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jǐn)z影視頻原創(chuàng):Sinacowboy, Mindy 作品第87號</p><p class="ql-block">背景音樂:德國作曲家羅伯特·舒曼《夢幻曲》;長笛豎琴二重奏: Deborah Sipkai |János Bálint 版權(quán)所有</p> <p class="ql-block">前篇《浪漫捷克 - 波西米亞風(fēng)情畫》回顧了捷克首都布拉格及古城皮爾森的波西米亞浪漫風(fēng)情。2023年9月29日筆者夫婦與友人宋蜜、周蜜一行四人離開捷克再度進入德國巴伐利亞州,前往小城菲爾斯霍芬加入多瑙河四國游輪之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多瑙河(Danube)</span>是歐洲第二大河,發(fā)源于德國黑森林地區(qū),最后注入黑海,全長2857公里。多瑙河流經(jīng)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摩爾多瓦和烏克蘭等10個中、東歐國家,是世界上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河流。豐水期時,游輪可上溯至德國紐倫堡(Nuremberg),小型船舶可達上游第一座城市烏爾姆(Ulm)。</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游輪行程是多瑙河中段。從德國的菲爾斯霍芬到匈牙利的布達佩斯。</p><p class="ql-block">菲爾斯霍芬(Vilshofen an der Donau)的全名是“多瑙河畔的菲爾斯霍芬”。顧名思義它是一座多瑙河畔的小城。</p> <p class="ql-block">本來我們的行程中并不包括這座小城,只因近期多瑙河水位低,游輪出發(fā)城市從上游的雷根斯堡(Regensburg)改到了100公里外的下游城市菲爾斯霍芬。也就是說我們在多瑙河上的航程縮短了10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一行四人在多瑙河畔的碼頭登上了Gate 1 旅行社的游輪君主皇后號(Monarch Queen)。對于我們來說,搭乘內(nèi)河游輪是全新的體驗,興奮又期待。</p> <p class="ql-block">與海上游輪相比,內(nèi)河游輪一般都比較小,以適應(yīng)內(nèi)河航道較窄,吃水較淺的特征。內(nèi)河游輪的優(yōu)勢是風(fēng)景優(yōu)美。航行時,兩岸風(fēng)光盡收眼底。而海輪航行時,大多數(shù)時間只能面對茫茫一片汪洋大海。</p> <p class="ql-block">2016年建造的皇后號有90間客艙分布在三層甲板上;吃水線以上二層,底艙一層,我們預(yù)訂了二層兩間帶露臺的客艙,坐在房間里就可以欣賞沿河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Mindy在客艙里時,她的兩位閨蜜已經(jīng)在餐廳吃早餐啦。拍了一張三人合影,如果你能發(fā)現(xiàn)筆者,算你眼尖。</p> <p class="ql-block">游輪上除了客艙,還有餐廳、酒吧、圖書館、太陽房、健身房等設(shè)施。當(dāng)然不能和海上游輪相提并論,河船上沒有劇場、賭場、購物中心、游泳池、桑拿房、美容按摩館等場所。</p> <p class="ql-block">本次皇后號行程,客艙全部售磬。共載游客134人,船員和服務(wù)人員52人。所以內(nèi)河游輪有較高的服務(wù)質(zhì)量和成本。費用也比海上游輪高出一籌。</p> <p class="ql-block">我?guī)缀蹩梢钥隙üP者是皇后號上唯一前往菲爾斯霍芬老城區(qū)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風(fēng)格的鐘樓建筑是老城區(qū)的大門。車輛出入老城區(qū)都必須經(jīng)過鐘樓下的門洞。</p> <p class="ql-block">這個人口不到兩萬人的古樸小城干凈整潔,走在老城區(qū)感覺非常舒適。商店和餐廳的物價相對便宜,大概主要是做河船游客的生意。</p> <p class="ql-block">1794年的一場大火幾乎吞噬了整個城市。如今看到的建筑物大都是那個時代重建后的遺存。</p> <p class="ql-block">自從十六世紀(jì)起,它就開始成為巴伐利亞著名的鹽和啤酒貿(mào)易的轉(zhuǎn)運中心。</p> <p class="ql-block">菲爾斯河(Vils River)上的橋早在公元1220年就存在。橋下的菲爾斯河靜靜地流入附近的多瑙河。菲爾斯霍芬的地標(biāo)建筑圣若翰洗者圣殿(St. Johannes der T?ufer)高高地矗立在河對岸。