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20日,離開古多里,探訪軍事大道沿線美麗的風(fēng)景。從古多里到卡茲別克,好像不是來的線路,而是更往北、更靠近俄羅斯了。行走在巍峨的高加索山脈之中,窗外的白色雪山隨著公路的蜿蜒變幻著各種美姿,但色調(diào)景致略顯單一平凡,不像昨天雪山、綠原、峽谷、紅葉交錯輝映,富有層次感。對雪山雪景少了昨天的新鮮感,也少了車上持續(xù)的驚詫聲。</p> 卡茲別克雪山和圣三一教堂 <p class="ql-block"> 綿延于格魯吉亞北部邊界的大高加索山脈(Great Caucasus),擁有最嘆為觀止的風(fēng)景,遺世獨立的邊境小鎮(zhèn)、距天堂最近的古老教堂、高聳入云的卡茲別克雪山。</p> <p class="ql-block"> 卡茲別克小鎮(zhèn)的停車場,能看見卡茲別克雪山,迎風(fēng)飄揚的是格魯吉亞國旗,驢友們趕著拍照。</p><p class="ql-block"> 海拔5033米的卡茲別克山,是高加索山脈最高的山峰之一,是一座終年積雪的休眠火山,因其絕美的景色和神秘的歷史傳說被譽為“高加索之眼”。在希臘神話中,這里是普羅米修斯被宙斯囚禁的地方。普羅米修斯有智慧有勇氣,因為盜取火種給人類而遭受宇宙之王宙斯囚禁,將其關(guān)押在卡茲別克山頂?shù)亩囱ㄖ小?lt;/p> <p class="ql-block"> 因為山路崎嶇又狹窄,在小鎮(zhèn)換了四驅(qū)吉普車?yán)^續(xù)前往山頂,10多分鐘后,吉普車停在了教堂下面的停車場里。這里很多的吉普車,還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擁擠無序。導(dǎo)游一再交代,來回同一個車,要遵守時間,記住車號,免得耽誤行程。怕記性不友好,拉住司機和汽車合影,車子牌照也有格魯吉亞國旗標(biāo)志。</p> <p class="ql-block"> 下了吉普車,沿著陡峭的山路往山頂走,沿途風(fēng)光無限,我們似乎把高加索看了個透。右面的高加索山脈肌理健壯,山頂積雪覆蓋,山坡上的樹叢和草地枯黃,一棵小樹依偎在旁,柔弱可憐。</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頂上建于十四世紀(jì)的圣三一教堂,</span>海拔2170米,被譽為“世界上離天堂最近的教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是一座經(jīng)典的東正教教堂,遺世獨立在雪山之下,</span>躲過了無數(shù)次戰(zhàn)火,成為格魯吉亞的名片式景觀。</p> <p class="ql-block"> 圣三一教堂在斯大林時期,教士被趕走,格魯吉亞獨立后才恢復(fù)宗教職能。這座教堂管理相對嚴(yán)格,教堂內(nèi)部可以參觀,但不允許拍照。</p><p class="ql-block"> 這是教堂的鐘樓。</p> <p class="ql-block">▲教堂外立面上的雕刻圖案繁復(fù),有伊斯蘭風(fēng)格,是否透露出該地區(qū)各種宗教的復(fù)雜關(guān)系。</p> <p class="ql-block"> 在教堂旁邊,可以看到卡茲別克山腳下的斯特潘茨明達(dá)小鎮(zhèn),但導(dǎo)游和游客們習(xí)慣稱之為卡茲別克小鎮(zhèn)。這是邊境小鎮(zhèn),沿軍事大道向北行駛10多公里,即是格俄國境口岸。同時這里也是歐亞大陸的分界線,翻過高加索山脈,就是歐洲。</p> <p class="ql-block"> 位于群山中的山頂教堂與周圍雪山遙相呼應(yīng),與世無爭,直通天際。