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提起大別山區(qū)的著名驢線,從跑馬場上金剛臺的十里長坡和主峰白馬尖、多云尖下十里長崗有得一比,都是漫漫長路,讓人走到崩潰。而跑馬場的十里長坡在鐵沖水庫下的公路沒有修好之前遠遠不止十里,達到15里之多,我們初登跑馬場時,就是從公路上去的,向上15里,陸續(xù)穿過仙人歇腳,越過險崖峰、繞過偏頭峰到達東西河分水嶺的盡頭椅子石,才算剛好走完跑馬場全程。一抬頭,金剛臺主峰老廟臺還是高聳入云,頓覺崩潰。</p> <p class="ql-block">跑馬場</p> <p class="ql-block">奇松</p> <p class="ql-block"> 10月26日,幾位驢友相約走鐵瓦寺跑馬場環(huán)線,焦園上鐵沖水庫下,合計里程25里,早上8點上山到晚上6點,歷時10個小時,上鐵瓦寺時由于小徑荒蕪,居然幾度轉圈找不到入口,后來打開軌跡,按圖索驥,才找到被箬竹淹沒的入口得以拱入,而鐵瓦寺以上跑馬場以下的路程許久沒有人走,時而無跡可尋,時而荊棘密布,使此行成為一次艱苦的跋涉,讓人感嘆如此好的登山線路居然就這么荒廢了,不禁惋惜。我看過一些地方志記錄,跑馬場一帶是大革命時期金剛臺婦女排活動的中心地帶,晏永香烈士就犧牲在這里。這里有戰(zhàn)場縱深,溪谷縱橫,進退自如,易守難攻,現(xiàn)在地方上已經修了步道,一個季節(jié)下來就廢棄的差不多了,想走通都不容易,何況是從前!</p> <p class="ql-block">杜鵑坡</p> <p class="ql-block">鐵沖水庫</p> <p class="ql-block"> 可是別忙,所謂天道酬勤,過了不久,我縣老紅軍曾少甫、張敏夫婦的孫子曾祥有、朱云麗夫婦找到我,問我能不能給他們帶路上鐵瓦寺,鐵瓦寺我剛剛去過呀,完全沒問題,所以一口答應。11月14日,“攀登金剛臺,探尋鐵瓦寺——商城、固始攜手追尋紅色遺址”活動順利開展,固始縣史志辦主任查啟新和商城縣史志辦王主任帶隊,一行13人分別從兩地出發(fā),到金寨縣鐵沖鄉(xiāng)焦園匯合。</p> <p class="ql-block"> 對于鐵瓦寺的歷史我并不陌生,這是一個建于清代,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的古建筑,在豫皖分水嶺下,界安徽、河南兩省,連金寨、商城兩縣。余少保起義留下的傳說很多,更有紅二十八軍為民革命、金剛婦女排的故事流芳千秋。在我們登山者看來,民間故事固然有趣,但大別山的革命時代留下的紅色故事則是這座山的靈魂。</p><p class="ql-block"> 讓我意外的是當我們到達焦園村匯合后,金剛臺婦女排隊員陸化宏、蘇立芬的三個孫子也從金寨雙河趕來,這使我們的追尋隊伍一下子變成兩省三縣的組合,正如鐵瓦寺俯瞰兩省三縣一樣。</p> <p class="ql-block"> 從小村莊廟灣開始登山,雖然已經立冬,但還是一片秋色,舉目天空瓦藍,低頭石階干凈。林間百鳥和鳴,落葉平鋪小徑,是一段很舒心的登山步道。</p><p class="ql-block"> 步道時不時越過溪流,這個山谷的溪流名為四道河,下去就是皂靴河,是史河支流長江河的源頭,據(jù)說有四道瀑布。途經2個山洞,大家紛紛合影留念。大別山,光榮的山,你的每一個山洞,都做過紅軍的住房,你的每一棵野菜,都做過戰(zhàn)士的晚餐!</p> <p class="ql-block"> 經過第一道瀑布,在河床石階下深不見底的山谷中,只能聽聞瀑聲轟鳴,從林間觀其側影,這是路上的第一條瀑布,但肯定不是四道河上的第一個瀑布,因為焦園下的山谷里還隱藏著瀑布。河床上則是一群落差較低的小瀑布,沖刷出一個個小的積水潭。</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向上,道路越來越陡峭,大家相互勉勵,努力向上攀登。時不時可以撿到熟透了落下的獼猴桃,吃一口,酸酸甜甜,營養(yǎng)豐富,給旅途帶來樂趣。</p><p class="ql-block"> 兩個小時后到達觀景臺,是一片突出在山腰的巨石上平地,大家在這里聚齊,合唱一首《映山紅》,繼續(xù)趕路。</p> <p class="ql-block"> 前面不遠就是龍?zhí)镀?,遠遠聽見水聲,峰回路轉,龍?zhí)镀偻回S橙胙酆?,急忙走近觀看,高高的崖壁上一泓銀亮的溪水傾瀉而下,跌入深潭。這是一路上可以接近的最大一道瀑布,大家在這里休息片刻,繼續(xù)攀登,翻過一道高崗,可見四道河方向V字型山口,再轉過去,遠遠就看到飛虹瀑了。飛虹瀑在前方的山谷中,絕壁險阻難以接近,只能遠遠觀看,飛虹瀑是我的取名,是因為每次見到時都能看到彩虹掛在瀑布上,位置不同,有時在瀑頂,上次在瀑腰,這次則是在瀑布腳邊。若隱若現(xiàn),總不會讓你失望。