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騰沖市,云南省轄縣級市,由保山市代管,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中國通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門戶和節(jié)點??偯娣e5845平方千米,國境線長148.075千米</p><p class="ql-block"> 騰沖市是云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僑鄉(xiāng)、文獻之邦和翡翠集散地。騰沖在西漢時稱滇越,大理國中期設騰沖府。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歷代都派重兵駐守,明代還建造了石頭城,稱之為“極邊第一城”。旅游景區(qū)眾多,如火山國家公園、和順古鎮(zhèn)、北海濕地、國殤墓園等。</p> <p class="ql-block">一路好風光</p> <p class="ql-block">中國最大的斜拉橋--保山龍江大橋</p> <p class="ql-block">服務區(qū)也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云貴高原海拔不是很高,空氣清新,陽光燦爛,耀眼得使人睜不開眼</p> <p class="ql-block">為了防護紫外線,看這個美女捂得有多嚴實</p> <p class="ql-block"> 云南騰沖火山熱海景區(qū)位于西南8公里處,海拔1520米左右,面積約9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1639年,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到熱海考察,就對熱海地熱景觀做了詳盡精彩的描述。明清時期有"一泓熱海"之稱,是古代騰越十二景之一,"熱海"也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騰沖是中國著名的地熱風景區(qū),全區(qū)發(fā)現(xiàn)有64個地熱活動區(qū),溫泉群達80余處,最高水溫達96.3℃。其中熱力最猛、外部顯示也最為奇妙的便是鑲嵌在城西約8公里的騰沖熱海。這里青山環(huán)抱,一水喧騰,在北起硫磺塘,南接松山箐,東到忠孝寺,西連芭蕉園。</p><p class="ql-block"> 云南地熱資源相當豐富,占全國已知溫泉數(shù)的1/4,以騰沖縣最為集中。騰沖是我國三大地熱區(qū)之一,沸泉遍布各地,其中尤以熱海最有代表性。它是中國第二大熱田,由熱海石、大滾鍋、浴谷、懷胎井、珍珠泉、美女池等構(gòu)成,最高水溫達102度,是中國地熱療養(yǎng)的最佳之地。熱海景區(qū)以黃瓜箐、澡塘河、硫磺塘為中心,氣泉熱泉很多,其中最為壯觀的便是大滾鍋。</p><p class="ql-block"> 騰沖以地熱奇觀而聞名,素有"地熱博物館"之美稱。</p> <p class="ql-block">熱氣騰騰的騰沖地熱公園</p> <p class="ql-block">噴涌而出的地熱噴泉</p> <p class="ql-block">地熱大滾鍋,雞蛋放進去5分鐘就熟,且還特別好吃</p> <p class="ql-block">熱海大滾鍋</p> <p class="ql-block">遍地都是滾開的池子</p> <p class="ql-block">舀到喝水杯里的地熱水,但真的建議不要去喝</p> <p class="ql-block">美麗的洱海</p> <p class="ql-block"> 洱海,在古代文獻中曾被稱為“葉榆澤”、“昆彌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北部。因形狀似人的耳朵而取名為“洱海”。雖然稱之為海,但其實是一個湖泊,據(jù)說是因為白族人民沒有見過海,為表示對海的向往,所以稱之為洱海。</p><p class="ql-block"> 洱海南北長41.5千米,東西寬3—9千米,周長116千米,面積251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0.5米,最深處達20.5米。洱海屬瀾滄江水系,匯水面積2565平方千米,平均容水量為28.2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0.5米,最深處達20.5米。湖水從西洱河流出,與漾江匯合注入瀾滄江。有小普陀、南詔風情島、羅荃半島、雙廊等景點,“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的洱海生態(tài)廊道非常美麗,驅(qū)車在洱海邊,碧綠的洱海就在身邊,遠處蒼山環(huán)繞著洱海,白云在藍天上悠悠的飄蕩,成群的海鷗在湖面上飛翔,構(gòu)成一幅無可比擬的優(yōu)美畫面。</p> <p class="ql-block">洱海邊的亭樓廊榭</p> <p class="ql-block">醉人心脾的洱海</p> <p class="ql-block">藍天碧水,水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洱海上海鷗翔集</p> <p class="ql-block">洱海牌坊</p> <p class="ql-block">蒼山洱海的絕配</p> <p class="ql-block"> 和順古鎮(zhèn),位于云南省騰沖市城區(qū)西南3千米,是云南著名的僑鄉(xiāng)。