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云南印象</p><p class="ql-block">到云南旅游我們計劃很久了,去年從越南回來后便提上了議事日程,想看看壩美出塵的田園風光,看看羅平80萬畝金燦燦的油菜花,看看西雙版納神奇的熱帶雨林,還想到瀘沽湖見識摩梭人奇特的走婚,想親歷梅里雪山綺麗的日照金頂,想住在麗江發(fā)呆,想大理的風花雪月,想傳說中的香格里拉。。。。。。</p><p class="ql-block">想去的地方太多,算算一次怎么也不夠,最后決定分兩次走,這次先游覽滇西北一片。計劃從南京直飛麗江,然后到瀘沽湖,香格里拉,德欽(看梅里雪山),鹽井,再到大理,騰沖,芒市,瑞麗,最后到昆明,由昆明飛回南京。這樣算來至少要20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月5號一早我們5人就約好在祿口機場集合,坐首都航空的5127次航班從南京到麗江,(高曉華從武漢走)。中午11點飛機起飛。</p> <p class="ql-block">一路平安,就是飛機快降落麗江機場時出了點小狀況,機長讓大家系好安全帶,并說飛機降落時會有點顛簸,結(jié)果飛機下降時晃的厲害,兩邊搖擺,不時有旅客嚇得尖叫,大家都心拎著很緊張,直到安全著落才松口氣。</p> <p class="ql-block">下午2點半左右到麗江,小高已在車站等我們,(他早晨就到麗江已經(jīng)住下了,旅館是吉萍在網(wǎng)上訂好的100元/間)領我們穿市場,走小巷,一會兒就到我們預訂的木家花園客棧,就在木府旁邊,環(huán)境還不錯,鬧中取靜,逛街也方便。</p> <p class="ql-block">稍事休息便出門,先找了一家旅行社,訂好第二天去瀘沽湖的車,200元/人(麗江-瀘沽湖往返)然后就去吃當?shù)睾苡忻暮谏窖蚧疱?,店里送了一壺青稞酒,嘗了下還蠻香的。</p> <p class="ql-block">3月6日</p><p class="ql-block">早晨7點就在忠義市場等車前往瀘沽湖,來接我們的是個女司機,7座的面包車上已有兩個人,是一對東北的母女,不是包車,沒辦法,只好8個人擠7個位子,司機姓馬,一個中年婦女(我們戲稱她馬大姐)自己說是摩梭人,沒念過書不識字,看著有點迷糊,實際特精明,跟我們沒一句實話,開車也厲害,一路上把我們顛得七葷八素,3個從不暈車的吐得昏天黑地。就這么顛了7個小時,終于到了瀘沽湖。當我們第一眼看到撩開了神秘面紗的瀘沽湖就知道這一路的辛苦值了。</p> <p class="ql-block">瀘沽湖水清澈蔚藍,碧波蕩漾,湖中島嶼亭亭玉立,翠綠如畫,有著出塵的清麗。</p> <p class="ql-block">有高原明珠之稱的瀘沽湖海拔2690米,面積約50km2,位于云南寧蒗縣與四川鹽源縣之間, 是川滇兩省界湖,距麗江古城200公里左右,居民主要為摩梭人,景區(qū)門票100元,內(nèi)有大小落水村等二十幾處景點,我們就住在里格村的萬友之家,房間是新裝修的,干凈整潔,也算是湖景房,站在三樓平臺上瀘沽湖秀色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里格半島,一顆嵌在瀘沽湖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里格村的房子也很有特色 基本都是木結(jié)構(gòu),當?shù)亟心俱斗?lt;/p> <p class="ql-block">3月7日</p><p class="ql-block">天剛蒙蒙亮,我們就到湖邊,乘船到湖對岸看日出。各地的日出也看了不少,可晨曦中的瀘沽湖仍讓我們驚嘆不已。</p> <p class="ql-block">小舟蕩在水面,漾起陣陣漣漪,微風中柳絲輕拂,遠處,曙光初現(xiàn),山影重重疊疊,濃濃淡淡,于是瀘沽湖便有了一絲幽遠古樸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不是地平線,并看不到太陽躍起的瞬間,可看著朝霞慢慢升起,霎時紅云漫天,映得湖面一片金色,波光粼粼,更覺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很多游客有備而來,帶了面包等食物灑向湖面,頓時驚起海鷗一片(不知什么鳥,姑且叫海鷗吧)</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沒見過有那么多的海鷗圍繞在身邊</p> <p class="ql-block">吃早飯時最搞笑,錢越熱心的給我們盛粥,一碗一碗的端過來,一個小姑娘以為他是賣粥的,跟在后面喊老板給我來碗粥。