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同樣是日子,有的一閃而過,籍籍無名,有的叫春分、夏至、立秋,還有的叫冬至。就這樣,這些名字猶如法令,讓人自然而然地知道,現在這個時候該干什么了。</p><p class="ql-block"> 冬至大如年,小時候冬至一到,奶奶邊搓湯圓邊問我們說,你們幾歲啦?她的答案就是我們的年齡應該加一了。那時的她,估計是盼望著我們早點長大。卻不知道奶奶有沒有和現在的我們一樣,對自己又年長一歲,生出些許惆悵。長大后,有時候冬至夜還會在外面玩,且遲遲歸家。這時候老婆和媽媽就會加倍責怪自己的不歸家。我卻不以為然,冬至夜不也就一夜晚,什么日子不是日子嗎?</p><p class="ql-block"> 今年冬至夜老婆還在督修。有個朋友過來泡茶,又約了另一個朋友。這個朋友來是來了,可心神不定,老是看表,坐了一會兒就回去了,原來是他不忍心冬至夜妻子一個人在家。于是,茶場也就散了。對比一下自己以前,是不是就如渣男在線了?</p><p class="ql-block"> 等老婆下班回家,太晚了,也不想再搓圓子了,直接去超市購買湯圓,發(fā)現湯圓沒了,剩下兩三袋小圓子,也只能帶袋回家去了??磥憩F如今的人們,動手搓圓子的人也少了,更多的選擇就是怎么方便怎么來了。</p><p class="ql-block"> 人多的時候才是過節(jié),人少的時候,我們只剩應付了,兒子不在身邊的這幾年大體如此了。老婆更多的關心還是遠方的兒子,過好節(jié)了嗎?她會搜兒子學校食堂今天的菜單,發(fā)到群里,給兒子選擇。想想自己以前,在外會嫌大人嘮叨,自己該干嘛還是干嘛。兒子會不會也是一樣?也許,這些就是我們中國特有的代際傳承。可是我再也聽不到父母的嘮叨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p><p class="ql-block"> 現在與人聊天的時候,常常脫口而出,我從前啥啥啥。有人說,當喜歡說從前這就是年老的標志了。確實,即使是人未老,心也老了?,F在我也習慣了呆在一個角落,泡一壺茶,點一盞香,隨著那道煙,靜靜地體會著茶味的變化,人生的飄渺,命運的奇幻。作為一個人的欲望就剩一家人健康平安了!</p> <p class="ql-block">今日余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