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關于心理健康的十個疑問,這里有答案!

大灰狼

<p class="ql-block">? ? ? ?你了解心理健康嗎?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很重要嗎?你知道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心理心理健康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問題一、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b></p> <p class="ql-block">? ? ?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活動和社會適應良好的一種狀態(tài),是人基本心理活動協(xié)調(diào)一致的過程,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和人格完整協(xié)調(diào),能順應社會,與社會同步的過程。日常生活工作中總有人問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如果不符合心理健康的標準就是有心理問題嗎?以下幾點可以回答上述問題:</p><p class="ql-block">? ? ? ?1.世衛(wèi)組織關于心理健康的標準是:智力正常(智商在70分以上)、情緒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評價正確、人際關系和諧、社會適應正常、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p><p class="ql-block">? ? ? ?2.國內(nèi)心理學專家把它們進行了一些細化: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有價值感;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夸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huán)境所左右;理智、現(xiàn)實、客觀與現(xiàn)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與打擊、無過度的幻想,適度地接受自我/個人需要,并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地估計;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具有從經(jīng)驗中學習的能力,能根據(jù)環(huán)境的需要改變自己;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奉承,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獨立的思考方式,有判斷是非的標準。</p><p class="ql-block">? ? ? ?3.有學者認為心理健康標準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有充分的安全感。人類是群居動物,安全感作為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我們每天都處于惴惴不安的狀態(tài),這會加快我們身體衰老的進程。同時,也會催生出抑郁、焦慮等負面心理情緒,進而引發(fā)身體的病變。二是充分了解自己。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并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倘若對自己認知不足,勉強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會力不從心、身心俱疲。長期超負荷的工作甚至會給身體帶來不可逆的損傷。三是與外界環(huán)境保持接觸并有確切的生活目標。人的精神需求是多層次的,當我們與外界保持接觸時,一方面可以給我們帶來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讓我們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狀態(tài),以便讓我們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在與外界接觸的同時要有確切的生活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才能更好地去適應社會。四是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人有七情六欲,每一種情緒帶給人的體驗都是不一樣的。能夠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又能克制自己的沖動,這有助于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達到更高級的目標。</p><p class="ql-block">? ? ? 4.要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沒有痛苦和煩惱,而是他們能適時地從痛苦和煩惱中解脫出來,積極地尋求改變不利現(xiàn)狀的新途徑。