在此遠(yuǎn)望,似乎更能感覺到教堂的神圣莊嚴(yán)和隱秘靜遠(yuǎn),更能理解為什么這里會拆除已經(jīng)修好的直通山頂?shù)睦|車。格魯吉亞的信徒認(rèn)為:接近上帝需要苦修,信念堅定需要磨練。</p> <p class="ql-block"> 明信片里的圣三一教堂。這張明信片在第比利斯寄出,整整一個月才到家。</p> <p class="ql-block"> 和嚴(yán)寒之地西伯利亞一樣,高加索也是當(dāng)年沙俄帝國的流放之地。1920年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普希金被沙皇流放外高加索時,曾來到這里,并寫下了 《卡茲別克山上的修道院》:</p><p class="ql-block">卡茲別克山啊,</p><p class="ql-block">你聳立在群山之上,</p><p class="ql-block">這雄偉的山巔,</p><p class="ql-block">閃耀著永恒的光焰。</p><p class="ql-block">你的隱沒在云靄中的修道院,</p><p class="ql-block">如同天空中飄蕩的諾亞方舟,</p><p class="ql-block">在群山之上飄浮,若隱若現(xiàn)。</p><p class="ql-block">那是我所渴望的遙遠(yuǎn)的彼岸!</p><p class="ql-block">我多么想告別峽谷,</p><p class="ql-block">攀上那視野廣闊的峰巔!</p><p class="ql-block">我多么想走進(jìn)那云霧中的小屋,</p><p class="ql-block">從此隱居在上帝的身邊。</p> 尷尬的俄格友誼紀(jì)念碑 <p class="ql-block"> 軍事公路的最高位瓦季里山口,有一座格俄友誼紀(jì)念碑,它建于1983年,即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簽訂條約的200周年。</p><p class="ql-block"> 1783年,當(dāng)時的格魯吉亞為擺脫波斯的控制,向俄羅斯尋求保護(hù),與俄羅斯帝國簽訂了保護(hù)條約。而后俄羅斯帝國發(fā)動俄波戰(zhàn)爭,擊退波斯軍隊,1801年,俄羅斯帝國吞并格魯吉亞。此后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命令修建軍事大道。</p> <p class="ql-block"> 俄格友誼紀(jì)念碑矗立在海拔2384米懸崖上,這里是軍事大道風(fēng)景最美的地方,峽谷深邃,山巒疊嶂,雪峰聳峙,巍峨壯麗。</p> <p class="ql-block"> 停車場與紀(jì)念碑還有一點距離,往上的坡道地面積雪封霜,走起來有點打滑。此時覺得游客們走路的姿勢像極了南極的小企鵝,兩手張開保持平衡,蹣蹣跚跚一步一顫,有驚無險地走到格俄友誼紀(jì)念碑。</p> <p class="ql-block"> 這座紀(jì)念碑模樣別致,整體呈圓弧形,朝內(nèi)的一面用彩色瓷磚拼貼展示格魯吉亞和俄羅斯文化元素,描繪格魯吉亞和俄羅斯之間那段“蜜月期”的歷史,贊美俄羅斯和格魯吉亞之間永恒的友誼。但歷史總是變幻莫測,出其不意。在紀(jì)念碑落成25年后的2008年,格魯吉亞與俄羅斯爆發(fā)了著名南奧塞梯五天戰(zhàn)爭,格魯吉亞軍隊如退潮般潰敗,南奧塞梯成為實際獨立的國家。格魯吉亞今天只能成為名義上的擁有者??上攵?,之后兩國因此而斷交,現(xiàn)實兩國的關(guān)系讓這座紀(jì)念碑成為一個尷尬的存在。俄格戰(zhàn)爭爆發(fā),雖然只有5天時間,已經(jīng)在格魯吉亞人心頭劃一裂痕,南奧塞梯共和國等事實上脫離格魯吉亞獨立。