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年12月27日 冬月十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癸卯年[兔] 甲子月 己未日 星期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圖 上善若水(6263499)</p> 冬至過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冬至已過,離農(nóng)歷過年(春節(jié))的腳步越來越近,過年時,你會給家里掛上喜慶紅火的紅燈籠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喜歡紅燈籠,以前城中村沒有拆遷時,我都會提前給家里大門口買上大紅燈燈籠,當(dāng)然還有紅燈籠的”搭檔“對聯(lián)、和鞭炮。從小一直都是這個樣子,對燈籠有一種特殊的“感情”。</p> 千年古村? ?伯坊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喜歡去農(nóng)村,有時間也會經(jīng)常去村子轉(zhuǎn)。今天,一起去白鹿原上千年歷史文化、百年傳承的竹編工藝的村子:伯坊村。</p> 伯坊村歷史(來自網(wǎng)絡(luò))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伯坊村,原名伯夷坊。東接砲里村,西鄰西垇村,北面是鯨魚溝,南面是廣袤的肥田沃土,一望無際。有8個村民小組,558戶,2100人,近2300畝耕地,盛產(chǎn)小麥、玉米和特產(chǎn)竹子。是一座塬坡相擁、溝壑縱橫,三區(qū)縣(北接灞橋區(qū)、東鄰藍田縣)交界,人文歷史久遠(yuǎn)深邃的古老村莊。村民以封、張二姓為主,還有孟、王、李、蘭、權(quán)、安等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距今約3000年前西周王朝時,這里是伯夷、叔齊二人的居住地。武王克商在鎬京(今長安區(qū)斗門一帶)設(shè)都,天下歸周,伯夷、叔齊自以商朝臣子,臉上無顏,恥食周粟,兄弟二人退隱到長安首陽山(今伯坊村),以一種蕨科植物“薇”充饑,窮而餓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關(guān)于伯夷、叔齊兄弟二人的傳說故事,可以說在伯坊村盡人皆知。據(jù)村中老人傳,村北荊峪溝的半坡上尚有一處泉水,人們稱之“伯夷泉”“馱水泉”,溝沿岸坡今種植的大片竹林,以及附近長滿撒金柏的柏嶺坡。</p> 走進? 伯坊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末,我坐車來到有著歷史文化的伯坊村,天氣很冷,有些路段的雪還沒有化,有的地方還結(jié)冰了。剛到村口,順著街道的方向向里看,遠(yuǎn)遠(yuǎn)的看到街道上有一個人,就走過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跟前,看到一男子坐在小凳子上面,年齡有50多歲,穿著棉衣,戴著帽子和護耳套,給腿上搭著厚實的布子,手拿竹篾刀在劃(劈開)竹子,他右手拿竹篾刀,左手拿竹子,兩手熟練地劃著竹子,他的前面放著幾根有六米長翠綠的竹竿,他的右邊是他劃好的竹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和他聊了一會,這些竹子是新鮮的的竹竿,掐頭去尾后,六米長的竹竿,劃竹竿需要大一點的地方,一般都在家門口的路上,比較寬敞。不管是熱還是冷,天晴的時間,有時間了就會劃一些竹條備用。我看著他劃竹竿,還提醒他,劃竹子時要注意安全。我在他身后不遠(yuǎn)處他家院子里,拍了一些竹子照片,因為用途不一樣,竹子也有粗有細(xì),有長有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聊了一會后,我向他了解村上制作燈籠的人家,他說,前面有好多家都是制作燈籠的人家。</p> 燈籠制作人家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照所說的地方,看到一家大門開著,就在門口打聽,剛好女主人在里面,說明來意,女主人很熱情讓我進屋,大門里面的桌子擺放了一些編織燈籠的竹圈筐(燈籠打底的圈),旁邊擺放了一些編織好的“火轱轆”,她說她有時間了就會編織一些燈籠。她帶我來到她家對門的更專業(yè)的燈籠人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為了方便拍照,我把燈籠底圈和竹編好的“火轱轆”燈籠這些半成品放在地板上進行拍照。</p> 四代傳承? ? 制作燈籠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熱心女主人帶領(lǐng)下,來到對門的燈籠制作人家,揭開棉門簾,進門先聞到一股淡淡的竹香,看客廳的地板上擺放著竹竿、竹條、竹篾......,男主人正坐在小凳子上劃竹篾,女主人和另一名手工制作工藝人在另一個房子,熟練地編制燈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一直都很喜歡竹編工藝的燈籠,以前只是在過年期間的集鎮(zhèn)上看到過,很想親眼看到手工編織燈籠的過程。