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作者:李明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78級高分子化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作者簡介:1962年9月出生,現(xiàn)在華僑大學廈門園區(qū)工作,居住福建省廈門市。</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是1978年秋從福建省泉州市考入天津大學化工系高分子化工專業(yè)的李明春,現(xiàn)在華僑大學任教?;貞洰斈陱你露倌瓿砷L為一名為社會能多少做點事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和政協(xié)委員,我心中想的最多是感恩母校天津大學的培養(yǎng)!</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既然是回憶高考40年,不妨先聊聊我的中學生活。飲水思源,上了大學,也不忘中學。我的中學是泉州南安梅山的國光中學,這是一所由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于1943年創(chuàng)辦的。大家都知道廈門大學是陳嘉庚先生創(chuàng)辦的,但是可能很少人知道創(chuàng)辦后廈門大學的經費是由李光前先生提供的。先生以“平時需要教育,戰(zhàn)時更需要教育”的愛國愛鄉(xiāng)精神,在家鄉(xiāng)獨資創(chuàng)辦國光中學。校名“國光”取李國專、李光前父子各一個字組成,很好地體現(xiàn)了先生的家國情懷。這所中學的占地面積,建筑面積和設計水平以及教學設施如生物標本等在當今都是少有的。值得一提的是國光中學還培養(yǎng)了李龍土、陳桂林兩位院士,以及劉再復、潘旭瀾二位著名社會科學家。我能有幸考入天津大學,要感謝國光中學以及我的中學恩師謝綿湘、李俊賢、謝國清、陳成灶、黃國超、傅維頭等老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我出生在福建泉州,但我的畢業(yè)證書上籍貫是河北武安,因為我父親李文瑞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的,1949年解放福建就留在福建工作。我母親林麗芬是醫(yī)生,福建泉州人?!拔母铩逼陂g我父親被關押了7年,直到“9.13”事件后才放出來,暫時安排在梅山附近的山美水庫(當時福建省最大的水庫)工作。這樣我母親就從下放的晉江池店大隊合作醫(yī)療站調到了梅山醫(yī)院(現(xiàn)復名為光前醫(yī)院,當時為福建省僅有的兩所用鈷60治療癌癥的醫(yī)院之一)。所以我的整個中學生活就在梅山,在國光中學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由于“文革”,我的小學大概讀了七、八所,生活都顧不上了,哪還有心思讀書。好在到了梅山上了國光中學,生活相對穩(wěn)定了,加上國光中學的好環(huán)境、好老師,我才能與天津大學結了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現(xiàn)在該轉入正題了,談談當時為何報考天津大學?為何選擇高分子化工專業(yè)?我的高考成績414分,當時這個分數在福建是除了清華北大上不了,其他學?;灸苌?。我的戶口本寫的出生日是1962年9月27日,也就是說接到入學通知書時還不到16歲。家里考慮到當時我大哥(也是天大碩士校友,少將)在東局子的解放軍運輸技術學院任教,因此地點選擇天津。那為什么不選擇南開呢?因為當時我中學數理化的老師基本是理科的,以為理科就是當老師。而我希望當工程師,當時我父親單位的工程師是我的偶像,所以就選擇了天津大學,沒想到最后還是當了老師。選擇高分子化工,說來好笑,就是覺得高分子這個名詞好聽,用現(xiàn)在的話講高大上,帥氣。化學課我中學就很喜歡,還經常去醫(yī)院的化驗室要試劑來制備氫氣。