他們能夠深切領悟人生沖突的不可回避性和嚴峻性,也能深刻體察人性的陰陽善惡。他們是那些能夠自由、適度地表達、展現(xiàn)自己個性,并且和環(huán)境和諧相處的人。他們善于不斷地學習,利用各種資源,不斷地充實自己。他們也會享受美好人生,同時也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他們不會鉆牛角尖,而是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問題二、身心真的會互相影響嗎?</b></p> <p class="ql-block">? ? ? ?世界衛(wèi)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tài),而不是沒有疾病及虛弱現(xiàn)象?!睆氖澜缧l(wèi)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中可以看出與我們傳統(tǒng)的理解有明顯區(qū)別。健康包括三個基本要素: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具有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社會適應能力是國際上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大部分,兩者密切相關,缺一不可,無法分割。這是健康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 ? ?1.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會影響身體健康,身體健康又會影響心理健康。不少人認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兩個沒有關系的概念。這是不正確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時每刻都在影響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個人性格孤僻,心理長期處于一種抑郁狀態(tài),就會影響內(nèi)分泌激素,使人的抵抗力下降,疾病就會乘虛而入。一個原本身體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懷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會整天郁郁寡歡,最后真的一病不起。同樣,如果長期身體不好也會影響到心理狀態(tài),甚至會產(chǎn)生心理問題。</p><p class="ql-block">? ? ? ?2.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和載體,心理健康又是身體健康的條件和保證。人是由大腦皮層統(tǒng)一指揮、各生理系統(tǒng)協(xié)調(diào)活動的有機體,生理活動與心理活動互相聯(lián)系、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有益于身體健康;消極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使人容易患生理疾病。同樣,生理機能的異常狀態(tài)也會導致心理的變化。</p><p class="ql-block">? ? ? ?3.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和載體,心理健康又是身體健康的條件和保證。一般來說,身體健康的人心理出現(xiàn)問題的概率比較小。有一些身體生理病癥會直接影響到情緒穩(wěn)定,例如高血壓病人大多有容易焦慮、易激動、行為沖動、求全責備、刻板主觀等特點。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容易激動,生氣,暴躁。如果一個身體健康的人時常情緒起伏很大,或者時常懷著悲觀的情緒,就會影響心理的健康,進而影響身體生理機能的正常運轉(zhuǎn),可以說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互為因果的關系。古人云:喜傷心,悲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意思是說,喜、怒、哀、樂、思、憂、恐是人類最基本的情緒情感體驗,但如果太過強烈,就會傷及身體。對于自己的心理健康有疑問的話,可以通過“心理測評”知曉結(jié)果,結(jié)果準確率相對較高。</p><p class="ql-block">? ? ? ?4.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應該注意合理飲食和身體鍛煉,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開闊自己的心胸,避免長時間處在緊張的情緒狀態(tài)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續(xù)不快時,要及時進行自我調(diào)適,必要時到心理門診或心理咨詢中心接受幫助,以確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問題三、我總是擔心自己有心理問題怎么辦?</b></p> <p class="ql-block">? ? ?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挫折和煩惱,總會有傷心、難過的時候。