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69年2月,我離開首都北京到黃陵縣橋山公社插隊,期間參加了梅七線的建設(shè)。</p><p class="ql-block">1972 年底,西安鐵路局到黃陵縣招工,我榮幸的當上了一名鐵路工人。我在寶成線的觀音山接觸網(wǎng)工作了5年,其中參加企業(yè)脫產(chǎn)學習1年半,之后調(diào)往軍事廟接觸網(wǎng)工區(qū),這里屬于四川境內(nèi),距廣元縣40公里。1981年這里發(fā)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寶成鐵路北段受到了嚴重的毀壞。在上級的部署下,西鐵局各站段分別進行線路的恢復工作,我參加了接觸網(wǎng)搶修搶險隊,為寶成線水害恢復工作做出了努力。</p> <p class="ql-block">往事—</p><p class="ql-block">憶寶成水害搶險</p><p class="ql-block">1981年8月,寶雞、鳳縣、略陽、陽平關(guān)、勉縣等地區(qū)多日連降暴雨,雨量是常年同期的4~6倍。百年不遇的暴雨致使山洪暴發(fā),河水猛漲,山體垮塌。</p><p class="ql-block">連日來嘉陵江水不斷的上漲,江水沖刷著堤岸,把大量的泥土雜物沖入江中,順山而下的洪水把上游林場儲存的木材、沖毀的房屋、圈養(yǎng)的家禽等沖入江中。當時我正在略陽出差,站在略陽嘉陵江大橋邊,看著洪水快接近了橋面,好幾只 60 噸的儲油罐在江中順流而下,在大橋處以 45°度的角度兇狠的撞擊著橋梁,在洪水的沖擊和橋梁的阻擋下,儲油罐在橋下翻了個身,在橋的另一側(cè)露了頭,然后向下游漂去,看得人心驚膽戰(zhàn)。</p> <p class="ql-block">寶雞至廣元段大部分站區(qū)都受到了破壞。尤其是甘陜交界地帶甚為嚴重 。咆哮的嘉陵江水致黃牛鋪、紅花鋪等地段鐵軌懸空,路基全無。李家河車站北端3股道全部被沖毀。西坡車站的站舍、股道全部被沖入江中。在嘉陵江上的大橋有4座被沖毀。20多米高的11號大橋,3個橋墩被折斷、4孔鋼梁被洪水拋入江中。好幾座小橋橋梁被沖走,鐵軌被扭成“麻花”凌空晃蕩。</p><p class="ql-block">鳳縣境內(nèi)公路近90%路段被山洪和泥石流沖刷成河道,兩當車站的鐵路家屬區(qū)因為嘉陵江河堤決口被淹,很多人連吃的都沒有帶出來,有很多家庭斷了糧,靠火烤土豆和玉米充饑,蘭州軍區(qū)及時派出了直升機給兩當?shù)貐^(qū)空投了食品和飲用水,妥善的解決了鐵路家屬以及當?shù)鼐用竦睦щy。</p><p class="ql-block">整個寶成線,列車停運,通訊中斷,全線癱瘓,行車中斷長達達行車中斷長達1462小時42分之久。</p> <p class="ql-block">水害發(fā)生后,西鐵局成立了搶險救災指揮部。根據(jù)上級指示,鐵道兵、工程局、大橋局等單位抽調(diào)精干力量進駐水害嚴重地區(qū),分別進行線路的恢復。鐵路大橋工程局負責損毀的嘉陵江大橋的搶修,西安鐵路局從略陽向北接應,并負責全部通信、供電和沿線清障工作。</p><p class="ql-block">10月初,段組織了接觸網(wǎng)搶險搶修隊伍,陽平關(guān)領(lǐng)工區(qū)由支部書記安宗學負責,從各工區(qū)抽調(diào)了共30多名接觸網(wǎng)工,分設(shè)了3個作業(yè)組,住在60噸的棚車里,從略陽一路向北,進行接觸網(wǎng)搶險修復工作。</p><p class="ql-block">我們這個組一共11個人,前一天根據(jù)接觸網(wǎng)設(shè)備的損毀情況,研究制定恢復方案,準備相應的工具和材料。第二天早飯后,作業(yè)組根據(jù)分工,帶上工具材料去完成當天的工作。由于作業(yè)地點一般都在前方未修通的區(qū)間,路程比較遠,甚至十幾公里以上,都是早出晚歸。</p><p class="ql-block">徽縣以北的線路損毀比較嚴重,<span style="font-size: 18px;">被山洪沖毀的橋梁多在峽谷的兩洞之間,一度我們遇到線路和橋梁墜入江中,人員無路可走,我們接觸網(wǎng)的導線和承力索還架在上面,我們就背著工具材料,使出接觸網(wǎng)工的硬功夫,扶著塌架的承力索,踩著懸空的接觸導線,腳下是湍急的江水,搖搖晃晃的走著鋼絲,也不敢低頭向下看,一步步的向?qū)Π杜矂?,大家一心想著盡快完成任務(wù),早日恢復,早日通車,沒有懼怕。