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半城</p><p class="ql-block"> 人生無非四兩酒,一兩心酸一兩愁,一兩文字一兩憂!</p><p class="ql-block"> ——題記</p> <p class="ql-block"> 于童年,有快樂有安然。兒時的書頁于我恍若天書,沉浸書本皆非我愿實屬無奈之舉,寧愿獨坐樓蘭看一場南飛雁,樹蔭下觀一群螞蟻搬家,三倆孩童嬉戲玩耍過家家,葡萄藤上捉幾只毛蟲賽跑,田野里逮兩只青蛙跳舞,枯藤老樹上掏幾個鳥窩玩兒,搗鼓兩只蛐蛐蟈蟈廝殺……也不愿拘泥于案桌邊寫那些天文數(shù)字和難以下咽的課文。但兒時的天空依然是那樣藍那樣美,不拘于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兒時的快樂勝于世間所有錦繡文辭,乃至世間萬物也抵不過那種簡易的清歡。</p> <p class="ql-block"> 于詩詞,有偏愛有例外。 少年時偏愛席慕蓉、汪國真,三毛等知名作家。汪國真詩風豪邁,席慕蓉情詩唯美,字里行間透著悲傷。三毛人生三味恰似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若微風。 “一杯清茶,三味一生。當時選擇看三毛,主要是想一探撒哈拉的曠世愛情,真如她筆下那般美好?非常獨特的是當時課本都理不順,唯獨遇見汪國真,一讀就懂。大概可能是最簡單的文字,描寫最深刻的情感。曾幾何時,摘抄了許多自以為是的經(jīng)典佳句,如今想來那些當時以為的經(jīng)典,只不過是經(jīng)年之后信手拈來的尋常。</p> <p class="ql-block"> 于品味,有高雅有溫婉。后來對文字的喜愛,最重要的原因是植根于自己的家庭環(huán)境,父親企業(yè)里的員工大多是豆蔻年華,而我和她們蝸居在一個宿舍里面,同吃同喝同住十年有余,耳濡目染的都是“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因此我對生命的沉思超越那些分數(shù)與考試帶來的煩惱,那時的我認為超越自己就是對生命的自由,對于安逸的日子有種想逃的感覺,夢想著一個人獨自闖蕩江湖畫面,卻不曾想數(shù)年后,一句歌詞都能凌遲我的眼淚。</p> <p class="ql-block"> 于文字,有落寞有清歡。醉里光陰,抬首展顏,少年時代愛上的句子不計其數(shù),不經(jīng)風雨不知何為真正的悲傷,卻常常為賦新詞強說愁,字里行間抹不去的多愁善感,那時只是為情抒懷,卻不懂情為何物。其中“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記憶頗深,然而少年時代的叛逆亦會讓你用一生的時間償還。后來的我,因為一首《見與不見》愛上了世間最美情郎倉央嘉措極其所有作品。時至今日的心態(tài),卻愿省略一萬字不加修飾。</p> <p class="ql-block"> 于人生,有惆悵有惘然。流年,恰如流水輕煙,隨著時間的推移邂逅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當時只一眼,便解讀了人間惆悵客納蘭性德,為了一首詩了解了容若的一生,從豪門里走出的才子,萬人艷羨、風采卓然的相府公子,不慕名利,心地純潔如冰雪;多情深情,卻情深不壽。納蘭的第一段愛情,兩小無猜,青梅竹馬,他如飛蛾撲火,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情”字就是他的靈魂,就是他的生命,卻逃不開命運。納蘭的第二段愛情,盧氏雖然只來過一陣子,他卻懷念了她一輩子。此后納蘭只要提筆,便是傷痛,一句“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詮釋了一生。納蘭的第三段只能稱為婚姻不能稱之為愛情。納蘭第四段愛情,初遇才女沈宛,就像那一院的梨花,注定在納蘭性德的生命里璀璨,但來匆匆去匆匆,慢慢枯萎、凋零。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起筆、落筆無處不是你。</p> <p class="ql-block"> 于文人,有敬仰有感慨。林徽因文字飄逸,一首:你是人間四月天,讓世人震撼、陶醉。文壇奇女張愛玲。 一個時代的符號,天資過人一生通透,看透愛情,看透人生。 張小嫻言不盡愛海沉浮,如茶般清雅。 徐志摩一個才情橫溢的詩人,他的一生充滿了不可思議,一首: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震撼了所有人的心。而林徽因卻說了這樣一段話:“就算我再喜歡你,如果你觸及了異性,我會立刻離開你。我不怕孤獨,不怕被辜負,比起忽冷忽熱、情感泛濫,我更喜歡孤獨?!?lt;/p> <p class="ql-block"> 于昨日,有執(zhí)念有遺憾。不困于情,不亂于心,陷于文字,鐘于落梅,只沉浸在字里行間,煮一壺茶,就著半庭風雪,靜品落梅風骨。一人、一心,一茶、一飯,一米陽光、一片菜園,若可以找個山水人家,開一間茶館,不慌忙,不凌亂,煙火詩意,飄逸如風是何等愜意。帶著一顆云水禪心,尋找我的詩與遠方,不懼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抬眼淡看落雪三千,提筆已是滄海桑田,丹青換來一城素白,冰封一生塵埃。數(shù)年后化土一抔,自己的史書頁里不留遺憾!</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原名:張月 筆名:半城。</p><p class="ql-block"> 一個用音樂煮文字的女子,守著一支素筆在紅塵游弋,簡單、清淺,一個人坐擁秋水長天里波瀾不驚,在文字里行乞,閑來,用風花雪夜做景,用一盞相思做序,寫一幀凄美畫卷,撰幾朵花事流年。其散文詩300余篇。其代表作《可否,請你住進我的文字里》《那一世,誰是你的埋骨人》《誰來,還我,你最初的模樣》《月光下謀愛,文字里謀心》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