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鄭緒嵐演唱的《牧羊曲》,回蕩在少林寺景區(qū);路旁一個個石頭樣貌的廣播喇叭,賣力的循環(huán)播放著這首歌,就像廬山景區(qū)循環(huán)播放《廬山戀》一樣。非常有畫面感的一首歌,將我的思緒拉回到了1982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年,電影《少林寺》讓無數年輕人心潮澎湃,對少林功夫頂禮膜拜的同時,更是對少林寺充滿了向往!電影是我花兩塊錢在井下公司俱樂部看的,牧羊女甩鞭放歌、李連杰雙臂挑水的形象至今記憶猶新。當年我剛參加工作,工資是35.5元,兩塊錢相當于現在的200塊了吧!據說當時各大影院一票難求,有的票價甚至被黃牛炒到了一輛自行車的價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終于來到了嵩山少林寺。看著影片中的嵩山和少林寺變成實景,夢想中的圣地出現在眼前,內心還真有點小激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占地面積約576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527年,少林寺迎來了一位傳奇的人物——印度的菩提達摩,他在五乳峰下面壁9年,創(chuàng)立了中國禪宗,由此使少林成為禪宗第一祖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是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和中國功夫的發(fā)源地,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因其歷代武僧潛心研創(chuàng)和不斷發(fā)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禪宗“天下第一名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登封目前擁有各類武校數十座,在校武生八萬多人,學員來自世界各地,被譽為“世界功夫之都”。在少林寺景區(qū)內也能看到兩三個武校,學員們每天都在上課練功,就好像每天都在進行少林功夫表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著充滿陽剛之氣的武校學員們朝氣蓬勃的樣子,感覺自己都被感染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禁反思</span>當下的中國教育:我們的教育到底該向何處去?我們究竟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中小學生每天連續(xù)十幾個小時讀書、做題、補習、預習,不鍛煉、不做家務,不學習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甚至書包都要由家長幫著背;個個小眼鏡、一個個弱不禁風、或胖或瘦、缺乏活力的樣子,不禁心疼:這恐怕是與教育的本質背道而馳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國古代就講究文武兼修,毛主席也曾發(fā)出過“文明其精神、<span style="font-size:18px;">野蠻其體魄</span>”的號召。如果全國的中小學每天都能安排一小時的武術課,由專業(yè)武術教師負責訓練,相信廣大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一定會煥然一新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去少林寺途中看到的石刻圖案,青色的“禪”和黃色的“定”交相輝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佛教中的五色:一為青色,示“禪定”;二為黃色,示“金剛”;三為紅色,示“精進”;四為白色,示“清凈”;五為橙色,示“忍辱”。五種顏色合為雜色,象征佛陀的智慧包含五種,即“五般若”:一實相般若,二境界般若,三文字般若,四方便般若,五眷屬般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歡喜地,位于少林寺的東側,門內是彌勒佛銅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彌勒佛是未來佛,其“大肚能容”、“笑口常開”的喜樂形象深得人們的喜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快到少林寺山門時,發(fā)現一群人手持長槍短炮對著幾個練武的僧人拍照。據說是一個攝影團專門邀請的武僧表演。光影中,僧人矯健的身姿在紅墻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英武。我用手機也蹭拍了一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終于看到少林寺的山門了。從1982年電影中的影像,變成眼前真真切切的實景,過去了整整41年;我也從一個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18歲青年,變成了一名即將退休的中老年人。人生如夢,轉眼就是幾十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門左側山墻上寫著“大乘勝地”,右側則是“禪宗祖庭”,由此彰顯出少林寺在中國佛教中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內各種碑刻林立,古樹參天,令人頓生崇敬之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王殿前這棵巨大的銀杏樹,樹高25米,冠幅37米,樹齡已有一千五百年了。