飯店是摩梭人開的,他家的粑粑特別好吃,看著金燦燦黃澄澄的就誘人,我們在他家連吃了兩天。</p> <p class="ql-block">包了馬大姐的車(300元)大環(huán)湖,那對母女和我們一起,路線是:從里格半島沿307省道經(jīng)過里格觀景臺—格姆女神山(尼塞村)—小洛水村—楊二車娜姆博物館——大魚出水口—情人灘—趙家灣(女神灣)—走婚橋—草?!舐逅澹逅a頭。)—紅崖觀景臺,返回里格半島。馬大姐說四川的什么地方到11點可以不收費,硬是到10點鐘才帶我們上路,s307就沿著瀘沽湖蜿蜒前行,這是在途中拍的,水平如鏡。</p> <p class="ql-block">尼賽村,吉萍和一對摩梭祖孫合影</p> <p class="ql-block">車經(jīng)過小落水村時,看見有火燒過的痕跡,馬大姐告訴我們前幾天失火燒了幾間房,沒下車,前面就到了楊二車娜姆博物館。楊二車娜姆是瀘沽湖文化大使,瀘沽湖為外界所知,世人注目,她是有功勞的,云南省政府為了表彰特在瀘沽湖邊批了一塊地給她,楊二車娜姆在此蓋個博物館,設計裝修都是她自己搞的。</p> <p class="ql-block">大魚出水口,有個美麗的傳說,太長了,各位自己上網(wǎng)看吧</p> <p class="ql-block">情人灘,十里沙岸,楊柳依依,縱是無語也溫柔。</p> <p class="ql-block">準備到趙家灣吃飯,馬大姐說太遠了,非要我們每人加10塊錢,碰到這么個馬大姐實在無語,只好又給她80元,在趙家灣趙哥飯店吃的午飯,30元/人,飯菜盡吃管飽,</p> <p class="ql-block">趙哥飯店對面就是女神灣,瀘沽湖最美的湖灣</p> <p class="ql-block">下午準備去走婚橋,路過一個寺廟,錢越遵照老媽的指示:“見菩薩就拜” 老老實實去燒香磕頭。</p> <p class="ql-block">走婚橋,橫跨草海,有300余米,是摩梭男女約會的地方, 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習俗。白天,成年摩梭男女在聚會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男子若對女子傾心,則在白天約好女子后,于半夜前往女子的“花樓”(指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間)。在這里,男性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夜幕降臨,走婚橋上來往著赴約的“阿注”們。走婚橋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愛情鵲橋,原有的老橋有近百年歷史,木頭已經(jīng)腐爛,現(xiàn)在走的是新橋,</p> <p class="ql-block">走婚橋橫跨的草海,面積有九千余畝,由于長年的泥沙淤積,湖水較淺,因此生長有茂密的蘆葦,據(jù)百度介紹,草海是一個聚寶盆!不僅魚蝦多,而且在那蘆葦叢中處處可以拾到野鴨蛋。,寒冬季節(jié),翠色蒼茫。一日當中水色多變,黑壓壓的水鳥,在那里隨波逐流。可能季節(jié)不對,我們并沒看到翠色蒼茫,只見滿湖枯草,卻也有些野趣。</p> <p class="ql-block">繞過草湖,便到了大落水村(落水碼頭),岸邊停滿了豬槽船,這是瀘沽湖特有的豬槽狀獨木舟,(貌似現(xiàn)在不是獨木舟了)各位查“大魚出水口”的傳說就知道豬槽船的由來了。</p> <p class="ql-block">碼頭上又有游客在喂食,引來無數(shù)“海鷗”競飛,</p><p class="ql-block">回里格村時經(jīng)過紅崖觀景臺,不想下去了,就在車上看了一下,景色不錯,這樣就回到里格半島,結(jié)束了一天的大環(huán)湖。</p> <p class="ql-block">3月8日</p><p class="ql-block">今天,計劃是回麗江,如果來得及準備到束河古鎮(zhèn)逛一下,一早,就聯(lián)系馬大姐,想早點走,可她和我們七花八花的就是不肯走,后來才知道有幾個散客要回麗江,出的錢比我們多,她想拉那幾個游客,最后還是把我們賣給她表弟,讓她表弟送我們回麗江,磨磨蹭蹭到10點多才開始返程。