六百多年來,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詔文化、邊地文化在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獨特的僑鄉(xiāng)文化和馬幫文化,使和順成為云南省四個典型的生態(tài)文化村之一。</p><p class="ql-block"> 和順古鎮(zhèn)依山傍水、環(huán)山而建,綿延數(shù)里,聚落著寺院、道觀、祠堂和眾多小巷,還有100多幢清代宅院,建筑中西合璧,既有徽派建筑的婉約,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兼有東南亞風情。</p> <p class="ql-block">風景如畫的和順</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和順圖書館和順圖書館是中國最大的鄉(xiāng)村圖書館之一,于1924年由華僑集資興辦,為中國傳統(tǒng)的樓房建筑,前置花園,美觀素雅,圖書館中藏書萬余冊,其中尤以許多古籍最為珍貴。和順圖書館占地面積5577.34平方米,現(xiàn)有藏書11萬余冊,分設古籍、民國、現(xiàn)代三個書庫,典藏文獻較為豐富。1980年被納入國家公共圖書館建制。騰沖市和順圖書館被中國圖書館學會評為2018年“全民閱讀先進單位”,該館已連續(xù)兩年獲此殊榮。2020年1月19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和順古鎮(zhèn),走進這里的和順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朱镕基的題詞</p> <p class="ql-block">高大氣派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拱橋</p> <p class="ql-block">風景如畫</p> <p class="ql-block">馬幫公園</p> <p class="ql-block">樹根長在地面的奇樹</p> <p class="ql-block">國民黨在大陸最大的烈士陵園--騰沖國殤園</p> <p class="ql-block"> 騰沖國殤墓園(滇西抗戰(zhàn)紀念館),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西南1千米的疊水河畔小團坡下,為了紀念1944年收復騰沖的中國遠征軍二十集團軍陣亡將士而修建,1945年7月7日落成,園名取自《楚辭》“國殤”篇,墓園占地面積37884平方米。騰沖國殤墓園主體建筑大門、陳列館、忠烈祠、烈士墓、紀念塔等組成,同列布于沿東北至西南的主軸線上,松、杉、竹、柏、杜鵑、山茶映襯其間。</p><p class="ql-block"> 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20集團軍以6個師的兵力強渡怒江,反攻騰沖。歷經(jīng)大小戰(zhàn)役80余次,中國遠征軍以陣亡9618人的代價在9月份收復騰沖。</p><p class="ql-block"> 國殤墓園就是為了當年犧牲的9000多名英魂而建立的,關于他們的事跡一直都未遠去,就如同他們的墓碑一般挺立在這里。</p><p class="ql-block"> 烈士們埋葬在騰沖國殤墓園的小團坡上,坡頂是一座用騰沖特有的火山巖雕鑿的民族英雄紀念塔,塔身正書"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克復騰沖陣亡將士紀念塔",塔基是蔣中正提,縣長李根源書的"民族英雄"四個大字。</p><p class="ql-block"> 以紀念塔為中心,圍繞小團坡,以輻射狀把坡體分為六個等分,每個等分都代表一個師,仍按照戰(zhàn)斗序列整齊的排列在山坡上。墓碑上書陣亡將士的姓名和軍銜,整個烈士家共立墓碑3346塊。因為當年的戰(zhàn)斗異常慘烈,9000余名的烈士中,只找尋到3300余名烈士遺體,甚至還有絕大多數(shù)的烈士無法找到姓名、編號、軍銜、籍貫。當?shù)厝酥缓冒旬斈暌呀?jīng)找尋到的烈士遺體集中火化,以小骨灰罐分別裝骨,集體埋葬在小團坡上。3300多座墓碑,以當年的軍人隊排成整齊列隊,如同整裝待發(fā)的隊伍,時刻等待著軍令的召喚,時刻等待著國家的召喚,也時刻在提醒著我們"勿忘國恥"。</p> <p class="ql-block">山坡頂上的陣亡將士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民族英雄縣長張問德</span></p><p class="ql-block"> 張問德,云南騰沖縣的一位縣長,以其堅韌不拔的抗日精神,成為了一位令人敬佩的抗戰(zhàn)英雄。</p><p class="ql-block"> 張問德曾擔任過騰沖府司法科長、干崖行政委員、騰沖道署實業(yè)科長等職務,但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積極支持抗日事業(yè),展現(xiàn)了卓越的領導才能。1942年夏天,盡管已年過花甲,他毅然出任“縣已不縣”的騰沖縣長,組建了戰(zhàn)時縣政府和騰西北抗日前方根據(jù)地。