友誼的小船翻了,尷尬的俄格友誼紀(jì)念碑傲立在崖邊,在層巒疊翠的包圍下獨自美麗。</p> <p class="ql-block"> 紀(jì)念碑最中間的畫像有象征意義,畫面中的婦女頭戴和平花冠,懷抱一名兒童,1783-1983幾個數(shù)字很醒目。怎么看這婦女都有點像蒙古族人。</p> <p class="ql-block"> 據(jù)導(dǎo)游說格魯吉亞人對俄羅斯又怕又惡,年輕人舍棄俄語學(xué)英文,似乎竭力想脫離俄羅斯的影響。這里的風(fēng)云變幻與己無關(guān),我們只是一安靜的看客,一吃瓜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紀(jì)念碑每一個拱形結(jié)構(gòu)的外面都有一個帶圍欄的水泥平臺,是俯瞰峽谷的觀景臺。</p> <p class="ql-block"> 這條峽谷穿越格魯吉亞和俄羅斯兩國,非常峻險。峽谷四周山巒連綿起伏,雪山覆蓋在最高處,像是觸手可及。一個圓形翠湖猶如綠色的寶石鑲嵌在峽谷山色之中,很像高加索的一滴眼淚。</p> 格魯吉亞古都姆茨赫塔城 <p class="ql-block"> 姆茨赫塔距首都第比利斯僅20公里,公元前3世紀(jì)至公元5世紀(jì),曾是格魯吉亞另一個古老王國伊比利亞的都城,古代絲綢之路的交叉口。公元5世紀(jì),格魯吉亞王朝遷都第比利斯。</p><p class="ql-block"> 姆茨赫塔是一個充滿歷史風(fēng)情的靜謐小城,城中遺留的11-13世紀(jì)的大教堂,沿襲了11世紀(jì)拜占庭時期圓屋頂和十字形平面的建筑風(fēng)格。在1994年,全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季瓦里修道院又稱十字架修道院,位于穆茨赫塔古城旁的一座山上。季瓦里(Jvari)是十字架的意思,修道院的名字反映了格魯吉亞人對十字架的膜拜。</p><p class="ql-block"> 這座石砌的修道院建立于6世紀(jì),是格魯吉亞第一座采用“十字加穹頂”風(fēng)格的教堂,四個對稱的殿堂形成等臂十字架形狀,中間夾著四個龕室,在中心處正上方隆起正八邊形的大穹頂。</p> <p class="ql-block"> 教堂內(nèi)部質(zhì)樸無華,一個巨大的木質(zhì)十字架立于中心,這是公元四世紀(jì)圣女圣尼諾在格魯吉亞第一次立起的十字架,上面刻有圣經(jīng)相關(guān)的雕刻,是格魯吉亞第一國寶。圣尼諾是引領(lǐng)格魯吉亞舉國信奉基督教的修女。</p> <p class="ql-block"> 這造型特別的十字架,就是格魯吉亞獨有的“圣尼諾十字架”,也叫葡萄藤十字架。相傳圣尼諾得到了圣母瑪利亞顯靈啟示,帶著圣母交給她的葡萄藤十字架來到伊比利亞(格魯吉亞東南部)傳播福音。當(dāng)時伊比利亞國王與他的國家還信奉原始宗教,圣尼諾醫(yī)好了王后的病,而后整個王國轉(zhuǎn)信基督教。</p> <p class="ql-block"> 山底下就是穆茨赫塔古城,清晰可見生命之柱大教堂位居古城中央。中間河流是庫拉河,右邊是阿拉格維河,交匯后往左(往南)流向第比利斯。</p> <p class="ql-block"> 沒有首都光環(huán)的古城安靜又閑適,街上擺滿各種旅游紀(jì)念品。圖中的第二張明信片和上圖的照片明顯是在同一個位置取景。</p> <p class="ql-block"> 穆茨赫塔的生命之柱大教堂是格魯吉亞第一座教堂,圣女圣尼諾在此選址興建,初建于公元4世紀(jì)。歷史上格魯吉亞曾遭阿拉伯、波斯和俄羅斯等勢力多次入侵,教堂飽受摧殘,數(shù)度被毀,現(xiàn)存石頭建筑修建于11世紀(jì)初。