</p><p class="ql-block">其實馬大姐的表弟倒是個不錯的彝族小伙子,是師專的畢業(yè)生,可惜沒機會當教師,車也開的不錯,很穩(wěn)當。半路上還停車讓我們遠眺玉龍雪山,拍了幾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瀘沽湖到麗江的路基本都是盤山道,低頭就能看見山坳里的小村莊 ,村舍點綴在層層梯田之中,一幅田園詩畫般的景色。就是路況不太好,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修高速公路,過兩年,到瀘沽湖就方便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4點才回到麗江的忠義市場,到束河是來不及了,只好在麗江古城轉(zhuǎn)轉(zhuǎn)。今天正好是三八婦女節(jié),又是納西族的三朵節(jié),(農(nóng)歷二月初八)是納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護神“三朵神”的盛大節(jié)日,這天,納西族同胞要在自家烹制食品,燒香祭拜“三朵”,還要郊游野餐,舉行賽馬、對歌、跳舞比賽等文娛活動。</p><p class="ql-block">麗江古城到處是出游的納西族婦女,身穿披星戴月的民族服飾,色彩明艷,其他少數(shù)民族婦女也很多。</p> <p class="ql-block">麗江有很多特色小吃,我們吃了雞斗粉,餌絲,炸土豆,包漿豆腐,拌上各種佐料,還蠻好吃的,還品嘗了一種食品,是云南十八怪之一,叫乳扇。</p> <p class="ql-block">聯(lián)系上旺吉,這是我們找的藏族司機,準備到香格里拉就包他的車,談好價格500元/天,吃晚飯時喊上他,大家見了面,人很樸實,說話還有點靦腆,感覺還滿靠譜的。約好了明天早上在忠義市場接我們。</p><p class="ql-block">晚上,我們?nèi)ス潲惤懦堑闹行乃姆浇?,(四方街自古稱為“大研”。這里四周青山,壩內(nèi)碧野,泉水縈回,形同碧玉大硯,故有此命名,明清時已是滇西北商貿(mào)樞紐,是茶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以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其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置身其中,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景象。四周店鋪客棧環(huán)繞,是麗江最熱鬧喧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店鋪多賣些圍巾,民族服裝,銀飾,旅游紀念品等,人太多,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向前涌,也不知看了些什么,感覺太鬧騰,不由得想起越南的惠安,想起惠安柔和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3月9日</p><p class="ql-block">早晨7點,就坐上旺吉的車,汽車走214國道(滇藏公路),今天計劃是上午去雄古觀景臺,長江第一灣,虎跳峽,下午就直接到德欽的飛來寺住宿,香格里拉準備回來時再玩。這樣時間安排就不是很緊張,路上見到好的景色隨時下車。旺吉建議我們住十三白塔觀景臺,這樣不用買飛來寺的門票(150元聯(lián)票,三個景點飛來寺,十三白塔觀景臺,月亮灣),第二天看梅里雪山的日出也方便,大家都同意.</p><p class="ql-block">這是麗江雄古觀景臺,能看到玉龍雪山。</p> <p class="ql-block">長江第一灣是指金沙江與瀾滄江怒江在橫斷山脈的高山深谷中穿行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壯麗景觀。到了香格里拉縣的沙松碧村,突然來了個100多度的急轉(zhuǎn)彎,轉(zhuǎn)向東北,形成了罕見的"V"字形大彎,“江流到此成逆轉(zhuǎn),奔入中原壯大觀”,可惜這奇觀我們沒看到,那觀景臺離第一灣太遠了看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車經(jīng)過迪慶州(州政府駐香格里拉縣城),沿著金沙江走了不久,就到了虎跳峽。