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圖 張勇</p><p class="ql-block"> 這幾年,一是由于疫情,二是由于營造自己的美術(shù)館,纏身于繁務之故,之前常年中西游走的藝術(shù)家黃新本,連在國內(nèi)都疏于出游了。偶有就近出行,有活動也主要是在半徑兩百公里范圍內(nèi)開展。前不久,由于疫情因素而一拖再拖的,計劃在廣州十香園(嶺南畫派祖師爺居廉居巢紀念館)舉行的個展,又因展館重新裝修之故再次改期。這個時候,正好西湖藝術(shù)博覽會(下稱“西博會”)組委會對他發(fā)來邀請,作為組委會主要成員之一,陶藝家張堯教授的好友一起參展。</p><p class="ql-block"> 本來,在嶺南畫派和珠三角水鄉(xiāng)人文生態(tài)下成長的黃新本,無論畫風脈絡,還是個人情懷,之于江浙文化,亦有著某種相對顯著的親緣痕跡(在這里暫不展開),自然也早有擇機于華東呈現(xiàn)自己的藝術(shù)的念想。在無了十香園個展時間沖突的情況下,用心籌劃行程,順便藉此次出行之機,補些訪友和文化考察的課。</p><p class="ql-block"> 黃新本邀請筆者同行。筆者這些年專門從事人文藝術(shù)跟蹤研究和寫作,這個當口,正基本完成關于一個鄉(xiāng)村歷史人文的著書工作,又由于藝術(shù)家黃新本亦是筆者長期跟蹤研究的藝術(shù)主體對象之一,與他此次同行,于情理之中。</p><p class="ql-block"> 本次出行歷時15天(2023年10月15日至29日),分三個階段,一是景德鎮(zhèn)和黃山的訪友階段,二是在杭州參加西博會與文化考察階段,三是回程的文化考察與訪友階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尋訪杭州人文(下)</b></p><p class="ql-block"> 黃新本無形中也是嶺南畫派在此展會上難得出現(xiàn)的“代表”。很多人駐足留連,好評如潮,也為嶺南畫派贏得一份尊敬,因此,參展活動非常成功。</p><p class="ql-block"> 展會后,下來的活動就是計劃中的文化考察與體驗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也龐大,暫分上下兩部分。</p><p class="ql-block"> 這是尋訪杭州人文的下半部,內(nèi)容主要是在富陽發(fā)生,而這部分又以尋訪富陽竹紙生產(chǎn)人文生態(tài)為主。</p><p class="ql-block"> 雖然沒有明示,但在人們的認知中,黃新本致力追求純正的藝術(shù),作品指向收藏。在于水墨板塊來講,他向來重視文房四寶,其中之一就是“紙”。收藏指向和定位首先定義了畫紙壽命的高度訴求,其次是對于繪畫技法的“配合”與支持。</p><p class="ql-block"> 實踐中,黃新本一直追尋與篩選合適自己要求的畫紙。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某名牌宣紙自動出現(xiàn)的水痕效果是那么的受追捧,對于他自己來講,反而是某種“局限”,因為這種“預置”的效果很“霸氣”,反而會“抹殺”或“傷害”他本人的某種能力,或者想要表現(xiàn)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一番權(quán)衡與挑選,暫時鎖定使用富陽生產(chǎn)的竹紙。為了這件事情,多年前曾專程趕赴生產(chǎn)基地考察,其行事認真與執(zhí)著風格可見一斑。同樣道理,在長期的使用交流與互動中,發(fā)現(xiàn)“質(zhì)量”不穩(wěn)定,即是每批紙質(zhì)與性能都有一定的差異,這給黃新本增添了一些困擾。</p><p class="ql-block"> “因為我每次都要重新試驗和做出一些適應,有些麻煩?!彼f。</p><p class="ql-block"> 因此,黃新本借此次西博會之機,再次到產(chǎn)地考察,與生產(chǎn)商進一步交流與討論。</p><p class="ql-block"> “我想對他們的各種質(zhì)地的紙充分地試一下筆。”他說。</p><p class="ql-block"> 結(jié)果下來,這是因為這種竹紙是手工制作,每年的原材料由于氣候等因素差異而無法保證紙品性能與工業(yè)紙品那樣穩(wěn)定。</p><p class="ql-block"> “這樣我就明白了。也好,那也就進一步挖掘自己的潛力,因紙質(zhì)而調(diào)整與適應?!秉S新本后來說。</p><p class="ql-block"> 這種調(diào)整與適應,本身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也是一種“藝術(shù)”。</p><p class="ql-block"> 對于紙的態(tài)度,也是一種對于藝術(shù)的態(tài)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部分先從欣賞趙無極畫展開始,有一些內(nèi)容由于篇幅原因,將作為一種“補記”,放在“回程”篇里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畫展與西湖</b></p> <p class="ql-block"><i> 9月20日至2024年2月20日在中國美術(shù)學院美術(shù)館舉辦,為杭州第19屆亞運會重要文化項目、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項目、浙江文化藝術(shù)發(fā)展基金重點項目,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得到法國駐華大使館、中國駐法國大使館、中國駐瑞士大使館特別支持,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浙江省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浙江省教育廳、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美術(shù)學院承辦,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法國文化中心、佳士得協(xié)辦,中國美術(shù)學院美術(shù)館與趙無極基金會聯(lián)合策劃。