呈島人文歷史深厚,它原是荒無人煙的孤島,南宋滅亡以后,有南宋狀元、參之政事陳文龍后人登上特呈島,成為島上第一代村民,而后逐漸得到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我倆是從霞山的漁人碼頭擺渡到特呈島的溫泉度假村碼頭,登上了這座小島。</p> <p class="ql-block">特訓(xùn)島溫泉度假村生態(tài)環(huán)境悠閑,是觀光度假首選之地。</p> <p class="ql-block">度假村打造了解縉的雕像,成了一處著名的景點。</p><p class="ql-block">明朝翰林學(xué)士、《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寫下了著名詩句:“火煙光起鹽田熟,海月初升漁艇回。風(fēng)送潮聲平樂去,雨飄山色特呈來?!痹忈屃颂爻蕧u的地理風(fēng)貌和人文景觀,道出了煮海為鹽和捕魚為生的兩大主業(yè),一個頗有歷史文化底蘊的神奇島嶼。</p> <p class="ql-block">解縉雕像的附近有一口古井,景點稱之為“古井問道”。據(jù)說此古井久旱不枯,久澇不溢,井水清澈見底,水中含有機元素豐富,飲用有益健康。島上漁民出海前,取此井水作為海上飲用水。解縉被貶來到特呈島時,在此井邊用井水煮茶,了解民生民情,為后來編寫《永樂大典》提供了許多寶貴資料。</p> <p class="ql-block">這個溫泉度假村,原本想以溫泉為依托,打造旅游娛樂、住宿飲食、海上浴場等功能為一體,具有古樸漁村風(fēng)格的休閑 場所,設(shè)施齊全,提供游客多層次需求。而眼前我們看到的只是房在人空,一片蕭條破敗景象。也可以想象出不久這里曾經(jīng)的繁華熱鬧,而如今卻已東流而逝。</p> <p class="ql-block">我倆用這張這一張?zhí)爻蕧u的手繪地圖來規(guī)劃自己的環(huán)島騎行路線,全程大約有八至十公里,計劃用時二至三小時。</p> <p class="ql-block">在特呈島的海邊,可以清晰看到對面湛江港口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這座橋名叫八音橋。為什么叫八音橋呢?據(jù)說在月圓之夜,佇立橋頭,可以聽到八種美妙的聲音,如今成為了特城島的一道美麗的景觀。每到日落時分,站在橋頭眺望,紅嘴鷗展翅飛過湖面,悅耳動聽,迎面微風(fēng)習(xí)習(xí),讓人很是愜意。</p> <p class="ql-block">特呈島西海岸觀景臺,位于特呈島西南面,建于2017年,是觀賞美麗湛江港灣的絕佳位置。湛江港是中國十大港口之一,是大陸通往東南亞、非洲、歐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平臺對岸是湛江港集裝箱碼頭,全國最大岸基式油碼頭。立于觀景臺上,美麗的港灣盡收眼底 。</p> <p class="ql-block">在海邊,有一棵可高大挺拔的樹聳立在我的眼前,足有十來米高,引人注目。這棵樹看來看去很是陌生,是棵什么樹呢?</p> <p class="ql-block">我當(dāng)場在手機上查閱資料。這棵樹原來叫做“木麻黃”,俗稱“馬尾松”,原產(chǎn)澳洲、太平洋諸島,據(jù)說是法國租占廣州灣以后,引進小樹苗在霞山種植,使得湛江成為全國最早民族的地區(qū)之一。</p><p class="ql-block">湛江在長期的抗臺風(fēng)、戰(zhàn)干旱、斗風(fēng)沙、治洪澇的實踐中認(rèn)識到木麻黃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大作用,建造了木麻黃的沿海防護林20,000多公頃。</p><p class="ql-block">驀然想起散文女作家冰心曾贊美木麻黃的氣魄和性格:“它有松柏的剛健,也有楊柳的婀娜。直直的樹干,細(xì)細(xì)的葉子,遠(yuǎn)遠(yuǎn)看去,總像籠住一團薄霧。它不怕臺風(fēng),最愛海水離海越近,他就長得越快?!?lt;/p> <p class="ql-block">在特呈島上發(fā)現(xiàn)了有好幾處叫做“冼太廟”的地方,原以為是當(dāng)?shù)卮迕駸惆莘鹌砀V?,?jīng)查,原來是為了紀(jì)念對特呈島立有大功的民族女英雄冼夫人的祀廟。