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38年,陜北</p> <p class="ql-block">1938年,陜北</p> <p class="ql-block">1965年4月,毛主席來到武漢。住在著名的梅嶺東湖賓館,休息之余,老人家常常在附近的梅嶺散步,時值春天。只見主席閑庭信步,氣質(zhì)非凡,自信滿滿,不愧為一代偉人。</p><p class="ql-block">梅嶺位于臨湖的一片高地上,早春時節(jié)紅梅、黃梅、白梅競相開放,到處洋溢著詩情畫意。</p> <p class="ql-block">這大概是毛主席笑得最燦爛的照片,他使勁捏腳脖子,也抑不住笑。</p><p class="ql-block">他和那個女孩到底在笑啥?原來,他們正在觀看一場籃球賽,比賽雙方因爭球而亂成了一鍋粥。</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是性情中人,幾乎從不遮掩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尤其是在老百姓的面前。</p><p class="ql-block">看此照,毛主席笑得多么開心,他總是讓我們覺得那么親切,就像自己家的鄰居,更像自己家的親人。</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毛主席的地氣,視察莊稼就下到田里,絕不怕把鞋子弄臟。</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喜歡土、喜歡土地,從不覺得土里土氣是一種丟人的樣子。他覺得土是一種美,是一種大美,是一種勞動人民的大美。</p><p class="ql-block">1946年,毛岸英從蘇聯(lián)回到國內(nèi),偉人并沒有讓他享受任何特殊的待遇,而是讓他跟著農(nóng)民伯伯去種地。</p><p class="ql-block">看到這張照片,我想任何一個平頭老百姓都會覺得十分親切。那蹲在田里的人,不就是咱們的親人嗎?不就是咱們的領(lǐng)路人?不就是咱們最應(yīng)該擁護的人嗎?</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承認,毛主席穿中山裝確實帥氣、確實大氣,和他的博大胸懷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中山裝,顧名思義,是以孫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國服。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等人選擇中山裝作為主要服飾,足可見,他們心胸之廣闊。</p> <p class="ql-block">1962年,毛主席和周總理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許世友將軍與毛主席、朱老總的罕見合影,照片中的許世友正在認真聆聽毛主席對他的教導(dǎo),在毛主席面前像個學(xué)生一樣。</p><p class="ql-block">第二張照片拍攝于1962年,朱老總到南京軍區(qū)視察期間,朱老總的威嚴形象,讓許世友這個如此驕傲的將軍像個孩子一樣跟在朱老總身邊,而許世友對他的尊重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身邊的這位女士可不簡單,她是老井崗,在偉人面前從來就是直來直去。</p><p class="ql-block">這位女士,就是曾志。早在1928年的時候,她就上了井岡山,成為了毛主席的戰(zhàn)友。</p><p class="ql-block">此人心直口快,說話從不顧忌,即使在偉人面前,她也有一說一、有二說二。</p><p class="ql-block">上世紀40年代,當(dāng)別人都對偉人的稱呼做了調(diào)整之后,她依舊大大咧咧地叫偉人“老毛”。</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王海容,在北戴河合影</p> <p class="ql-block">1952年,毛主席與兒媳劉思齊一張罕見合影,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鮮戰(zhàn)場壯烈犧牲,年僅28歲。毛岸英犧牲時,劉思齊剛滿20歲,還在上學(xué),毛主席便要求所有知情者對她隱瞞,這一隱瞞就是兩年多時間。</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毛主席的魅力,看大家望向偉人的眼神,充滿了真誠、景仰、向往、崇敬、愛戴!