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外高加索3國,一個陌生而小眾的旅行目的地,引發(fā)國人浮想聯(lián)翩:</p><p class="ql-block">剽悍粗獷、沖突頻仍、戰(zhàn)火不斷、亞歐大陸“火藥桶”……:</p> <p class="ql-block">自從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對中國游客實行免簽證政策以來,探秘外高加索,慢慢變得熱絡(luò)起來。當(dāng)女兒得知我們要去外高加索地區(qū),不無擔(dān)心地叮囑:一定要注意安全</p> <p class="ql-block">一張圖讀懂外高加索3國:</p><p class="ql-block">二山二海之間。北有大高加索山脈由黑海綿延入里海,與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qū)接壤;南有小高加索山脈貫穿東西。</p><p class="ql-block">阿塞拜疆在東,什葉派穆斯林國家,首都巴庫,位于里海西岸阿普歇倫半島,著名的“石油之城”,外高加索最大城市。</p><p class="ql-block">亞美尼亞在西,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首都埃里溫。國土面積不足3萬平方公里,卻有著2800多年的悠久歷史。亞、阿二國為納卡地區(qū)的領(lǐng)土歸屬,長期兵連禍結(jié),作為敵對國家,二國關(guān)閉了彼此的邊境口岸。所以,從阿塞拜疆去往亞美尼亞,必須假途于第三國。我們沒有伊朗簽證,只能借道格魯吉亞出入境。</p><p class="ql-block">拖著拉桿箱,從阿格邊境口岸步行出關(guān)進關(guān)的場景,象不象來自義烏的“國際倒?fàn)敗保?lt;/p><p class="ql-block">格魯吉亞是東正教的國度,在亞美尼亞北面,東南與阿塞拜疆為鄰,與兩邊關(guān)系都不錯。</p> <p class="ql-block">黑海里海之間的外高加索3國,國土面積加起來只相當(dāng)于中國一個省,為什么會有3種文明樣式、3種宗教信仰并存呢?把西亞地圖縮小來看,答案就在其中:</p><p class="ql-block">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南接伊朗高原;西南是土耳其的小亞細亞;格魯吉亞與阿塞拜疆,通過大加高索山脈與俄羅斯相鄰。南北都是擴張成性的“狠角色”,外高加索成為他們反復(fù)爭奪的對象,征服與被征服,瓜分與被瓜分……</p><p class="ql-block">小亞細亞和亞美尼亞高原成為羅馬帝國及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領(lǐng)土,從此與波斯薩珊王朝開始了長達二百多年爭奪戰(zhàn)爭,拜占庭影響力及于外高加索西部的亞美尼亞和西格魯吉亞,而波斯帝國將阿塞拜疆置于其“保護”之下。</p><p class="ql-block">進入中世紀(jì),各個重量級選手和地區(qū)玩家輪番下場,有阿拉伯帝國伍麥葉王朝(唐朝稱“白衣大食”,公元661~750年,大馬士革);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公元751~1258年,巴格達);11~12世紀(jì)的塞爾柱突厥帝國;14~20世紀(jì)20年代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以及來自東北亞橫掃歐亞的蒙古帝國。17世紀(jì)以后北極熊俄羅斯帝國和遠在北大西洋的日不落帝國也染指其中……</p><p class="ql-block">你方唱罷我登場,政治家喜歡用“地緣政治博弈”的詞兒,而歷史學(xué)家更傾向“文明沖突”的表述</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里海海濱城市巴庫</p> <p class="ql-block">因為豐富的油氣資源,“有錢就任性”,象極海灣地區(qū)的“闊少”</p> <p class="ql-block">市中心的火焰塔,由三幢形如火焰的巨形玻璃幕墻建筑組成的建筑群,是巴庫新地標(biāo)和“火之城”的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拜火教是一種自然神(光明神)崇拜的古老宗教,起源于公元前7世紀(jì)米底王國和古波斯帝國時期,稱為“瑣羅亞斯德教”(北魏以后傳入中國,稱為“祆教”),公元3世紀(jì)波斯薩珊王朝將拜火教尊為國教。</p><p class="ql-block">巴庫城外30公里有個“火祠”,由17~18世紀(jì)來此經(jīng)商的印度教徒所建,但拜火教的神廟遺跡,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p> <p class="ql-block">古代波斯帝國文化對阿塞拜疆的影響可見一斑</p> <p class="ql-block">阿塞拜疆與伊朗同為什葉派穆斯林國家,但它不同于伊朗的政教合一、教規(guī)嚴(yán)格的穆斯林,是世界上最開放、世俗化的穆斯林國家。</p><p class="ql-block">即便如此,女士們在進入阿塞拜疆最大的聚馬清真寺時,被要求戴好頭巾,進入禮拜堂,要先脫鞋</p> <p class="ql-block">一位叫“迪里巴巴”的先知圣人的陵墓,建在土山的崖壁之上,前來拜謁的人流不斷,我們找到了新的視角……</p> <p class="ql-block">從中世紀(jì)的黑暗與沉悶之中解放出來,我們一路向西奔向黑海之濱,去巴統(tǒng)呼吸清新自由的空氣,觸摸黑海明珠迷人的海灘和浪花朵朵</p> <p class="ql-block">享受海濱度假勝地的燈紅酒綠與月色朦朧,享用期盼已久的黑海海鮮大餐</p> <p class="ql-block">海灣里輕舟蕩漾,微風(fēng)拂面</p> <p class="ql-block">山頂上極目四望,一覽無余</p> <p class="ql-block">傳統(tǒng)古典的歐式建筑,和現(xiàn)代前衛(wèi)的時尚元素,構(gòu)成巴統(tǒng)多元文化的特質(zhì)</p> <p class="ql-block">巴統(tǒng)海邊“阿里和尼諾”的不銹鋼雕像,天天演繹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p><p class="ql-block">格魯吉亞版的“羅蜜歐與朱麗葉”,男主人公阿里是阿塞拜疆青年,而女主人公尼諾則是格魯吉亞公主,因為戰(zhàn)爭二個相愛的人永遠無法在一起。</p><p class="ql-block">神奇的雕像在十分鐘內(nèi)旋轉(zhuǎn)-移動-靠近-對視-凝望-擁吻-(身體)穿過-分離,凄婉虐心的殿堂級悲劇情節(jié),賺取無數(shù)游客與情侶的眼淚</p> <p class="ql-block">巴統(tǒng)—格魯吉亞黑海旅游城市,距離土耳其國境只有區(qū)區(qū)15公里,在海港碼頭,我們與一隊來自土耳其的游客邂逅,得悉我們來自中國,他們熱情友好地要求與我們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突然想起與亞美尼亞朋友的一席對話。</p><p class="ql-block">問:你們與格魯吉亞關(guān)系怎樣?</p><p class="ql-block">答:是朋友,我們還有一個最好的朋友是伊朗。</p><p class="ql-block">問:伊朗不是什葉派穆斯林嗎?與你們宗教信仰完全不同,怎么會成為朋友的呢?</p><p class="ql-block">答:因為土耳其與亞美尼亞不是朋友,伊朗與土耳其是敵人,所以亞美尼亞與伊朗就是朋友。</p><p class="ql-block">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位老兄向我們坦陳他的地緣政治觀點,簡明扼要,鞭辟入里</p> <p class="ql-block">(以上圖片,部分采自團里諸友大作,在此鳴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