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郁南縣位于廣東省西部,是粵西邊陲山區(qū)縣。東與云安縣接壤,南與羅定市毗鄰,西與廣西蒼梧縣交界,北與封開縣、德慶縣隔西江相望。郁南地處西江上游南岸,水陸交通方便。郁南縣有著厚重的紅色底蘊,早在大革命時期,就有郁南籍進步青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回鄉(xiāng)向人民群眾傳播馬列主義,開展革命活動。</p><p class="ql-block"> 12月14日,懷著崇敬的心情,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后代一行30余人,從廣州向郁南革命老區(qū)進發(fā),去追尋父輩足跡…</p><p class="ql-block"> 我們首先到達郁南河口鎮(zhèn),早早就等待我們一行人的郁南籍粵中縱隊后代熱情招呼我們,寒暄過后便直奔廣東省立庚戌中學暨中共庚戌中學支部舊址參觀學習。</p><p class="ql-block"> 大革命失敗后,中共郁南黨組織奉上級命令,于1928年11月停止活動,革命熱潮一度沉寂。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中山大學黨組織根據(jù)省委指示,組織回鄉(xiāng)服務團到郁南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并為黨組織重建工作做準備。在這一背景下,為了加強對學校青年學生運動的領導,中共西江特委書記劉田夫、特委組織部部長梁嘉指示,在庚戌中學組建黨支部,任務是宣傳抗日,發(fā)展黨組織。</p><p class="ql-block"> 郁南廣東省立庚戌中學,1939年8月,因日軍占領廣州,庚戌中學被迫西遷至郁南河口鎮(zhèn)河口寨村,以村中康家大屋和康氏宗祠作教育場地復校。時任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總隊部秘書長庚戌中學訓育主任余明炎任支部書記,趙元浩、馮蓉笙(女)為支部委員。開學后,又轉來學生黨員,黨員達9人。11月,發(fā)展吸收教師許健、學生伍基然、鐘國祥加入黨組織。</p><p class="ql-block">我們粵中縱隊后代一行參觀瞻仰廣東省立庚戌中學暨中共庚戌中學支部舊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為我們一行作講解的是今年八月份才退休的中共郁南縣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四級調(diào)研員林國強同志。有著17年黨史研究工作經(jīng)歷的林主任,是今次粵中縱隊后代郁南行的接待者之一。下圖是林主任向我們詳細介紹庚戌中學黨組織的建立和發(fā)展經(jīng)過:</p> <p class="ql-block">廣東省立庚戌中學臨時畢業(yè)證書</p> <p class="ql-block"> 1940年2月,余明炎等9名黨員因身份暴露,撤離庚戌中學。中共西江特委任命學生黨員伍基然(后改名伍佰堅)為支部書記。1940年4月中共西江特委表揚庚戌中學支部:“向庚戌中學黨支部致以布爾什維克的敬禮!”。下圖為伍愛在父親伍基然照片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庚戌中學在河口辦學五年間,在抗戰(zhàn)艱苦條件下,廣大師生受庚中支部影響,滿懷科學救國理想,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自由解放作出重要貢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參觀瞻仰郁南縣民眾武力指揮部舊址。</p><p class="ql-block">日軍沿西江向廣西進攻時,西撤的國軍三十五集團軍總司令鄧龍光要求他撤走后,原來的防務由各縣自管,負責抗日和維持治安,并決定成立“三羅民眾武力指揮部”,同時成立“郁南縣民眾武力指揮部”(以下簡稱“南武”)。縣臨時參議長李光漢任“南武”顧問,國軍退役上校李振業(yè)任指揮官。“南武”成立之時向鄧龍光部156師借要武器彈藥,共計借得重機槍兩挺、輕機槍9挺、步槍300支,和彈藥一批,并同意收留不能西撤的傷兵、榮譽軍人100多人。“南武”成立后,著名愛國將領李濟深將軍路過郁南時,曾到“南武”視察,中共三羅黨組織以“南武”名義在通門街召開有千人參加的“歡迎軍事參議院李濟深將軍大會”,會上李濟深將軍發(fā)表慷慨激昂的演說,稱贊“南武”是真正的愛國部隊,號召軍民靠自己的武裝自衛(wèi)、自治。