</p> <p class="ql-block">1955年,毛主席為徐帥授銜時的一幕,照片中毛主席親切地握著徐帥的手,徐帥沉穩(wěn),堅定,若有所思。</p><p class="ql-block">當(dāng)時徐帥第一時間提出了讓銜,因為在徐帥看來,革命已經(jīng)成功,當(dāng)不當(dāng)元帥不要緊,其高風(fēng)亮節(jié)的品德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盡管如此,毛主席仍決定授予他開國元帥軍銜,并緊握住徐帥的雙手贊道:“好人,好人!”</p><p class="ql-block">這一刻,是對他革命戰(zhàn)績最大的認可!</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接見電影《紅孩子》的小演員寧和</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出席國慶8周年大會</p> <p class="ql-block">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這是建國之后召開的第一次黨代會。在選舉中央委員的時候,有一個人得票非常高,僅次于毛主席和劉少奇,在97名正式委員中位列第三。</p><p class="ql-block">他既不是某位元帥,也不是任何一位開國將軍。有人肯定會猜,那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也不是,那是朱老總?也不是,那是鄧小平同志,或者陳云同志?都不是。</p><p class="ql-block">他叫林伯渠。林伯渠的得票為何那么高呢,比十大元帥都高,比周總理朱老總鄧小平和陳云都高?這是由他的革命資歷所決定的。</p><p class="ql-block">林伯渠是湖南安福人,出生于1886年,比毛主席大7歲,和朱老總同歲。林伯渠是同盟會的元老,參加過反袁斗爭,跟隨孫中山參加中華革命黨。1921年,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林伯渠在那一年光榮入黨,是共產(chǎn)黨的元老。</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國共合作,共產(chǎn)黨員可以以個人身份在國民黨中擔(dān)任要職,毛主席就擔(dān)任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林伯渠也在國民黨中擔(dān)任要職。</p><p class="ql-block">1926年,國民黨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林伯渠當(dāng)選為中央委員,而毛主席是候補委員。他的威望和地位比毛主席都要高。1927年,林伯渠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失利后去了蘇聯(lián)。</p><p class="ql-block">1933年,林伯渠回到中央蘇區(qū)。毛主席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主席,林伯渠是財政部長。長征開始,林伯渠已經(jīng)快50歲了,不像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可是他依然和大家同甘共苦,走完了長征。</p><p class="ql-block">紅軍歷經(jīng)千辛萬苦勝利到達陜北,毛主席成為全黨全軍的領(lǐng)袖,林伯渠是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主席。當(dāng)時的張國燾是邊區(qū)政府副主席,是林伯渠的副手。</p><p class="ql-block">邊區(qū)比較貧瘠,物質(zhì)文化條件非常落后,在萬分艱難的情況下,黨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待了那么多年,而沒有垮掉,和林伯渠領(lǐng)導(dǎo)的邊區(qū)政府卓有成效的各項工作是分不開的。</p><p class="ql-block">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毛主席當(dāng)選為政府主席,林伯渠是政府秘書長。他在10月1日那天,主持了開國大典,就站在毛主席的身后。當(dāng)時的林老已經(jīng)年過六旬,滿頭白發(fā),卻不辭勞苦,夜以繼日地工作。</p><p class="ql-block">他革命一生,從舊中國走向了新中國,經(jīng)歷了近代中國革命的各個階段,可以說是中國革命的活化石,是一個不朽的傳奇。