生命之柱大教堂是格魯吉亞宗教建筑的典范,1994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生命之柱大教堂為格魯吉亞第二大教堂,名字來源于一個傳說。相傳耶穌受難時所穿的圣袍,被一個珠寶商人帶回了穆茨赫塔,他的姐妹碰到圣袍后懷著激動的心情死去,手中還緊緊抓著長袍,最后只能同圣物一起下葬,后來從墓中長出一棵參天雪松。公元4世紀(jì)建造教堂時以這棵雪松為柱,可是在安裝時第七根柱子突然浮空,圣尼諾祈禱了一夜才落下來,所有人為此驚奇不已。當(dāng)時國王把教堂命名為Svetitskhoveli,在格魯吉亞語里的意思是“被賦予生命的木柱”。</p> <p class="ql-block"> 教堂內(nèi)滿是朝圣的人群,巨大的耶穌畫像從高處俯瞰著虔誠的信眾。石壁與穹頂?shù)谋诋?,在時光流逝中斑駁褪色,但在燭光的映照下,反而更具有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 生命之柱教堂里面很大,除了教堂外一塊很大的綠地,一家子在嬉戲打鬧。外圍的一圈厚實的石墻讓這里既是教堂更像一座城堡,石門、石墻、石路上都留著厚重的歷史印記。</p> <p class="ql-block"> 晚餐安排在山上的一個餐廳,坐上豪華的小火車,不免誘發(fā)童心。</p> <p class="ql-block"> 餐廳旁是個很大的山地主題公園,沒什么游人,很晚了還有商店開著,售賣的冰激淋奶香味濃又便宜。俯瞰夜色中的第比利斯,其實很迷茫,因為白天都沒有看透。底下最黃亮的部分是第比利斯圣三一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晚上住宿第比利斯華凌帕佛倫斯酒店,10月12日晚就住過。這家酒店??設(shè)備新,房間大,早餐很不錯,投資者新疆華凌集團(tuán)在格魯吉亞的第比利斯和庫塔伊西等地都有開發(fā)項目,運作很正常。</p> <p class="ql-block"> 酒店的游泳池是我們見過的最漂亮最大氣的室內(nèi)泳池,因行程安排太緊,回到酒店都在晚上九點半后,三夜住宿竟然沒有機會去放松一下。</p> 第比利斯圣三一教堂 <p class="ql-block"> 10月21日一天在第比利斯周邊巡游。</p> <p class="ql-block"> 圣三一大教堂是格魯吉亞東正教的主教座堂,位于庫拉河左岸的伊利亞山上,在城市的任何位置、任何角度都能看見它雄偉的身影。這座教堂 1995年動工,2004年建成,是格魯吉亞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也是高加索地區(qū)最大的宗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大門口望過去,大道通向?qū)掗煹慕烫脧V場,盡頭的巨大建筑極盡對稱之美。金色圓頂上立有一個7米多高的金十字架,是民眾自發(fā)捐贈的。格魯吉亞人多數(shù)信奉東正教,格魯吉亞東正教與俄羅斯的東正教也是同門同宗,但是在教堂建筑風(fēng)格上差異很大,俄羅斯的教堂多為洋蔥頭屋頂,而格魯吉亞的則為圓錐體,多面設(shè)窗。</p> <p class="ql-block"> 與西歐國家的天主教大教堂風(fēng)格不同,圣三一大教堂內(nèi)部樸實無華,自上而下的立柱高大莊嚴(yán),沒有過多的奢華修飾,樸素而實用。尖形塔頂內(nèi)部描繪耶穌和門徒的畫像線條流暢自然,色彩搭配和諧。</p> <p class="ql-block"> 圣三一大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風(fēng)格的建筑群,包括院墻,鐘樓,小禮拜堂等。