其實,心理的“正?!焙汀爱惓!敝g并沒有明確或絕對的界限。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人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即人的心理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如果你很擔心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你可以這么做:</p><p class="ql-block">? ? ? 1.了解自己,正確認識和看待心理健康問題。對于自己是否有心理問題千萬不要隨便給自己下結(jié)論,這樣會形成標簽暗示,你需要正確看待心理健康,用正確的方式尋求幫助;每個人在人生中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有心理問題一點都不丟人,就像每個人都可能會感冒一樣,只要我們正確地認識它、面對它,它就會悄悄地離開。每一個人都要提高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素養(yǎng),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對困難和挫折,也為了使生活更美好。</p><p class="ql-block">? ? ? 2.通過癥狀對自己進行評估。三個方面的心理問題往往會導致生理、心理、行為三個方面表現(xiàn)異常,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近兩周內(nèi)的表現(xiàn)進行一次自我評估。自我評估主要看自己是否能夠承受當下的生理、心理、行為變化,如果自己能夠承受,只是效率狀態(tài)和效率不夠好,你可以先努力調(diào)適。如果你覺得自己難以承受,生活受到了很大影響,那就需要及時尋求專業(yè)幫助了。當然,如果你的問題你自己完全無法處理,甚至尋求專業(yè)心理咨詢幫助也不能見效,這時候一定要及時到精神??漆t(yī)院治療。如果擔心自我評估不夠準確,也可以通過學校專業(yè)的心理老師幫助評估,還可以通過精神??漆t(yī)院的醫(yī)生進行評估。</p><p class="ql-block">? ? ? ?3.心理評估后,你可以這樣做:如果感覺問題比較輕,自己能應對,就學著自己去調(diào)適,比如:通過運動、傾訴、情緒宣泄、寫感恩日記等等形式;如果感覺對自己已經(jīng)有較大的影響,并且影響到了正常的學習生活,可以尋求學?;蛘呱鐣睦碜稍儥C構專業(yè)人士的幫助,通過他們的評估和幫助減輕壓力,獲得調(diào)整方法。如果問題已經(jīng)超出了自己能夠承受的范疇,已經(jīng)明顯感覺到自己無法應對,通過心理咨詢也無法產(chǎn)生較好的效果,這時候要到精神??漆t(yī)院去就診,并積極配合治療。</p><p class="ql-block">? ? ? 4.積極尋找社會支持。如果感覺自己有心理問題,一定要積極尋求社會支持,比如:父母、兄弟姐妹、親戚、好朋友、學校、老師、同學等,他們的心理支持能夠給你更多安全感,讓你更有勇氣去面對自身的問題,這時候的你需要被理解和支持,也請你大膽接受社會支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問題四、怎么判斷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b></p> <p class="ql-block">? ? ? 有很多同學出現(xiàn)了一些心理癥狀之后很擔心,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心理問題,會上網(wǎng)去搜索相關信息,這時候因為自身缺乏一定的判斷能力,往往會被網(wǎng)絡上的信息誤導,導致病情延誤,還可能出現(xiàn)誤判,自我暗示過度,增加心理負擔。那么,有沒有一些簡易的方法來評估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呢?答案是有的。</p><p class="ql-block">? ? ? 1.從生理癥狀來判斷:睡眠障礙,表現(xiàn)為入睡困難(1小時以上),早醒,醒后睡不著;消化功能異常,經(jīng)常沒有胃口或者暴飲暴食,經(jīng)常說自己的胃或者肚子不舒服,檢查無異常;經(jīng)常說自己頭暈、心慌、心悸、胸悶氣短、呼吸困難、頭部不適感,甚至感覺自己有心臟病或者腦腫瘤;全身尤其是兩腿無力、頸腰椎無名痛、個別內(nèi)臟功能輕度或者中度障礙;女性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紊亂,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等,而男性則會表現(xiàn)為性功能異常等;檢查無異常,吃藥不見好,感覺哪都不舒服。?</p><p class="ql-block">? ? ? ?2.從心理癥狀來判斷:出現(xiàn)幻覺、妄想等精神疾病的癥狀表現(xiàn);莫名其妙地感覺情緒異常低落或者情緒異常高漲,或者情緒失控,甚至有瀕死感;感覺過敏,敏感多疑,常說難受,活著沒意思;常常感到緊張焦慮、害怕、擔心,過分關注過去或者未來;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覺力不從心;認知異常,感到很孤獨無助,無價值感、自我貶低,有自殺想法。</p><p class="ql-block">? ? ? ?3.