金葉滿樹,遮天蔽日,令人心情沉靜而愉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銀杏樹掩映下的天王殿,莊嚴神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中匾額“天下第一祖庭”,為乾隆皇帝御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看“天下第一祖庭”,感覺有點自夸,因為洛陽白馬寺才是“中國第一”。后來得知是乾隆皇帝御筆,才知是“言出法隨”,“君命不可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門前有對聯一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聯是:三乘七寶金剛護法渡迷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聯是:七證三師菩薩參禪開覺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譬喻品》用羊、鹿、牛三車譬喻聲聞、緣覺、菩薩三乘;《阿彌陀經》中所說七寶是:金、銀、琉璃、珊瑚、硨磲、赤珠、瑪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師”指戒和尚、羯磨師、教授師,“七證”指七位蒞臨證明的戒師,合稱為十師或十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側看天王殿,飛檐翹角則平添了幾分超脫和飄逸之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內碑亭林立,歷史久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現有各類碑刻204方。其中豎碑123方,嵌碑65方,散殘碑刻16方。 碑刻的刻制年代分別為:北齊1方;唐代7方;宋代6方;金代2方;元代13方;明代70方;清代30方;民國1方;現代33方;年代不清41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李世民碑”、“唐玄宗御書”、“乾隆御碑”、董其昌、米芾書法以及郭沫若、金庸等現代書法尤為珍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鐘樓立于東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鼓樓立于西側。暮鼓晨鐘,由此可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鐘鼓樓原建筑毀于1928年的兵火,1994年進行了重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夕陽下的鼓樓,光影效果很好,多放一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的大雄寶殿,莊嚴肅穆,氣勢非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雄寶殿是全寺的中心建筑,1928年被軍閥石友三燒毀?,F存為1985年重建。該殿是面闊五間的重檐歇山式建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大雄寶殿的獨特之處在于:在三世佛左右下方,各塑有一尊達摩祖師和少林寺棍術創(chuàng)始人緊那羅王的站像。另外,在該殿中間有兩根大柱下還有麒麟雕像,預示了禪宗佛教是完全漢化的中國式的佛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側看大雄寶殿,則是飛檐斗栱,古樸神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讓我懷想了幾十年的少林寺,大雄寶殿無疑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中心建筑,借助夕陽返照,必須不同角度多留幾張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雄寶殿的殿頂、脊獸和裝飾,都有很多佛教含義和故事蘊含其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屋脊上的神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騎鳳仙人。被安置在飛檐的最前端,就是寄托著天不絕人、遇難呈祥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龍:龍是水族之王,是所有江河湖海的總管,能夠震懾火災,也是皇權的象征。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鳳:雄者為鳳,雌者為凰,鳳凰是百鳥之王,也是龍的伴侶。古人說是明君在位,有鳳來儀。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獅:獅是百獸之王,又是宗教里的“護法”,神佛的坐騎,因其威武勇猛,用來鎮(zhèn)守宮殿。古建筑常在門前擺放石獅,其實就是高檔的“看門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狻猊:相傳是比獅子還要兇猛的巨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獬豸:是善于辨別忠奸的神羊,見到有人爭斗,就會用角去觸擊無理的一方,所以清代都察院里的監(jiān)察御史,官服的“補子”上邊繡著獬豸圖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樸典雅的觀音閣,在夕陽和白云飄渺中顯得格外神圣莊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觀音殿始建于清代,為硬山式建筑,面闊三間。殿內供奉白衣大士盤坐銅像,兩側侍立著財神和龍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藏經閣厚重古樸。