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漢字構造世界上文字是多種多樣的,但無外乎表意和表音兩大體系,而中國漢字屬于表意文字。關于漢字形體構造。古人有傳統(tǒng)“六書”的說法,六書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古人大多認為就是六種造字方法,但這樣說不太科學。六書是古人根據(jù)漢字結構歸納出來的漢字結構論。而決不能認為古人是依據(jù)這里六條法則來創(chuàng)造的漢字。實際上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才是造字之法。而專注假借是用字之法不發(fā)生聯(lián)系。</p> <p class="ql-block">第一象形:就是實物之形。也就是把客觀事物的形體描繪出來的意思。《說文解字》中說“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列如“日 月 鳥 羊 矢 ”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指事:許慎說“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一意。上下是也?!敝甘伦质且环N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當沒有、或不方便用具體形象畫出來時,就用一種抽象的符號來表示。大多數(shù)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添加、減少筆畫或符號。2、比如上,下,日,本,未,朱,甘,尺,一,二,八,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會意:許慎說“比列類合宜。以見指捤。武信是也”用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獨體漢字,根據(jù)各自的含義所組合成的一個新漢字的造字方法。用會意造字法造出的漢字就是會意字。會意是為了補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會意法具有明顯的優(yōu)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義;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強.《說文解字》收會意字1167個。</p> <p class="ql-block">形聲:形聲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的基礎上形成的,是由兩個文或字復合成體,由表示意義范疇的意符(形旁)和表示聲音類別的聲符(聲旁)組合而成。從形體看,漢字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獨體字,一類是合體字。</p> <p class="ql-block"> 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后人的解釋很分歧,比較可信的是清代戴震、段玉裁的說法。他們認為轉注就是互訓,意義上相同或相近的字彼此互相解釋。如《說文》‘老’字的解釋是‘考也’,‘考’字的解釋是‘老也’,以‘考’注‘老,字老注考。</p> <p class="ql-block"> 假借是指本無其字,借同音字來代替它的造字法。如“其”字,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虛詞,作“他”、“難道”等義講。但這些含義很抽象,無形可象、無事可指、無意可會、無形可依,只得借同音字來代替?!捌洹睘橄笮巫?,本義是“簸箕”。借用作文言虛詞后,原義就漸漸消失了。后人又造“箕”字來表示“簸箕”。這種造字法稱為假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