</span></p><p class="ql-block">一次去處理前方折斷的水泥支柱,需要架設(shè)臨時鐵塔,材料確實又多又重。<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們向工務(wù)部門借來了兩輛單軌車,推著長9米5的鐵塔,</span>兩根4米5的岔枕,4塊魚尾板,20公斤4.0鐵線等。當走到李家河區(qū)間時,工程隊的人們在沖毀的橋梁下面,用十幾個汽油桶連在一起,上面鋪上木板,綁成筏子,在江兩岸對搶險的人員進行擺渡。我們必須要把搶險用的鐵塔等材料搬下河堤,裝到筏子上,再抬上對岸。我們7個人扛著9米長重幾百斤的鐵塔,我走在前面,就在下到河堤下面時,整個重量向下傾斜,壓的我喘不過氣來,眼冒金星,漸漸的體力不支,我后面的人也支撐不住了,眼看就要趴下了,這時,江邊的幾個工人一齊伸出了援助之手,把鐵塔抬了起來,使大家免遭沉痛之苦,天下還是好人多啊!</p><p class="ql-block">由于筏子不能承受太重的貨物和太多的人,我們在河灘上來回搬運了好幾次趟,再運到現(xiàn)場。到現(xiàn)場后,大家分工合作,扒開鐵軌下的道砟,穿入岔枕,釘入道釘,豎立起鐵塔,用魚尾板固定,打好拉線,恢復懸掛,同志們同心合力一氣呵成。此時,雖然時間已晚,但克服了困難,圓滿的完成了任務(wù),大家都很開心。</p> <p class="ql-block">在荒蕪的大山中搶險,平時沒地方安排午飯,也沒有飲用水,一次難得遇到老鄉(xiāng)賣蘋果,果很小,買上幾斤,大家解渴充饑。想起了陜北洛川的蘋果,那叫一個甜。</p><p class="ql-block">每天回來就很晚了,吃完晚飯累的確實都不想動了,各組長還要開會研究第二天的工作,散會后再準備第二天的工具材料。就這樣執(zhí)著、堅持著,干完一個區(qū)間,再轉(zhuǎn)向下一個區(qū)間,那時候每天跑路感覺真的很累,但同志們互相鼓勵著,真的是跋山涉水,廢寢忘食,越是艱險越向前,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大家出主意想辦法,不等不靠,只有一個信念,就是早日完成任務(wù),早日恢復通車。</p><p class="ql-block">住宿列車緩慢的推進,到徽縣時,那里有供電段的變電所,后勤人員發(fā)動變電所和配電工區(qū)的人們到山上老鄉(xiāng)家去買雞。那日收工回來每人一只燒雞,兩個大饅頭。<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隨后段長通知變電所燒上了鍋爐,讓大家洗個熱水澡。</span>改善了生活,犒勞了大家,興奮不已。時隔40多年,對那次搶險救援的工作記憶猶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寶雞到廣元355公里鐵路發(fā)生水害750處,各路搶險大軍不畏艱苦,勇敢奮戰(zhàn),僅僅經(jīng)過60個晝夜即恢復全線通車,創(chuàng)造了中國鐵路修建史上的奇跡。</span></p><p class="ql-block">1981年寶成水害接觸網(wǎng)搶險搶修工作持續(xù)了一個多月。之后各單位轉(zhuǎn)入水害損毀設(shè)備恢復加固工作。我被抽調(diào)到鐵二局四處調(diào)度站擔任聯(lián)絡(luò)員。直到1985年調(diào)入鄭州局新鄉(xiāng)供電段。</p><p class="ql-block">當年11月中旬,西安鐵路局召開了抗洪搶險慶功表彰大會,并向立功的單位和個人頒發(fā)了獎旗和獎狀。</p> <p class="ql-block">寶成鐵路,難忘那片熱土,風雨煙云嘉陵江和江邊孤獨的小站,是當年揮灑青春和汗水的地方。特殊的年代造就特殊的群體,我們知青是特殊的一代,自強不息,努力奮進,不甘落后,知青的經(jīng)歷影響激勵著我們認真做好每一件事,雖已相隔40多年,今日縱覽電氣化鐵路的高速發(fā)展,打開了記憶的大門,依然魂牽夢繞情有獨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感謝您的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注:本文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