若論威望,他當(dāng)然比朱老總和周總理的威望高。</p><p class="ql-block">從1921年,到1949年,林伯渠跟隨毛主席干革命,將近30年,他走過槍林彈雨,看到了新中國的成立。在這將近30年的征程中,林伯渠始終和毛主席保持高度一致,始終擁護毛主席的正確領(lǐng)導(dǎo)。</p><p class="ql-block">他曾這樣評價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毛主席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中國人聰明才智的集中體現(xiàn)者,是駕馭革命航船正確前進的高明舵手。這個評價非常正確。</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對林伯渠始終相當(dāng)尊重。成都會議期間,毛主席和林伯渠交談,非常動情地說,林老,不老,你的思想和行動總是像年輕人一樣,充滿朝氣和活力,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你哪一次落后過?</p><p class="ql-block">是的。林伯渠始終跟隨時代前進,從舊中國走到了新中國。所以他在八大選舉時,得票那么高,這是眾望所歸,也是人心所向,完全客觀公正,沒有任何的貓膩和內(nèi)幕。</p><p class="ql-block">晚年身患重病,林伯渠仍然堅持工作,在大家的反復(fù)勸說下,才去醫(yī)院治療。1960年,林伯渠逝世,享年74歲。他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革命老黃牛,是真正的國寶和人民功臣。</p> <p class="ql-block">1960年,六位領(lǐng)導(dǎo)人在聚精會神地看一本古書</p> <p class="ql-block">1920年12月,法國巴黎,周恩來同志(后排中間)與部分勤工儉學(xué)的旅歐學(xué)生合影。</p><p class="ql-block">周恩來同志與旅歐人員在巴黎的合影</p><p class="ql-block">1920年12月13日,周恩來同志抵達法國馬賽,第二天便到達了法國的巴黎。</p><p class="ql-block">為進一步探求救國真理,決定前往英國留學(xué)考察,次年1月他抵達英國并作為天津《益世報》的駐歐記者撰寫旅歐通訊。1921年2月1日,周恩來同志在英國寫下了第一篇旅歐通訊—《歐戰(zhàn)后之歐洲危機》。文章在分析了戰(zhàn)后歐洲種種社會危機后對中國的影響。一個多月后,《歐戰(zhàn)后之歐洲危機》得以全文刊印在《益世報》上。</p><p class="ql-block">周恩來同志旅居歐洲期間的生活費來源主要為寫時事評論的稿費,這也成為他能對世界時局有更多深刻認知和見解的原因。</p><p class="ql-block">100多年前的他,一位通訊作者,卻影響了整個中國。</p><p class="ql-block">周恩來同志,是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也是人民的好總理。他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他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同志在巴黎寓所前的影像</p> <p class="ql-block">1937年4月25日,勞山遇險后,孔石泉(左)、周恩來(中)、張云逸(右)在西安七賢莊紅軍聯(lián)絡(luò)處合影留念。經(jīng)查實,勞山事件是當(dāng)?shù)孛駡F頭子李清吾、姬延壽等土匪所為。</p> <p class="ql-block">誰能想到?這些坐著公交去參加義務(wù)勞動的人,大多都是新中國的領(lǐng)導(dǎo)人。</p><p class="ql-block">目光所及,周總理,劉少奇,鄧公,等等。參加義務(wù)勞動,沒有一個人愁眉苦臉的,他們反而喜氣洋洋、談笑風(fēng)生。</p><p class="ql-block">這應(yīng)該是一種盛景了吧?這樣的場景,不知道您再見過沒有?</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周總理的“地氣”,登得了大雅之堂,坐得了百姓家的門墻。堂堂一個大國的總理,居然如此接地氣,怪不得老百姓總是對他老人家念念不忘。</p> <p class="ql-block">啥叫接地氣?這就叫接地氣,周總理和錢部長,一個坐在地上,一個蹲在地上。