</p> 在源頭酒莊品嘗葡萄美酒 <p class="ql-block"> 格魯吉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酒產(chǎn)地,也是擁有葡萄品種最多的國家,共有524種之多。今天前往世界葡萄酒發(fā)源地克瓦雷里,參觀著名的哈雷巴酒莊,感受幾千年的葡萄酒文化。</p> <p class="ql-block"> 路邊有大片的葡萄園。格魯吉亞土地中葡萄占70%以上,葡萄是格魯吉亞主要農(nóng)產(chǎn)品,也是他們的精神源泉和物質(zhì)基礎(chǔ)。</p> <p class="ql-block"> 哈雷巴酒莊建在高加索阿拉扎尼山谷邊緣,是在高加索山脈巖層中開鑿的洞穴。門口是葡萄酒售賣處,里面是深邃的葡萄酒隧道。</p> <p class="ql-block"> 葡萄酒隧道全長7.7公里,由2條主隧道和13條連接隧道組成,由<span style="font-size: 18px;">前蘇聯(lián)時期修建的防空洞改造而成。其中最長的隧道達(dá)800米,可藏酒多達(dá)二萬多瓶。</span>洞內(nèi)全年溫度在12-16攝氏度之間,為葡萄酒儲藏的最佳溫度。</p> <p class="ql-block"> 隧道內(nèi)有張長長的桌子,擺放著一列列的玻璃杯。格魯吉亞小哥熟練地打開葡萄酒,絲滑地倒入宛如瓊漿般的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一時間整個場地充斥著葡萄酒的香味。大家都舉杯聞著香氣,品著酒味。</p> <p class="ql-block"> 哈雷巴酒莊葡萄酒最大特色是使用陶罐釀酒法,所以味道尤為獨特。導(dǎo)游介紹說“全世界的人都在喝法國紅酒,而法國人卻愛喝格魯吉亞紅酒”。</p><p class="ql-block"> 對葡萄酒我們是外行,一定是被他們的精彩介紹和格魯吉亞葡萄酒的底蘊給迷住了,出來時要了2瓶白葡萄酒,包裝簡易,每瓶價格82拉里,折人民幣217元。千辛萬苦帶回家,很滿意。</p> <p class="ql-block"> 酒莊的各種各樣葡萄酒,標(biāo)價貨幣是格魯吉亞拉里。</p> 油畫般的愛情小鎮(zhèn)西格納吉 <p class="ql-block"> 西格納吉是古絲綢之路沿線的眾多站點之一,格魯吉亞的最美小鎮(zhèn)和愛情小鎮(zhèn)。西格納吉城墻是中世紀(jì)的遺跡,紅色的屋頂,城墻上的尖塔,鎮(zhèn)里的婚姻登記所,是小鎮(zhèn)最美最浪漫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沿途崖壁上有一組石刻,是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記錄,提醒人們銘記歷史,祈盼和平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 近處紅瓦民居錯落有致,中間平坦的原野阡陌縱橫,遠(yuǎn)處高加索山脈連綿不絕,圣喬治教堂鐘樓是小鎮(zhèn)的天際線。眼前的美景宛如一座童話里的城堡,也是一副絕美的油畫。</p> <p class="ql-block"> 西格納吉的名稱來源于突厥語,意思為“防御的住所”。18世紀(jì)后半葉,當(dāng)時的國王下令在這里建城,現(xiàn)今小鎮(zhèn)中依然保留著大部分的古城墻、6座古城門和23座塔樓,賦予了西格納吉獨特的古韻。</p> <p class="ql-block"> 在公園的座椅休息,一位格魯吉亞小男孩在遠(yuǎn)處好奇地看著我們。用手招了一下,他很快跑將過來,彼此起勁說著聽不懂的話,肢體語言彌補了口語的不足。</p> <p class="ql-block"> 圣尼諾女修道院距西格納吉小鎮(zhèn)僅數(shù)公里,都在風(fēng)景如畫的阿拉扎尼河谷旁。