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許多患者在骨折之后都會問醫(yī)生一個問題,“骨折要多久之后才好?”一般來說,骨折后通過正常的治療,經(jīng)過一段時間斷骨就會重新長在一起。那么斷裂的骨頭是如何重新長在一起的呢?骨折愈合的過程主要分為四個階段:血腫機化期、骨痂形成期、骨性愈合期、塑形期。第一階段血腫機化期</p> <p class="ql-block">骨折以后,骨膜、骨質和骨髓等組織損傷或斷裂,同時損傷了骨骼周圍的小血管,引起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腫。傷后4~5小時,骨折部位血液開始凝固,形成含有網(wǎng)狀纖維素的血凝塊。血腫的刺激使骨折部位的毛細血管、成纖維細胞等再生,并從骨折兩端同時向血腫內(nèi)生長,就像樹根在土壤內(nèi)生長一樣。這些新生的毛細血管、成纖維細胞和吞噬細胞從各個方向侵入血凝塊和壞死組織,并分裂繁殖,最后積血清除,形成肉芽組織,肉芽組織再一步轉華纖維組織,將兩個骨折端連接在一起形成纖維愈合。這個過程叫血腫機化期,這一時期約2~3周完成。第二階段骨痂形成期</p> <p class="ql-block">在骨的表面有一層骨膜,它對骨的再生和生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骨折后1周,骨膜內(nèi)的成骨細胞開始大量分裂增生,形成新生骨,并從骨折兩端沿著血腫機化后變成纖維組織,最后兩端連接一起,把纖維組織變成骨組織。這一階段大約在骨折后1周開始,4~6周完成。此時斷裂的骨頭被新生骨組織連接在一起,雖不會移位,但仍不能持重,否則容易發(fā)生成角變形。第三階段骨性愈合期</p> <p class="ql-block">骨痂內(nèi)的新生骨小梁逐漸增加,骨折間隙的橋梁骨痂完全骨化,這就是愈合期。約在骨折后8~12周,X線片上顯示骨折線消失,骨閘密度增加,髓腔為骨痂所充填,骨痂與皮質的界限已不清。此時骨折端之間已形成骨連接,外力作用時骨折部不再變形,故夠負重活動。第四階段塑形期</p> <p class="ql-block">骨折的愈合過程中和愈合中的一定時期內(nèi),都通過成骨和破骨過程進行塑形。最后在形態(tài)和結構上恢復或接近和恢復到和正常骨一樣。至此,骨折愈合過程就完全結束了。完成上面提到過的血腫機化、骨痂形成、骨性愈合和骨痂塑形期四個階段,大約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但也并不是所有部位的骨折都是這么長時間。一般來說越靠近心臟的部位、周圍肌肉組織越豐富的部位、受傷時骨折周圍軟組織損傷越小的部位和病人身體條件越好的,骨折愈合越快。在骨科專業(yè)領域,對于正常成年人,骨折后4個月(大多數(shù)情況下)X片上仍沒有骨折愈合的,稱為延遲愈合。</p> <p class="ql-block">而在骨折后8個月,排除了其他可能造成骨折愈合推遲的因素后,X片發(fā)現(xiàn)骨折仍沒有愈合,且骨痂稀少,判斷可能愈合停止的,稱之為骨不連。骨不連大多是需要再次手術的。發(fā)生了骨折延遲愈合,首先好好找找原因,是不是吸煙喝酒了?是不是康復鍛煉有問題?是不是生活作息不行?有沒有用什么影響骨折愈合的藥物?因此,骨折后除了多作休息之外,還應聽取醫(yī)生的建議,適當進行康復鍛煉,以免造成骨折恢復后肢體功能欠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