金沙江流經(jīng)長江第一灣之后,忽然掉頭北上,從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之間的夾縫中硬擠了過去,形成了世界上最壯觀的大峽谷,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從上峽口至下峽口,落差達210米,我們只去了上虎跳,(三個峽口至少兩天,而且越往下越驚險,無論體力和時間我們都不行)。</p><p class="ql-block">麗江虎跳峽,初始,水流平緩,清明透徹的江水悠悠流淌</p> <p class="ql-block">沿著棧道往下走,漸覺水流湍急,水勢洶涌,</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上虎跳是峽谷中最窄的一段,江面最窄處僅30余米,其江心雄踞一塊巨石,橫臥中流,如一道跌瀑高坎陡立眼前,把激流一分為二,驚濤震天。傳說曾有一猛虎借江心這塊巨石,從玉龍雪山一側(cè),一躍而跳到哈巴雪山,故此石取名虎跳石?,F(xiàn)在是枯水季節(jié),已是石亂水激,雪浪翻飛,聲震山谷,據(jù)說到了汛期,更是狂濤洶涌,飛瀑騰空,山轟谷鳴,驚魂攝魄,聲聞數(shù)里。</p> <p class="ql-block">看過虎跳峽已是中午,旺吉帶我們到他大哥開的飯店吃飯,就在虎跳峽鎮(zhèn)。叫格?;埖?lt;/p> <p class="ql-block">滇藏公路(214國道)全長1930公里,是一條集險、奇、美于一身的入藏通道。我們走了麗江,香格里拉,德欽,鹽井一段,行程約500公里,這是途中的哈巴雪山</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便開始踏入藏民居住的地方,經(jīng)過香格里拉(中甸),沒進去,準備回來時再去。</p> <p class="ql-block">沿著香格里拉大峽谷走,就到了依拉草原,網(wǎng)上攻略說 7月的依拉草原,宛如碧波蕩漾的海洋,上面浮滿數(shù)不清的鮮花、玫瑰紅的野芍藥、野菊和說不出名的各色香花野草,與秀麗的納帕海、美麗古老的依拉村連為一體,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上Ъ竟?jié)不對,什么花都沒有,就沒下車。(旅游總是要留點遺憾的,這樣才有興趣舊地重游)。</p><p class="ql-block">納帕海是個季節(jié)性高山湖泊,其三面環(huán)山,一面與大中甸盆地相連。此湖在夏末秋初大量積水,到冬春季節(jié),明水面縮小,蕩漾的湖水就變成大片的沼澤草甸。我們看到的就是這么個大草甸,不過,遠山如黛,草色金黃,倒另有一番詩情畫意</p> <p class="ql-block">途徑奔子欄,214國道穿越而過,這是“茶馬古道”的必經(jīng)之路,奔子欄渡口爲滇藏茶馬古道上有名的渡口,從古到今都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中甸出喇嘛。建水出豆腐。大理出普洱茶。麗江出好老婆。奔子欄則以出能干的趕馬人聞名。</p> <p class="ql-block">旺吉指給我們看,這就是著名的喇嘛寺--噶丹東竹林寺,格局與香格里拉的松贊林寺差不多,規(guī)模要小些。東竹林寺在文革期間被破壞殆盡,后來是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捐善款,寺院才得已重修,恢復舊貌。時間關系,我們沒下去。</p> <p class="ql-block">車在峽谷中盤旋前進,公路逐漸攀升,海拔越來越高,氣溫越來越低,雪山也越來越近,從遠眺雪山,到觸手可及,這是在平原地區(qū)從沒有過的體驗。</p> <p class="ql-block">這是離德欽縣城約30公里的白馬雪山埡口,海拔4292米,是云南境內(nèi)目前海拔最高的公路線段,也是迪慶州的(德欽縣和香格里拉縣)區(qū)界。風大得感覺嘴都張不開,也很冷,話都說不出,沒敢多停留,匆匆忙忙下車拍了張照,走人。</p> <p class="ql-block">在山路上盤到晚上7點多。天都快黑了才到十三白塔觀景臺,(又叫霧濃頂觀景臺).