沒想到歪打正著,選擇了中國第一所現(xiàn)代大學、選擇了國內最強的化工專業(yè),真是運氣和福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回憶在天大的日子,有幾件事也想提提。當年第一次到天津大學是晚上,校園里全是地震后的臨建棚。當時就覺得奇怪:天津是直轄市,大城市怎么會連大學里也有這么多的豬圈!說起臨建棚我還記得華國鋒曾經來天大視察過,不是沖天大,是沖天大的臨建棚。我們班還參加過拆除臨建棚的工作,由于電源未先切斷,我當時整理電線時還被電了一下。第二件事是1980年85周年校慶,當時在我們住的36樓邊學二食堂前的小廣場舉行。那幾天正好遇到沙塵暴,日本來的嘉賓還說中國的沙子都飄到日本。校慶最感人是許多老校友包括茅以升在大會上都提出恢復北洋大學校名,可惜當時的教育部長蔣南翔就是不同意。當蔣在會上提出不同意時,會下的我們噓聲一片,很是憤怒!第三件事是很懷念教物化的莊公惠老師,他的課講得特別好,鮮有同學舍得錯過他的每一節(jié)課,即使別的班級同學,也自發(fā)前來旁聽。每次上課,整個教室全部坐滿,過道上都擠滿了前來聽課的人。還記得做一道物化作業(yè)時,我采用一種非常規(guī)的方法。雖然答案是對的,莊老師批改時特意叫助教通知我見面,指出解題方法有一處不科學。此事我現(xiàn)在仍然記憶猶新,并對我的大學學習期間和現(xiàn)在的科研教學都有受益!還有七里臺的禮堂和小賣部...。我是在小賣部遇到1978光儀王崇明的,因為我聽到他要買鉛筆盒滿口閩南腔。前幾天我們1978高分子群里還在回憶小禮堂,李復生說:“我們入學手續(xù)就是在那里辦的,后來又有很多次政治課、全系大會和聯(lián)歡會都是在那開的,聯(lián)歡會侯峰和任克寶還聯(lián)袂說過相聲”;李曉峰說:“在那里聽過《辯證唯物主義》課,還聽過侯寶林現(xiàn)場演講”;我記得:“還聽過卡內基梅隆大學諾貝爾獎獲得者郝伯特·賽蒙的演講,當時是由李曙森校長主持的。我記得李曙森校長英語非常非常棒,后來才知道他是學英語的,一二九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我們班沒課叫去湊數的”。蘭又平更絕,還記得:“好奇心、同情心和自我利益是人類行為的出發(fā)點。賽蒙的觀點!”</b></p> <p class="ql-block"> <b> 我十分懷念在大學的那段時光,在大學期間老師和同學對我的影響非常大。那時“文革”剛剛結束,正處于“撥亂反正”時期。特別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召開了全國科學大會,號召“向科學技術現(xiàn)代化進軍”,全國上下呈現(xiàn)重視科教、勇攀科學高峰的良好氛圍。學生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老師們在上課的時候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熱情和心血。當時天津大學的老師都是非常好的老師,科研水平高,教學質量也很好。我們高分子教研室還獲得2項科學大會獎??上КF(xiàn)在天大在高分子領域已經不如從前了,據說創(chuàng)辦天大高分子專業(yè)的汪德熙院士(天大化工系第一任主任,1960年后調任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從事國防核化工研究)回天大時對此頗感傷心!真心希望天津大學在化工領域繼續(xù)保持獨占鰲頭的優(yōu)勢,同時高分子化工(含材料)也能重振往日的雄風!</b></p><p class="ql-block"><b> 我于1996年又重回母校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姚康德教授。姚先生的治學態(tài)度令我仰止,也讓我受益匪淺!第一次見面就帶我到圖書館,不僅教我要看高分子方面的期刊,還叫我們要看其他領域包括巖土、機電這類專業(yè)跨度較大的期刊。他說:“當今科學一定要重視交叉學科,搞學術與打仗一樣,要強占制高點”。先生的教誨我時刻銘記在心,并傳授給我的學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博士畢業(yè)后,我去了日本東北大學反應化學研究所(現(xiàn)更名為多元物質科學研究所)宮下德治實驗室做訪問學者,從事高分子自組裝研究。