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邊的故事不全是情趣與神奇,有時也枯燥乏味,海水漲潮時無所事事,實在無聊時我都會坐在海邊的石頭上,看著深藍色的大海沉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嗲……嗲嗲……”?!拔梗壬?,在干嘛?沒事跟我去兜風去!”一陣摩托車喇叭聲把我拉回現(xiàn)實,我抬頭一看是徐醫(yī)生向我招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哪里兜風?”我一邊說一邊上了海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醫(yī)生:“噢,是小洼港有人生病了,我去給人家看病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去給人家治病去,我跟著去有啥勁?”我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醫(yī)生:“你閑著也是閑著,今天帶你去見一個奇人,讓你也開開眼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奇人?什么奇人?”我來海邊有好幾年了,何況小洼港距離八道垛子也不太遠,沒聽說過有什么奇人?我疑惑地問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醫(yī)生:“你到那里就知道了,趕快上車吧,我還趕著給人家看病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于好奇,也出于無聊,我上了他的摩托車,一溜煙向小洼港奔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道垛子到小洼港約有兩公里,半支煙的功夫就到了。小洼港因小得名,有幾戶漁民,更多是養(yǎng)紫菜的,這里的房屋和我那里一樣極其簡陋。我們來到一戶人家門前停下,這家房子讓我眼前一亮,倒不是這家房子如何富麗堂皇,但確實與眾不同,人家都是磚頭瓦爍砌成的,而他家卻是清一色的方磚,房子比人家高出許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和徐醫(yī)生一前一后進了門,這家人正在吃飯。我很疑惑,現(xiàn)在不中不晌的他們吃的早飯還是午餐?不得而知。只見女主人一邊吃飯一邊哄著懷里的小孩,可能就是這個小孩生病了。男主人少言寡語,只和我們打了一聲招呼就埋頭吃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趁著醫(yī)生給小女孩看病時間,我開始打量起來。屋里比別人家寬敞許多,但依舊破爛不堪,沒有一件像樣家具,一張床上面堆滿舊衣服。桌邊還有兩個稍大一點的女孩,也在默不作聲吃飯。我忽然發(fā)現(xiàn)男主人嘴巴是歪的,看他樣子個子很高,皮膚黝黑,蓬頭垢面,一看就知他能吃苦生活不太講究之人。更讓我吃驚的是他吃魚的樣子,別看他嘴歪,一條筷子長的丁魚,從他嘴里經(jīng)過,魚肉不見了,魚頭和魚骨頭魚刺完整地出來,然后整齊地擺在桌上。我汗顏了,要吃多少魚才能吃出如此境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來的路上,醫(yī)生還風趣問我,開了眼界沒有,黑臉大漢叫倪三歪,他沒有大名,只有綽號。他吃魚方法堪稱一絕,捕魚絕技在方圓數(shù)十里內(nèi)無人能敵,家世頗為凄慘!我出于好奇,也出于同情繼續(xù)追問,醫(yī)生才娓娓道出李三歪傳奇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來,倪三歪在三歲時,他的父母在一次下海捕魚過程中雙雙遇難,他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鄰居見他實在可憐,東家魚頭、西家魚尾讓他活了下來。當他長到十來歲時,由于沒有父母教養(yǎng),他性格孤僻,很少與人交流。不僅偷拿別人家的魚干,還在魚干上撒尿,鄰居見狀紛紛指責,他成了令人生厭的小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天海上刮了一陣冷風,眾人發(fā)現(xiàn)他嘴巴歪了,有人對他戲說到:“小孩不學好,嘴巴就會歪的,如果再不學好,下次就是眼晴瞎了、耳朵也會聾的!”嚇得他以后再也不敢做壞事了。由于沒錢也沒人帶他去醫(yī)院治療,他的嘴一直歪著,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倪三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從人們送給他一個綽號后,他的名聲外揚,右鄰又舍見他都繞著走,不再施舍食物給他。為了生存下來,倪三歪只能靠拾海維持生命。父母在世時的兩間破屋年久失修,早已墻倒屋塌無法住人,無奈之下他住進日本鬼子侵略中國時留下的炮樓里,據(jù)說當年打扙時炮樓里死了不少人,經(jīng)常鬧“鬼”沒人敢住。三歪管不了這么多了,嚇死總比凍死強。說來真的奇怪,自從三歪住進碉堡里,沒聽他說過見到過“鬼”,日子過得挺安然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過了多少年。一天早晨,一只千年大海龜被海浪送到沙灘上,小洼港的漁民們以為海龜擱淺了,眾人出于好心把大海龜送回大海。