</p> <p class="ql-block">輕輕地推開教堂的大門,神圣的祭壇迎面而來。巴洛克風(fēng)格的裝飾和神采奕奕的塑像氣派萬千。教堂內(nèi)除了筆者空無一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莊嚴(yán)肅穆之中,沉淀思緒,洗滌心靈。</span></p> <p class="ql-block">1794年那場大火嚴(yán)重?fù)p毀了教堂。1803年教堂開始重建,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六世約瑟夫下令,將帕紹的圣尼古拉修道院的巴洛克裝飾搬到這里安置。于是有了今天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前面提到由于雷根斯堡的水位低,游輪航行有安全隱憂,所以河船行程的起點改到菲爾斯霍芬。船公司另外安排大巴車接駁旅客游覽雷根斯堡。</p> <p class="ql-block">聯(lián)合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第1155號,德國多瑙河畔雷根斯堡舊城(Old town of Regensburg)。</p><p class="ql-block">雷根斯堡舊城位于多瑙河畔。這座中世紀(jì)城市里有許多杰出的建筑,見證了雷根斯堡作為貿(mào)易中心的歷史,也見證了這座城市在九世紀(jì)時對這一地區(qū)所產(chǎn)生的影響。200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上述地標(biāo)收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德國大部分城市都被炸成廢墟。雷根斯堡是為數(shù)不多幸免于此的城市。在這里,讓你感受到真正的德國中世紀(jì)氣息。雷根斯堡是一個中世紀(jì)風(fēng)貌保存完整的城市。近1000多處歷史古跡密集地分布于古城的中心,組成了一條跨越時間的橋梁。</p> <p class="ql-block">步行穿過羅馬人在2000多年前建立的“羅馬城門”。走過跨越多瑙河的中世紀(jì)老石橋(Steinerne Brücke),這座古橋建于900多年前,被認(rèn)為是當(dāng)時的工程奇跡。是德國最古老、部分結(jié)構(gòu)至今不變的石拱橋。</p> <p class="ql-block">閨蜜三人組在古老的石橋旁留影(周蜜提供照片)。</p> <p class="ql-block">多瑙河對岸的施塔特阿姆霍夫(Stadtamhof)有許多古色古香的教堂和旅館建筑。</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Dom St Peter)是雷根斯堡的中心,也是萊茵河以東唯一的法式哥特大教堂。與<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橋并列為雷根斯堡兩大地標(biāo),大教堂于十三世紀(jì)末動工,于十六世紀(jì)初完工。</span>它的外觀是非常典型的哥特樣式,高聳的尖塔主宰了雷根斯堡的天際線。</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正面的主體建筑,包括兩座塔樓和一個中央大殿,塔樓高105米,氣勢恢弘。雖然規(guī)模算不上很大,但在德國巴伐利亞的所有建筑中,也算是非常宏偉了。</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主立面的雕塑細(xì)節(jié)。</p> <p class="ql-block">在1828年至1841年間,受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King Ludwig I)的委托,大教堂又經(jīng)歷了一次新哥特式風(fēng)格的裝修,原來的穹頂整個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四方形的肋拱。1859年至1869年期間,塔樓和塔尖先后完成,三年后大教堂宣告竣工。</p> <p class="ql-block">教堂廣場上佇立著路德維希一世的銅像。</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內(nèi)的主祭壇高大雄偉。中央大殿總長86米、高32米。教堂的彩窗非常絢麗,五座哥特式的祭壇也獨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nèi)非常昏暗、沒有輔助光源就很難拍出像樣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彩繪玻璃。