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壯麗、神秘莫測而聞名于世,山脈綿延達數(shù)百里,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南與碧羅雪山相接,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3座,稱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達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藏傳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這十三座白塔是對應一字排開的太子十三峰而修建的,是藏民對梅里雪山敬仰和膜拜的象征。(據(jù)查:白塔的意思可分為三類,一是迎賓塔,二是平安塔,出遠門時順時針繞</p><p class="ql-block">三周能保平安,三是鎮(zhèn)邪塔,多建在寺院,這十三座白塔是屬迎賓塔)</p> <p class="ql-block">我們住的就是霧濃頂客棧,一個很江湖的名字。給我們的三間房(100元/間)中有一間是樓上的景觀房,坐在房中就能看到正對面的梅里雪山,打算明天早晨要是實在太冷,就在家里看日出了。</p> <p class="ql-block">山上條件很艱苦,早晚溫差特別大,水管凍住了沒有水,只能到廚房用水桶拎,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上,走快了都覺得吃力,別說拎水了,還好有電,我們燒了熱水,插上電熱毯,不然,這么冷的夜晚肯定受不了。</p><p class="ql-block">房間沒空調(diào),很冷,游客們都喜歡坐在大廳里,圍著火爐,天南海北的聊天。講講各自旅游途中的趣聞趣事,其樂融融,這是在其他旅館里沒有的。</p> <p class="ql-block">經(jīng)營這家客棧的是一對小夫妻,和我們在泰國認識的小江一樣,也是到這里旅游,喜歡這里就留了下來。真心佩服這些年輕人,恣意灑脫,敢想敢做,喜歡這里,便留在這里,只為快意人生。</p> <p class="ql-block">3月10日</p><p class="ql-block">早上出門時,天剛有點亮光,(這里和江蘇有點時差,實際已7點鐘了)外面很冷,也不知多少度,我們把所有帶上山的衣服全穿上,身上還貼了暖寶寶,(千里迢迢過來,就是想近距離的更清楚的看日照金頂,沒冷到無法忍受的地步,我們也不想坐在家里看)</p><p class="ql-block"> 等了很長時間,曙光初現(xiàn),可是卻遲遲沒有朝霞,云霧繚繞,好像陰天的樣子,大家心里都很失望,心想今天可能沒戲了,桂琴已經(jīng)凍得回客棧了</p> <p class="ql-block">就在這時,一縷陽光突然出現(xiàn),就像一道佛光照在梅里雪山的主峰上,</p> <p class="ql-block">霎時卡瓦格博峰上出現(xiàn)一個小金頂,(大約早上8點左右)</p> <p class="ql-block">很快,金色向下漫延,金頂越來越大</p> <p class="ql-block">一會兒的功夫,日照金頂就變成了日照金山,依次是布廻松階吾峰,卡瓦格博峰(主峰)瑪兵扎拉旺堆峰</p> <p class="ql-block">從其他角度觀賞梅里雪山的風采</p> <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是藏民心目中的神山,據(jù)說是有緣人才能看到日照金頂,我們來的第一天就看到了,運氣不是一般的好,看來真是和神山有緣,以后定能得到神靈庇佑。</p> <p class="ql-block">早飯沒在霧濃頂吃,準備到鹽井去,在德欽縣城一家小店吃的藏粑粑和酥油茶,這是第一次喝酥油茶,味道還不錯,和想象的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都說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我們坐汽車就沒這些忌諱了,一路觀賞美景,減了不少旅途疲勞。沿著瀾滄江一直向北走,準備進藏。</p> <p class="ql-block">“下面就是我家”,旺吉在告訴我們他家就住在山下瀾滄江邊的一個小村莊</p> <p class="ql-block">今年3月1號,昆明火車站發(fā)生了一起歹徒襲擊的暴力事件,交通要口都有武警巡邏,我們是3月5號進滇,還是感覺到云南戒備很嚴,這是進藏前的一個卡口,旺吉拿我們的身份證去核查,前面已查了幾次身份證了。