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段時間,思鄉(xiāng)之情愈熾,前兩次回通山,因通往老家的路正在大修,過高橋而未左轉(zhuǎn),匆匆忙忙,趕回了武漢。</p><p class="ql-block"> 我十四歲時,被擋在學(xué)校門外,十五歲作為生產(chǎn)隊勞力出工差,到道院寺口水庫修水渠,每天五百斤石料,要用我瘦小的肩膀,從五公里以外的山里挑到工地,才能掙夠一個勞動日的工分。肩膀上連磨帶曬,皮肉脫了一層又一層。</p><p class="ql-block"> 夏天,請假回家取糧食,走了八公里路,到楊芳已經(jīng)是中午吃飯時間,從供銷社歺館門口過,忍不住走進去,看到灶臺上一碗煎好的豆腐,問一個瘦高的老者廚師,“要多少線?”老者說,“四角”,我摸摸口袋,低著頭,走出歺館大門,繼續(xù)趕路,到家已是下午。</p><p class="ql-block"> 這一年,我掙到了全生產(chǎn)隊的最高工分,一舉還清了多年積累在生產(chǎn)隊帳上的口糧欠款(超支款)。這一年是1977年,我剛滿15周歲。</p><p class="ql-block"> 1978年,我與剛剛高中畢業(yè)的堂侄代三,一起向生產(chǎn)隊承包副業(yè),每天向生產(chǎn)隊交一元錢。為了完成上交任務(wù),代三與江西人小梁一起去曹家源挑火燒小徑材,五角錢一百斤,一天可以跑四趟,掙二元錢,上交一元,賺一元,但必須天天挑呀!不多久,代山就去參軍了。我因吃不了這個苦,跟著黃英漢組織的楊芳工程隊,去咸寧煤機廠修鐵路,挖土方,用板車?yán)?,下坡時,我身材瘦小,壓不住車柄,硬硬是雙腳離地,被板車掛著飛奔,英漢叔看我這樣太危險,就讓我離開工地,幫他采購一些物資,從此,讓我嘗到了做生意的甜頭。</p><p class="ql-block"> 英漢叔經(jīng)常需要一些鋪板,木盆,木箱類的木材制品,作為禮物送給鐵路指揮部上的頭頭腦腦們,我的家鄉(xiāng)又盛產(chǎn)木材,這個任務(wù)自然就交給了我,我除了完成任務(wù),還可以賺點差價,但次數(shù)多了,貨款往往不能及時報銷到手,直到該工程結(jié)束,英漢叔欠了一屁股債,當(dāng)然也包括我的木材款,到年底了,終于拿到了60元錢,余款至今無果,好在木材都是我在自己山上砍的,虧就虧了吧。聽說英漢叔已經(jīng)仙逝多年。</p><p class="ql-block"> 1978年,我用這幾十元錢,付了姐夫幫買的5元鐵釘款(釘樓板用),然后自己動手,開始拆修父母分給我的祖業(yè),一間廂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78年大修后的廂房。</p> <p class="ql-block">橫林老家門口的小路。</p> <p class="ql-block">原來生產(chǎn)隊時期的碾米加工廠,作為我多出的修路墊資,抵給我做了燒火房。</p> <p class="ql-block"> 1979年,農(nóng)村生產(chǎn)隊逐漸瓦解,我78年的副業(yè)任務(wù)也沒有上交,有的地方開始分田到戶,我們家鄉(xiāng)也開始了各人單干,農(nóng)村改革大幕逐漸拉開。</p><p class="ql-block"> 從此我獲得了自由,四處交結(jié)朋友,并學(xué)著做木材生意??墒?,因為母親病重,不能遠行,只能往返于通山與武漢之間,并逐漸在武漢立下足來。</p><p class="ql-block"> 1984年農(nóng)歷二月二十四,是我此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我母親去世了!</p><p class="ql-block"> 1985年,正月初二,我母親新香年,也是母親五十八歲的生日。</p><p class="ql-block"> 1985年正月初六,給父親舉行六十歲壽慶。</p><p class="ql-block"> 1986年,我將大修后的廂房換給哥哥,把他的樓下小房子給我,以巷道分界,形成完整方塊,便于拆除重建。</p> <p class="ql-block">1986年,第二次動土,拆掉破舊的老屋,重建后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86年改建后,與加工廠土屋面門而對,將加工廠改作廚房。</p> <p class="ql-block">窗下就是出入山村的唯一小路。</p> <p class="ql-block"> 91年的時候,我花一萬一千元(當(dāng)時與一部大哥大手機的價格相等),在興業(yè)街買了一塊地基,95年建成了三層三間臨街房屋,后因資金緊張,于2000年出賣他人。