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們常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永州山水文天下。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很多人,甚至包括不少永州人,自己都底氣不足,豪氣不放,持懷疑態(tài)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素有“山聚人丁水聚財”之說。溪水蜿蜒環(huán)繞之地,成為古代文人選擇安家的風水寶地。永州山環(huán)水繞,確為風水寶地。地靈人傑,山水優(yōu)美,人才輩出,名動天下。永州地形為“三山夾兩盆”。永州山水,以“三山三溪”聞名,不僅山水形勝,且文蘊深厚,故事眾多。遊覽永山永水,不僅讓人大飽眼福,而且潛受文化熏陶,如春雨“潤物無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湖南省永州市,是湖南的(西)南大門,是對接東南亞的橋頭堡,是粵湘桂的樞紐站。這里歷史悠久,古代稱之為“零陵”,素有“錦繡瀟湘”之稱。永州三面環(huán)山,溪水潺潺,全境可以說是“七山半水分半田”。其實說起永州,很多人印象深刻。唐代柳宗元謫居永州,寫下了《永州八記》,如《始得西山宴游記》、《小石潭記》等等,相信很多人記憶猶新;從古文學習起,並開始了解、知悉永州這個地方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智者樂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永州山多且美,最有名的有3座山:舜皇山、陽明山、九嶷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舜皇山,相傳是舜帝南巡的時候駐蹕之地,也是全國唯一一座以帝王名號命名的名山,位于永州市東安縣大廟口鎮(zhèn),山中郁郁蔥蔥,山、水、石、林、泉、樹相映成趣,是難得的“天然氧吧”,其主峰海拔在1882.4米,被譽為“天設湖南第一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陽明山,位于永州市雙牌縣境內(nèi),被譽為“北有廬山、南有陽明”。陽明山屬于AAAA級旅游景區(qū),山中名勝古跡遍布,自然風景優(yōu)美,尤其是具有古、奇、秀等三大特色,歷史文化豐富,竹?;ê!⒃粕届F海,是天然的動植物寶庫,代表性景點有萬壽寺、杜鵑花海等等,非常適合戶外運動、休閑游玩。陽明山,是七祖登仙地,七祖秀峰在此肉身成佛,佛緣廣結(jié),佛根深重,佛力無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嶷山的“嶷”字非常罕見,其實九嶷山又叫蒼梧山,在《山海經(jīng)》里就提到了蒼梧山,曰:“蒼梧之山,帝舜葬于陽,帝丹朱葬于陰。”《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 “舜南巡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本裴谏剑愕妹谒吹勰涎?,擁有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樓、朱明、簫韶、桂林九座峰巒,說起來頗具神秘色彩。九嶷山是旅游勝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古老的歷史文化,絕美的自然風景,吸引了很多游客。當?shù)剡€有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古時候朝廷還會派人來此祭祀,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也來此考察過地貌。山中還有漢代《九嶷山銘》、宋代《象山銘》等名勝古跡,主要景點有舜帝廟、舜源峰、紫霞巖、三分石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仁者樂水,“潛龍在天,如臨深淵”。永州“源頭活水”眾多,水面清澈,可真接飲用,時任省委書記杜家豪直飲湘江源頭水,被打上“網(wǎng)紅書記”絡?。凰|(zhì)優(yōu)良,全境皆為二類水質(zhì),除可取水直飲外,溪水養(yǎng)殖的魚蛙甘美鮮嫩,供養(yǎng)永州俊男靚女千萬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浯溪在祁陽內(nèi),是三條小溪中最小的一條溪。公元763年,唐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元結(jié)出任道州刺史,乘船逆湘江而上,路過此地,愛上了湘江邊上這座小山的奇異風景和這條小溪,于是將小溪稱為“吾溪”,意思是“這是我獨自擁有的小溪”,可見他對這一片風景是多么喜歡。元結(jié)還自己造了一個“浯”字,將此溪命名為“浯溪”,并寫出了流傳千古的《浯溪銘》。浯溪從此聲名遠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愚溪在零陵古城邊。