</p> <p class="ql-block"> 圣尼諾女修道院里,建于公元9世紀(jì),是格魯吉亞主要朝圣地之一。圣尼諾是引導(dǎo)格魯吉亞皈依基督教的圣女,據(jù)說這里是她墓葬之地。</p> <p class="ql-block"> 格魯吉亞許多教堂修道院幾乎都與圣尼諾相關(guān)。穆茨赫塔季瓦里圣十字修道院是圣尼諾第一次豎立十字架的地方;生命之柱大教堂是圣尼諾親自修建;圣尼諾女修道院則是她墓葬之地。</p> <p class="ql-block"> 修道院旁邊一個非常漂亮的大草坪,正舉行一場格魯吉亞的婚禮,美麗的新娘和帥氣的小伙得到大家的衷心祝福!</p> <p class="ql-block"> 在第比利斯的最后一夜,在 IN THE SHADOW OF METEKHI餐廳,藝術(shù)家們奉獻(xiàn)了一場精彩的格魯吉亞民族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 不可想象,格魯吉亞民族歌舞這么精彩,這么有亮點。男舞者動作奔放、矯健,在舞臺上不時快速跳躍、旋轉(zhuǎn)、騰空,展現(xiàn)出格魯吉亞男性的雄壯、豪邁和力量。女舞者柔美典雅,舞蹈中快速移動碎步宛如行云流水,和男舞者“剛?cè)岵?jì)”,配合熱情狂野的鼓聲、充滿風(fēng)情的音樂,整個演出成為旅途中特別美好的記憶。</p> 第比利斯古城巡游記 <p class="ql-block"> 第比利斯(Tbilisi)位于北高加索山脈和南高加索山脈之間,是格魯吉亞首都和最大城市,高加索地區(qū)重要的交通樞紐,建于公元4世紀(jì)。第比利斯依山而建,一條庫拉河橫貫其中,將城市分為新舊兩個部分。舊城有各個時期的古老建筑:奧斯曼土耳其風(fēng)格的建筑、硫磺浴池、拜占庭式教堂、古老要塞等等;新城則有政府大廈、商店、劇院和博物館、玻璃大橋等。</p><p class="ql-block"> 10月22日,在格魯吉亞的最后一天,終于安排游覽第比利斯,當(dāng)然主要是古城部分。漫步在街頭巷尾,欣賞著各種各樣風(fēng)格建筑,體驗著東方與歐洲文化的融合,你會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頗具格魯吉亞特色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這個位置可以看到雄偉的納里卡拉要塞。</p> <p class="ql-block"> 庫拉河岸邊的梅特希教堂,建于公元5世紀(jì),在歷史上多次被摧毀和重建。19世紀(jì)初曾改為監(jiān)獄,曾經(jīng)關(guān)過蘇聯(lián)著名作家高爾基等名人?!懊诽叵!笔腔蕦m周邊的意思,說明這里屬于第比利斯最古老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 教堂的前面,矗立著格魯吉亞之父——伊比利亞王國國王瓦赫坦格一世(447-502年)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格魯吉亞導(dǎo)游喬治在塑像邊講述格魯吉亞和第比利斯的故事。傳說5世紀(jì)時,瓦赫坦格一世在這一帶打獵,獵鷹受傷后墜落在溫泉中得以痊愈。國王驚異于此,遂砍伐森林建了城市。梅特希教堂所在,應(yīng)該就是第比利斯最早的城池。</p> <p class="ql-block"> 隔著靜靜的庫拉河,再次審視梅特希教堂、瓦赫坦格一世塑像。</p> <p class="ql-block"> 格魯吉亞陽光明媚,日照充足,出產(chǎn)水果也頗負(fù)盛名,且價格親民。