</p><p class="ql-block">一個大國的總理,毫無架子,席地而坐。一個大國的副部長,也不避嫌,蹲著聊天。</p><p class="ql-block">我們看到的,就像兩個普通的老百姓。</p> <p class="ql-block">一張老照片,左一呂正操,左二李井泉。呂正操告訴李井泉唐山鐵道學(xué)院要進川,李講唐院不能放成都,糧食不夠吃。這樣呂就把唐院安置在了峨眉,峨眉人的舉全縣之力養(yǎng)育了西南交大30年。</p> <p class="ql-block">1964年,周總理向外賓揮手告別</p> <p class="ql-block">1973年,75歲的周總理與26歲的郭鳳蓮和她的兒子小軍合影。這是周總理第三次來大寨,照片中的周總理抱著郭鳳蓮的兒子。郭鳳蓮是何人呢?</p><p class="ql-block">1964年,年僅十六歲的郭鳳蓮,任鐵姑娘隊隊長,與那些花季少女同男社員一樣拼命勞動,改造家鄉(xiāng)落后面貌,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毛主席、周總理等人都曾熱情接見和贊揚。</p><p class="ql-block">從1968年至1978年,郭鳳蓮任大寨公社黨委副書記,1980年黯然離職。直到1991年,她回到大寨,將大寨人帶上富裕之路。</p> <p class="ql-block">越南領(lǐng)導(dǎo)人胡志明到我國訪問,周總理接待他,從接待的規(guī)格就可以看出來,我們的重視程度,同志加兄弟。桌子上的酒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是茅臺酒,每個人的分酒器都放了滿滿一大杯,同時,小杯有白酒,有紅酒。雖然看不出來抽的是什么煙,但是模糊的看是中華。因為理念相同,賓主相談甚歡。相信這份友誼可以繼續(xù)下去,日久彌堅</p> <p class="ql-block">1974年,朱德在海軍司令肖勁光大將的陪同下觀看海軍操演時的瞬間,此時的朱老總已經(jīng)88歲高齡,看著當(dāng)時我國最先進的海軍軍艦,滿臉欣慰,感慨的說道:“如果早年能有這樣的武器,也不愁祖國不能統(tǒng)一了?!?lt;/p> <p class="ql-block">宋慶齡年輕時的一張美照,此時的她才25歲,這張照片也是被公認為宋慶齡一生中最美的一個鏡頭。</p> <p class="ql-block">100年前宋慶齡在上海的高清彩色照片</p> <p class="ql-block">1937年,毛主席和賀子珍在延安的一張珍貴合影,照片中的賀子珍看起來十分瘦弱。</p><p class="ql-block">在長征路上,為掩護傷員,身體多處被炸入彈片,終生沒有取出。1950年被定為三級甲等殘疾,但終生沒有領(lǐng)取殘疾軍人撫恤金。</p> <p class="ql-block">許世友等</p> <p class="ql-block">陳錫連、葉劍英、華國鋒、李先念等</p> <p class="ql-block">一張老照片,該照片拍攝于1963年,此時的李敏剛剛結(jié)婚,姐姐毛遠志來參加她的婚禮,這是在婚禮結(jié)束之后,他們的珍貴合影,左起:毛遠志、王海容、毛澤東、李敏(前為毛遠志之女曹立亞)、孔令華。</p> <p class="ql-block">1983年,毛澤民唯一的女兒去新疆祭奠父親,她哭著說:“爸爸,在您生前女兒沒能親自給您做一次飯、燒一杯茶…”</p><p class="ql-block">她一句話感動了在場所有的人,尤其是丈夫曹全夫(左),小兒子曹耘山(右)。</p><p class="ql-block">毛遠志(1923~1990)是毛澤民和結(jié)發(fā)妻子王淑蘭唯一的女兒,是毛澤東唯一的親侄女。</p><p class="ql-block">小時候和母親過著東躲西藏的乞討生活,給人當(dāng)過使喚丫頭,當(dāng)過童養(yǎng)媳,最后一次見到父親是5歲那年。</p><p class="ql-block">16歲父親寫信讓她來延安,當(dāng)她到延安時,毛澤民已于一個月前去了新疆,臨走時父親的口袋里裝著女兒的一張照片。</p><p class="ql-block">沒想到,這次錯過父女一生不得相見。等了8年,大伯告訴她父親已于1943年犧牲的噩耗。</p><p class="ql-block">毛遠志在大伯毛澤東的關(guān)心下學(xué)習(xí)、工作,結(jié)婚生子。</p><p class="ql-block">丈夫曹全夫是山東名門望族之后,為人忠厚,又有文化,建國后,曾任朱總司令處參謀、軍事秘書,曾被授予大校軍銜。夫妻恩愛,育有3子1女。</p><p class="ql-block">毛遠志為人處世十分低調(diào),對外交往時,她自稱“阮志”,她也很少談?wù)撁业氖?。