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進城出租車等紅燈時,赫然看見在路中央矗立著一座樓。開車師傅說是文昌閣,這是進入揚州城看見的第一座古建。</p><p class="ql-block"> 文昌閣建于明萬歷年間,原是揚州府學的一部分,歷經(jīng)近四百年,目前僅剩下這座孤樓,黑漆漆的站在路中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離此不遠,又一座閣樓矗立在兩條路相交處,叫做四望亭。樓下刊有石碑,此樓亦叫魁星樓,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間。清代小說《綠牡丹》中一個章節(jié)“四望亭上捉馬猴”,既出于此,想了想,故事還有些印象。揚州古城,有些風花雪月的故事,倒是不奇怪呢。</p><p class="ql-block"> 總之,這兩座樓都是和科舉考試有關。心里默念,我要做個好學生,沾點江南的靈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p> <p class="ql-block"> 朱自清故居位于安樂巷,是朱自清青年生活的地方。當年讀書時,極愛他的文章,文字簡樸卻飽含感情,極賦畫面感,《荷塘月色》《背影》《春》等文章銘刻于心,深受其影響。</p> <p class="ql-block"> 年少讀書時,對朱自清和他父親之間情感頗有些看不懂。現(xiàn)在年紀大了,對朱自清文人風骨、寧折不彎的性情也有了新的看法,可能高傲的人都有些執(zhí)拗吧。</p> <p class="ql-block"> 天寧禪寺,是一座令人唏噓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一種傳說,唐代柳毅舍宅造寺。也有傳說是東晉謝安捐別墅建寺,名謝司空寺,用于傳揚佛法。不管咋說,家宅變寺院,此后就比較坎坷,<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直在改名和改用途的道路上奔波。唐</span>武則天證圣元年命名為“證圣寺”,北宋真宗年間改名“興教院”,北宋徽宗年間賜予“天寧禪寺”。清康熙南巡曾駐蹕于此,乾隆南巡時又成為行宮,建有文匯閣收藏《四庫全書》。揚州八怪大多先后在天寧寺寄居過,特別是鄭板橋在此常駐賣畫。太平天國時期,文匯閣毀于戰(zhàn)火??谷諔?zhàn)爭期間,淪為兵營。改革開放后經(jīng)重修,又成為揚州博物館?,F(xiàn)在,門前掛了佛教文化博物館,也是揚州古玩市場。</p> <p class="ql-block"> 幾座大殿都沒了匾額,封著門沒有開放,看起來怪怪的。</p> <p class="ql-block"> 庭院中,擺放著揚州八怪的塑像。</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聽了許多八怪的民間故事,對老怪們敬仰欽佩的要命,幾乎和八仙劃了等號?,F(xiàn)在慢慢看多了歲月人間,忽然覺得他們除了藝術上的成就,古怪之人其它的故事也不過凡塵種種罷了,奇怪之人命運坎坷不要總是怨社會。</p> <p class="ql-block"> 月亮門上的字是乾隆題的。照這個是覺得畫面對比有點意思,要是門里有個掃地僧就更好了。</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前面兩廂的房子都變成了文玩店,門前隨意擺著一些玩意,冷清清,沒人買,沒人賣。瞄了一眼,好像沒什么太開門的,尤其這個玉雕件更是看不懂,塑料感十足。誰懂,幫我解個惑。</p> <p class="ql-block"> 這是另一處,八怪的紀念館。收門票,問了一個剛出來的游客,里面沒有老怪的作品,都是現(xiàn)代人賣字畫的。</p> <p class="ql-block"> 走進梅花書院純屬意外。走在路上,突然瞄見一座古建叫做梅花學院。進去端詳后,發(fā)現(xiàn)這里原來是個寶藏。歷經(jīng)四百余年滄桑的梅花書院,有過四名狀元及第的輝煌過往,也經(jīng)歷了焚書被禁、戰(zhàn)火兵荒的蕭條破敗,唯其不變的,是流傳<span style="font-size:18px;">照刻在書院進門照壁上的“入禮門、樹仁心、走義路”</span>九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影響和教育著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span></p> <p class="ql-block"> 書院內(nèi)掛著這幾句和揚州有關的詩句,瞬間雞皮疙瘩都起來了。</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歷史底蘊呢?一個城市有這么一兩句可以廣為流轉(zhuǎn)的詩句,那就足夠這個城市后人作為吹噓的憑證了。</p> <p class="ql-block"> “ 偶呼明月問千古,曾共梅花住一山?!泵坊〞赫娴氖桥c梅花有關的,書院里也處處留著梅花印記。</p> <p class="ql-block"> 史公祠,閉館?,F(xiàn)在對史可法宣傳的比較少了,歷史嘛。</p> <p class="ql-block"> 宋夾城,一座宋代的城池,已開發(fā)為體育休閑公園,成為人們休閑鍛煉場所。</p><p class="ql-block"> 筆直的道路,一座接一座的城門,透視的畫面,縱深感極強。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被譽為“淮東第一觀”大明寺里,有一個聲名遠播的平山堂,為歐陽修所建,王安石為之作詩,蘇軾為它寫闕詞,牛的一批。</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內(nèi)有鑒真紀念堂。為紀念鑒真大師圓寂1200周年,中日兩國商定在鑒真大師東渡前擔任主持的揚州大明寺建造紀念堂 1974年建成。這座紀念堂,由著名建筑專家梁思成先生參照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建筑風格設計。</p> <p class="ql-block"> 寺內(nèi)有棲靈塔,原建于隋,內(nèi)奉佛骨。唐代李白、高適、劉長卿、劉禹錫、白居易等均曾登塔賦詩贊頌,可見此塔當年極賦盛名。現(xiàn)塔完工于1996年,仍為九層。</p><p class="ql-block"> 乘電梯直上九層,揚州景觀盡收眼底。特別是瘦西湖,登高一望,又有一番意境。揚州城建城2500多年,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解放初期就對城市功能進行了規(guī)劃,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對老城區(qū)新建建筑進行了限高,所以登上棲靈塔,四周景色一覽無余,遠處的新區(qū)高樓林立,而周邊的老城區(qū)盡掩映在綠樹碧水之中。</p> <p class="ql-block"> 大凡被冠以“國”字號的博物館無論面積還是展陳內(nèi)容,體量都相當大,位于揚州市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也不例外。遠遠打量博物館的建筑外觀,仿佛一艘行駛在運河之上的巨輪,帶著沉重豐厚的歷史緩緩駛來。</p> <p class="ql-block"> 大運河博物館是新建的博物館,雖然是在揚州,但是由南京博物院負責運營的,說實話,沒有啥文物積累。但是,新館有一個非常大的優(yōu)勢,那就是場館建筑布局和設施設置是完全按照博物館來專業(yè)建造的,場館的聲光電,非常的牛,特別幾個沉浸式體驗展廳絕對是國內(nèi)一流的。幾個全景式的片子如同身臨其境,我錄了些視頻,不知道會不會有侵權,先放在這里。</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去揚州,一定要去看一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展廳中,還原了一艘沙飛船,登上船頭</span>面對的是720環(huán)形屏幕,隨著畫面的轉(zhuǎn)換,兩岸的街肆、城鎮(zhèn),依次掠過,讓人感覺仿佛船行水中,感受十分逼真。</p> <p class="ql-block"> 驚艷的“河之戀”展廳。這是一個數(shù)字化專題展廳 ,用“水、運、詩、畫”四個篇來呈現(xiàn)大運河文化,很有代入感。</p> <p class="ql-block"> 舟楫模型是大運河博物館獨有,但看過之后,也記不住都是什么船,干什么用的,拍照以記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