</p> <p class="ql-block">前面就是云南和西藏的交界了,大家都有點興奮,我們六人中除了高曉華去過西藏,其他幾人都害怕的不敢去(怕高原反應),這次來滇前20天就開始吃“紅景天”了,也不知是不是吃“紅景天”的原因,到了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qū),反應不是很嚴重,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可怕,看來,以后進藏還是有希望的。</p> <p class="ql-block">中午時分,到了西藏境內(nèi)的鹽井鎮(zhèn),旺吉帶我們到一家面館去吃當?shù)氐奶厣鸭用?,面館內(nèi)布置得很有民族特點,就像到了藏民家里,藏族小姑娘熱情好客,</p> <p class="ql-block">原來佳加面是這樣的</p> <p class="ql-block">20元/人,盡吃不限量,其實面的味道也就那么回事,倒是吃的方式有點特別,一碗里就一筷子面,吃的時候店家就端著托盤站在一邊,你吃一碗,她就添一碗,還熱情的勸你多吃點,那藏族小姑娘更是一邊添面一邊說‘給個面子嘛,多吃點’,那感覺就不是在飯店,而像在藏民家做客,主人客氣的勸吃一樣,這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藏民是非常淳樸的,就不知這里完全開發(fā)成為景區(qū)后,這種淳樸是否能保留下來)</p> <p class="ql-block">每人面前放一盤小石子,自己吃一碗就拿塊石子記數(shù),(這種方式很新奇,也給佳加面增添了不少樂趣,回來后各人還津津樂道的和親友說自己吃了多少碗)我們幾個也就吃了12碗到17碗不等,和店里最高記錄147碗不能比。</p> <p class="ql-block">鹽井古鹽田早在唐朝時期就開始曬鹽,已有1300年歷史,位于西藏芒康縣鹽井鎮(zhèn)瀾滄江東西兩岸,是我國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這種像平房式的建筑,房頂上鋪蓋著一層雪白的曬鹽,這就是鹽田</p> <p class="ql-block">兩岸的沙灘和懸崖陡坡上,搭建有3200多塊鹽田,順江岸,倚山勢,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遠遠看去,蔚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鹽田都是鹽民們自己搭建的,這個傳承了千年的古老工藝至今仍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先用粗大的原木搭建骨架,然后在上面橫鋪一層結(jié)實的木板,最后再鋪上一層細細的沙土。這樣鹵水向上可以蒸發(fā),向下可以滲透,簡單卻非常實用。垂掛下來的是鐘乳晶鹽</p> <p class="ql-block">藏民每天早晨背著桶、挑著擔子下到江邊的鹵水井取出鹵水,再挑上半山腰倒在鹽田里。</p> <p class="ql-block">一般先倒自家鹽池里沉淀雜質(zhì),然后再放進鹽田里開始曬鹽,直至曬干成鹽粒。鹽井現(xiàn)生產(chǎn)的鹽可分為紅鹽和白鹽二種。(因土質(zhì)原因,瀾滄江西岸產(chǎn)紅鹽,東岸產(chǎn)白鹽)</p> <p class="ql-block">鹽民就住在瀾滄江邊的鹽井村內(nèi),</p> <p class="ql-block">古樸的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桂琴在鹽井村和藏民合影</p> <p class="ql-block">瀾滄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nèi)河段的名稱,發(fā)源于青海高原的唐古拉山,經(jīng)西雙版納流出境外,鹽井一段的瀾滄江水流清澈,風光秀麗。</p> <p class="ql-block">兩岸錯落的古鹽田默默的述說歷史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瀾滄江畔,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