宮下德治教授是LB膜研究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日本高分子學會副會長。在國外工作期間取得較好的學術成果,倍受日本同行的贊賞。宮下教授主動提出繼續(xù)合作,并在歸國時贈送一套價值近百萬元人民幣的LB膜研究設備。我回國后主持了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上了教授、博導。本來有想爭取“國杰”,無奈在華僑大學條件有限,基礎研究成果積累少,只好放棄,轉為以應用為主的產學研橫向科研。目前在福建省特別是泉州地區(qū)的化工和材料領域的企業(yè)中頗有影響,可以說我沒有給母校丟臉!</b></p> <p class="ql-block"> <b> 恢復高考四十年,不忘天大母校情。從天津大學畢業(yè)后,我時刻不忘天大的培育情,經常想起母校關心我、幫助我的泉州老鄉(xiāng)老師---洪家龍、蘇全忠、許勇琛等,還有我的輔導員韓云芳老師。說來也是機緣巧合,泉州和天津大學很有淵源。在天津大學,有三任副校長是泉州人,他們是洪家龍副校長、蘇全忠副校長和現(xiàn)任的余建星副校長。同時在泉州三所大學的現(xiàn)任校長也是天津大學校友,他們是泉州師范學院的李清彪校友(剛調任集美大學校長)、仰恩大學的朱秀文校友和黎明大學的林松柏校友。這樣的機緣巧合說明天津大學培養(yǎng)的學生非常優(yōu)秀,同時對天大充滿熱愛,對校友會的工作也很重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最后我想寫寫我們泉州校友會對母校的回報之情。我們天津大學(北洋大學)泉州校友會成立于1995年2月7日。名譽會長黃達群(香港紫荊勛章獲得者)、楊曾藝(北洋校友、華僑大學副校長)、李頌?。ū毖笮S?、華僑大學教授)、林一雄(華僑大學科研處處長)、姜傳宗(華僑大學建筑系主任)和王允澄(石獅市人大主任)。創(chuàng)會會長是林棟材(全國勞模、泉州市規(guī)劃局局長),我是創(chuàng)會的成員之一,在第二屆校友會任常務副會長。第一屆校友會為母校百年校慶準備了一幅由華僑大學建筑系周春雨校友創(chuàng)作的濃縮泉州名勝的石影雕,可惜運輸途中受到損壞。我們后來又改送一對具有閩南特色的石獅子。這件禮物受到了母校的重視,安置在老圖書館門口。這次120年校慶,我們泉州校友會又向母校提出,再送一對較大規(guī)格的石獅子。為體現(xiàn)母校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并體現(xiàn)閩南特色,我們發(fā)動廣大校友集思廣議,獻計獻策。結合傳統(tǒng)建筑需要,決定專門設計、創(chuàng)作一對彰顯大學教育特色的石雕守護獅,捐贈給母校新校區(qū)。母校領導非常重視,為此專門開會研究安放位置,決定安置在新校區(qū)行政樓前,并指派母校建筑系專門研究園林的劉庭風教授(福建龍巖校友)協(xié)助此項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這對石獅的設計創(chuàng)作由天津大學劉庭風教授指導,確定了“神態(tài)嚴而不威,表情慈而不蔫,動作靈而不呆”的創(chuàng)作思想。采用泉州白G3506天然花崗巖,屬淡水花崗巖,質量優(yōu)秀,材質穩(wěn)定,經年永固,有橫渡墨水不變質,有日曬降溫快的特點,并具耐酸度、耐溫度高,抗壓力強,色澤清晰,底色粉紅等優(yōu)點,以充分體現(xiàn)獅子守護百年名校砥礪前行,矢志不渝的特質。</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這對獅子包括雄獅、母獅,并有五只小獅子。整個石雕的基座長1.895米,寬1.20米,寄意母校創(chuàng)辦于1895年,校友為母校120年華誕獻禮;身高1.93米,總高2.93米,以魯班尺寸吉祥數為標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雄獅的眼光平視遠方,并與母獅微側相望,頭部額頭飽滿,頭發(fā)光潤,整體平靜有神,胸前授帶圖案為牡丹,寓意祝福國運興盛;鈴鐺常提醒不忘使命,胸有“望前驅之英華卓犖,應后起之努力追蹤,念過去之艱難締造,愿一心一德共揚校譽于無窮”的家國情杯,當為國家棟梁,為國運興盛奮發(fā);后背授帶為欽字第一號考憑,表達“大學應向人民提供新發(fā)明、新創(chuàng)造,還要提供能發(fā)明、能創(chuàng)造、能領袖群倫的一流人才!”