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隨著疫情結(jié)束旅游市場得到復(fù)蘇,之前心心念念的云臺山于十月十七終于得以成行。</p><p class="ql-block">此行游覽的第一站是赫赫有名的郭亮村。郭亮村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它坐落于南太行山脈千仞崖壁之上,與外部聯(lián)系僅依靠一條天梯維系。因此山上的村民除了換取必要的生活用品之外一般很少下山,生活十分艱辛。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這種近乎于與世隔絕的狀況即使解放后也沒得到很好的改觀。就這樣一年又一年一直維持到上世紀(jì)的七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1972年村民們下決心用自己雙手改變現(xiàn)狀,打造與外界聯(lián)系的坦途。于是他們在13位領(lǐng)頭人帶領(lǐng)之下自行集資,采購了大量的鋼錘 、鋼釬,前后整整花了五年時間,硬是在120米高的峭壁懸崖中一錘一錘地鑿出了一條高達(dá)五米、寬四米,全長一千三百米的石洞——“掛壁公路”。在一沒有任何機(jī)械設(shè)備,二沒有外界支援的情況下,完全憑一雙手和毅力,在懸崖峭壁中將這條絕壁長廊打通。整個建造過程共打斷了四千多把鐵錘,消耗掉12噸鋼釬,他們這種不畏艱險,不屈不饒的精神感天動地,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堅韌不拔意志為世人贊頌和欽佩。</p> <p class="ql-block">在修路的過程中為了采光,他們每隔一段距離就鑿穿一堵山體,解決了洞里面不至于太黑暗的問題。</p> <p class="ql-block">從山洞鑿出的“窗口”望出去,藍(lán)天白云下整個太行山脈盡收眼底,山峰蜿蜒起伏,連綿不斷,雄偉壯觀,景色絕佳。游客紛紛拿出相機(jī)手機(jī)留下這難得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在修路的最困難階段,輝縣教育局也組織了兩百多名老師前來援助,二零一四年當(dāng)?shù)芈糜尉趾痛逦瘯亓⑹o(jì)錄了他們當(dāng)時壯舉,供參觀者瞻仰。</p> <p class="ql-block">這是后人在山體上模擬出來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在對面山頂上可以很清晰看到整條“掛在”峭壁上的公路,還可以看到山洞入口出口處來往參觀游覽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掛壁公路的開通后,村民從此告別狹窄危險的天梯,生活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郭亮村由此而聞名遐邇。這條南太行的首條穿山隧道,也被稱為“太行隧道之父”,它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十八條公路之一,堪稱世界奇跡。</p> <p class="ql-block">隨著“掛壁公路”的開通,村里名氣越來越大,前來參觀游覽的人絡(luò)繹不絕,他們的英勇事跡被世人傳頌,同時也吸引了影視工作者的眼光,例如謝晉導(dǎo)演的《清涼寺的鐘聲》,郭達(dá)主演的《舉起手來》等等知名影片都在此拍攝。</p> <p class="ql-block">旅游歸來,心里一直被郭亮村壯舉感染,久久難忘,不由得想起毛主席著名文章《愚公移山》,文章中他特別借用古代“愚公”之名,就是要倡導(dǎo)后人繼續(xù)發(fā)揚(yáng)“不怕困難,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巧的是寓言故事發(fā)生在太行山,而郭亮村正處在南太行山脈,現(xiàn)實(shí)生活中他們的英雄事跡不正是現(xiàn)代版“愚公”的真實(shí)寫照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