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7年6月10日,和好朋友一家去南京旅游。提到旅游一定離不開飲食,到異地尋求審美和愉悅經歷,以享受和體驗美食為主體,這樣的旅行讓我們樂不思蜀,意猶未盡!</p> <p class="ql-block">南京第一吃:獅子樓!歷史悠久,環(huán)境復古,菜肴具有正宗南京味道,獅子頭特別好吃。</p> <p class="ql-block">獅子樓的獅子頭名不虛傳!多肉、個大有配菜!</p> <p class="ql-block">紅燒肉!大家一致認為品相 賣相 味道都極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紅燒肉晶瑩剔透,又嫩又軟不油膩。</p> <p class="ql-block">這是糯米燒麥!很香很有滋味!個人比較鐘愛!</p> <p class="ql-block">南京第二吃:苗氏蝦神龍蝦!麻辣龍蝦和蒜泥龍蝦!棒棒噠棒棒噠!100個贊!美味而不貴!蝦香繞嘴三日!嘻嘻嘻嘻</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小龍蝦!個大肥美!個別同志連續(xù)吃兩天小龍蝦!</p> <p class="ql-block">南京甜點:酒釀赤豆元宵!100個贊!</p> <p class="ql-block"> 酒釀元宵是常州特色小吃品種之一,民間過春節(jié)時有吃圓子的風俗。100多年前,裴玉高在傳統(tǒng)圓子中加上酒釀,始創(chuàng)酒釀圓子。其特點:團如玉粒,酒香四溢,風味獨特,清甜爽口!</p> <p class="ql-block">南京鴨血粉絲!一共吃了六家!不管是否正宗,只知我已來過!</p> <p class="ql-block"> 鴨血粉絲湯曾經被晚清《申報》第一任主編蔣芷湘題詩稱贊"鎮(zhèn)江梅翁善飲食,紫砂萬兩煮銀絲。玉帶千條繞翠落,湯白中秋月見媸。布衣書生饕餮客,浮生為食不為詩。欲贊茗翁神仙手,春江水暖鴨鮮知。"</p> <p class="ql-block"> 來歷:有一個很窮的人,殺鴨子的時候用一個小碗裝起來它的血,不料粉絲掉進去弄臟了。無奈,他只好把粉絲和鴨血一起烹飪.卻不料,居然燒出了第一碗鴨血粉絲湯,只見湯汁芳香四溢,引來無數(shù)路人競相猜測這美味的湯是如何烹飪的.財主聽聞此事,封窮人為職業(yè)廚師,專門給財主和他的姨太太們烹飪鴨血粉絲湯.后人遂得此佳肴!</p> <p class="ql-block">南京特色鹽水鴨!南京人愛吃鴨子,做鴨子的本事更是一絕!來南京不吃鹽水鴨就別說來過南京!</p> <p class="ql-block"> 桂花鴨:桂花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早就已經融入到南京城市民的生活當中了。</p> <p class="ql-block">南京第三吃:夫子廟秦淮風味小吃是我國四大小吃之一,列四大小吃之首。夫子廟地區(qū)茶樓飯店,街邊小吃,滿目皆是,形成獨具秦淮傳統(tǒng)特色的飲食集中地。經過多年的努力,夫子廟地區(qū)有七家點心店制作的小吃,因工藝精細,造型美觀、選料考究、風味獨特而著稱,??八套秦淮風味名點小吃為"秦淮八絕"。</p> <p class="ql-block">來到南京大排檔!我們都知道金陵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六朝時期流傳至今,多達80多個品種。名點小吃有葷有素,甜咸俱有,形態(tài)各異,尤其是以秦淮八絕(八道點心)叫絕。</p> <p class="ql-block">看看南京大牌檔的人氣!每天下午4.30分才開門,還需要排隊!外地游客來此地一定要到這里吃一頓!相對來說比較正宗!</p> <p class="ql-block">這是甜品:糖芋苗!女士的最愛!不過本人覺得老盛昌家最地道!</p> <p class="ql-block"> 秦淮名"鯽"!這名字你們是不是浮想聯(lián)翩?</p> <p class="ql-block"> 南京遍地都是鴨血粉絲湯,它的里面包羅萬象——鴨血細膩而嫩滑,鴨肫肉質緊密,滋味悠長,鴨腸富有韌性,緊韌耐嚼,鴨肝質細嫩,味鮮美,有鵝肝的影子。這些七七八八的東西,好吃起來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新鮮,只有新鮮的內臟才能釋放出最豐富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大碗皮肚面可是地道的南京美食,皮肚要炸的很蓬松,許多外地人吃不慣油渣,但是油渣才是精華,整碗湯都會飄著油香味,八分熟的嗆面加上細薄的肉絲、鮮嫩的豬肝、豐潤的腰花,再搭配番茄、蔬菜、木耳、蘑菇,佐料里一定少不了辣油、花椒粉、芝麻粒,一大碗熱騰騰的皮肚面下肚,絕對夠味兒!只可惜忘記拍照片啦!</p> <p class="ql-block">我們始終覺得真正的美食往往都隱藏在城市的角落里,你可以踏著晨曦的微亮,尋訪一家居民區(qū)里的早餐店;也可以在華燈初上時,鉆進一家巷弄里的普通館子;我們曾踏進劉長興,步入老昌盛,邊走邊吃留下了我們的南京足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