從行為癥狀來判斷:興趣減退或消失,什么也不想做;孤獨、不合群、不想說話,不愿意人際交往,只想一個人待著;易激惹,過分依賴他人,持續(xù)不斷的悲傷或焦慮,常常流淚;曠課、睡覺、不參加任何活動、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不修邊幅;出現(xiàn)成癮性飲食、喝酒、游戲等行為;容易情緒失控或者產(chǎn)生沖突;控制不住自己,一直重復某種行為。</p><p class="ql-block">? ? ? ?4.通過對以上三個方面的對比,你可能有了一些自己的初步判斷。但是一定要記住,不是有其中一兩個癥狀就覺得自己就有心理問題,需要進行綜合考量,尤其是要注意時間問題,這些癥狀只是偶爾出現(xiàn)還是持續(xù)性地存在,如果這些癥狀是持續(xù)性的且達到兩周以上,這時候要引起重視,如果只是偶爾出現(xiàn)還不能被認定是心理問題癥狀。另外還要看這些癥狀的發(fā)生是否與你當前遇到的重要事件有關,如果你當前遇到了重要事件,出現(xiàn)了以上一些情緒,這些是正常的心理表現(xiàn),這點一定要學會區(qū)分。</p><p class="ql-block">? ? ? ?5.如果你通過以上的方法判斷自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但是你有很好的自我調(diào)適能力,你可以應對,那也不用太過擔心,甚至可以不認為它是一個心理問題。如果你不能應對,那就要想辦法尋求專業(yè)人士幫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問題五、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真的很重要嗎?</b></p> <p class="ql-block">? ? ? ?作為大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非常重要。學習心理健康知識不僅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素養(yǎng),增強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為什么說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很重要呢?有如下幾個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 ? 1.心理健康雙因素理論認為:心理健康與不健康,不僅與個人是否面對壓力經(jīng)歷挫折有關,還與其主觀幸福感有很大關系。根據(jù)以上兩點可以將人劃分為這四種類型。一是心理健康者。沒有什么壓力,沒有心理疾病的癥狀,或者心理疾病癥狀很低,但是主觀幸福感強。綜合來說就是生活滿意度高、心理素質(zhì)好,有應對困難挫折的能力,有積極心態(tài),社會支持體系良好。二是心理問題易感者。沒有什么壓力,沒有心理疾病的癥狀,或者心理疾病癥狀很低,但是主觀幸福感弱,即:生活滿意度不高、心理素質(zhì)不好,沒有應對困難挫折的能力,沒有積極心態(tài),沒有良好的社會支持體系。三是心理問題傾向者。有各種壓力,有心理疾病的癥狀,或者心理疾病癥狀較強,但是主觀幸福感強,即:生活滿意度高、心理素質(zhì)好,有應對困難挫折的能力,有積極心態(tài),社會支持體系良好。四是心理問題患者。有各種壓力,有心理疾病的癥狀,或者心理疾病癥狀較強,但是主觀幸福感弱,即:生活滿意度不高、心理素質(zhì)不好,沒有有應對困難挫折的能力,沒有積極心態(tài),沒有良好的社會支持體系。以上論述說明了主觀幸福感的重要性,而主觀幸福感是可以通過后天學習而來的。因此,學習心理健康知識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 ? ? ?2.我們都要面對生活中的壓力。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它給人們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向人們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人們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受家庭教育、成長環(huán)境、童年經(jīng)歷等影響,我們或多或少存在心理困惑,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來面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面對社會發(fā)展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學習和了解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知道怎樣保持心理健康,以及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該怎樣去解決。</p><p class="ql-block">? ? ? ?3.我們應該積極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心理健康素養(yǎng)。我收到的1000多封求助信中大部分是生活瑣事,這也反映出同學們的心理困惑主要來源于生活中的瑣事,真正需要心理咨詢和治療的比例很小。這些困惑的解決并不難。大學生只要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主動提升心理健康素養(yǎng)、學習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懂得如何應對自己的困難和挫折。