殿外門頭,懸掛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所書豎匾——“藏經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藏經閣又稱法堂,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間(1345)。雍正十三年(1735)敕修少林寺時,原藏經閣藏經移貯法堂,故法堂又稱“藏經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藏經閣原建筑毀于1928年大火,1993年按舊制重修。該閣面板五間(19.16米),進深四間(14.32米),通高16.207米,為單檐歇山式建筑。藏經閣內存有《中華大藏經》《龍藏》《大正藏》《高麗藏》及其他典籍計數萬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藏經閣大殿內,供奉著一尊漢白玉臥佛像,為緬甸國少林弟子1996年捐贈。月臺下,有一口大鐵鍋,明萬歷年間鑄造,據說是當時少林寺僧人炒菜用的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是無數信徒和游客心目中的圣地,祈福牌掛滿寺內不同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莊嚴肅穆和高大宏偉,幽靜典雅也是少林寺的風格之一??催@座神似四合院的門樓和清雅的石階,你會懷疑是否來到了某位世外高人的隱居之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雪亭前的這處“女貞抱柏”,吸引了眾多游客的關注。據說古老挺拔的側柏由少林寺僧人栽種,女貞子則是由日本求法僧人栽種,已經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了。中日佛教以這種纏繞、扶持的方式呈現于世,歷經數百年仍然生機盎然、枝繁葉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折不撓、歷盡滄桑的古樹,似乎飽含禪意,默默的注視、警示和激勵著世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夕陽下的禪房,靜靜的佇立,明亮而充滿智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兩句古詩:“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千佛殿,現為西方圣人殿,又名毗盧閣、毗盧殿、千佛閣,坐落在少林寺立雪亭后寬闊壯觀的大月臺上,是少林寺最后一座殿宇,也是寺中最大的殿閣建筑,面積達幾百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殿內供奉的是達摩祖師。古印度在中國的西方,中國佛教歷史上就稱古印度為西天,稱中國為東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殿內東、西、北三面的墻壁上,有明代建殿時繪制的巨幅“五百羅漢朝毗盧”彩色壁畫。該畫幅總長42米,高7.5米,面積為315平方米。壁畫共分45組,計有495個羅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佛殿內的方磚地面上,有四十八個深淺不同的腳窩,是寺內武僧練腿上重功形成的。進寺學武,必須先練三年腿功,綁沙袋站樁、蹲樁,天長日久,就形成了方磚地面上深淺不一的腳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達摩,南天竺僧,南朝時從海路來華,后渡江至嵩山少林寺,被稱為西天禪宗第二十八祖和東土禪宗初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于“西天圣人殿”西南側的“達摩造像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經意間發(fā)現造像底部有“建立:日本宗教畫法學院 日本禪畫家協會監(jiān)制 中國少林書畫院”的字樣,網絡搜索到中國收藏網的如下新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達摩造像碑落戶少林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04-05-1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前,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嵩山少林寺眾僧與日本宗教畫法學院、禪畫家協會組成的朝拜團在少林寺隆重舉行達摩大師造像碑大型揭碑儀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據介紹,此次由日本宗教畫法學院、禪畫家協會捐資建造的達摩造像碑,是在中國南宋時期繪制的《達摩只履西歸圖》的基礎上,經過精心設計、選用上等青石精雕細琢而成。碑高4米,寬1.5米,石碑上的達摩靈光四射,背后有十一尊樂伎天,手持笙管樂器,神態(tài)各異。碑刻雕琢工藝細膩,層次分明,充分體現了原畫作的精神風韻,有著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朱門大戶與小家碧玉兩種對比強烈的建筑風格在這里完美相融,我說不清楚,只感覺胸中滿是愉悅和寧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方丈”是寺廟里的最高領導,少林寺方丈應該是擁有絕世武功的高僧了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乾隆帝曾在這里住過,所以也叫“龍庭”。正因為乾隆皇帝住過,所以少林寺的方丈室處于寺院的中軸線上,規(guī)格很高。