</i></p><p class="ql-block"><i> 趙無極的藝術(shù)生涯萌生于杭州,杭州哺育了他的藝術(shù)。在趙無極逝世十周年之際,他的一生力作重返杭州?!按蟮罒o極——趙無極百年回顧特展”,展出趙無極重要油畫作品及水墨、水彩、版畫、瓷繪和相關文獻共計200余件,其中油畫作品129件,以六大板塊多角度系統(tǒng)梳理趙無極在不同時期的藝術(shù)探索。</i></p><p class="ql-block"><i> 趙無極是享譽中外的華裔法籍著名畫家。1920年出生于北京,1935年入讀國立杭州藝專(中國美術(shù)學院前身),1941年留校任教,1948年赴法深造。2002年當選法蘭西藝術(shù)學院終身院士,2013年辭世于瑞士。</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i>——摘自中新網(wǎng)</i></p> <p class="ql-block"> 10月25日上午,先看趙無極的特展。</p><p class="ql-block"> 這是入門大廳留影。</p> <p class="ql-block"> 用了一幅大畫題材作海報。</p><p class="ql-block"> “大道無極”。</p> <p class="ql-block"> 與1998年在廣州看到他的畫展一樣,也展出他早年在國內(nèi)畫的油畫,但這次呈現(xiàn)的是靜物。</p><p class="ql-block"> 不論是出國前作品,還是出國后的作品,這兩次展示的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說上一次展示的是強調(diào)抽象與空靈的話,那么這一次強調(diào)的是東方文脈對抽象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 還有人像。</p> <p class="ql-block"> 一些影響他的資料,重點是甲骨文和金文等中國書法。</p> <p class="ql-block"> 這是初去法國,受克利影響的作品,不討好。</p> <p class="ql-block"> 開始將中國金文素養(yǎng)加入。</p> <p class="ql-block"> 特寫。</p> <p class="ql-block"> 表現(xiàn)悲憫。</p> <p class="ql-block"> 特寫。</p> <p class="ql-block"> 巴黎圣母院,紅調(diào)。</p> <p class="ql-block"> 特寫。</p> <p class="ql-block"> 開始要表現(xiàn)風,空間和光,離不開中國金文加持。</p> <p class="ql-block"> 特寫。</p> <p class="ql-block"> 黃新本觀看趙無極紀錄片。</p> <p class="ql-block"> 主題整體像不像一只金文文字?然后字中有字,有空間,有光,有……?</p> <p class="ql-block"> 有百態(tài)的抽象……</p> <p class="ql-block"> 1964年來華講學的相關行政文字。</p> <p class="ql-block"> 贈送資料清單。</p> <p class="ql-block"> 資料。</p> <p class="ql-block"> 大畫,組畫。</p><p class="ql-block"> 趙無極喜歡畫大畫,喜歡一個人,不需要助手,畫的尺寸以自己能搬動為度。</p> <p class="ql-block"> 局部特寫。</p> <p class="ql-block"> 中國美術(shù)學院美術(shù)館的這個從二樓看一樓中央展廳的這種視角設置,很妙,很有趣!</p><p class="ql-block"> 美術(shù)館的此次改善,主要是因應于在杭州舉辦亞運會,“講好中國故事”背景下,國家花巨資升級,以迎接一大批國寶級藏品來展示,比如《千里江山圖》等。</p><p class="ql-block"> 接下來的大展,就是這個趙無極特展了。</p> <p class="ql-block"> 趙無極的彩畫,大概是第二任妻子重病期間畫的,無心畫油畫,畫水墨。</p> <p class="ql-block"> 窗外有詩意,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 入門大廳。</p> <p class="ql-block"> 中國美術(shù)學院美術(shù)館門口。</p> <p class="ql-block"> 中國美術(shù)學院南山校區(qū)大門。</p> <p class="ql-block"> 畫展看完了,逛西湖。</p> <p class="ql-block"> 停下腳步,品茶,體味西湖風光。</p> <p class="ql-block"> “蓮花,這圖畫多美!你試著拍下來,會多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與竹紙有關的人文</b></p> <p class="ql-block"> 富陽竹紙非遺傳承人潘筱英女士是藝術(shù)家黃新本長期繪畫紙材的供應商,這次是進行使用方面的深度交流。