學著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是解決你心理健康問題最好的方式,同時也是你成長發(fā)展的根本。</p><p class="ql-block">? ? ? ?4.希望你們?nèi)嫣嵘陨淼男睦斫】邓仞B(yǎng)。讓自己擁有正確的心理健康理念、擁有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擁有促進心理健康的技能、擁有對待心理疾病患者的正確觀念、擁有助人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從而全面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完善自己,發(fā)現(xiàn)自身的潛能,增強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質(zhì)和自愈水平,塑造健全人格,以及發(fā)揮自身應有的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和服務身邊需要幫助的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問題六:我要相信心理測試結(jié)果嗎?</b></p> <p class="ql-block">? ? ? ?不少同學出現(xiàn)心理困惑后會到網(wǎng)絡上找相關資料,還會做一些心理測試,以此來判斷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另外,學校也會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測試完成后,我們要相信心理測試結(jié)果嗎?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心理測試結(jié)果呢?</p><p class="ql-block">? ? ? ?1.心理測試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測試方法,它是指通過一系列手段,將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數(shù)量化,來衡量個體心理因素水平和個體心理差異的一種科學測量方法。但是,心理測驗自問世以來,人們對其褒貶不一,存在兩種極端的看法:即測驗完美論及測驗無用論。測驗完美論者高估測驗的效能,單純依靠測驗作出決策,而忽略其他信息,他們過分夸大分數(shù)的意義,認為分數(shù)能說明一切。另一種極端的態(tài)度——測驗無用論。測驗無用論完全否定測驗的功效,認為測驗對實際工作毫無幫助。上述兩種極端看法都是錯誤的,作為心理測驗的使用者,應當端正態(tài)度,正確地對待測驗。</p><p class="ql-block">? ? ? ?2.測驗是心理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用來決策的輔助工具。心理測驗采用客觀的量化技術將心理現(xiàn)象量化,這無疑是十分科學的,但并不是在任何場合心理測驗都是最有效的。因此,在使用測驗時,應將其看作一種輔助工具,同時還應考慮其他方法的可行性,而不應盲目崇拜心理測驗。</p><p class="ql-block">? ? ? ?3.心理測驗作為一個研究手段和測量工具尚不完善。心理測驗發(fā)展至今,在理論和方法上都存在不少問題。它的精確度同物理測量相比遠遠不夠,這是由測量對象的復雜性、主觀性所決定的。同時,心理學本身理論體系的薄弱也是心理測驗尚不完善的原因。作為測驗的使用者,應當看到這一點,不能認為測驗分數(shù)絕對可靠和絕對準確,它只是對一般水平的最佳估計而已。</p><p class="ql-block">? ? ? ?4.心理測驗結(jié)果的有效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選擇的測試量表本身是否權威、是否得到有效驗證、測試者可能夸大自己的癥狀、測試環(huán)境是否安全。因此,在做心理測試之前,務必確認測試量表的可靠性,務必聽從測試人員的解說,切勿盲目做心理測試。</p><p class="ql-block">? ? ? ?5.心理測試的結(jié)果只是心理評估一種方式,需要聯(lián)合癥狀表現(xiàn)、日常觀察、社會功能受損程度、自我認知等多種因素綜合評估。因此,如果你的心理測試結(jié)果為陽性,不要被心理暗示,要尋求專業(yè)人士幫助你綜合評估判斷。尤其要提醒大家的是,網(wǎng)絡上不明來歷的心理測試一定不要輕易相信。</p><p class="ql-block">? ? ? ?6.學會消除心理測試給自己帶來的心理暗示。很多同學因為心理測試結(jié)果陽性,就會對自己產(chǎn)生消極的心理暗示,認為自己有嚴重的心理疾病。如果有這種心理暗示的,一定要及時調(diào)整,如果自己無法調(diào)整,要積極尋求專業(yè)人員幫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問題七、哪些人容易患心理疾???</b></p> <p class="ql-block">? ? ? ?很多人都會問這樣的一個問題:哪些人容易患心理疾病?這有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呢?應該是有的,這里和大家分享幾個觀點,看看是否對你有幫助?</p><p class="ql-block">? ? ? ?1.心理疾病具有較高的遺傳幾率。大部分尤其是越重的精神疾病,遺傳率越高,比如精神分裂癥、雙向情感障礙、抑郁癥、癡呆癥等等,這些疾病的遺傳度都非常高。