在說明來意后,男女主人都很熱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先迫不及待的先走到兩名正在編織的女手工藝人跟前,她倆旁邊有編好燈籠底圈,地上有編織好的竹編燈籠,我看著竹篾在她們手上挑、壓、編織、旋轉(zhuǎn)......,一會的時間,一個竹編的燈籠“身子”的雛形就編織好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來,需要收口,看著她把竹篾進行整理,準(zhǔn)備收口,為了平整和結(jié)實,會分為外層和里層兩層進行收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一邊講解,一邊熟練地進行燈籠收口,我問她,你做這個燈籠有多少年了?她說,她自己都已經(jīng)做了30多年了。她知道的是家族做這個竹編燈籠在她這一輩已經(jīng)是第四代了,說著,她還給我數(shù)了數(shù)輩分和時間,四代人做這個竹編燈籠,也有百年的時間傳承了。</p> 編織燈籠? ? 難學(xué)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一邊看、邊聊、邊問、邊拍......,這編織燈籠難學(xué)嗎?女主人她說,燈籠編織只要你想學(xué)就不難學(xué),跟著認(rèn)真學(xué)習(xí)編織就能學(xué)會,最難的是竹竿劃竹篾。你看這燈籠,說著就拿起編織好燈籠,有的是竹皮(顏色綠)編的,有的是竹皮里面的一層編織的,因為竹竿在劃好寬窄的竹條之后,還要分幾層。</p> 竹子分層? ?3毫米分4層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注意力這會才轉(zhuǎn)向客廳,坐在小凳子上正在劃竹子分層的男主人,旁邊放著約直徑6公分粗細(xì)、等距離長短的竹竿(制作燈籠大小一致),手拿竹篾刀給竹子分層,先去掉竹子里面的一些(沒有韌性),然后開始給靠近竹皮的厚度分層,我看了看,約3毫米的厚度,要分成4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看著一層又一層的分層,在我這外行人看來已經(jīng)很薄了,還要在分一層,這就是女主人所說的竹編燈籠制作過程中,最難的部分就是分層了,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真的都不能相信。今日也不虛此行,親眼見證百年傳承的手工藝。</p> 燈籠制作工序多? ? 年前人忙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前的這一段時間,是手工藝人比較忙碌的時間,制作成品售賣的燈籠需要十幾道工序,現(xiàn)在做的是前期的幾道工序。女主人領(lǐng)我看存放燈籠框架的房門,打開燈,我驚訝了!這么多!她說,這些不多,燈籠還在繼續(xù)制作中.......</p> 節(jié)省空間? ? 方便運輸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旁邊,一根木棍上,滿滿地穿著一些“變形”的燈籠,我好奇的問,這是干什么?女主人說是,為了方便來這里購買燈籠的人節(jié)省空間、方便運輸。這樣不會壓壞嗎?女主人說,竹篾有彈性,不會的,取下來就會恢復(fù)原狀。我還用手把旁邊的燈籠壓了壓,試了一下,真的可以“扁形”恢復(fù)“圓形”,真神奇!</p> 售賣之前? ?烘烤定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續(xù),在臘月二十左右的時間,給燈籠糊紙,糊紙的時候,還需要先給燈籠用火烤來“定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還要火烤?看到我的疑惑和表情,女主人她說,這些工序需要過一個多月的時間之后。為了讓我直觀的看一看,她打開手機讓我看她們用火烤“定型”的照片。村里還有很多和他們一樣的手工藝人,一直堅守和傳承著這些手工藝品的制作。</p> 熱情送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著他們忙碌的手工制作,在了解了燈籠的制作后,為了減少對他們的打擾,我準(zhǔn)備離開。女主人送我出門,此時,她的手上還拿著正在編織的燈籠,也為了給自己留下一個此行記錄,我拿過她手上的燈籠,在街道上拍下了這張照片。</p> 感謝燈籠人家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進四代傳承竹編工藝的人家,看到制作燈籠的過程,了解竹編工藝的制作程序,受到燈籠主人家人的熱情接待,耐心的講解和演示,不厭其煩的解答,非常感謝!讓我非常的感動!</p> 繼續(xù)傳承? ? 越來越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希望這千年歷史文化的古村,有著百年傳承的手工藝品制作的工藝能夠繼續(xù)傳承下去,希望這些手工藝制品在傳承的同時得到保護,希望給他們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的經(jīng)濟收入,讓村民過上更好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謝關(guān)注和閱讀!</p><p class="ql-block">感謝支持和鼓勵!</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