隨著時間推移,張問德的抗日事跡逐漸為人所知。他的堅持和信仰激勵了更多人,讓大家更有信心抵抗日寇。但當日軍決定勸降他時,張問德的回信成為了一段震撼人心的抗日佳話。日本頭目田島希望勸降張問德,送來了一封充滿偽善之詞的信件,宣揚日本的"為中國著想"。然而,張問德毫不畏懼,毫不妥協(xié),以870字的回信——《答田島書》,為抗日士氣點燃了新的火焰。這封回信堪稱珠璣之作,讓世人無不敬佩。</p><p class="ql-block"> 張問德的英勇行為不僅體現(xiàn)在紙筆之間,還表現(xiàn)在實際行動中。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終于打響了騰沖反攻戰(zhàn)。張問德直接動員上萬民眾,跨越高黎貢山,跨越怒江,向部隊提供了超過四百萬公斤的糧食,為反攻提供了巨大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張問德赴昆明,受李宗仁兩次接見。次年委署順寧縣長。剛到任,即率團深夜出發(fā),剿滅縣屬瓊英鄉(xiāng)積年慣匪龔太久,肅清全境匪患。又增建圖書館,纂修《順寧縣志》,頗著政績。1948年7月卸任,順寧人民獻萬民傘,沿街設香案送行。</p><p class="ql-block">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張問德被推薦為騰沖縣政協(xié)委員、德宏州政協(xié)委員。張問德稟性剛介,一生愛國廉潔,沒參加任何黨派。著作有《秋生草堂詩文》8卷、《偏安騰北抗戰(zhàn)集》8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民族英雄縣長張問德</p> <p class="ql-block">排列整齊的墓碑</p> <p class="ql-block">史迪威將軍(美國人)塑像</p> <p class="ql-block">可恨的小日本</p> <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戰(zhàn)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艾思奇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 艾思奇故居位于和順古鎮(zhèn)內(nèi),是一座磚石楸木結(jié)構(gòu)、中西合璧的四合院。走進小院,西樓和廳樓上陳列著展示艾思奇生平事跡的圖片和相關文字。故居前臨元龍幽潭,后枕鳳山,地勢高曠,環(huán)境優(yōu)美。</p><p class="ql-block"> 艾思奇(1910年3月2日—1966年3月22日)出生于云南省騰沖縣和順鄉(xiāng)水碓村,蒙古族,原名李生萱,中共黨員,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生前是中共中央高級黨校副校長。<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思奇畢生致力于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連毛澤東都向他學習的當代哲學家艾思奇</p> <p class="ql-block">艾思奇故居</p> <p class="ql-block">故居展覽館</p> <p class="ql-block">騰沖銀杏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云南銀杏村位于云南西部騰沖市固東鎮(zhèn)江東社區(qū),有3萬余株銀杏樹。距離騰沖市區(qū)35公里,萬余斤。銀杏村擁有天然連片的銀杏林1萬余畝,共分布有古銀杏樹3000多棵,另外還有幼林1000畝,約33000株。</p><p class="ql-block"> 其中,樹齡1000年以上的十余株,500年以上的有400余株,400年以上的740余株,200到300年的1000余株,一百年以上1200余株,30年以上的1800余株,20年以上的有4200株,全村年產(chǎn)干銀杏果55萬余斤。</p><p class="ql-block"> 最古老的銀杏王樹齡在1300年以上。</p> <p class="ql-block">銀杏小鎮(zhèn)的燦爛銀杏樹</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銀杏樹確實是美</p> <p class="ql-block">銀杏王下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讓人心醉的燦爛銀杏</p> <p class="ql-block">讓心醉的銀杏</p> <p class="ql-block">銀杏樹下的美女</p> <p class="ql-block"> 云南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大致可分為以下幾趟線路:一條是昆大麗,這條線以前去過,昆明--麗江--大理,包括石林、玉龍雪山等;另外還有一條是西雙版納線路,野象谷、原始森林、孔雀園、孟泐大佛寺、潑水節(jié)等;還有就是這次我們?nèi)サ木€路,騰沖--保山--瑞麗等,但這次因為疫情原因瑞麗不開放。如是跟團去,就得去去好幾次,如有閑有錢自由行則所有景點可以一網(wǎng)打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