大部分的手工彩繪玻璃都是密密麻麻的,不懂圣經(jīng)故事就很難理解所描繪的主題。據(jù)說彩繪玻璃又被稱為愚人的圣經(jīng),傳達圣經(jīng)內(nèi)容給目不識丁的平民。</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著名的“雷根斯堡云雀”男童唱詩班,其童聲演唱的圣詩莊嚴(yán)神圣如天籟之音。我們前往參觀時,沒有遇上相應(yīng)的演出。</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也是重要的主教埋葬地,包括Johann Michael von Sailer、Georg Michael Wittmann、Michael Buchberger等十九至二十世紀(jì)時非常有名的主教都埋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雷根斯堡靜靜地屹立在多瑙河畔,任時光飛逝,講述著自己跌宕起伏的過往。因河而興,中世紀(jì)時這里是貿(mào)易中心,老城里有許多城堡一般的塔樓,都是當(dāng)年富人的居所。塔樓也是炫耀的方式,樓越高主人就越有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踏上斑駁的石板路,穿過窄窄的巷子,仿佛穿越時空。曾是神圣羅馬帝國中心的雷根斯堡,中世紀(jì)的市場、古石橋、市政廳、堡壘和教堂,都以完美的形式留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老城中最重要的建筑物是舊市政廳(Altes Rathaus Regensburg)。建于十三世紀(jì);從1663年至1806年,這里是神圣羅馬帝國議會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1806年8月1日,在這里舉行了最后一次帝國議會,宣布了神圣羅馬帝國的正式解體。如今,這里是雷根斯堡市長的辦公地,也是帝國議會博物館和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海德廣場(Haidplatz)是一個傳統(tǒng)的集市廣場。廣場四周環(huán)繞著有幾百年歷史,五顏六色的建筑。這里也是許多有趣的博物館、古典精致的商店,還是眾多的咖啡館和餐廳聚集之處。</p> <p class="ql-block">雷根斯堡街上是現(xiàn)代人潮,城市卻古韻盎然,殿堂之高雅與市井之流俗并存;好像走進時光隧道,窗里窗外變幻快閃,迷茫和留戀同時并存。</p> <p class="ql-block">閨蜜三人組沉湎于老城區(qū)的美景中,因而與一公里外的圖恩與塔克西斯宮殿(Palais Thurn und Taxis)失之交臂。筆者前往購票時,只有德語講解團。所以,一句都沒聽懂。只能多拍照片,回來再翻資料。</p> <p class="ql-block">說到雷根斯堡就不得不提起圖恩與塔克西斯侯爵家族(Fürsten von Thurn und Taxis)。在十五世紀(jì)時,家族因創(chuàng)建了歐洲最早的郵政系統(tǒng)而被晉封為貴族。圣埃默蘭宮(Schloss St. Emmeram)的前身是圣埃默蘭修道院(Kloster St. Emmeram)。十九世紀(jì)以后,成了侯爵家族的宅邸。</p> <p class="ql-block">圖恩與塔克西斯這個名字是一個古老貴族的象征。它作為皇家郵政企業(yè),從十六世紀(jì)起就擁有巨大的財富和權(quán)勢。每年夏天,一年一度的城堡節(jié)都會吸引萬人齊聚雷根斯堡,使這座宮殿成為奪目的焦點。</p> <p class="ql-block">“金色客廳(Gelber Salon)”和“銀色客廳(Silber Salon)”是宮殿內(nèi)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金銀鑲嵌的殿宇光彩奪目。</p> <p class="ql-block">完全用各色大理石裝飾的樓梯間和侯爵雕像彰顯宮殿的富麗堂皇。由于宮殿里還有侯爵家族的后人居住,所以宮殿只開放了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一個憑籍郵政馬車而聞名的顯赫貴族,當(dāng)然會有一座與馬車有關(guān)的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這座博物館位于古典主義風(fēng)格的圣埃默蘭宮馬廄中,收藏和展示了各式郵政馬車、老爺車和轎子等。</p> <p class="ql-block">最吸睛的當(dāng)然還是侯爵的馬車,極盡豪華之能事。</p> <p class="ql-block">宮廷馬廄的北翼設(shè)有巴伐利亞國家博物館(Bayerisches Nationalmuseum)的一個分館,這里展出了從前屬于侯爵家族而現(xiàn)在歸國家所有的奇珍異寶。