誰知第二天,海上一陣狂風大作后,漁村滿目瘡痍,三歪住的堅固炮樓也未能幸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據(jù)說那只海龜是犯了天規(guī),被罰上岸的,漁民出于好心才把它送回大海,龍王大怒,命三太子掃平漁村。雖然這種說法過于神話,但兩者之間如此巧合,不難讓人浮想聯(lián)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災(zāi)后重建,人們把目光投向炮樓的方磚,有人偷偷拿一些方磚回去修房,結(jié)果沒幾天家里就死了人,聯(lián)想到前些天送海龜事件,可能又觸犯天條了,從此沒人再敢打炮樓方磚主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說倪三歪哪信這個邪,炮樓本來就是他的家,他的爹媽早死了,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要死人就剩他了,他心想我上無片瓦下無過土,死了也好,免得受其罪。俗話說:“無牽無掛,天不怕地不怕!”他在炮樓旁邊空地上,用炮樓的方磚砌成三間房,一直住到現(xiàn)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光陰荏苒,一晃三歪到了婚嫁年齡,看著同齡人娶妻生子,他好生羨慕!看看自己家徒四壁,兩眼空空,舉目無親。他開始審慎自己,他要為自己理想中的生活而奮斗,他也是七尺男兒,不能這樣茍且偷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是骨感的。這里的漁民換了一茬又一茬,剩下的都賣了機動漁船到深海捕魚。三歪知道靠海吃海的道理,他決定像他父母那樣下海捕魚。他沒錢賣漁船漁具,起初他用人家廢棄的網(wǎng)做成一個漁具叫“帆”,在岸邊不遠處捕一些小魚小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次,他發(fā)現(xiàn)幾條大魚在帆外面一個破處專吃跑出來的小魚,他突發(fā)奇想,如果有一種漁具在帆后面定能捕到大魚。第二天,他自己制作了一個三角形推網(wǎng),果然捉回幾條大魚。然而,淺水里很少有大魚,他好幾天沒捉到一條,只有到深一些地方才有大魚,但他沒漁船,一切都是徒勞與空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個老漁民告訴他,在很久以前有人踩高蹺下海捕魚,但早已失傳沒人見過。三歪為了生存,他用木頭自制高蹺在陸地上練習,不知摔了多少跤。有一天,他踩著高蹺下海捕魚,這個方法很奏效,那一天他捕了很多魚。漸漸地他越捕越遠,高蹺也越踩越高,他下海有四副高蹺,最高一副高達一丈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了這捕魚絕技,他的日子不再饑寒交迫,口袋里有了些積蓄。好心人勸說他該娶個老婆做做飯洗洗衣服。不久,他真的從外地買來一個小蠻子,第二年就有了女兒。有了老婆孩子三歪更勤奮了,不管暑去冬來、春來秋往,在大海的波濤里總會見到一個人獨自拼殺、搏擊、奮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歪知道這樣捕魚就是在玩命,遲早要死在大海里。每次下海前都會用一根長長的繩子,栓在自己腰上,另一端讓老婆孩子守在岸邊,如果他遭遇不測,叫老婆孩子一定要把他尸體拉回岸邊,他不想像父母那樣死后連個尸體都找不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天,三歪捕了很多魚,那天風浪特別大,加上魚多很沉,他被波濤推翻,一丈二的高蹺他無法站立起來,整個人沉入海底。岸上老婆孩子見狀拼命拉繩子,當他被拉到岸邊已奄奄一息,手里還緊緊抓住一網(wǎng)兜魚。老婆孩子嚇得哇哇大哭,在不斷哀嚎聲中,三歪竟然醒了過來,苦笑著對老婆說:“我死不了,你們還等著我抓魚給你們吃呢!”一家人再次抱頭痛哭,凄慘的哭聲在海邊久久回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經(jīng)過醫(yī)生的敘述,這位平凡中的奇人展現(xiàn)在我面前,為了充分了解三歪捕魚絕技,我還特意去觀看了一次。據(jù)說也有人模仿三歪獨門絕技,但無一人成功。這種“自殺”式捕魚技術(shù),但凡有一丁點出路的人你是學不會的,只有瀕臨絕境,不生則亡的人才有如此毅力和膽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透過倪三歪的凄慘身世和傳奇人生,我們不要忘記在地球上角角落落里,依然還有許多人為了活著舍身忘死,依然在叢林法則面前廝殺求存。我們敬畏自然,我們敬畏文明,更要敬畏那些小人物艱辛歷程,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zhàn)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我們無法選擇身世,所有一切都靠自己爭取和奮斗,無論其結(jié)果是悲是喜,但可以慰藉的是,我們不枉在世界上活了一場,每天的太陽與別人一樣光芒萬丈!</p><p class="ql-block">(本文發(fā)表于2023年11月22日《美篇》獲“精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