第比利斯街頭很多水果鋪子好像沒有用電子稱,而是以一籃、一盤、一杯為單位出售,擺放蠻有藝術(shù)風(fēng)。</p> <p class="ql-block"> 排列的十多個圓型屋頂,傳來的陣陣臭雞蛋味——濃郁的硫磺味,不用說,就知道到了第比利斯有名的硫磺浴池區(qū)。第比利斯老城區(qū)的硫磺浴池,有完好保存的十七、十八世紀(jì)的圓形石頭屋頂,這一點很像古老的土耳其浴室。</p> <p class="ql-block"> 有了硫磺溫泉,才有了第比利斯這個城市,上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積淀叫人肅然生敬。第比利斯的硫磺浴池不止是洗浴場所,更是故事,是傳說,是當(dāng)?shù)孛癖娗楦械慕涣鞯亍?lt;/p> <p class="ql-block"> 這清真寺形狀的伊朗浴室也在正常經(jīng)營,外立面和里邊的裝飾都很精美,充滿伊斯蘭藝術(shù)氣息。</p> <p class="ql-block"> 從硫磺浴出來到木偶鐘樓,沿途會看到很多當(dāng)?shù)乩L畫、羊毛毯、手作冰箱貼等小攤。一幅幅畫框的擺設(shè)看似隨意,卻顯示出格魯吉亞街頭藝術(shù)家的品味。</p> <p class="ql-block"> 第比利斯擁有不少奇奇怪怪的建筑,這是一座很酷的木偶鐘樓,仿佛是用碎片拼湊出來的,整個建筑歪歪扭扭,<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積木般層層堆疊</span>方格瓷磚、希臘柱子、木嵌板、裝飾物等,<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童話世界中的建筑充滿童趣,</span>和周邊教堂的莊嚴(yán)形成鮮明對照。<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每逢整點,</span>鐘樓頂層有天使出來敲鐘報時。</p> <p class="ql-block"> 第比利斯的和平橋風(fēng)格獨特、魔幻,藍(lán)色玻璃的流線型橋身橫臥在庫拉河上,連接老城和新城。</p> <p class="ql-block"> 街頭藝人在和平橋自彈自唱,聽不懂唱什么歌,但渾厚的音色讓人陶醉,拿出僅剩的2個拉里投進(jìn)小罐。</p> <p class="ql-block"> 納里卡拉要塞纜車乘坐點在歐洲廣場,排隊的人好多,不過隊伍流動很快,等的時間不長。有趣的是這里各國的游客匯集,各種稀奇古怪的語言,各自都大聲講話,不怕別人聽懂聽不懂,也不怕互相干擾。</p> <p class="ql-block"> 坐纜車??上納里卡拉要塞,俯瞰第比利斯全景,圣三一大教堂、庫拉河、和平橋、歐洲廣場、梅特希教堂、m2白色熱氣球等景點都?xì)v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 格魯吉亞母親雕像,立于1958年,以紀(jì)念第比利斯建城1500周年。這位格魯吉亞母親左手托著一碗酒——歡迎朋友前來作客;右手執(zhí)著一把劍——驅(qū)逐所有來犯的敵人,象征著格魯吉亞的民族品性。這個角度拍照看不到酒碗,但是拍到最美的母親。</p><p class="ql-block"> 看到這位“母親”,自然會想起《我的祖國》歌曲:“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lt;/p> <p class="ql-block"> “格魯吉亞母親”下面,有一個絕佳位置,拍出第比利斯最完美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 從遠(yuǎn)處觀望納里卡拉軍事要塞。