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歷史名劇《西廂記》的故事發(fā)生在山西永濟(jì)的普救寺內(nèi),該寺位于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的鸛雀樓以東6公里處的西廂村。前者以戲曲普世,后者用詩篇揚(yáng)名。可謂異曲同工,交相輝映。</p> <p class="ql-block"> 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則天時(shí)期,一出《西廂記》使其名聲大振,成為馳名中外的愛情圣地。于是便有了“天下寺廟不談愛,唯有普救渡真情”的說法。</p> <p class="ql-block"> 《西廂記》講述了張生趕考路遇扶父柩回鄉(xiāng),因故滯留普救寺的崔鶯鶯,兩人一見鐘情的愛情故事。</p><p class="ql-block"> 鶯鶯為已故相國之女,其母不同意這樁婚事。二人歷經(jīng)波折,最后張生金榜題名,有情人終成眷屬。</p> <p class="ql-block"> 寺內(nèi)的舍利塔,始建于隋,明代地震被毀,1563年重建,共13層,高36.8米,為我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隨著《西廂記》的問世,舍利塔改名為鶯鶯塔,為第八批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 剛剛落成于后花園的一組雕像,盡管還沒有說明文,但人們已能猜到這是《西廂記》中的男女主角——張生與崔鶯鶯。</p> <p class="ql-block"> 梨花深院是劇中的老夫人、鶯鶯、紅娘在寺內(nèi)的寓居之所。</p> <p class="ql-block"> 院中正房為老夫人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 西房為鶯鶯及紅娘的住所,戲劇也因此取名《西廂記》。</p> <p class="ql-block"> 鶯鶯寫給張生的情書:</p><p class="ql-block"> 待月西廂下,迎風(fēng)戶半開。</p><p class="ql-block"> 隔墻花影動(dòng),疑是玉人來。</p> <p class="ql-block"> 紅娘鼎力促成張生與鶯鶯的姻緣,遭到老夫人的審問。</p> <p class="ql-block"> 后花園是張、崔二人約會(huì),酬詩之地。</p> <p class="ql-block"> 張生與鶯鶯相會(huì)踰墻處。</p> <p class="ql-block"> 張生秉燭夜讀,終于考中狀元,得到老夫人的認(rèn)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