陶瓷、家具、首飾和兵器向人們再現(xiàn)了一個家族曾經(jīng)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鍍金酒器和用青花瓷器點綴的大型鍍金擺件。</p> <p class="ql-block">名貴的德國“官窯”梅森(Meissen)餐具瓷器。</p> <p class="ql-block">用鉆石和各種寶石鑲嵌的金、銀首飾盒和脂粉盒,用“美輪美奐”來形容已經(jīng)顯得蒼白無力了。</p> <p class="ql-block">圣埃默蘭教堂是圣埃默蘭修道院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風(fēng)格的教堂、色彩斑斕的教堂花窗和教堂前的哥特式本篤修道院大門,將這里演繹成一個莊嚴(yán)肅穆的默禱之地。</p> <p class="ql-block">遭到刑求身中四箭的主教圣埃默蘭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1840年左右,中世紀(jì)的十字回廊里又建造了一座新哥特式墓室小教堂(Gruftkapelle),這里至今仍是侯爵家族成員的安葬之處。水晶棺裝殮的是侯爵夫人的遺體。</p> <p class="ql-block">教堂最值得稱道的是它華麗的祭壇和穹頂壁畫,構(gòu)圖宏大,顏色鮮麗。</p> <p class="ql-block">??【視頻】美不勝收的圣埃默蘭教堂</p> <p class="ql-block">在我們前往雷根斯堡參觀時,皇后號已經(jīng)悄然起錨駛往下一站;德國的邊陲小城帕紹(Passau)。傍晚時分,大巴車將我們直接送到帕紹與皇后號匯合。</p> <p class="ql-block">被稱為“三河城”的帕紹位于德國和奧地利的交界處,多瑙河(Danube)、茵河(Inn)、伊爾茨河(Ilz)在此交匯。三條河流涇渭分明的地理景觀給了帕紹獨一無二的風(fēng)貌。</p> <p class="ql-block">帕紹是多瑙河流經(jīng)德國的最后一座城市,河岸植被蔥蘢,美不勝收。1662年,帕紹經(jīng)歷了一次慘烈的火災(zāi),幾乎全城皆毀。之后,意大利建筑師設(shè)計并重建了這座城市,奠定了令人驚艷的巴洛克基調(diào)。</p> <p class="ql-block">主教領(lǐng)地城堡(Veste Oberhaus)座落于多瑙河和伊爾茨河相匯處附近的山崗上。其地理位置亦可俯視帕紹城和三條河流的交匯處。1219年始建,此后城堡經(jīng)歷了多次改建。在城堡外墻上,清晰顯示了“1499”,就是指完工于1499年的其中一次改建。</p> <p class="ql-block">帕紹的歷史非常悠久,古羅馬帝國時代這里已經(jīng)建城。多瑙河沿岸是一排排各具特色,五顏六色的建筑,十分上鏡。</p> <p class="ql-block">??【視頻】德國帕紹多瑙河上的游輪</p> <p class="ql-block">當(dāng)天晚上,9月30日,中秋節(jié)的第二天,我們在皇后號上享用了德國小牛肉和精美的甜點。</p> <p class="ql-block">從船頂甲板上仰望山上的主教領(lǐng)地城堡,在燈光和一輪明月照耀下,顯得格外美麗。</p> <p class="ql-block">德國帕紹的月亮,十五不圓十六圓。</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在船艙中醒來,發(fā)現(xiàn)整個帕紹都被包圍在霧靄之中。</p> <p class="ql-block">主教領(lǐng)地城堡也在影影綽綽之間。</p> <p class="ql-block">皇后號預(yù)計中午過后啟航開往奧地利。筆者決定利用早餐后的一段時間獨自攀登主教領(lǐng)地城堡。</p> <p class="ql-block">主教領(lǐng)地城堡所在的山崗雖然只有100多米高,但是登山道路卻十分陡峭。早晨九點鐘爬到山頂時已經(jīng)大汗淋淋。</p><p class="ql-block">城堡現(xiàn)在是一座博物館,展示帕紹的宗教和人文歷史。</p> <p class="ql-block">山頂上的大霧讓我十分沮喪。幾乎完全看不到山下多瑙河畔的景致,更看不清河對岸的帕紹老城。</p> <p class="ql-block">我希望太陽盡快升起,大霧盡快散去。但是我必須趕在皇后號啟航前返回船上,所以一直在盤算什么時間我必須開始下山。</p> <p class="ql-block">奇跡終于出現(xiàn),大約十點鐘時,大霧開始消散。多瑙河沿岸的河船輪廓逐漸清晰。</p> <p class="ql-block">“三河”交匯處的三角洲和連接多瑙河兩岸的吊橋慢慢出現(xiàn)在視野之中。