原來有戶姓冉的人家住在溪邊,因此叫冉溪;因為溪水常年呈綠色,像古代染布的水流入小溪中,所以又叫染溪。公元805年,唐順宗即位,年號為永貞,柳宗元與王叔文一起改革,用新政治理國家,但“永貞新政”只維持了180天左右就失敗了。唐憲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被貶為邵州刺史,在路途中又被貶為永州司馬,幸與永州結(jié)緣。殘酷的政治迫害、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使柳宗元悲憤、抑郁、痛苦,卻沒有動搖他的政治理想。柳宗元嘲笑自己因“愚”獲罪,將居住地邊上的小溪改為愚溪,東北邊小泉改為愚泉,意思是自己的愚蠢及于溪泉,也表明自己決心“大智若愚”的人生狀態(tài)。以后,他又做了《八愚詩》及《愚溪詩序》。寒雪飄飄之時,千里江山,水天一色,而柳卻“獨釣寒江雪”。“愚溪眺雪”是柳子心窩窩中的靈魂吶喊,也是永州奇景奇境的絕妙寫照,份所當然地便成為了永州八景之一。柳宗元借愚溪明志后,也在永州度過了最困難的十年,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偉大詩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濂溪在文明古都道州境內(nèi),又名營水,在縣城融入三湘四水的瀟水。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幾代人都居住在濂溪河畔。因為對小溪特別喜愛,周敦頤自己也號濂溪,世人稱之為濂溪先生,晚年居廬山,將其溪流亦喚濂溪,可見故鄉(xiāng)情深。先生因為對蓮花的熱愛,寫出了千古名篇《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以此表明自己的處世態(tài)度。蓮者,廉也;廉者,濂也。周敦頤老先生可能也是學了元結(jié)的做法,給自己的小溪取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名字——濂溪。周敦頤故居前面有半畝方塘,種有各種各樣的蓮花。風吹荷動,蓮花的清香陣陣飄來,沁人心脾。周敦頤隱居廬山之后,將住處邊上的小溪也叫濂溪,將書堂叫作濂溪書堂。在古代,蓮花為花中之君子,以蓮自喻。周敦頤老先生官雖不大,卻一世甘做君子。他以誠治世,以廉自律,光明磊落,胸懷坦蕩,真正達到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永州“三溪”,伴隨著三個著名的偉大文人而萬古流芳;永州“三溪”,靜靜地陳述著三個文明故事而扼腕驚嘆。浯溪、愚溪、濂溪,以溪為銘,代表了古代士大夫三種不同的境遇和人生境界。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故無與爭。山,也永州美;水,也永州美;永州的山水,比浣紗的西施還更美!</p> <p class="ql-block"> 舜皇山,位於東安橫塘。其境內(nèi)女英溪集瀑美、林茂、景奇于一身。沿途分布的主要景點有:瑤臺山莊、女英浴池、美容泉、女英觀瀑亭、古林世界、宮娥瀑布、織錦瀑布、雙龍?zhí)兜取?lt;/p><p class="ql-block"> 舜皇巖是一處典型的喀斯特溶巖地貌。據(jù)考古學者認定,巖洞的形成已有一億多年的歷史,1982年發(fā)現(xiàn)后逐步開發(fā)而成。巖洞長760米,總面積約18000平方米,由外向內(nèi)分為前宮、中宮、后宮和側(cè)宮,形成洞中有宮,宮中有殿,移步換形,步步有景。由鐘乳石發(fā)育而成,石筍、石柱、石幔、石瀑布、仙人橋i、仙人田、蓮花塔等構(gòu)成一幅幅精美的天然雕塑,宛如一個璀璨奪目的地下迷宮。洞內(nèi)四季如春,夏無溽暑之苦,冬無寒冷之虞,是“脈邊地府三冬暖,巧引天光六月寒”的洞天世界,被譽為“舜皇別宮”。巖洞內(nèi)的景點幾乎包攬了《洞穴學》的全部內(nèi)容,成為全國石灰?guī)r洞的一朵奇葩。</p> <p class="ql-block"> 陽明山,拜佛求財首選地。陽明山主峰位於永州市雙牌縣境內(nèi),海拔1625米,五黃公路直通山下。方圓數(shù)十里間,山高水秀、林木茂密,環(huán)境幽美,景色迷人,是個天然游覽勝境。</p><p class="ql-block"> 據(jù)地方志載:“陽明山,名山也?;捏窗倮?,秀齊九疑?!庇衷疲骸捌渎措U絕,幾疑無路。有銀沙十里,鳥道盤折,上與天齊。及登頂峰,左衡(山)右(九)疑,極目千里,身在云際,超然出塵?!本爸缕嫣?,人多向往。</p><p class="ql-block"> 早在唐代,柳宗元就到過陽明山下不遠的地方,著有名篇《游黃溪記》。蓋黃之源,正出于此。祖國名山,多為佛教選勝。陽明山及周圍,宋時建立了僧寺。明嘉靖年間,據(jù)說秀峰禪師居于陽明山寺中,歿后其身不壞,供在寺內(nèi),號曰“七祖”。此后便成了參禪拜佛的勝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湖南、廣西、廣東三省區(qū)交界處,湘水之東,雙牌縣境內(nèi)東北隅。主峰海拔約1625米。五黃公路直通山下。