一般寺院的方丈室都偏于一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塔院,位于少林寺常住院西部,六祖殿西側,占地1300平方米,為寺院早期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院內保存有北宋元祐二年(1087)建造的釋迦佛塔和下生彌勒佛塔兩座磚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圖這尊佛塔是下生彌勒佛塔。當時已近日落,我匆忙中拍了一張就出了少林寺,沒有仔細尋找釋迦佛塔,有點遺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1500年的生命歷程中,少林寺經歷了4次大劫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次劫難為“周武滅法”。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于全國。尤其是北周武帝宇文邕時期,人們信奉佛教的熱情,空前高漲,國家大量田地無人耕種,良田荒蕪,國庫空虛。就連后宮的李皇后和其他五位妃子,也因信奉佛法相繼出家。公元574年,周武帝一怒之下,政令全國200多萬僧人、道士,一律還俗,寺院財產一律充公?!渡倭炙卤酚涊d:(周武帝)“斷釋、老之教,率土伽藍,咸從廢毀?!鄙倭炙略谶@次“滅法”行動中,破壞嚴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次劫難為“大業(yè)之火”。公元618年,少林寺被山賊放火焚燒。唐人《少林寺碑》記載:“大業(yè)之末,此寺為山賊所劫,僧徒拒賊,遂縱火焚塔院,院中眾宇,倏焉同滅?!币灿腥苏f,此把火是自立是“鄭王”王世充放的,目的是為了搶劫少林寺的土地和財產,并由此引發(fā)“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但是沒有正史記載作為支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次劫難為“會昌毀佛”。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間(840年-846年),由于國家?guī)捉洃?zhàn)亂,國庫虧空,而當時的佛教寺院擁有的土地,不用向政府繳納課稅,僧侶也免除賦役,佛教寺院的經濟過于雄厚,損害了國庫收入。于是,唐武宗下令全國,強制拆除寺廟,僧侶還俗。據《中國佛教》記載,當時全國拆毀大小寺院4萬多所,還俗僧尼20余萬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次劫難為“二八火厄”。1928年的中國,處于北伐戰(zhàn)爭與軍閥混戰(zhàn)時期。當年3月15日,吳佩孚集團軍閥樊鐘秀,與馮玉祥集團石友三交戰(zhàn)。后來樊鐘秀兵敗,藏兵少林寺。石友三率部攻打少林,并一把火點燃法堂,將寺內眾多經文、碑刻、木刻版《少林寺志》等珍貴文物,焚燒殆盡。這是自隋唐以來少林寺所遭受的最慘重、最令人痛心的、最無法挽回的一次浩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風雨千年,生命力頑強、驚人。如今,幾經修復,依然沐浴著春風、生氣盎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少林寺長住院出來向西,經過這個“以名作畫”的店鋪。店鋪的招牌是一個非常吸睛的“佛”字:既是一個字、更是一幅畫;既有禪意、又有畫意,顯得格外有新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塔林是登封“天地之中”八處十一項歷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位于寺院西300米處,是少林寺歷代高僧安息的墓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林寺塔林占地面積約14000多平方米,現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現代共計248座佛塔,是中國現存規(guī)模最大、數量最多、建塔時代最全、跨越時間最長、文物價值最高的一座塔林,集古代磚石建筑、雕刻、書法、繪畫藝術之大成,被專家學者譽為是“古塔藝術博物館”,于1996年11月20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年看電影《少林寺》,精彩的打斗場面把少林寺塔林演繹成了炫目的風景。后來才知道塔林是高僧大德們的墓地,感觀上也由此增加了幾分肅穆和敬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許是少林寺的歷代高僧怕“墓地”把塔林的風景屬性降低,使人產生沉重感,邊上的導游開講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不要以為少林寺高僧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大家看這座行正禪師塔,建成于1992年,是少林寺第29代方丈行正的墓塔。整個墓塔就具有非常濃郁的現代氣息:須彌座的石雕上有汽車、火車、飛機甚至還有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這反映出禪宗的入世說和時代說,代表著禪宗的發(fā)展不脫離現實、不遠離時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年看《少林寺》電影中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以為是對佛祖的調侃和不敬,現在看來,禪宗也許更強調的是內心對佛的敬重,外在形式是可以隨時代和現實的發(fā)展而調整和變化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經在網上看到過很多不看好少林寺的言論,心里也產生過動搖。但是,當我實地看到少林寺后,立刻就被它的古樸和厚重所感染。少林寺,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佛教知識,絕對值得一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