</p> <p class="ql-block">龍?zhí)镀?lt;/p> <p class="ql-block">遠望飛虹瀑</p> <p class="ql-block">飛虹瀑</p> <p class="ql-block">繼續(xù)前行,走到飛虹瀑的上游,越過溪流,就進入了鐵瓦寺的范圍。王主任問了一路還有多遠?這下是真的就在眼前了!大家抖擻精神,鉆入被箬竹林封閉的小徑,一鼓作氣向上攀登。</p> <p class="ql-block"> 到達海拔1300米的鐵瓦寺,是一片殘垣斷壁的大平地,這樣的空場地在崎嶇不平的山上是非常罕見的,可見以前也曾經有過鼎盛的時候,可現(xiàn)在已經被荊棘和圓竹占據(jù),還有一個2平方米的石屋里面供奉著一個只能看見面部幾個小點的石爺爺,獨守著鐵瓦寺最后的榮光。下去右手邊就是姑子廟,姑子廟向上就是金剛臺主峰老廟臺的山腰、海拔1400多米的五里陣。左邊則是險崖峰、偏頭峰和跑馬場,鐵瓦寺就在兩山環(huán)抱的山坡上。據(jù)傳說,鐵瓦寺是明末清初時期一位張姓知府為還愿籌善款所建。前后歷時三年,一座氣勢恢弘的廟宇終于落成。前殿六間,正殿六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共計一十八間。考慮到山高風大,恐泥瓦難以穩(wěn)固,就鑄造了鐵瓦鋪上房頂,鐵瓦寺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深山藏古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在大山深處人跡罕至,在大革命時代,這里是紅軍天然的游擊區(qū)。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奉命長征后,敵人對蘇區(qū)進行瘋狂“清剿”。大別山蘇區(qū)大量喪失。1935年3月,赤南縣委書記陳振松率一路游擊師去潛山、太湖打游擊。赤城縣委書記石裕田帶二路游擊師轉外線作戰(zhàn),赤南、赤城蘇區(qū)相繼失陷,黨組織活動日益艱難。3月下旬,赤城手槍隊轉移到金剛臺與赤南黨組織會合,經皖西北道委書記高敬亭批準,在金剛臺鐵瓦寺成立了中共商南縣委,書記張澤禮。商南縣委組織敵后便衣隊,組建了著名的金剛臺婦女排,開展游擊戰(zhàn)與敵進行斗爭。今天來尋覓英烈足跡的,就是金剛臺婦女排曾少甫、張敏夫婦的和陸化宏、蘇立芬夫婦后代曾祥有、朱云麗夫婦已及段章龍(陸宏龍),段章虎(陸宏星),段章寶(陸宏寶)三兄弟。</p> <p class="ql-block"> 在遺址前,黨史工作人員講述了中共商南縣委成立的前因后果,帶領大家重新回憶了婦女排三年游擊戰(zhàn)爭那段崢嶸歲月。原商南縣委委員陸化宏及婦女排紅軍女戰(zhàn)士張敏后代講述了他們爺爺、奶奶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尋訪隊的全體黨員在黨旗前莊嚴宣誓,重溫入黨誓詞。兩地黨史工作者和紅軍后代圍著石凳石桌交談,久久不愿意離開。</p> <p class="ql-block"> 下午四點多了,大家依依不舍告別鐵瓦寺,告別祖輩戰(zhàn)斗過的地方,遙望著巍巍金剛臺、陡峭的險崖峰和密林深處的十里跑馬場,仿佛看到了英勇的紅軍將士,在萬山紅遍中向我們招手,耳邊傳來國際歌低沉的怒吼: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正是在這里成立的中共商南縣委,領導了金剛臺的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zhàn)爭,成為大別山區(qū)紅軍堅守的最后據(jù)點,國共合作后下山組成新四軍第四支隊,使大別山區(qū)28年紅旗不倒,走出了紅四方面軍、紅25軍和紅28軍三支主力紅軍,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成立建立了不朽功勛!</p> <p class="ql-block"> 下山是路崎嶇而艱難,群山萬壑,巨樹參天,沐浴著夕陽的金輝,有人唱起來歌兒:</p><p class="ql-block">一道道溝唻一道道梁</p><p class="ql-block">曲曲彎彎咋就這么長</p><p class="ql-block">你還站在那道梁上</p><p class="ql-block">淚珠兒濕透了我的衣裳…… </p><p class="ql-block"> 再見,鐵瓦寺。雖然你已經傾頹,但是精神不倒,巍巍金剛臺就是你偉岸的豐碑,先烈的革命事跡就是你不屈的靈魂,我們還會回來看你,把紅軍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