</p><p class="ql-block"> 中共西江特派員馮燊、三羅中心縣委書記唐章事前已知道要成立“南武”,便刻意安排黨員同志參與其中。李光漢侄兒李鎮(zhèn)靖(中共黨員)出任“南武”參謀長,李光漢兒子李榮欣(中共黨員)擔任桂圩常備隊隊長。日軍進攻都城時,隱蔽在都城的一些領導人和粵北事件后疏散來的同志都知道郁南黨組織的桂圩常備隊,紛紛到桂圩來,從云浮、羅定轉來隱蔽的黨員也一起到桂圩來。那時雖然沒有恢復組織活動,但黨員都自覺來找黨。</p><p class="ql-block">“南武”初試啼聲。侵華日軍一個聯(lián)隊從連灘出發(fā)分兩路進犯縣城(今建城鎮(zhèn)),“南武”派出主力從建城的五里亭、沖強方向阻擊日軍發(fā)動進攻,但日軍兵力不斷增加,“南武”部隊只好轉入城內(nèi)繼續(xù)阻擊日軍,斃傷日軍20多名官兵。由于敵眾我寡,我軍被迫轉移到西山茶亭嶺監(jiān)視日軍動向。</p><p class="ql-block">雖然沒有給日軍重大殺傷,但建城一戰(zhàn),極大地鼓舞我軍民抗戰(zhàn)決心。</p><p class="ql-block">改組“南武”</p><p class="ql-block">西江特委領導馮燊指示李鎮(zhèn)靖、李榮欣,做通李光漢思想工作,經(jīng)李漢光同意后,李鎮(zhèn)靖利用參謀長一職,著手改組“南武”。對舊軍官分批把他們遣走,訂立規(guī)章,健全制度。改組后的“南武”,中共黨員黎曼青任秘書長,掌管機關事務;中共黨員周釗任政訓室主任;中共黨員吳耀樞任軍需主任。經(jīng)過改組,“南武”這支武裝基本掌握在我們手中,為后來郁南“四一八”武裝起義奠定了干部基礎。</p><p class="ql-block"> 時任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書記、東江軍政委員會主任、東江縱隊政委尹林平分別致電中央軍委和南方局書記周恩來報告抗日武裝情況時,充分肯定了“南武”這支部隊的作用,稱之為“西江特委在郁南用李光漢(即三羅民眾武力指揮部譚啟秀部)名義組織的灰色武裝”,是我黨領導的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式的武裝隊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郁南民眾武力指揮部舊址:</p> <p class="ql-block">林主任為我們講解“南武”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父輩的旗幟在飄揚:</p> <p class="ql-block">林主任領我們參觀南武指揮部舊址室內(nèi)展:</p> <p class="ql-block">原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副巡視員、郁南籍粵中縱隊后代劉子健向我們講述“南武”曾派出主力痛擊運送軍火給養(yǎng)的日船,迫其接受檢查,沒收護航武器。日軍懾于“南武”的威力,要求和“南武”參謀長李鎮(zhèn)靖會面,后由吳耀樞代表“南武”到都城與日軍代表談判,我們提出三個條件:一是日軍只能在都城范圍內(nèi)活動,不能越過這個范圍;二是容許我軍在都城籌糧籌款;三是要保證我們在都城地下工作者的安全。日軍談判代表谷峙不得不接受“南武”的條件。談判后,日軍就不敢出來騷擾了。是時,黨組織派劉子健父親劉俊英在都城開設一間叫“南廬”的衣車店作為在敵占區(qū)里的秘密地下?lián)c,直接籌款籌糧。下圖右1是副巡視員劉子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粵縱后代周道在伯父周釗畫像前:</p> <p class="ql-block">向中共郁南縣委首任書記鐘炳樞烈士獻上一束鮮花,表達我們的哀思</p> <p class="ql-block">粵縱后代盧小良在父親盧鑒塤簡介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細讀英烈事跡介紹,心情難以平靜:</p> <p class="ql-block">通過一天的參觀學習,深深體會到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是無數(shù)革命者前赴后繼,堅定信念,不怕犧牲浴血奮戰(zhàn)得來的。</p><p class="ql-block">文章參考資料:《中共郁南地方史》、《粵中縱隊第四支隊史》、林國強同志編輯的《郁南四一八武裝起義與部分郁南革命舊址紀念場館簡介》。</p><p class="ql-block">謝謝你的閱讀,第二天參觀學習詳情稍候奉上。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