就連大家都熟悉的李敏結(jié)婚時拍的合影,也被她鎖在柜子里,那張合影里主席身邊的兩個兒童就是小兒曹耘山和妹妹。</p><p class="ql-block">曹耘山是毛家第三代里唯一上過戰(zhàn)場的一個,他當(dāng)兵時父親鄭重地為他填寫一份政審表,表里清晰著寫著:外祖父,毛澤民,中共黨員,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犧牲;外祖母,王淑蘭,中共黨員,1964年7月6日在湖南病逝。</p><p class="ql-block">這時,曹耘山才知道他們家和毛家的關(guān)系。從此,他一言一行都要為毛主席爭光,為毛家烈士爭氣。</p><p class="ql-block">真正讓曹耘山體會到“毛家烈士”的慷慨與悲壯,是1979年他所在的部隊參加了中越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p><p class="ql-block">他看著一個個年輕的生命在自己身邊英勇地倒下,他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也站在了毛家先輩的戰(zhàn)斗序列。</p><p class="ql-block">一種強烈的愿望在心中升騰,“如果,我能活著回家,我一定要更多地了解外公毛澤民,這輩子要活個明白,否則在戰(zhàn)場上‘光榮’了,連自己的列祖列宗都不了解,那該多遺憾??!”</p><p class="ql-block">1983年秋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為陳潭秋、毛澤民、杜重遠、林基路烈士犧牲40周年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毛遠志在丈夫和小兒子的陪伴下,千里迢迢來到烏魯木齊。</p><p class="ql-block">這次紀念活動對曹耘山又是一種沖擊,他們瞻仰毛澤民烈士故居,祭掃烈士陵園,查了檔案資料和《新疆烈士傳》,才知道毛澤民是怎樣被捕的,他的犧牲又是何等壯烈!</p><p class="ql-block">最讓曹耘山心疼的是他的母親。</p><p class="ql-block">毛遠志一到烏魯木齊,觸景生情,當(dāng)她踏過“毛澤民烈士故居”的門檻時,迎面看見一個坐著燒水壺的灶臺。</p><p class="ql-block">她停住了腳步,淚流滿面,說:“爸爸,在您生前,女兒沒能親自給您做一次飯、燒一杯茶……”這一句,感動了周圍所有的人。</p><p class="ql-block">這一年,毛遠志已經(jīng)61歲了,這是她離爸爸最近的一次。看到母親傷心的情形,他更是下定決心要去了解外公。</p><p class="ql-block">紀念活動結(jié)束后,毛遠志和丈夫在烏魯木齊又停留了三周,她不舍得這么快就離開爸爸生活的地方,夫妻倆用手抄下了所有關(guān)于毛澤民的檔案資料。</p><p class="ql-block">7年后,毛遠志因病去世,曹耘山退休后接下了母親的班,母子兩代人踏上了20年的尋蹤之旅。</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小弟毛澤覃犧牲太早,他的蹤跡更不易查證,但曹耘山也沒有放棄,他忘不了媽媽的眼淚!</p> <p class="ql-block">這是烈士毛澤民的妻子朱旦華和兒子毛遠新在解放后的一張合影。</p><p class="ql-block">毛澤民是毛主席的親弟弟,長征前后任中央銀行行長,在中國革命最艱難的時期,不惜生命,出生入死,籌措資金,為中國革命立下了不朽功績,后被黨中央派往新疆工作,遭反動派盛世才的殘忍殺害,妻子朱旦華和兒子毛遠新被地下黨迎救出獄返回延安,從此,毛遠新就一直生活在伯父毛主席身邊長大成人。</p><p class="ql-block">可惜幼兒時坐敵人的監(jiān)獄,成人后又坐新中國的監(jiān)獄……。為了中國革命,毛主席一家犧牲六位親人,真是滿門忠烈。</p> <p class="ql-block">1956年,錢學(xué)森參加國宴,卻找不到坐位,毛主席招呼道:來,坐我身邊。</p><p class="ql-block">本來錢學(xué)森是被安排在37號桌的,毛主席看過名單后,就把他安排到1號桌,自己的身邊。</p><p class="ql-block">這就是偉人對科技工作者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他的故事,家喻戶曉!</p><p class="ql-block">他的事跡,代代傳頌!</p><p class="ql-block">他的愛情,世人羨慕!