</p><p class="ql-block"> 首先來到一個村子的文化廣場。</p> <p class="ql-block"> 這一天正好碰上中國美術(shù)學院文物修復專業(yè)的何鴻老師(左)帶一群碩士研究生來實習。</p><p class="ql-block"> 這是村中族老在講解潘氏祠堂——友于堂。</p> <p class="ql-block"> 巷子。</p> <p class="ql-block"> 流動商店。</p> <p class="ql-block"> 菜園。</p> <p class="ql-block"> 午飯后,到竹紙廠考察。</p><p class="ql-block"> 廠子就設在另一個村子的入口處,首先看到的是多級浸泡池。</p><p class="ql-block"> 圖片左上角處是大蒸鍋,從宋朝就開始了。</p> <p class="ql-block"> 大蒸鍋。</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熱蒸處理后的材料,被放到石碾上碾碎成粉絮狀。</p> <p class="ql-block"> 富陽竹紙非遺傳承人——潘筱英女士在講解制紙相關情況。</p> <p class="ql-block"> 示范鏟理粉料。</p> <p class="ql-block"> 拍攝記錄。</p> <p class="ql-block"> 藝術(shù)家黃新本,試一下。</p> <p class="ql-block"> 何鴻老師動作很熟練,因為他經(jīng)常來。</p> <p class="ql-block"> 等待抽到下一工序的漿料。</p> <p class="ql-block"> 就是這一工序,技術(shù)活,用竹席從稀釋的漿水中隔取出紙坯。</p> <p class="ql-block"> 分離出紙坯。</p> <p class="ql-block"> 紙,出來了。</p> <p class="ql-block"> 疊。</p> <p class="ql-block"> “我也來試試。”</p><p class="ql-block"> 還真試出一張,帶回中山。</p> <p class="ql-block"> 女生一試成功。</p> <p class="ql-block"> 男生二試成功。</p> <p class="ql-block"> 烤紙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文章末尾有人烤紙。</p> <p class="ql-block"> 工具展示,這是臨時放置,因為展廳在調(diào)整裝修。</p> <p class="ql-block"> 潘女士在講成品有關。</p> <p class="ql-block"> 展示一些原材料。</p> <p class="ql-block"> 切紙設備。</p> <p class="ql-block"> 深入了解。</p> <p class="ql-block"> 從倉庫看制作車間。</p><p class="ql-block"> 這已經(jīng)是“劫后余生”。據(jù)說當?shù)赜兴鞠胍坏肚袦绲羲惺止ぶ谱鞣绞?,在包括潘女士在?nèi)的,富有歷史感和歷史使命感的一幫人的力爭下,才保住“這粒種子”——越竹齋手工竹紙,如今“又成了非遺”,過程有些艱辛和魔幻。</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離開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主材就是這種竹子。</p> <p class="ql-block"> 斯山斯水出斯紙。</p> <p class="ql-block"> 到了一個村子,村委有意讓中國美術(shù)學院在此設創(chuàng)研基地。</p> <p class="ql-block"> 討論。</p> <p class="ql-block"> 玩貓與圍觀。</p> <p class="ql-block"> 先識潘家。</p> <p class="ql-block"> 村中夜景。</p><p class="ql-block"> 住處的民宿在另一村子,我們決定摸黑步行回去,結(jié)果充分體驗到古人夜行的情景,是個很特別,有意義的,可以幫助理解古畫的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 很棒!</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被河床那邊的山水風景吸引到。</p> <p class="ql-block"> 很有代表性的富陽地區(qū)的早晨。</p><p class="ql-block"> 那一句本地高聲語,更顯真相。</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雨季水滿,這里更美!”</p> <p class="ql-block"> 回來看到一幫老人在溪邊洗番薯。</p> <p class="ql-block"> 聯(lián)合制作薯粉。</p><p class="ql-block"> 薯粉被這里人運用得出神入化,可以制作出五花八門的食品。</p> <p class="ql-block"> 這一節(jié)亦是來之前的情懷期望,那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尋找有關黃公望的蹤跡和感覺。</p><p class="ql-block"> 今日,這一愿望在潘筱英女士的幫助下實現(xiàn)了。</p><p class="ql-block"> 這是初到富春江邊一刻。