方圓數(shù)十里間,山高水秀、林木茂密,環(huán)境幽美,景色迷人,是個天然游覽勝境。陽明山境內(nèi)70%的山地海拔在1000米以上,群山連綿,山峰環(huán)立,主峰望佛臺海拔約1624.6米,登峰遠眺,極目千里,上可達九嶷,下可見衡岳,芝城冷區(qū)和蜿蜒瀟湘,無不歷歷在目。山高谷幽,石怪峰奇,森林茂密,樹種繁多,松濤和鳴,秀竹滴翠,流泉飛瀑,云山霧海,路轉(zhuǎn)峰回,鳥語蟲鳴,奇花異草,相互輝映。人立山間,宛若進入“鳥鳴山更幽”的人間仙境。</p> <p class="ql-block"> 九嶷山,德孝之鄉(xiāng),文脈綿長,位於永州市寧遠縣境內(nèi),屬於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湖南省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省自然保護區(qū),以奇峰異石、山泉飛瀑、深林奇樹、珍禽異獸、及民俗風情著稱于世,系湖南省六大風景名勝區(qū)之一,其中三分石,又名舜公石,由三塊360余米高的花崗巖組成。峰下瀑布飛空,峰上白云飄逸,蔚為壯觀,且富有傳奇色彩。一說三分石將飛瀑分成了巋水、瀟水、沱水而得名;二說自舜帝駕崩九嶷山蒼梧后,此山就每年長高三分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祁陽浯溪之所以出名,乃在於浯溪碑林,為全國最大的露天碑林。其「大唐中興頌」由元結(jié)撰、顏真卿書、高3.2米、寬3.3米、為安史之亂中、元結(jié)率兵抗擊叛軍寫的的小作文、因字文石皆絕,是為三絕碑。</p><p class="ql-block"> 景區(qū)現(xiàn)存摩崖石刻505方,其中唐代17、宋代116、元代5、明代84、清代92、民國9等,最高的刻在30米懸崖峭壁上,字徑2.3米;最低的在溪畔崖腳,字徑1厘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董逌《廣川書跋》云:“《中興頌》刻永州浯溪上,斲其崖石書之,刺史元結(jié)撰,結(jié)以能文,卓然振起衰陋,自以老于文學,故頌國之中興,頌成,乞書顔太師,太師以書名時,而此尤瑰瑋,故世貴之。今數(shù)百年,蘚封莓固,遠望云煙外,至者仰而玩之,其亦天下之偉觀者耶!”</p> <p class="ql-block"> 《大唐中興頌》,元結(jié)撰文,顔真卿正書。此文實為有唐三百年間第一篇宏文,此書實為顔魯公一生作品的壓軸之作。</p> <p class="ql-block"> 愚溪因柳宗元而名垂青史,而顯名於世,為人所知。柳宗元寫《愚溪詩序》迷志,賦能高雅,遂登大雅之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愚溪詩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 · 柳宗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蛟唬嚎梢匀疽?,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予,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睿而為愚者也,皆不得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而名焉。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清瑩秀澈,鏘鳴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能去也。予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tài),而無所避之。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詩》,紀于溪石上。</p> <p class="ql-block"> 古道州的濂溪河是一條清淺的河流。雖然生態(tài)優(yōu)美,實則因周敦頤而名著後世。河水清澈見底,魚蝦淺游,發(fā)源于都龐嶺東側(cè)、月巖林場慶里源,流經(jīng)清塘鎮(zhèn)、營江街道,從涓涓細流一路向東匯聚成河,從山嶺丘陵穿梭而下到盆地,蜿蜒于田園村莊,游走于稻金菜綠,如詩如畫,似夢似幻。河流最后穿城而過,在道縣縣城中心的西關橋匯入瀟水,於零陵區(qū)蘋洲島融入湘江,暢歡長江,笑傲海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濂溪先生周敦頤酷愛鐘情于濂溪,求學悟道于月巖。濂溪,因為理學鼻祖周敦頤而得以脫胎換骨,幻化成龍。長沙岳麓書院的文廟有一副楹聯(lián):“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對聯(lián)豪氣萬丈,鋒芒畢露,道盡了湖南人“敢為天下先”的霸氣與豪邁,標明了湖湘文化在中國歷史上的獨特地位,表述了周敦頤作為湖湘文化開拓者的豐功偉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