</p><p class="ql-block">他就是中國航天之父</p><p class="ql-block">中國導(dǎo)彈之父</p><p class="ql-block">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p><p class="ql-block">中國火箭之王</p><p class="ql-block">—錢學(xué)森</p> <p class="ql-block">1947年,錢學(xué)森和蔣英結(jié)婚時的照片,蔣英梳著哪吒頭,調(diào)皮可愛。</p><p class="ql-block">如果問哪一對夫婦最符合“郎才女貌”的話,我想,錢學(xué)森和蔣英絕對是“之一”。</p><p class="ql-block">錢學(xué)森的才氣自不必說,他被譽為中國導(dǎo)彈之父,這得多大的才氣??!</p><p class="ql-block">蔣英的美貌也不遑多讓,驚為天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70年代,錢學(xué)森一家四口的合影,不得不說,這一家的顏值都很高。</p><p class="ql-block">錢老功勛卓著,但在生活上卻極為簡樸,從這張照片,就可窺一斑。</p><p class="ql-block">錢老為人謙虛,總是笑呵呵的和人談話,一點沒有傳統(tǒng)文人那種清高的架子。</p><p class="ql-block">錢老年輕時長得很帥,他越老,他的表情越慈眉善目。每當(dāng)看到他的音容笑貌,就如沐春風(fēng)一般。</p> <p class="ql-block">這些人是那么得朝氣蓬勃、樸實無華。誰能想到?這里邊有一個人是國家副總理,還有一個人被譽為“中國導(dǎo)彈之父”。</p><p class="ql-block">你敢想象嗎?據(jù)說,中國現(xiàn)在最先進的高超音速飛行器,所采用的彈道,還是“錢學(xué)森彈道”。</p> <p class="ql-block">1981年,鄧稼先在杭州岳王廟的留影,看后邊四個大字,那是鄧老一生真實的寫照。</p><p class="ql-block">猶記得,20多年前,鄧稼先向妻子許鹿希告別。許:要去哪兒?鄧老:不能說。許:要去做什么?鄧老:不能說。許:那你把地址告訴我,我好給你寫信。鄧老:不能寫信!</p><p class="ql-block">鄧老和他的同事們,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埋頭工作28年,終于幫國家放了兩個“大炮仗”。</p><p class="ql-block">鄧老這一輩子,真正做到了“盡忠報國”,他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奉獻了自己的學(xué)識,甚至奉獻了自己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中國核物理學(xué)家朱光亞與夫人在自家院中摘葡萄,讓我們一起了解這位偉大科學(xué)家的一生。</p><p class="ql-block">朱光亞是中國核物理學(xué)家,中國兩院資深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wù)芦@得者,為我國的核武器研究事業(y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夫人許慧君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學(xué)家和教育家。</p><p class="ql-block">兩位老人在晚年時期享受著安靜的生活,他們在自家院中摘葡萄的照片,展現(xiàn)出了他們恬靜、愜意的生活狀態(tài)。</p><p class="ql-block">朱光亞夫婦在晚年時期仍然關(guān)注著科學(xué)事業(yè)和教育事業(yè),他們通過各種方式支持和鼓勵年輕一代的科學(xué)家和學(xué)者。他們的卓越貢獻和奉獻精神將永載史冊。</p> <p class="ql-block">王震將軍和孫子、孫女的珍貴合影,照片拍攝于1972年,老將軍懷抱三個孫輩享天倫之樂,最前面的小朋友真上鏡。</p> <p class="ql-block">賀子珍含淚望向毛主席紀念堂,1979年,在女兒李敏和女婿孔令華的陪同下,賀子珍終于來到了毛主席紀念堂,并與偉人雕像留下了最后一張“合影”。</p><p class="ql-block">離開毛主席紀念堂之際,在李敏也進入車里剛剛坐下那一刻,賀子珍忽然轉(zhuǎn)過頭,望著紀念堂,微微發(fā)紅的眼眶里含著淚水,嘴唇顫動著,似乎想傾訴什么;女兒李敏也不約而同地側(cè)頭望去,臉上淚水縱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