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修行是有法可循的,就像道德經第一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是可以被語言描述出來的,但是不是用一種恒?;慕庾x模式來形容的。就一般人而言,修行基本上需要先在俗世中修,在這樣紛繁復雜的俗世中能修得一定的智慧之后,那么這個時候才需要去一個深山老林里面無人打擾的地方去打坐(這個打坐的終極目的就是守住智慧)。</p><p class="ql-block"> 為什么對于一般人來說的修行次第是這樣的呢?我就拿自己親身經歷來講講吧。我是于2022年初的時候遇到現在的師父,跟隨師父學習智慧的。當然還有一個導師跟師父一起教導我拉我成長,提高我的意識頻率。這樣跟著學習了一年多,直到到今年六月份回了一趟老家事情發(fā)生了轉變。在老家呆著的日子里,原生家庭包括周圍環(huán)境的那些負能量不經意間就被我的潛意識給認同了。剛去的時候我的能量還是挺穩(wěn)的,跟老人家處了兩個月,逐漸不對勁了,我開始無意識的自我否定自我懷疑,開始無意識的覺得人生就像他們口中所說的那樣毫無希望了。一個充滿負面能量的人就是什么都不能做也不想做,哪怕想做也容易拖延,這樣的負能量真的會給自己的人生添很多的堵。在原生家庭環(huán)境影響下的幾個月內,我的日記都停更了,就真的內在一點力量都沒有?;睾?诤蟮淖畛跞兆永镆琅f每天陷進對人生失去希望的情緒漩渦中。后來,私教課恢復了,在智慧的師父指引下,我又開始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并且決定在我可以真正掌控我的意識不被影響之前我是不會輕易回老家的。要回去也只能呆極短的時間。</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看你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樣的,帶給你的影響就是什么樣子的,除非你時刻帶著高度的覺察反思能力才能破除這股業(yè)力障礙)。</p><p class="ql-block">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文章開頭說修行一般來說得先從俗世中修的客觀因素。在俗世中不僅僅有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還有社會環(huán)境以及社會上遇見的人帶給自己的影響。如果能在這么龐大而復雜的社會體系當中修得一絲智慧,那么就已經是非常牛的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終極一生都困在單一的思維模式里面出不來,這也是佛家所說的執(zhí)念,而這種執(zhí)念就是帶給自己痛苦的根源。當然,如果你有幸遇上一個好的老師,一個智慧的老師,真的需要好好珍惜。好的老師不是用社會定義的金錢所能衡量的,智慧修得真的很不容易。同時,一個人若是在俗世中修得智慧了,那么就需要找到一個無人打擾的地方打坐去守住這得來不易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修行其實修的是智慧,是多元思維模式,是處理事務有多種辦法的能力。我正在學習的路上,希望每個人都能遇見明師,證得智慧。謝謝關注!歡迎您加我微信與我進行深度鏈接,帶您遇見真正的好老師。</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