如果你的父母或者直系親屬里面,有這樣的一些心理疾病,你得這種疾病的幾率就比較高。當然,這并不是說有心理疾病家族遺傳史的就一定會得心理疾病。</p><p class="ql-block">? ? ? ?2.成長環(huán)境的好壞會直接關系到心理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成長環(huán)境分兩類,一個是我們生活的物理環(huán)境,還有一個是我們的心理環(huán)境。從小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孩童時代的特殊經(jīng)歷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尤其是對個體成年后的心理會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如果從小成長環(huán)境沒有安全感、被忽視或者被欺凌,那么患心理疾病的概率就會很大。</p><p class="ql-block">? ? ? ?3.個人的性格特點也會影響心理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外臨床心理學的經(jīng)驗表明,以下人員易患心理疾病:性格孤獨、內(nèi)向、執(zhí)著、偏執(zhí)者;脾氣暴躁者;從小家教嚴格、做事過于認真、追求完美者;循規(guī)蹈矩、對自己要求過于嚴格者。</p><p class="ql-block">? ? ? ?4.童年經(jīng)歷及特殊生活事件沒有處理好也會導致心理疾病。有些人經(jīng)歷童年不幸,父母離異,或者父母傷亡,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有些人經(jīng)歷了較多特殊生活事件,如被欺凌、被網(wǎng)暴、被性侵等等。這些人可能會因為無法承受如此大的心理壓力,而產(chǎn)生心理疾病。還有就是一連串的生活事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會逐步增加一個人的壓力,比如個體一年中遭受了失業(yè)、離婚,又遭受了親人離世,這種壓力一旦超過人的承受范圍,就容易產(chǎn)生精神疾病。</p><p class="ql-block">? ? ? ?5.意外所導致的心理疾病。對于有些家庭而言,一次意外,就可以讓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人內(nèi)心的接受能力是有限度的,超出了承受的極限,內(nèi)心就無法接受意外帶來的痛苦,從而導致個人無法從傷痛中走出。如果個體長期處于這種不健康的狀態(tài),很容易造成精神疾病,這屬于過度的壓力、過度的情緒所產(chǎn)生的變異而導致的心理疾病。?</p><p class="ql-block">? ? ? ?6.過度偏激,情緒兩極化容易導致心理疾病。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但每個人對情緒的發(fā)泄控制程度不盡相同,有的人總是把情緒隱藏起來,也有的人在發(fā)泄情緒時總是非常激動、過度的偏激,動不動就發(fā)怒。產(chǎn)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如有的人是因內(nèi)心自卑心理在作祟,有些人是因為自戀因素,還有的人是一味地想要逃避現(xiàn)實等等。</p><p class="ql-block">? ? ? 7.急功近利的心理傾向容易導致心理疾病。一些人在學習生活中,或者在對事業(yè)的追求上總是急功近利,這種人往往經(jīng)不住失敗的打擊,其原因在于他們對成功的期望值太高了,在想獲得成功的同時,又不愿意付出太多的精力,總是想著以小博大,事半功倍。也有些人在通過不斷地給自己增加壓力,追求所謂的完美,但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誘發(fā)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p> <p class="ql-block"><b>問題八、我就是身體不舒服,為什么醫(yī)生說我有心理問題?</b></p> <p class="ql-block">? ? ? 有這么一種現(xiàn)象,有一些人會經(jīng)常莫名其妙地感覺身體不適、腸胃功能紊亂、心跳異常、胸悶、頭暈、頭痛、頸腰椎不舒服,甚至有幾次出現(xiàn)瀕死感,緊急就醫(yī)。然后去醫(yī)院看病,醫(yī)生讓做了各種檢查,基本沒有器質(zhì)性問題,醫(yī)生就說可能有心理問題,讓他去看心理醫(yī)生。這時有人就會說:我就是身體不舒服,為什么醫(yī)生說我有心理問題?以下內(nèi)容或許可以解釋一二。</p><p class="ql-block">? ? ? ?1.這是一種典型的身心疾病。心身疾病存在明顯的軀體癥狀,這些軀體癥狀對病人來說有明顯的不適表現(xiàn),這種不適感難以描述原因?;颊邥?jīng)常向家人及朋友表達不適感,也常常因為身體不適而限制了社會活動并四處求醫(yī),甚至產(chǎn)生了對死亡的恐懼。心身疾病的軀體癥狀有些沒有典型的病理特征,在具體臨床中,往往有這樣一些病人,有大量的軀體癥狀主訴,但是經(jīng)過詳細的體格檢查或輔助檢查,其檢查結(jié)果卻無明顯異?;騼H有微小的異常,但四處求醫(yī)。其實,身心疾病發(fā)病原因以心理、社會因素為主,藥物治療效果并不明顯。</p><p class="ql-block">? ? ? ?2.身心疾病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一是遺傳因素。