</p> <p class="ql-block">老城最華麗的建筑,圣史蒂芬大教堂(Dom St. Stephan)開始從霧靄中走出。</p> <p class="ql-block">山腳下的建筑物已經(jīng)完全呈現(xiàn)。</p> <p class="ql-block">皇天不負(fù)苦心人,十點半時,多瑙河兩岸的大霧基本消失。溫暖的陽光穿云破霧照亮了帕紹老城。</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三顆洋蔥頭一般的塔樓歷歷在目。教堂背后的茵河靜靜地流淌。如夢似幻的多瑙河上仿佛奏響一首夢幻曲。內(nèi)心一陣小激動之后,抓緊時間按動相機快門。</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過程可以說是三步并成兩步。十一點鐘就已經(jīng)回到了帕紹老城。</p> <p class="ql-block">時間尚早,決定在老城里繼續(xù)逛逛。</p><p class="ql-block">帕紹老城雖然歷史悠久,卻不顯古舊。隨處可見的豐富色彩運用功不可沒。狹長的巷子里用色彩點綴的鵝卵石路、色彩斑斕的新老建筑,為老城增填了一些明快與活潑。</p> <p class="ql-block">周蜜和宋蜜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門外的墻上記錄了幾百年間多瑙河洪水水位。顯然,2013年6月3日的洪水已經(jīng)將帕紹游客中心淹沒。</p> <p class="ql-block">周蜜和Mindy的靚照(周蜜提供照片)。</p> <p class="ql-block">這座市民廣場上的Wittelsbacher Brunnen噴泉十分顯眼,它塑造的是帕紹三河圍繞著圣母瑪利亞的生動形象。噴泉背后便是十八世紀(jì)建造的新主教官邸。</p> <p class="ql-block">多瑙河畔,閨蜜團的阿姨們集體出鏡。</p> <p class="ql-block">圣史蒂芬大教堂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的巴羅克風(fēng)格大教堂。帕紹是德國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區(qū)之一,至今仍是帕紹教區(qū)主教駐地,而圣史蒂芬大教堂就是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帕紹經(jīng)歷大火災(zāi)后,該教堂于1668至1678年按照巴洛克風(fēng)格重新修建。外觀高貴莊嚴(yán),內(nèi)部極盡富麗堂皇,壁畫和浮雕花紋精美絕倫,讓人不禁贊嘆藝術(shù)在大教堂的呈現(xiàn)。</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nèi)部由多名意大利藝術(shù)家設(shè)計,整體構(gòu)造莊嚴(yán)肅穆。教堂內(nèi)部以白色大理石為主體,挑高空間讓整個中庭顯得十分開闊,盡顯威嚴(yán)。穹頂?shù)谋诋嬍钱嫾褿iovanni Carlone的杰作,展現(xiàn)出迷人的天堂景象,讓人眼花繚亂。</p> <p class="ql-block">教堂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巴洛克式管風(fēng)琴</span>, 共有17974根聲管、233個音栓。每天中午12:00都有一場30分鐘的管風(fēng)琴演奏,是不容錯過的佳音。</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帕紹老城,古色古香的街道和河邊浪漫優(yōu)雅的氛圍,會讓游客有一種穿越回巴洛克時代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皇后號游輪正點啟錨駛往奧地利。</p> <p class="ql-block">??【視頻】君主皇后號游輪緩緩駛離古城帕紹</p> <p class="ql-block">伊爾茨河在主教領(lǐng)地城堡之下匯入多瑙河的激流。</p> <p class="ql-block">在多瑙河與茵河之間隆起的三角洲,可以欣賞到三條顏色、流量、流速各不相同的河流。許多游客專門前來觀賞這一奇景。</p> <p class="ql-block">如今在帕紹,傳統(tǒng)與時尚并進,猶如一件整體藝術(shù)作品,在古老與現(xiàn)代的交織中迸發(fā)出令人激動震撼的美。 帕紹逐漸消失在視野里,但它的獨特魅力仍然觸手可及。</p> <p class="ql-block">感謝??各位讀者的垂愛。如果您喜歡本文,歡迎點贊、評論、轉(zhuǎn)發(fā)與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