要塞始建于公元4世紀(jì),最初是座波斯城堡,歷經(jīng)拜占庭、阿拉伯等勢力的侵占,毀于1827年的軍火爆炸,僅一圈城墻立于老城頂端的山崖上。Narikala在蒙古語里意為堅不可摧,是第比利斯的最后一道防線。當(dāng)然現(xiàn)在只是一個遺址景觀。</p> <p class="ql-block"> 自由廣場位于第比利斯市中心,始建于19世紀(jì)沙俄統(tǒng)治時期,原名埃里溫廣場。前蘇聯(lián)時期稱作列寧廣場,格魯吉亞宣布獨立時改名為“自由廣場”,同時廣場上的列寧塑像也換成圣喬治屠龍圓柱。</p><p class="ql-block"> 自由廣場的標(biāo)志就是聳立在中央的巨大圓柱,頂部雕有金色的圣喬治屠龍像。圣喬治屠龍的故事已經(jīng)多次出現(xiàn)在我們的美篇,如今年5月份的埃及游記,2019年的巴爾干半島游記。圣喬治是早期基督教殉道者,羅馬帝國戴克里先皇帝宣布廢除基督教,圣喬治不愿奉命殘害基督教徒被逮捕下獄,后于公元四世紀(jì)初期被處死。公元494年,教皇封圣喬治為圣徒。后來被譽為西方著名的屠龍英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格魯吉亞,國旗上的圣喬治十字和國徽上圣喬治屠龍都基于這個傳說。除了格魯吉亞,圣喬治還是英格蘭、馬耳他、立陶宛、西班牙、葡萄牙、德國、希臘、意大利等國家的主保圣人。</p> <p class="ql-block"> 自由廣場周圍建筑多數(shù)是沙俄和蘇聯(lián)時期的建筑,大都是高檔酒店和商業(yè)大廈,商鋪邊上有不少動物的銅像,不知什么意思。</p> <p class="ql-block"> 第比利斯西北郊的一處小山頭,有一大片青銅立柱群,是關(guān)于格魯吉亞歷史的大型紀(jì)念碑群,也叫“格魯吉亞編年史紀(jì)念碑”,著名蘇俄藝術(shù)家 Zurab Tsereteli 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格魯吉亞編年史紀(jì)念碑由十六根高35米的青銅柱子組成,每根柱子由三部分組成,底部浮雕描繪的是圣經(jīng)里的人物和場景,中部是格魯吉亞史上起重要作用的圣人、國王、詩人等,頂部則描繪格魯吉亞人的節(jié)日、糧食與葡萄豐收等情景。</p> <p class="ql-block"> 猜想這幅浮雕描繪的應(yīng)該是諾亞方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紀(jì)念碑背后是人造湖泊——第比利斯海,實際是一個大水庫。</p> <p class="ql-block"> 游罷格魯吉亞編年史紀(jì)念碑,我們趕往第比利斯新機場,擬坐晚上航班飛往阿塞拜疆首都巴庫。下午4點半就吃晚飯,時間實在太急,可惜了一桌的美食基本沒有動。</p><p class="ql-block"> 高加索行程中,格魯吉亞占了一半多,它位于亞歐大陸分界線,雖屬亞洲卻有歐洲的自然人文風(fēng)光。無論是卡茲別克雪山下的圣三一教堂,還是庫塔伊西的格拉特修道院,姆茨赫塔的生命之柱大教堂,這些格魯吉亞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都給我們帶來很好的旅游感受。再是巍峨的高加索山脈有傳說又有美景,雪山、草甸、森林、教堂、葡萄酒等元素“一網(wǎng)打盡”,無愧于孤獨星球推薦的“上帝的后花園”。第比利斯是高加索的重要古都,始建于公元4世紀(jì)的老城,經(jīng)過波斯、拜占庭、阿拉伯和蒙古人等勢力的入侵,并在多次戰(zhàn)爭后又浴火重生,那沉淀的歷史、多元的文化、古老的教堂、豐富的建筑都使你流連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