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無錫,東林書院是無法繞過一段歷史。</p><p class="ql-block">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這句話對中國每個讀書人的影響都是深刻和久遠的,融成一種血脈基因。 </p><p class="ql-block"> 東林書院創(chuàng)建于北宋,是理學(xué)家程顥、程頤的弟子楊時長期講學(xué)的地方。話說楊時是誰?成語故事程門立雪的主人公之一。東林書院名聲大噪?yún)s是在明朝,萬歷年間,顧憲成等人重興修復(fù)并在此聚眾講學(xué),倡導(dǎo)“讀書、講學(xué)、愛國”,引起全國學(xué)者普遍響應(yīng),東林書院遂成為江南地區(qū)人文薈萃之區(qū)和議論國事的主要輿論中心。天啟年間,魏忠賢為首閹黨把持朝政,將與東林學(xué)院有聯(lián)系的官員稱為“東林黨”,大興冤獄,大批東林人士慘遭打擊迫害。</p><p class="ql-block"> 許多影視作品就是以這段歷史為背景,如《新龍門客棧》《繡春刀》等。</p><p class="ql-block"> 其實,關(guān)于這段歷史,近些年也有不同的思考,大抵就是東林黨既是受害者,同時也是始作俑者??傊?,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p><p class="ql-block"> 歷史,總是存在兩面性。就像那個石牌坊,你走進去,看到一面,當回過頭來,你看到另一面。從不同的角度看,在某些時刻,它對社會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而在另一個時期,它也是一種阻礙。甚至,有時候,即便你看到了它的不同面,但也許它本身并不是原來的那一個。</p><p class="ql-block"> 看懂歷史,如同黑暗中尋到一盞明燈。</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來探討歷史的,我只是個過往史實的好奇者、傳統(tǒng)藝術(shù)的愛慕者。所以,我用鏡頭去記錄那些痕跡,尋訪過去那些事。</p> <p class="ql-block"> 東林書院石牌坊,是東林書院的標志與象征。明代原石坊上題“觀海來游”“洛閩中樞”,明天啟年間書院被閹黨毀。清乾隆年間恢復(fù)石坊,雕有二龍戲珠、丹鳳朝陽、獅子滾繡球、鯉魚跳龍門等精美圖案。坊額上題“東林舊跡”“后學(xué)津梁”,啥意思?舊跡好理解,后學(xué)津梁,意思是后來學(xué)習者成長進步的橋梁和渡口。</p> <p class="ql-block"> 三公祠,擺放了許多文創(chuàng)商品。</p><p class="ql-block"> 史上被稱為公的人,是因為真的有公心、公義、公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尋樂處和來復(fù)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碑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燕居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祭祀孔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依庸堂,是書院的主體建筑,堂內(nèi)懸掛著顧憲成所撰的對聯(lián),成為許多學(xué)者、志士的共同心聲和座右銘。</p> <p class="ql-block"> 依庸堂之名,取久而不變、平常適中之意。</p> <p class="ql-block"> 門口對聯(lián):主敬存誠,坦蕩蕩天空地闊;窮理盡性,活潑潑魚躍鶯飛。</p> <p class="ql-block">上聯(lián)細節(jié)</p> <p class="ql-block">下聯(lián)細節(jié)</p> <p class="ql-block"> 在這個長廊拍照很有感覺哦,蹲了一會,拍了幾張人像,氛圍感拉滿。</p> <p class="ql-block">再得草廬</p> <p class="ql-block"> 草廬因楊時詩作《此日不再得示同學(xué)》而命名。現(xiàn)在是圖書館分館,里面賣些書籍文創(chuàng)。</p><p class="ql-block"> 廬內(nèi)對聯(lián)很有意思。坐閑談?wù)撊?,可賢可圣;日用尋常事,即性即天。</p> <p class="ql-block"> 我非常喜歡這組燈,氛圍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心亭</p><p class="ql-block"> 匾額上紀念旌表的皆為無錫歷代科考中的佼佼者。無錫歷史共有五名狀元、三名榜眼、六名探花、六百多名進士,并有“一榜九進士”、“六科三解元”等美談,真正牛的一批。東林先賢顧憲成、高攀龍、葉茂才名列其中,不禁感嘆,這些牛人講理說道談天論地真的是有資本,俗話說沒地方講理去,可人家就是沒事給你講理的!不過現(xiàn)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匾額是復(fù)制的,原匾現(xiàn)在無錫市博物館內(nèi),我祖上要是有這么一塊,我也天天供起來。</span></p> <p class="ql-block"> 麗澤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是東林書院講學(xué)的主要場所。</span>麗,連接之意。澤,是水。喻意朋友間相互切磋。該堂名由顧憲成親自擬取,指出學(xué)問須大家商量,須用大家?guī)头龇娇傻檬帧?lt;/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年舊德,讀書尚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海名賢,氣節(jié)文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麗澤堂內(nèi)有許多學(xué)生,或坐在椅子上作功課,或在堂內(nèi)進行打掃。</p><p class="ql-block"> 文化的傳承和教化有許多種,但如這里這般講道理的不多,文明和禮儀是讀書人的美德。</p> <p class="ql-block"> 相距不遠,路過秦邦憲故居。</p><p class="ql-block"> 秦邦憲,即博古。</p> <p class="ql-block"> 依舊是不遠,錢鐘書故居。</p><p class="ql-block"> 說實話,在電視劇《圍城》播出之前,我對錢鐘書并不了解。當年先看了電視劇,后看小說,腦子都是電視里的人物形象。若說這部作品究竟有多高的成就,其實我是存疑的。新文化運動時期,被封閉壓抑了許久的思想瞬間爆發(fā),那真是一個群星璀璨大師云集的時代。其實,若拋開他們之間的政見,有時間多看看同時期的作品,對了解當時的思想和文化會很有益處。</p> <p class="ql-block"> 女孩拿著楊絳的《我們仨》在標牌下打卡。 </p><p class="ql-block"> 當然,不得不承認,錢先生和楊先生的文字如其人,極平凡而不普通。當人們在討論婚姻家庭的圍城時,兩位先生其實用人生已經(jīng)做出了答案。</p> <p class="ql-block"> 有一段全息投影展示,是我見過所有全息投影中最逼真最清晰的一段,如真臨其境。</p> <p class="ql-block"> 這個無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泥人展是意外,它就在秦邦憲故居旁邊,門面太不起眼了,我偶然也是因為從秦邦憲故居的院子里穿過才看到這個房子。 </p><p class="ql-block"> 無錫的泥人博物館在惠山鎮(zhèn),原想有機會去看看,沒想到在這里偶遇這個臨時展。展廳中只有一個工作人員,是個志愿者,估計是因為沒人來有些寂寞,主動和我嘮起來,對我的問題更是竹筒倒豆子,毫無厭煩。</p><p class="ql-block"> 拍了好多照片,這些泥塑精美細巧,特別是手捏戲文,無不惟妙惟肖,每一個都值得細細玩味。還有,知道了原來無錫阿福泥娃娃,是分男孩女孩的,男孩叫做阿福,頭上一朵花,女孩叫做阿喜,頭上兩朵花。</p> <p class="ql-block"> 這條街,真是個寶藏。繼續(xù)前行,還有薛福成故居,號稱江南第一豪宅。宅子很大,據(jù)說中西合璧,但我沒更多時間,只能趴在檢票口撿不要錢的地方看了兩眼過過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