</p><p class="ql-block">冼夫人冼英是南北朝時期嶺南百越的首領(lǐng),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國家為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ji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民間連接稱之為“嶺南圣母”,周總理贊譽其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她曾帶兵上特呈島抗擊海盜,保住了島上平安。特呈島的百姓深受感動,立廟紀(jì)念,香火千年不衰。</p><p class="ql-block">冼太廟曾經(jīng)是村民抗法斗爭的集結(jié)地,也曾經(jīng)是中共特呈島地下組織和抗日武裝聯(lián)防隊的活動據(jù)點。</p> <p class="ql-block">海島上的紅色驛站造得如此的輝煌!確實是贏民心、解民憂、聽民聲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里村陳氏宗祠的池塘內(nèi),有一尊雕塑。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村民當(dāng)年協(xié)助渡海訓(xùn)練、參與渡海戰(zhàn)役、為解放海南島作出重大貢獻的戰(zhàn)斗場景。</p> <p class="ql-block">石狗是古雷州半島民間一種信仰崇拜的圖騰。先民在生產(chǎn)勞動的過程中馴服了狗,對狗的態(tài)度有喜愛逐漸發(fā)展到了圖騰崇拜,并對狗進行了形象藝術(shù)的塑新,讓其成為“守護神”。特呈島村民把石狗安放在村口,放在海島上,祈禱石狗神靈守護村民子子孫孫出海平安,耕海豐收。</p> <p class="ql-block">特呈島國家紅樹林公園占地面積約150畝,是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孕育著照片大片樹齡數(shù)百年的紅樹林群落,被譽為“中國最古老盆景式”的紅樹林。</p> <p class="ql-block">園內(nèi)的紅樹林,俊秀挺拔,虬枝龍爪,婀娜多姿,造型獨特。還有細(xì)軟沙灘,種類繁多的魚類、貝類、鳥類,與其配套完善的觀光棧道、生態(tài)廣場、觀景亭臺、海水浴場等公共設(shè)施。</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從海邊“聽濤亭”翻拍的主題是“趕海”的兩張照片。</p><p class="ql-block">趕海是快樂的,豐收后的喜悅,吹著清爽的海風(fēng),感受大海的寬廣胸懷,收獲滿滿的海鮮,這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漫步一望無垠的海邊灘涂,三五好友相聚特呈島,奔赴一場屬于這個海島的獨家記憶,挖螺撿蠔、撒網(wǎng)捕魚,奏響了人與自然和諧的交響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邊灘涂上,有幾個婦女在挖掘著什么?出于好奇心,我們走進去探個究竟,原來是在挖生蠔。 </p><p class="ql-block">這些小小的生蠔都硬生生嵌在礁石縫里,要拿專用工具一個個敲松打開,挖出一丁點蠔肉,放到旁邊盛有水的小桶里(生蠔離水就死)。那挖蠔女說,在這里挖了兩個多小時,賣給飯店老板每斤20元,這些不足30元。她還說,在農(nóng)村沒錢真是沒辦法,要到60歲才能有每月200的補貼……那時我真正體會到,“在我國月收入不足一千元的約有六億人,不足兩千元的將近十億人”這句話的客觀真實性。</p> <p class="ql-block">我倆無話以對,匆匆告別了挖蠔女,就趕快騎上自行車,加快了速度,返回到原先登島的碼頭。一路上,也草草地拍了幾張風(fēng)景照……</p><p class="ql-block">我們應(yīng)該知足常樂,珍惜眼前。</p><p class="ql-block">難忘的環(huán)游特呈島!久遠(yuǎn)的海島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民俗風(fēng)情,神秘的歲月遺痕……沉靜、古樸、美麗的海島,會長久縈繞我的心間。</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