如果家族中有此類疾病的人,其本人也比較容易患此病。二是心理社會因素。生存壓力、家庭關系及其他各式各樣的社會矛盾都會導致人的壓力不斷增大,這些壓力又得不到有效的釋放,長期積壓就會通過軀體形式表現(xiàn)出來。三是身體本身原因。大腦神經(jīng)有一些神經(jīng)遞質(zhì)比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五羥色胺等,這些物質(zhì)的變化也會導致心身疾病的發(fā)生。四是認知原因。不良認知過程或者思維模式更容易導致身心疾病。五是應激事件。在有應激事件發(fā)生的情況下,更有可能出現(xiàn)身心疾病。六是家庭、學校教育。從小到大的家庭、學校教育以及后來的生活經(jīng)驗,會造成當事人內(nèi)心自卑、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遇到事情容易焦慮,渴望成功和優(yōu)秀,害怕失敗和犯錯。七是過分追求完美的性格。過分追求完美的人,由于對自己和他人都要求過高,時間長了,就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焦慮癥狀,如緊張不安、身體僵硬、遇事退縮、挫敗、自責……最后,逐漸演變成身心疾病。八是長期累積的壓力。長期累積的壓力,會導致個體陷入慢性壓力和疲憊狀態(tài),從而誘發(fā)心身疾病。</p><p class="ql-block">? ? ? ?3.身心疾病如何應對呢?如果你覺得自己可能患有身心疾病,允許自己做一次全面的檢查,當醫(yī)生告訴你沒有器質(zhì)性疾病的時候,請你學著接受這樣的結(jié)果。同時,更重要的是請你學著接受自身的軀體癥狀。通過運動改善情緒,趕走軀體癥狀,宣泄情緒,找到軀體癥狀的釋放口。這里主要給大家提供兩種方法:枕頭法和撕紙法。正念靜心,覺察自己的身體,學會放松,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順應自然,起居有度,遵循自然規(guī)律,該休息時休息,該活動的時候活動。身心疾病患者可以在康復過程中,多做好事善事,助人為樂。經(jīng)常幫助別人,可以使自己常處在一種良好的心境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問題九、關于心理健康問題的分類要知道?</b></p> <p class="ql-block">? ? ? 心理健康是我們常常提及的一個詞,近年來大家對心理健康也更加關注了,那么大家對心理健康究竟了解多少、認識多少呢?尤其是心理健康問題的分類大家是否知道呢?</p><p class="ql-block">? ? ? ?1.一般心理問題。一般心理問題是由現(xiàn)實因素激發(fā),持續(xù)時間較短,情緒反應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嚴重破壞社會功能,情緒反應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壓力、考試焦慮、人際沖突、戀愛中的失戀、就業(yè)焦慮、自我意識發(fā)展滯后等都屬于一般心理問題。一般心理問題只是暫時的情緒煩惱,自己可以識別、調(diào)節(jié),一般不會持續(xù)影響社會功能,不影響他人,一般在一周以內(nèi)緩解。一般不使用藥物治療,即使需要也是短期的,但如果當事人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則不一定需要專業(yè)幫助。</p><p class="ql-block">? ? ? ?2.嚴重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是由相對強烈的現(xiàn)實因素激發(fā),初始情緒反應強烈,持續(xù)時間較長,內(nèi)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嚴重心理問題有時會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因為強烈刺激出現(xiàn)暫時或局部的情緒問題,自己可以識別但是難以擺脫,必須依靠旁人或者心理醫(yī)生調(diào)節(jié)。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功能,一般在半年以內(nèi)緩解,也有可能長期遺留少許癥狀,這種情況尋求心理咨詢幫助是最佳選擇。??</p><p class="ql-block">? ? ? ?3.神經(jīng)癥性心理問題。神經(jīng)癥是一種精神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持久的心理沖突,病人覺察到或體驗到這種沖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礙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但沒有任何可證實的器質(zhì)性病理基礎。對癥狀有自知力,精神痛苦持久,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嚴重受損,并伴有一系列軀體癥狀。抑郁癥、焦慮癥、恐怖癥、疑病癥、強迫癥等都屬于神經(jīng)癥類疾病。出現(xiàn)持久的、較大范圍的情緒障礙,自己可以識別但是無法擺脫,在主動求助過程中,普通人難以提供幫助,一般需要心理醫(yī)生調(diào)節(jié)。身邊人經(jīng)??