</p> <p class="ql-block"> 很巧,撿到一片精致的桶板。</p><p class="ql-block"> “回去可以在上面畫一幅富春江水墨畫!”</p> <p class="ql-block"> 好事成雙,又拾到一片很有意思的木板,中間有一道凹槽,分兩節(jié)。</p><p class="ql-block"> “正好,一節(jié)畫畫,一節(jié)題跋?!鄙徎?平時熟人又稱筆者為“蓮花”)說。</p> <p class="ql-block"> 這位吳姓退休鄉(xiāng)賢(右)聽說黃老師有個游富春江,尋找黃公望足跡寫生的愿望時,他當即表示全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富陽竹紙非遺能傳承,也有他的一份富有保護鄉(xiāng)土文化情懷色彩的功勞!</p> <p class="ql-block"> 午后,又到富春江邊的湖畔居品茶。</p><p class="ql-block"> 來杭州十天有多,本在杭州的古建專家柯軍亦先生(右)由于業(yè)務過于繁忙,也由于過意不去,在時間縫隙里從杭州市區(qū)跑到富陽來與黃老師見上一面。</p><p class="ql-block"> 酒,是回中山后,在珠海再喝上。</p><p class="ql-block"> 那是后話。</p> <p class="ql-block"> 司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參觀富春山館。</p><p class="ql-block"> 王澍是鬼才!</p> <p class="ql-block"> “紙”,在富陽等你。</p><p class="ql-block"> 竹紙,是富陽的一張大名片!</p> <p class="ql-block"> 王澍空間。</p> <p class="ql-block"> 典型的王澍空間。</p> <p class="ql-block"> 主題。</p> <p class="ql-block"> 展出長卷。</p> <p class="ql-block"> 高仿。</p> <p class="ql-block"> 欣賞。</p> <p class="ql-block"> 琢磨。</p> <p class="ql-block"> 郭熙,郭熙。</p> <p class="ql-block"> 宋畫。</p> <p class="ql-block"> 這,就是富春山館。</p> <p class="ql-block"> 富春江邊,那個美!</p><p class="ql-block"> 天公作美,呈現(xiàn)朦朧美。</p> <p class="ql-block"> 有一處觀景臺。</p> <p class="ql-block"> 回望,這據(jù)說還是孫權(quán)爺爺生活過的村莊。</p> <p class="ql-block"> 這姿勢有點喜感。</p> <p class="ql-block"> 遐想……</p> <p class="ql-block"> 晚上在各種質(zhì)地的紙張上試筆。</p><p class="ql-block"> 此行重要一環(huán)。</p> <p class="ql-block"> 欣賞古藉,有三百多歲的。</p> <p class="ql-block"> 欣賞古跡。</p> <p class="ql-block"> 特寫一。</p> <p class="ql-block"> 特寫二。</p> <p class="ql-block"> 越竹齋的紙,和紙的應用。</p><p class="ql-block"> 富陽竹紙,在與故宮等同保護條件下,壽命可超三千年。</p> <p class="ql-block"> 本來一早就要離開南下福建,潘女士來電說要再到紙廠去一趟。</p><p class="ql-block"> 正好看到烤紙了。</p> <p class="ql-block"> 烤紙。</p> <p class="ql-block"> 待烤。</p> <p class="ql-block"> 烤好的竹紙,“越竹齋”的紙!</p> <p class="ql-block"> 藝術(shù)家黃新本昨日制作的竹紙,烤好了,帶回去!</p> <p class="ql-block"> 原來,是富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的學生來學習和采訪。</p> <p class="ql-block"> 藝術(shù)家黃新本向同學們分發(fā)畫冊,分享藝術(shù)。</p> <p class="ql-block"> 別了,富陽!</p> <p class="ql-block"><b>系列待續(xù)</b></p> <p class="ql-block">關聯(lián)閱讀</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4yb7xkms" target="_blank">黃新本東行之景德鎮(zhèn)黃山訪友</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4yjde5pg" target="_blank">黃新本東行之西湖藝術(shù)博覽會</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4ymquiv8" target="_blank">黃新本東行之尋訪杭州人文(上)</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4ywy3mcd" target="_blank">黃新本東行之回程</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