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p><p class="ql-block"> 2023年的夏天,北大教授姚洋在畢業(yè)典禮上對即將畢業(yè)的北大學生說:“樂觀者贏得未來,悲觀者贏得現(xiàn)在?!?lt;/p><p class="ql-block">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聯(lián)系實際,表達你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p><p class="ql-block"> 學生習作</p><p class="ql-block"> 樂觀與悲觀,明燈與警鐘</p><p class="ql-block"> 向紅娟</p><p class="ql-block"> 北大教授姚洋曾言:“樂觀者贏得未來,悲觀者贏得現(xiàn)在。”何出此言呢?</p><p class="ql-block"> 樂觀者,在危機里看到機會;悲觀者,在機會里看到危機。樂觀是燃于心頭使人奮發(fā)的明燈,悲觀是鳴于耳畔令人清醒的警鐘。樂觀和悲觀并不完全對立,當我們只囿于樂觀或悲觀某一單一角度時,我們往往容易陷入狹隘的思維胡同中。</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們唯有權(quán)衡好樂觀與悲觀的尺度,用好樂觀之明燈與悲觀之警鐘,才能立足當下,面向未來。</p><p class="ql-block"> 樂觀是一盞明燈,為身處逆境、窮途末路的人照亮航行的路。君且看,白衣天使陶勇“折翼”,憑著無畏困境的勇氣和堅定的信仰,他再次拿起了手術(shù)刀,救世濟民;君且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姜夢南,從自幼失聰?shù)綀A夢清華,于無聲之中譜寫人生華章;君且看,英國作家狄更斯,出身窮苦,早早輟學,憑著堅強的毅力和不斷的努力,十九世紀最偉大的英國作家得以誕生。試問,如果這其中沒有一顆樂觀的心,他們能做到嗎?樂觀,能讓我們逆風起航,而不是隨風遠去。</p><p class="ql-block"> 悲觀是一座警鐘,給身處安逸、順風順水的人敲醒沉睡的靈魂。于個人,魯迅先生沖破封建主義的桎梏,振臂高呼,“望中國青年都能擺脫冷空氣”;于企業(yè),華為公司安而不忘危,始終堅持“做最壞的準備,最好的努力”的戰(zhàn)略思維;于民族文化,《典籍里的中國》給出了標準的答案——如何在現(xiàn)代社會中化解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危機。正如托馬斯所言:“凡有鳥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如果沒有悲觀主義的警醒,就不會有五四青年運動的盛況,就不會有華為公司突破美國封禁的勝利,就不會有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社會碰撞出的絢麗火花。悲觀,能讓我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p><p class="ql-block"> 當我們對一件事感到樂觀時,請記得用悲觀的警鐘敲醒自己;當我們對一件事感到悲觀時,請記得用樂觀的明燈照亮自己。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中華民族處于偉大復(fù)興之時,接過先人手中沉甸甸的未來火炬,抱凌鑠千古之志,馳驅(qū)豪杰之心,同時代的脈搏同頻共振。</p><p class="ql-block">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橫絕四海。惟愿諸君以樂觀之明燈,悲觀之警鐘,伴于身側(cè),立足當下,面向未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