梢园l(fā)現(xiàn)異樣但是難以理解,正常人在相同處境下不會出現(xiàn)類似問題?;颊叩纳鐣δ苁艿奖容^大的影響,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神經(jīng)遞質(zhì)障礙,目前治療效果尚可,但部分損害有可能不可逆,因此,程度較輕時,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同樣重要。</p><p class="ql-block">? ? ? ?4.精神病性心理問題。最嚴重的當屬精神病(精神分裂癥),即我們常人說的“瘋子”“發(fā)癲”。精神病是功能性疾病,目前的醫(yī)學手段水平尚未能發(fā)現(xiàn)其神經(jīng)系統(tǒng)與常人有何變異,但他們的言語、行為、思維、情緒等各方面的表現(xiàn)與常人不一樣。以出現(xiàn)幻覺、妄想、情感高漲或情感低落、沒有自知力、拒絕求醫(yī)、 精神活動的不協(xié)調(diào)和脫離現(xiàn)實為特征。精神病性心理問題有明顯的生物學因素,會出現(xiàn)認知、情感和意志行為等心理過程的障礙,精神活動和環(huán)境不協(xié)調(diào),影響嚴重、廣泛而持久,一般病人自己無法識別和調(diào)節(jié),也拒絕治療,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并且會影響他人。普通人可以很容易地識別這種異常,但是非專業(yè)的幫助可能無效甚至是有害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問題十、日常生活很emo,怎么辦?</b></p> <p class="ql-block">? ? ? ?有這么一些大學生,生活過得很emo,那這是不是一種心理問題呢?如何看待經(jīng)常性的emo?如何化解這種情緒呢?這里有些方法大家可以試試。</p><p class="ql-block">? ? ? 1. 先來了解下emo。事實上,emo是網(wǎng)友情緒化的一種表達方式,由英文emotion發(fā)展而來的,網(wǎng)友在傷心或者難過的時候,會發(fā)這樣的言論,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emo沒有特別準確的說法和解釋,但大體上是指情緒上不穩(wěn)定的人,相關意思可以延展為:我情緒到了、我頹廢了、我抑郁了。有時候emo只是個口頭禪,沒有特別的意思,也不意味著情緒不好就有心理問題。</p><p class="ql-block">? ? ? 2.?每個人都有一些時間會emo,這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表現(xiàn),不用太過關注這種短暫的情緒波動,反而我們要學會去體驗這種情緒波動,這是生命中的一個部分。每天都積極向上,每天都跟打雞血似的并不一定就好。所以,學會接納自己的短暫情緒波動,體驗這種感覺。</p><p class="ql-block">? ? ? 3. 學會愛己,愛人,提升心理能量。學會愛自己,接納自己,活在當下,接受自己的平凡,把自己的優(yōu)點寫下來,經(jīng)常看一看,贊美自己、獎賞自己并對自己表示肯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于不想做卻不得不做的事情,盡量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一面。愛別人,愛這個世界,感恩你所擁有和經(jīng)歷的一切。經(jīng)常贊美身邊的人,特別是父母、孩子、伴侶。贊美你所看到、經(jīng)歷的美好的事物和人物。經(jīng)常跟所愛的人在一起,并告訴他們你的愛,因為愛是需要表達的,對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事物保持中立和理性的態(tài)度,保持開放和好奇心,愿意嘗試、了解,而不是急著否定。</p><p class="ql-block">? ? ? 4. 學會調(diào)節(jié)情緒,感受情緒,提升心理能量。通過運動、閱讀、歌唱、跳舞、繪畫、寫作、種植、看電影等方式調(diào)節(jié)情緒;通過冥想祈禱,經(jīng)常與細胞對話,與身體對話,聆聽身體的提示和需求,感恩身體;在吃飯前,對你吃的食物表示感恩,謝謝它們滋養(yǎng)你的身體;在家中布置鮮花,經(jīng)常聞一聞花香,讓自己心情愉悅;安靜獨處,感受美好的事物;看日出,或者看日落,接受太陽的恩典。周末多去大自然中走走,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躺在草地上,聽聽鳥兒悅耳的鳴叫,整理居室,搞清潔衛(wèi)生。把多余的物品,如衣物、書籍、生活用品贈送給有需要的人。保持快樂,多看正能量的喜劇影視節(jié)目,少看負能量信息。閱讀積極、有激勵作用的書籍、文章,關注、傳播正能量的微信公眾號,和天真活潑的孩子一起玩耍,跟積極向上樂觀的人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 ? 5.做善良人,行善良事,提升心理能量。合理抒發(fā)自己的情緒,但不要對身邊的人發(fā)脾氣,以溫和委婉地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寬恕曾經(jīng)傷害過自己的人;向自己曾經(jīng)傷害過的人主動道歉,學會說一句?“對不起”;孝順父母,常?;丶遗惆楦改富蛘呓?jīng)常打電話給他們;對尋求我們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寫感恩日記,經(jīng)常性做些公益事業(yè),無條件奉獻自己的愛。</p> <p class="ql-block">——資料來源于:福建中醫(yī)藥大學心理中心?</p>