</p><p class="ql-block"> 1992年在漢口復(fù)興村5號,買地自建房屋一棟,占地240平方,后因拆遷壓力,轉(zhuǎn)讓給他人,損失慘重。</p><p class="ql-block"> 98年舉家撤回通山。</p> <p class="ql-block"> 98年,受朋友邀約,一起開發(fā)新城橋頭商住樓,沒賣出去,砸在了手里,后來只有賣掉興業(yè)街的房子,留下了這棟房屋,也是三個孩子童年成長的地方,他們在這里完成了小學(xué),初中的學(xué)習(xí)過程。為了方便孩子上一中,2011年裝修了學(xué)校旁水木清華的一套房子,全家搬到一中陪讀。</p><p class="ql-block">從此,這棟樓房就成了我生活中的雞肋。</p> <p class="ql-block"> 2001年,重返武漢,學(xué)習(xí)花卉養(yǎng)植,綠化管理業(yè)務(wù),成立添美綠化園藝公司。</p><p class="ql-block"> 2002年年底,受方子南,焦大燕邀約,回通山商討開發(fā)玄武巖項目,不久后第一批合作伙伴全部撤出,合作失敗。</p><p class="ql-block"> 2003年,重新組織資金伙伴,創(chuàng)建四海玄武巖公司,此后直至2015年,先后參與了黃黃高速公路武漢繞城高速公路,漢宜高速公路北河段,漢洪高速公路,武荊,杭端等多條高速公路工程的改造和建設(shè)。</p><p class="ql-block"> 2007年8月25日子時,父親去世。</p><p class="ql-block"> 2015年,因礦山被政府規(guī)劃為工業(yè)區(qū),廠礦企業(yè)被強制關(guān)停拆除,從此開始了直至現(xiàn)在的閑居退休生活。</p> <p class="ql-block"> 父親去世后,老家房屋無人管理,大雨大漏,小雨小漏,搖搖欲墜。2016年,拆掉重建。并動員哥哥一齊動手,將父母交給我們兄弟的老業(yè),改頭換面,做成了綱筋水泥的現(xiàn)代式樓房,一勞永逸,煥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老堂前的梁柱已經(jīng)嚴(yán)重腐爛,不堪一擊,這次一起拆了,換上了從武漢買回的嶄新大梁和琉璃大瓦。</p> <p class="ql-block">原來的瓦屋變成了綠樹掩映中的鄉(xiāng)村小墅。</p> <p class="ql-block">2020年的春節(jié),全家人被疫情困在山里,又迊來了一場雪,夫人早上起來,望著樹上的雪發(fā)呆。</p> <p class="ql-block">金色的屋頂,在翠竹林中更加醒目。</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余輝,灑在小墅的墻上,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p> <p class="ql-block">綠樹成蔭,精致的小院。</p> <p class="ql-block">2016年,改建老屋時,把這段坑坑洼洼,不足兩尺寬的土路,鋪上了綱筋水泥,加寬到了兩米。</p> <p class="ql-block">香楠樹蔭下,是金家的土屋燒火房。</p> <p class="ql-block">如今是家里叔侄乘涼打牌的小廣場。</p> <p class="ql-block">改造前的水井空場,是家里人堆放竹木柴火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021年的暑假,組織全灣叔侄兄弟共同努力,將這里改造一新,建成一個可以停放十來輛車的小廣場,夏天,水池里的泉水,冰涼入骨,是納涼的天然場所。</p> <p class="ql-block">2014年,長子出國留學(xué),次子進入大學(xué)生活,舉家重遷武漢。</p> <p class="ql-block">武昌府里煮茶香。</p> <p class="ql-block">晚上,窗外萬家燈火,霓虹閃爍,一片繁華。</p> <p class="ql-block">2023年的春節(jié),一家人喜氣洋洋,歡聚武昌府。</p> <p class="ql-block">人生幾十年,就是一個不斷折騰的過程,變來變?nèi)ィ梢埠?,敗也罷,到老了,身無病,心無愧,門無債主,做一個普通小民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