的精神信念,同時,寓意天津大學(北洋大學)培養(yǎng)的高素質人才,能承重任,為國擔當!前一足站立,意為立足大地,另一足撫地球,意為實事求是,“窮學理,振科工,重實驗,薄雕蟲”,探索自然、探索世界。雄獅身態(tài)為起跑待發(fā)的蓄勢狀態(tài),隨時啟程,勇往直前,崢嶸頭角,光華發(fā)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母獅以祥云托之,目視前方,眼光慈和有神,臉呈微笑;頭部圓潤,頭發(fā)飄逸,體現(xiàn)女性愛美風尚;胸前授帶圖案為桃李花葉,意寓桃李滿天下。鈴鐺為上課鐘鈴,激勵師生不從紙上逞空談,嚴謹治學,嚴格教學,求實開拓,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膰覘澚骸:蟊呈趲閯?chuàng)辦北洋西學學堂的奏折,表達天津大學(北洋大學)創(chuàng)辦之初,肩負國家“興學救國”之重托。一百二十年來,幾經艱難曲折,為我國高等教育初創(chuàng)起示范,薪火相承,為中國大學體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前足一靜立于地,憑小獅嬉鬧撒嬌,另一足輕撫探出頭的小獅,并有一小獅攀爬后腿欲上后背,一小獅鉆祥云,還有一小獅把玩小球,小獅神態(tài)各異,表現(xiàn)學校及老師對學生的嚴格教育與呵愛關懷并重。五只小獅分別代表了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工程教育和海外留學生。體現(xiàn)了天津大學(北洋大學)教學科研體系完備,廣納各種優(yōu)秀學子,吸引優(yōu)秀人才,向世界一流水平大學前進?;_面為一展開卷軸,四側面為祥云環(huán)繞,喻母校及老師祥瑞大吉。風調雨順,駕凌云,邁進世界一流水平大學。</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這對為母校120校慶的禮物,實事求是講從禮物設想、聯(lián)系母校、確定廠家、制作過程、成品運輸以及禮物安放等等過程,可以說泉州校友會為此付出了心血和汗水,體現(xiàn)了天大學子對母校的拳拳之心!這過程還有許多細節(jié),如果不是當事人是體會不到的事。本來我們泉州校友會準備全部由我們獨立完成,但是由于經費問題,泉州校友會實力還不足,所以邀請廈門校友會一起完成此事。還有時間的緊迫性,在得到母校同意時,已是6月下旬。經多次與母校聯(lián)系,劉庭風教授專程到泉州與惠安新概念石雕有限公司的老板、工藝美術大師陳奕群交流切磋,確定設計方案已是7月18日。期間制作模胚用了20多天,調運原石材料遇到臺風,直到8月25日才正式開始動工。我們要求9月25日完工。這么一項原創(chuàng)的藝術作品,僅在一個月內完成,懂行的人就會明白這絕非易事。中間的許多軼事我就不贅述了,石獅終于在9月26日出發(fā)運往天津。按泉州的習俗,我燃放了祝平安到達的禮炮。9月30日,母校原黨委書記楊渝欽和原副校長蘇全忠為石獅子點睛和舉行安放儀式。為這件禮物付出辛勤勞作的泉州校友會秘書長洪建東專程趕到天津,出席這對石獅子的落成典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為紀念這件非常有意義的校友活動,在此我還要感謝我們的老會長林棟材、會長李天仁、李文生、王崇明、黃永超、辛梅華(我夫人,天大博士)、陳漢良、鄭文武、蔣少懷、王文森、王培慶等校友,還有廈門校友會的陳少岳會長(也是泉州人)以及廈門校友會的學長們?yōu)榇耸伦龀龅呢暙I!我希望在母校130校慶、140年校慶、甚至150年校慶…,我們泉州校友會,廈門校友會(我現(xiàn)在華僑大學廈門園區(qū)工作,同時也是廈門校友會會員)還能為母校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